•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6

typical2006
首页 > 期刊论文 > 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毕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如颖随心

已采纳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气。大家都知道: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说话,写文章。我们又怎能放过任何一块“宝玉”,因此,转化作文后进生势在必行。现在,我就谈谈在这十年来的几点做法。 一.洞悉病因 之所以有那么多作文后进生,就其原因是多方面,有主观的基础因素、态度因素,有客观的因素,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必须先找出其病因所在。 1、“作文”的本质因素 我们通常认为的“作文”,是文质兼美的,能见报的,甚至能与大文豪相媲美的好文章。因此,作文在常人眼中是“险峻”,是“高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作文”的解释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可见,作文的本质就是写文章,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不是高不可攀,它仅是学生的练习而已,并不要求那么过分严谨,它允许有瑕疵。 2、学生的本身因素 小学生刚涉世不久,阅读面、见识面、情感积累浅薄,参加的活动微乎甚微。因此,作文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难违师命,三言两句,就完事了,至于“后事”自有老师呢! 3、教师的评价因素 教师也是阻碍学生作文因素之一。教师滥用“职权”,凡活动必写作文,“滥”练笔,不管学生有没有感受,只是一意孤行。对学生作文评价,一“批”到底,“吝啬”表扬,“吝啬”分数,这就使那些本来就有障碍的学生,更是趋于“滑坡”,甚至滑于深渊。 二.点燃希望 心理学上说过:“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动力。”作文亦是如此。因此,不管这些后进生是什么因素造成,要想转化,得先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激活他们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我现在带的这一个班,班里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尤其是作文,逼他写,也只写一、两句,有时甚至“一言不发”。面对此情,我先后设计了小品《他为什么“碰壁”》,话剧《公司之“宝”──王叔叔》,编故事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从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身上体会到:21世纪的社会需要能道会写的人才。他们的学习欲望被点燃,发誓要努力提高作文水平,这就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了有力的思想基础。 三.对症下药 1、聚沙成塔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进生写的作文之所以语言空洞、晦涩。主要原因是脑中空白,无“储备粮”,“巧妇”再“巧”也“难为炊”呀。个别后进生主观不努力,因而学生的阅读面微乎其微,一个个如“井底之蛙”。因此,为了“巧妇”能“为炊”,教师要常常刻意地向这些学生输送一些常用的,易懂的词句;一些易读易记的美文,名篇佳作,让其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让其“仿作”。这样,后进生就能在诵读中积累,“仿作”中提高作文方法、作文能力。天长日久,又何谈不能使之乐读,又何谈不能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呢? 2、夯实根基 那些写作文不生动、不具体的学生,一般语文基础也较差。尽管他们有努力提高作文水平的欲望,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记得前年开学的第一天,一学生交上来一篇小练笔。现在我把原文摘录如下:“令天是开学的弟一天,我叫周心心,我很高心, 学们也很高心,我拿到了心书,我很高心,马马说,心心,心学期,可要好好学习呀,我说,好的, 学们,你们看到我,高心吗。”从这段话,我看出周星星的作文问题,不是思想障碍,而是基础障碍。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要针对情况,给以帮助,帮助过度难关。我们可采取“补旧”,和他们一起订计划,拿来旧课本,给他们明确要求:“每天熟记50字。”和他们一起攻破错别字大关;继而进行“练习”,每天坚持写一句,逐步由短句到长句,这样循序渐进,这些有基础障碍的学生根基就“牢”了。 3、学写生活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作文亦要如此。没有积累就没有优美的文章,没有实际的感受,就不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后进生的作文内容往往是闭门造车的,又怎能谈得上文质兼美呢?必须让他们学会积累生活,感悟生活,通过日记等形式记载生活。后进生感悟生活能力很弱。为了使他们学会感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要“冷落”优等生,“重视”后进生,让其唱“主角”,让他们在真切的活动中感受生活,让他们在沸腾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再适时引导其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又何愁没有内容可写呢?请看一名后进生在亲自参加班级一次“设计广告”大赛活动后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今天,我是多么激动呀!我不再是小组的‘后腿’了,终于得第一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超越自我的我!”多么感人肺腑呀!只有这样,把社会生活展现在后进生面前,让其感悟生活,再指导其记载,潜移默化中,不就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了吗? 四.享受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后进生由于长期受歧视,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成功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转化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更要重视其成功的体验。 1、“跳起来摘桃” 后进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尽管已努力,还是难与优等生相比。因此,在训练中,对于后进生要放松要求,“跳起来摘桃”。可以针对情况,把整篇文章化成一小段一小段,让他们逐段攻破,让其在攻破每一小段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不拘形式地让他们作文,允许他们在与同学的共同讨论下完成;不拘老师的命题的作文,他们可以自由选题,写自己喜闻乐见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极大的效应,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瀑布心理效应”。后进生往往比优等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批改后进生的作文时,即使是一篇“劣作”,也不要吝啬你的笔。殊不知,你的一句鼓励,哪怕一句简短的肯定 “你进步了!”、“你真不错!”……他们也会激动好一阵子。他们获得了被接受的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的信心。 总之,要想转化作文后进生,必须正确分析其病因,对症下药,有效地激活后进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更多地关怀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体验,提高作文的信心。从而使语文教改中这块闪亮的明珠──作文教学,在课改的蓝天下熠熠生辉!

284 评论

温暖三月5021

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学后进生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由来,“后进生”的界定,“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分析以及“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某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后进生”突破心理困惑,实现出国深造的既定目标。 某大学大外部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留学志向组办国际合作项目,为广大有留学意向的高中毕业生们提供了绿色通道。其中大部分是学业成绩较差,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这里有些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留学深造的愿望和家长的期盼,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从“后进生”的由来,“后进生”的界定,“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分析以及“后进生”的有效转化进行研究。 一、“后进生”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使用这一概念。约在1905年前后,美国心家桑戴克等人研究中小学辍学情况,运用各种量表对若干美国城市中小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大大低于其他城市学生的水平,他们用了“Laggards in Our Schools”一词来描述这群学生。“Laggards”可以直译成“落伍者”,还可意译为“后进生”。这大概是最早的“后进生”概念,意指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 美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1983年,现代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一般传统智慧理论所信奉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优点是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元智能理论也为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提高留学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使他们不仅在学业水平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需要、适应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希望能够找到特定,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改变“后进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关系。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第一,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后进生”教育的著作、期刊及互联网上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得本文的研究更为全面。 第二,法。对研究对象南京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三,个案访谈法。从留学班中抽出10人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包括全部个人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建立个案。通过访谈并书面记录学生回答内容和心理感受,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表现及成因方面的分析。 三、研究成果 (一)“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多疑心理。“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处于失败和落后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训斥或责骂,中学阶段,因成绩不好在学校受到批评较多,甚至还有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留学班的学生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就比较差,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责怪,再者留学班的学生费用较高,家长对学生的回报需求也就越大。连续的挫折使自尊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产生自卑心理。同样是出于自卑心理,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度着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 2.抑郁逆反心理。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和老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而且,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心事。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宁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远埋在心里。有些“后进生”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虽然他们在内心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因为心里的烦 躁 ,却故意地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顶撞。 3.焦虑恐惧心理。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都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个别“后进生”对考试充满焦虑,产生考试焦虑症,对比较严厉的老师、父母充满恐惧,甚至对班集体也充满着恐惧。 4.厌学无助心理。“后进生”在学习中背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一方面在学习上由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对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可能还要承受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几经努力仍不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后进生”,就会失去勇气。在他们的眼里,学习的前途十分黯淡。 (二)“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究其根本,“后进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家庭的原因、社会的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的水平、威信水平、人际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及性格特征形成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的教养水平(教育观念、规律、方法,抚养方式)、智力环境(家长自身的求知态度、求知表现,家庭的氛围、智能活动水平等)对孩子的智育水平、知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2.社会方面的原因。价值观多元化——非集体主义价值观、成人社会不良道德现状、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文化、不良玩伴、不良娱乐场所对学生的认知造成很大影响。 另外,留学班的学生大多家庭实力雄厚,上结交的一些朋友的“潇洒”生活,特别是到一些不良场所消费,会使他们陷入深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习动机缺失,意志不坚强,纪律、认识不明确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留学班中的大部分学生衣食无忧,有一些是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没有生活的压力,同样也就谈不上学习的动力。父母的教养态度,并没有给孩子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的自我约束性差,自我意识强,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 (三)“后进生”的策略 1.了解,找准症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或不了解产生“后进”的原因,就不可能制定有效的转化方案。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曾指出:“知其心,然后救其失也。”这说明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2.用沟通方法感化后进生。了解、尊重、关心、相信学生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常用方法。发现“后进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及对立情绪,真正关心、帮助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 3.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学会赏识激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工作中,每个辅导员都应当充满爱心,耐心地去发现、发掘“后进生”的闪光之处,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因势利导;另一方面,当“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稍微取得一些进步时,辅导员或是任课教师应看到他们的变化并加以鼓励,不能只和别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我们要善于运用心上的“罗森塔尔效应”,坚信“后进生”也能成材,热情地期待他们,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4.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对于成绩“后进”的学生,在教学或辅导中应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和出考试题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难度和深度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尤其是照顾到“后进生”。 5.教育“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是为了不教”,转化后“后进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实现自我管理,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能善于自我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通过早期的赏识和激励,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并通过对自己能力或品格的重新定位,使自信成为他们永久的心理品质。 6.做好心理辅导,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对于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与“后进生”进行沟通,让他们把当面说不出口的问题倾吐出来,解决他们心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影响“后进生”的因素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还包括“后进生”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不同或是配合不利,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方式方法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总之,通过调查、访谈研究,旨在促进“后进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从而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公平的倡导由来已久,通过对“后进生”问题的研究,发现适合他们的教育策略,有利于“后进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后成为学业进步、人格健全的发展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对某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旨在帮助“后进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研究报告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180.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6]范才生,钟志贤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7]李如密著.教学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 [8]谭顶良著.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 [9]陆小娅.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版),2002年. [10]钟玉泉.情通理达.班主任,2000年,第11期.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303 评论

相关问答

  • 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论文

    每每布置作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老师们每每批改作文,更是长呼短叹:“劣文真是太多了!”尤其对于那些苍白无力的作文更是哀声叹

    唔记得叫咩名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初中后进生转化论文文献

    [1] 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2] 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

    海飄愿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转化后进生策略研究

    “差生”常被人歧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近几年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但“差生”似乎有决堤之势,尤其是当班主任,

    游钓100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如何转化后进生论文的参考文献

    1/51【题 名】虚拟激励法及其在汽车随机振动应用中的探讨【作 者】李杰[1] 秦玉英[1] 赵旗[1] 张伟[2]【刊 名】汽车技术.2007(7).-24-

    青春冰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后进生转化和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谈如何提高后进生的英语成绩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

    纳兰美黛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