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5

鳗鳗小公主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人性悲剧审美研究论文大纲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ishmoon00

已采纳

悲剧的审美价值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先生如是解释悲剧。其实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大家小时候都应该看过动画片《神厨小福贵》吧。这个动画片讲的是晚清时期有个叫小福贵的小厨子,励志拿到十八把金厨具去救被关在牢中的爷爷。也许大家在回忆起这部动画片的时候,想到的都会是小福贵在做菜时的各种有趣的情节,但是我相信大家应该很少人真正的看到结局,其实这部动画片的结局就是国产动画少有的悲剧。小福贵在拿到十八把金厨具之后,他的爷爷早已经死在牢中,他最好的朋友小飞蝶离开了他,善良的老太医也因为救他而死。而剧中一直对小福贵使坏的小李子,其实被K大人利用了。他以为在帮K大人做尽坏事后,能见到他的生父生母。但是K大人只是在欺他,他的生父生母在他被抱回来的时候就已经饿死了。其中还有豆芽菜,也就是光绪皇帝被慈禧关在了瀛台,度过他人生最后的旅途。而我们的主角小福贵则独身一人离开皇宫浪迹天涯。如果你认真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种套路似曾相识,这部动画片的文学顾问是余华,而余华有一部小说,叫《活着》,主人公也叫福贵。《活着》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福贵的少爷,由于赌博,输尽家财,父亲被气死后,福贵也不断经受苦难,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最后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本书内容非常凄惨,惨到我看后久久不能释怀,而我看完《神厨小福贵》后,也是难受了很久。那么,这些让人伤心欲绝甚至抑郁的悲剧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呢?把世界上最丑陋的东西展示给人们,把人们的主观意愿扼杀于襁褓,不是在打击那些处于同等境遇下的人吗?这不是有悖于我们所倡导的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吗?但其实并不是。人在审美中,通常伴随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当审美对象的经历,命运等与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的主观愿望不一致时,审美主体会产生一种近乎于沮丧的东西,此时悲剧便产生了。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以后才会显得珍贵,只有在遭受不幸的摧残,践踏,蹂躏后才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和珍惜。悲剧正是从这层意义出发,通过丑与美的矛盾冲突,激起人们心中的不平、愤怒,并进一步激起人们的深刻思考,从而指导人们的现实行动。例如我们熟悉的《红楼梦》,从古至今,红学研究者不计其数,《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美学意义,也就是其悲剧意义。《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曹雪芹自己的家族近百年的盛衰悲剧和自己在悲惨人生际遇中的切身感受,很难设想会有《红楼梦》的诞生。其次,红楼梦中有太多悖于人们主观愿望的情节,如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黛玉之死,贾府的衰落,这些情节让人们产生怜悯、失落,同时也能促发人们去思考悲剧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悲剧的现实意义。

290 评论

吞拿鱼比萨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悲剧艺术从广义上讲,就是以悲剧故事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从狭义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艺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条件、民族性格、文化素质、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的各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在我国,关于“悲剧”一词,据考证直至晚清时才偶然在一些文论中出现。而古代文学往往把那些悲惨之作称为“怨谱”或“哀曲”;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之为“苦戏”,这可以视为中国悲剧艺术的最初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艺术是有明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目标的;反映的是人们在对苦难命运具有大致认同的基础上,怀着悲壮的豪情践履自己使命的情操。那些悲剧人物往往不畏险恶,甘愿为承担时代的苦难而付出,甘愿将其牺牲纳入道德的谱系中,牺牲者并因此获得精神的永生。同时,由于社会分为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结构层次,这种道德追求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而道德标准的异化也会滋生痛苦哀伤的情愫,因此而在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道德生命同样会喷发出情感的岩浆,从而凝铸成悲剧艺术的基石。 中国悲剧艺术的艺术特征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悲剧艺术中,悲剧人物的人格形象,是伴随着悲伤苦难而逐渐在大众审美过程中被不断接受和确立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悲剧艺术才总是有一种英雄的壮丽色彩,而在人们的情感反应中,也总是带着惊奇和赞叹的成份。悲剧艺术强调群体与个人二元价值的弹性选择,悲中有怨,怨中有悲,呈现出价值评判式的矛盾冲突的展示方式,从而构成中国悲剧艺术的独特模式。 一、叙事的冲突性。歌德说:“悲剧的关键在于冲突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如梁祝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为之伤感。人们如今已经习惯将这个故事界定为“悲剧”,称其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悲剧艺术的特征,即人类情感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归结起来悲剧艺术的根本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冲突的不可解决性;二是悲剧冲突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哀怨甚至焦虑、孤独、崇高、毁灭、死亡等情感体验;这些悲剧冲突的体验形式共同渗入作品之中,使作品的悲剧性在不同层面的体验之中显现出来。如《汉宫秋》以表现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冲突为主线,同时,爱情线索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突也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伴随爱情与政治线索之间的冲突便是怜悯和恐惧。因此,随着剧情的发展,到冲突的加速,作品呈现出了完整的悲怨情感的体验形态。对于悲剧冲突来说,由于其主要在于展开苦情的冲突历程,追求剧情的曲折性,即善恶、忠奸、正邪、美丑的多层次冲突,所以,得到的是悲愤激烈、凄惨的苦情审美效果。 二、审美的情感性。悲剧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情感,因而悲剧艺术的怜悯也是一种审美同情。悲剧艺术除了能唤起人们的怜悯外,同时能唤起人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欣赏悲剧艺术时,就好象观看一场大风暴。我们先感到的是,面对某种压倒一切力量的那种恐惧,然后那令人畏惧的力量又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那里我们体会到平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体会到的活力,它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感到敬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欣赏者欣赏悲剧艺术时,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深入,会与主人公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共鸣境界,使人们感到振奋,产生快感。 三、题材的国民性。从悲剧意识上看,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爱情悲剧《梁山泊与祝英台》,与在西方同样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刻画出的国民性就不同。两者结局虽大同小异,主人公最终殉情,但反映出的两位作者的悲剧意识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梁祝”最后终于“化蝶双飞”,是一种凄美的结局,更体现了一种“神往”的祝愿。而西方的“罗朱”最后的结局很平凡,也很实在,是一种值得人信服的结局,因而给人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中国悲剧艺术所表现出的悲剧结局和西方不同。西方悲剧的结局意在普遍引起人们的怜悯与同情,甚至恐惧,使人们的思想在悲剧冲突中得到提升。而中国悲剧艺术并不重视悲剧结局引起的人们的种种情感体验,它不主张人性在悲悯中得到净化,而总是在悲剧事件结束之后,又续接一段体现剧作家或观众的理想愿望的情节,使悲剧冲突得到淡化,理智地去调控由悲剧冲突引起的情感体验,使之渐趋平缓,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安慰,这不仅符合“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也符合中国大众传统的文化习惯和民族心理,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① 中国悲剧艺术的大众审美价值 大众审美价值总是从具体而多样的艺术现象中“提取”出来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艺术现象不同,审美价值就可能体现出明显差异。悲剧艺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从对人性的透视和人类价值的评判中,来达到心灵共鸣、精神启迪的作用。 归纳起来,中国悲剧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之美。亚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释悲剧时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它与日常语言中的“悲剧”一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作为美学对象的悲剧艺术,必须是能够使人发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树立对幸福人生的理想。悲剧艺术通过丑恶对美好的暂时的一种压抑,来强烈地展示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实际上,悲剧艺术所显示的审美特性必然展现出一种对幸福理想之憧憬,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悲剧艺术中,人们面对失败的惨象,却有胜利的感觉。那是艰苦卓绝的斗争后的失败,而不是怯懦者的屈服投降。因此,对悲剧艺术来说关键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选择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艺术。引起人们快感的不是痛苦和灾难,而是反抗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执著追求。 因此,悲剧艺术在无意间产生出合乎道德理想的深远影响。因为理想之美受到摧残时,又导致其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反弹,使人们从悲剧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唤醒人们,鼓舞战斗,从而使人们的道德情感得到陶冶。 二、道德之美。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悲剧的道德作用时认为,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人受到净化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驰,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带有社会的道德的思考。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悲剧作品不与道德有关。悲剧艺术具有道德教化的典型意义,藉此可以获得良好的道德启迪,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关汉卿的《窦娥冤》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作“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悲剧艺术名作。对其主要人物窦娥的形象,人们普遍认为在她身上体现了对黑暗社会勇敢反抗、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但在今天看来,这个人物悲剧性格的完成,除了自身的生命要求遭恶势力压抑迫害所致外,也并不排除传统伦理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从她对妇女改嫁的态度和拒绝张驴儿逼婚的描述中可以体会出来:“日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哪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哪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哪里有上山来便化石?可悲可耻!”在这里,封建伦理倡导的“从一而终”的妇道成了女主人公抗暴的唯一武器,而促成窦娥悲剧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作品中却贯穿始终,这也是中国传统悲剧艺术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性悲剧审美研究论文大纲

    悲剧的审美价值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先生如是解释悲剧。其实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大家小时候都应该看过动画片《神厨小福贵》吧。这个

    鳗鳗小公主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悲剧性论文文献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2010.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

    vincent'si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女性悲剧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

    维尼yu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威尼斯商人的悲剧性人物论文文献

    主要人物 夏洛克: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

    维尼蜜罐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美国的悲剧论文研究重要性

    能不能把你的提纲发给我看看。。。。我现在没有头绪啊。。。。谢谢

    吧啦左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