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4

ysatispaco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西方传统节日研究现状对比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诗雨天

已采纳

文化的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文化的描述同样如此。这不仅因为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各具特色;也因为对同一文化现象如果选择观察的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看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传统节日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凡是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节日活动则是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1](P 9)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文明大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无数的节日。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he Qing Ming Festival)、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七夕节(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和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这些节日大都属于全国性节日,除汉族外,还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过这些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而以英、法、意、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 的主要传统节日有:圣诞节(Christmas)、元旦(New Year)、万圣节(Halloween)、情人节(Valentine’s Day)、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和狂欢节(Carnival)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词汇的含义有很大的影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包括英语和汉语在内的所有语言中都有很多表示动物的词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动物成人类的朋友,为人类服务,也有很多动物还成为人们的宠物。可见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动物词汇也逐渐形成特定的涵义,也就是说人们把他们的一些情感,甚至是发生的事件,自然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认为动物能够表现不同人的个性,或者是表示某些象征。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当中。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不同文化的审美观

214 评论

如此娇弱

西方的节日跟中国的节日,我觉得还是中国的节日更加有味道

102 评论

CallmeNicole

近代中国的节日在短短的百余年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尽管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分不开,但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近代节日的演变,特别是西方节日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更应使我们注意在引进外来文化时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而应该对其合理成分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影响的人们在欢天喜地的过着各式洋节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受到了不小的忽视,究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差异与看法,探讨当今局势与人们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的方式以及重视程度,从而研究出加深文化印记对我们的影响与应对方案。希望以此来使人们加重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传统文化的理解。将这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很好的传承下去。时下,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在中国大面积普遍的盛行起来,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本国的热度明显不高,年味也不如小时候来的重了,不禁让人感叹。我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文明的时候不能把我们自己本身的传统遗弃,而是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掉传统节日中糟粕的东西,在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前提下,去感受、迎接西方节日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追求所谓的时尚。时下流行过“洋节”,研究其流行的原因、背景以及一些现实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传统节日。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淡忘。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新奇热闹的庆祝方式,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不利于更好地将我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我们应该加大对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文化的认可度和参与,这不仅仅是抵制过度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扬。

309 评论

nellie0223

《中西节曰比较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据权威资料表明,上海城里约有70%年龄在14.30岁的年轻人在平安夜选择走出家门,狂吃狂欢。其中,90%的人会选择像“JJ”、“纽约客”等可容纳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厅,去参加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发泄旺盛的精力。情侣中88.3%的人会去排场不大的西餐馆享受一顿浪漫的西餐,而还有10.8%会选择在家看电视,共享二人世界。剩下的那部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相聚。综上所述,年轻人向往在节日的气氛中,感受到他们所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文化氛围。上海的圣诞节普及着一种国际视野,文化占有率为70%。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形式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东校区大一、大二级学生为样本进行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统计分析,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过中西方节日的状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问卷设计 问卷的具体设计方面,我们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对传统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操作化,每一个题目量化之后分为五个维度,列出了16个关于传统文化态度的问题,每题都采用1-5计分方式进行打分,根据总分的不同判断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分越低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越高。本次调查设计了性别、年级两个变量,用以探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 (一)证实课题假设 调查从“了解度”、“参与度”、“认同度及主管观点”以及“大众传媒及文化产品对文化的影响力”四个角度出发,完成了测量,并通过SPSS数据图表和访谈文本进行描述和分析。对于不同变量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较为准确的勾画出大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并对每一个题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以求得出支持本次调查假设的结果 (二)围绕课题深入分析 经调查研究表明,西方节日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的主要原因是受商家宣传和新鲜感的刺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性别有关,且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来说较好,其中对节日背景知识的了解会影响大学生节日形式和节日目的的选择。 四.调查结果 (一)样本总体分析 据结果统计,调查对象62%为女性,32%则为男性。令有6%的问卷因未答完的原因被进行了作废处理。 (二)中西方节日受欢迎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喜欢的西方节日,30.95%的学生选择了圣诞节,另外还有7.14%的学生选择了西方情人节。剩余样本中,有85.71%的喜欢春节。而中秋节的受欢迎程度紧随其次。 (三)调查样本对中西方节日的态度 1.西方节日 47.62%的人觉得之所以过西方节日是因为其有趣,庆祝形式多样,新颖时尚,能更好的彰显个性。并且很有氛围,是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好机会。16.67%的人觉得过那些西方节日很有代表性意义,例如:父、母亲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另有4.76%认为西方节日非常乏味,无非是人们为了自己的那些娱乐购物等活动找些借口,亦或纯属商业炒作。而剩余30.95%对其态度比较冷淡,觉得和自己无关,终其背景不是发生在中国,更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过了也没意义。 2.中国传统节日 90%的人表示绝对会过节庆祝。大部分人认为是这长久以来的风俗习惯、观念以及文化,更重要的是,它是家人朋友之间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个别几个表示,大家都这么过,就跟着而已。3%的人表示因工作等原因不过节。另外7%显示为无所谓。 3.对现状的理解 45%认为,“洋节流行”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严肃内敛,大学生才通过西方的节日增加娱乐、宣泄情绪,其实处于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动摇。虽然会有一定冲击,但不会影响中国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25%认为,西方节日带来新鲜感,大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只是一时流行,商业文化,冲击很小。还有一部分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崇洋媚外,中国传统节日已被西方节日所取代,中国传统文化收到的冲击非常大,已经岌岌可危。 4.庆祝节日对自身的影响 西方:增加了向亲朋好友表情达意的机会;增加了娱乐开销;减少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极少部分认为,没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而已;很好,有假期。 五.分析 (一)中西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对外的各方面交流,尤其在文化领域更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统治阶级的策闭目塞听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逐渐落后。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西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作为中西方文化扩散的分水岭,自之后,外来风土文化纷至沓来,国人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对此现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三)西方节日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中国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传统的端午、中秋节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与此同时,过洋节也一夜之间风靡校园。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对西方节日文化入侵的论文研究

    每年,我总有几次无奈的愤怒,那就是,临到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中国大地就会掀起一片“节日”气氛,几乎让人分辨不出自己是否还身处父母之邦、祖宗之国,自

    王豆豆2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日语硕士研究中日对比方向论文

    晕,我一篇全日文的毕业论文写了我好几个月,这里130分就能搞定。论文没这么简单吧

    excellentpri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传统节日文化研究论文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

    童真记忆2008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研究中华传统节日论文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范文,可以参照写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zhangalan26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元宵节与国外节日对比研究论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比如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过节时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节,要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不

    就是爱你一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