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大王
世卫组织发出警告:民众若出现新冠肺炎症状,比如发烧等,勿自行服用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可能会加重COVID-19感染者的病情。
目前来看,并没有提供出充分的证据,有的只是一个被感染小女孩的病例,4岁小女孩感染新冠肺炎,用了布洛芬,想缓解发烧,结果1小时后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体温不降反而迅速上升,医护人员告诉他们不要再给艾米莉亚服用布洛芬。
本文将主要讲三个问题,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可以使用布洛芬退烧?布洛芬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效果比较好?使用布洛芬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过去的三个月,随着疫情由紧张到缓和再到输入型的紧张,众多学者也把新冠病毒的研究提高了优先级,并逐渐清晰的认识到,新冠病毒传染性强的原因。
原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在于冠状病毒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结合。准确地说,这种结合越容易,越牢固,人就越容易被感染。而研究结果和事实是吻合的,人体ACE2蛋白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要被SARS高10~20倍,理论上讲,人被感染的概率也要高10倍以上。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新冠病毒传染性强。
原来ACE2这种蛋白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它一般产生在上皮细胞组织里,比如粘膜,呼吸道,肺部,心血管等器官中。所以除了调节血压,主要与上下呼吸道疾病有关,而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粘膜传播,很容易在进入人体的第一时间就与呼吸道粘膜等部位的细胞结合,快速的进入细胞并复制扩散,引起发热、咳嗽等一系列肺炎的症状。
那么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可以使用布洛芬退烧?
是否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还是需要特别考虑的。这要从布洛芬的作用机制说起。布洛芬解热镇痛作用,也可以说是抗炎作用,包括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来源的白三烯B4等。据统计,在病毒感染的初期,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的约有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而此时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白细胞的减少,因为布洛芬的副作用包括一项,就是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不是一种细胞,而是一群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所以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再加上用布洛芬,导致粒细胞的极度减少,患者会很快出现乏力、头晕、高热、寒战、头痛、全身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当然,只是有这种可能性,实际发生率较低,上面提到的小女孩,推测一下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真实原因待官方公布。所以,从这一点提示,能发现世卫组织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对于患者的感染后期,我认为是可以使用。
上面也提到,布洛芬可以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而感染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目前主流观点就是认为是NF-Kb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了[1],而布洛芬刚好就能抑制NF-K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对非组织的炎症损伤。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并且在一些死亡的患者中,发现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严重。中性粒细胞和总白细胞数量却很高。布洛芬白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也可以辅助使用[2]。以上是新冠病毒感染机制和布洛芬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还并未完全弄清楚,布洛芬是否能用于辅助性治疗,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
布洛芬作为比较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应用很普遍,而且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是比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了,尤其是6个月以上幼儿、儿童发烧的时候,基本都是用布洛芬。也常用在缓解各类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神经痛等方面。
随着境外回国人员的增多,有些已经出现发热的感染人群,为了蒙混过关,逃避检查,提前服用大剂量的布洛芬退烧药,也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
第一点,布洛芬退烧、治疗各类疼痛,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发烧和疼痛都属于疾病,而是由疾病引起的症状,治本需要找到疾病根源才行,比如新冠肺炎可以引起发热,虽然暂时退了烧,阻断了严重,不代表消灭了病毒。
第二点,发烧多少度可以吃?高烧的时候,用布洛芬是为了退烧,这里给几个建议:对于幼儿等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完善的人群而言,建议发烧38.5以上再使用,其他情况物理降温即可。对于成年人,则应该以症为出发点,比如低烧(37.5以下)或者不发烧时,也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情况,可以使用布洛芬。有的人烧到38度,也没有明显的感觉,那么只需密切观察,或者物理降温即可。有的人一吃就过敏,或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溃疡等),也需停用,或患其他解热药代替。
第三点,布洛芬建议饭后服用,主要考虑其消化道的副作用,所以饭后服用更好些。
第四点,布洛芬虽然没有成瘾性,但是可能会造成心理依赖。比如有的朋友,经常性的偏头痛,可能吃一片药就好了,以后再发作,可能就会主动去寻找药物,这属于心理上的依赖。建议了解清楚长期使用布洛芬的副作用,提前预防。比如老年人长期服用布洛芬可能引起肾脏问题等。
1、潘秀和, 刘超波, 孙俊, et al.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炎症性肺部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 30(7):762-769.
2、刘晟, 杨丽军, 潜丽俊. 布洛芬在重症肺炎中的辅助治疗作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2, 005(001):34-34.
3、《中国武汉地区 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38 例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贪吃的pinko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九版)》在国家卫健委16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诊疗方案》)中,“中医治疗”部分较之前版本增加了中成药、针灸以及儿童中药治疗等内容;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还被列入推荐用药。
人訫可畏
为什么奥密克戎毒株引起全球严防死守?首先是因为携带病毒突变点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8日在微博发文称,由于携带病毒突变点多,在传播上短期内似乎战胜了南非的其他毒株,包括德尔塔毒株。因此,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将其列入了密切关注变异毒株(VOC)。当地时间27日,意大利科研团队发布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首张图片。图片显示,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其次是传播速度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南非等地区流行。为了应对奥密克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多国已针对非洲南部多国发布旅行禁令。第三,存在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的可能性。英国和以色列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0%,特别是以色列第三针接种率也已经达到50%左右,但这两个国家为应对“奥密克戎”采取严格的防止输入政策,这说明什么?张文宏在微博上表示,如果一旦明确这个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奥密克戎病毒毒性有多大近日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引起各国高度警惕,世界卫生组织11月26日举行紧急会议后发布声明,将这种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B.1.1.529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世卫组织在声明中指出,南非于11月24日首次将这一变异株报告给世卫组织,首个感染该变异株的样本的采集时间是11月9日。该变异株包含大量突变,其中一些令人担忧。初步研究表明,与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株”相比,该变异株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目前南非几乎各省份感染该变异株的病例数量都在增加。意大利科研团队发布全球首张奥密克戎毒株图片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于当地时间11月27日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图片来自罗马儿童医院)图片显示,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研究人员表示,新冠病毒通过变异进一步适应人体,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加危险。变异毒株从哪里来?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中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科研人员也正在研究它究竟从哪里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分析称,奥密克戎变异株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有可能是在某个免疫力低下病例的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有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新变异株风险评估仍需更多实验数据跟德尔塔病毒相比,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更大的危险性在哪里?是否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传播呢?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非洲和非洲以外地区传播。以南非为例,近期南非豪登省90%的新增感染病例都与这一变异株有关。不少西方媒体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存在的最危险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没有问题 交流才是王道
新冠的相关文献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发表了非常多,可以通过像维普这样的专业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涉及疫情的角度,方向也是非常的多元化,所以你需要花点功夫来进
从中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疫情防控),中国速度(火神山,雷神山,解决国内疫情),党的集中领导和身先士卒(人民至上的理念)。
从中国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疫情防控),中国速度(火神山,雷神山,解决国内疫情),党的集中领导和身先士卒(人民至上的理念)。
文献搜集的话,首先以知网为主。毕竟这是当前最实用,最全面的数据库了。其次是研报。毕竟关于就业创业的很多机构都是在一直关注。关于数据的事情,数据来源吗?第一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