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酸奶娃儿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有没有大神写过质性研究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轻舞飞扬庆庆

已采纳

1. 哲学研究: 特点: 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或者理论研究。该研究方法主要关注的是“是什么”或“为什么”,偶尔也关注“有什么”或者“怎么办”。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哲学研究可以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哲学研究包括:本质研究,即“是什么”;价值研究,即“为什么”;三是对策研究,即“怎么办”。 价值研究的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价值”,与之类似的主题还有“论…的意义”、“论…的作用”、“论…的地位”、“论…的意义和作用”。 本质研究的主题一般表述为“论…的本质”,与之类似的主题还有“论…的特征”、“论…的关键特征”、“论…的本质特征”、“论…和…的本质差别”、“…的定义”。 批判研究也可称为“元研究”(meta-study)。布列钦卡将“教育学”划分为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和实践教育学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或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同时,他又将有关教育学的批判和反思称为“元研究”(与之相应的学问可称为“元教育学”)。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哲学研究就是首先解释一个研究是什么,然后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最后得出怎么做的研究方法。 代表文献: 陈明选 走在十字路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的研究反思与转型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2)。 选择理由: 首先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研究转型的背景包括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持续催化,面向学习的发展机遇。这些原因导致了教育技术研究的转型,也就是哲学研究中的“为什么”。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描述了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的研究现状,即“核心理论体系的缺失”,“学科方法论需要创新”以及“研究成果转化亟待加强”等问题,这一部分属于哲学中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教育技术学研究需要转型。文章的第三部分,就教育技术学转型的方法做了描述,包括“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核心理论体系建设”,“更新方法论基础,深化研究内容和方法”,“产学结合,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言行一致,先改变自己,在改变别人”这四个部分的具体方法做了论述,即对于之前的教育技术学研究做了描述,有对未来的转型方向做了引导。综上所述,这篇文章我认为是一篇典型的哲学研究文章。 2. 实践研究: 特点: 实践研究主要显示为日常的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和教育对策。实践研究往往“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大量采用“纲领性定义”、口号和比喻来叙述事实。也因此,实践研究是非学术性的研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践研究是低级的或不重要的研究,恰恰相反,实践研究事关“实践智慧”,它比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或科学研究更复杂也更艰难。 实践研究共有三种呈现方式:①教育改革类似教育实验,也可称之为“问题解决”或“变革型实验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②经验总结也可以称为“教育反思”。③对策研究,即呈现为某种对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设计。 代表文献: 梁林梅 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与反思—由南国农教授报告引发的思考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 (1) 选择理由: 这篇论文是基于南国农在2009年的11月在江南大学召开的“新世纪教育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中做的报告,而引发的思考。南先生在报告中谈到了两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学科前沿?新时期中国教育技术要寻求新发展,路在何方?南先生对于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现状及重要问题高屋建领的分析和阐释,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共鸣,大家不但从历史的视角,更从整体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反思自身所处的学科领域,在与会者心目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并且这篇文章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反思,分析了①建构主义不是一种学术时髦,更不是一剂万能良药。②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应该多元而开放。③自主与依附的抗争: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发展本土化的思考,三个方面的教学对策。符合实践研究的基本特点,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属于实践研究的论文。 3. 实证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特点: 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对数据的敏感程度,主要采用数字和量度来提交研究报告。量化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与测量法,内容分析法和元分析法。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实证研究中的量化研究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数据实现的论证方式,用数据的变化,以及使用数据来支持研究。 代表文献: 赵建民 张玲玉 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基于 DTPB 与 TTF 整合的视角 [J] 现代教育技术2017 选择理由: 这篇论文是针对高校教师对混合是教学接受度的实证研究,在基于理论基础的前提上,设计了研究假设,然后进行了量表的设计,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样本描述,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以及模型验证,最后依据数据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的整个过程符合量化研究的要求,严格依据数据说明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实证研究中的量化研究的文章。 4.  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 特点: 在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提交研究报告。质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人类学研究(主要包括访谈法、观察法和档案法)、现象学研究(主要是体验研究)和自传法。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我认为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是与量化研究截然相反的一种研究方式,前者更倾向于利用文字的方式来描述研究过程,而后者主要依据的数据,对于研究中的很多情况,我们没有办法利用数据来说明很多的问题,所以利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描述,以此来说明研究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以及研究最后的结果。 代表文献: 赵呈领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 [J] 2011(1) 选择理由: 文章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设定总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及学习者,设定并实施分任务以及具体任务。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画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框架图,通过对图的描述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该文章利用相关理论设计出的一套教学设计并运用于课堂最后得出结论,属于实证研究中的质性研究。 5 .实证研究中的历史研究 特点: 与哲学研究相比,历史研究的魅力在于:哲学研究止于思辨和教训,容易“徒托空言”,而历史研究因其叙述历史事实而更容易显示出“深切著明”的效应。与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相比,历史研究的魅力在于:历史研究所面对的研究对象是比较稳定的文本。它既不像实验研究那样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也不像调查研究那样因缺乏资料而无话可说。而且,从历史研究的视角来看,“现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见得调查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的而历史研究的对象就一定是“过去”的。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历史研究可分为思想史研究、制度史研究(或改革实践史)和学术史研究三种。而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历史研究可分为历史的考证研究、历史的叙事研究和历史的解释研究。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实证研究中的历史研究就是通过叙述历史来说明其显著的效应,根据历史,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时间的过去与现在,并且通过实证研究来预测事件的未来,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比这个研究的方法因其具有历史这一铁证,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支持。 代表文献: 李艺 谈教育技术研究中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的缺失 [J] 电化教育研究2012(4) 选择理由: 这篇论文就改革开放已来,我国的学课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技术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教育技术研究的学术品质却在一定程度上落后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教育技术研究中,在文化传承、理论溯源和学派精神三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种情况正在制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这篇文章以历史为角度,说明了教育技术学文化传承的缺失包括“思想引进‘食洋不化’”和“理论建设缺乏本土意识”两个方面的问题;教育技术研究理论溯源的缺失包括“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席与忽视”和“理论引进的简单‘拿来主义’”;教育技术研究学派精神的缺失包括“对‘学派’朴素的误解”和“学派精神及其缺失的表现”等问题。最后说明中国教育技术问题必须由中国学者来解决,必须怀着一颗“中国心”深入生活,面对中国客观存在,关注研究解决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问题。历史赋予教育技术以重任,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品质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这篇文章以历史为角度分析了教育技术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属于一篇实证研究中的历史研究论文。

348 评论

Sissy有福相

一、第一部曲:研究问题的确立第一部曲是研究问题的确立。尽早确立研究问题一直是导师强调的写做博士论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2018年9月,刚开始博士生学习之初,我就“沦陷”在老师严格的学习管理氛围中。回想起来,当时我不仅要完成一年级规定的多门课程,还需要每周参加研讨和上交文献阅读报告,老师一直要我不断汇报我都提出了哪些研究问题,研讨会上我一次次地提出--修改-再提出--再修改研究问题,一次次地讨论,又一次次地被推翻。在痛苦和挣扎中,我坚持不断地进一步阅读文献,寻找前人的研究成果,坚信研究问题除了要结合实际以外,一定是来自前人研究之不足,如,理论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终于在第一学年结束前基本上初步拟定了我的研究问题,并在老师引领下,在研讨会上做了预开题报告,这是博士生涯中关键的一个台阶。这为接下来的研究,以及毕业后的课题申请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研究问题的得来绝非一朝一夕的结果。二、第二部曲:研究过程的开展2019年9月第二学年开始,我投入到我研究的第二部曲,即实际的课堂研究中。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为确定实验对象而苦恼和焦虑。为了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做了很多铺垫,例如其中一位研究对象很喜欢学习,我为她提供学习信息和机会,参与她的活动,帮忙改她的论文,以建立信任的关系,便于10月展开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10月-12月基本走完田野,收集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数据,并于12月底完成学校正式的开题报告,虽然开题报告文献还不够扎实,但不再是空中楼阁,已经有了数据支撑,在开题答委老师的建议下,进一步明确了可以改善的方向和空间。回想起来,虽然还在路上,但已经有了做质性课堂研究的体验,过程艰辛,其中关键的有三步:走田野、进课堂、写反思。走田野每个田野都有守门人,情境不同,守门人的身份就会非常不同。做中学课堂研究,守门人可以是学校的领导、教研员和有影响力的名师或者特级教师等,这样才能得到引荐机会,最终获得校长同意和支持。但即使如此还有第二个层面的守门人,即具体的研究对象,如果是通过学校领导安排的研究对象,是否真诚地支持你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支持与配合是获得真实数据的基础,否则,看到的是表面的现象和不真实的数据。甚至有时候,研究对象会因为其他原因退出研究。正是因为如此,联系学校和研究对象应该要多于原计划的研究对象数目,我多联系了两个研究对象和学校,就是因为这个可能的变故。这样做的原因还能让研究者对比研究对象的特点,按照研究的最大目的化抽样,挑选出最适合的研究对象。进课堂进入课堂前一定要有观察重点,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阅读来确立观察量表。这样走入课堂就能有条不紊,数据不会走失。但这还不够,因为观察重点需要围绕教师的课堂程序和步骤,学生的互动反应,课堂上发生的事件记录,还包括当时自己的评价。这样之后开展的刺激回忆访谈才能有的放矢、针对研究问题。最辛苦的就是完成每天的观察和访谈后,写完反思日志,已经有些疲倦,但还要继续阅读文献,尤其是第一个案例的研究,自己还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地方。记下自己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的数据,这样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收集到需要的数据。写反思课堂的记录和课后的访谈是有录音或者录像的,所以能够回听和回看做转写,但不意味着一切等研究结束后再转写和分析。因为当时自己的记忆很深刻,要及时写下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为后续做质性研究分析的时候打下基础,另外也容易回溯找到当时的记录。事实证明,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几个月以来,当时的纸笔记录和每天写下的反思有力地支持了对研究对象每节课的分析和讨论。写反思日志还包括了每天与研究对象在路上、办公室和餐厅的一些非正式谈话,因为是日常的接触,所以不方便录音。但有时候研究对象会说出一些对研究有意义的话语,这个时候需要回去立即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这个部分的数据就会流失。例如有一个研究对象下课带我去学校餐厅吃饭,看到校长和同事,之后在一起讨论了教学的一些问题,对研究是有意义的数据,但没有来得及录音,也不便打断,所以放到了每天的反思日志中。三、第三部曲:论文的写作2020年1月以来,我开始了最漫长的第三部曲—博士论文写作,首先完成论文的前三章并不容易,每天8-10个小时端坐电脑前,海量的文献梳理需要自己边查阅、边阅读、边领悟和边写作,包括研究方法一章也再次阅读大量文献,明晰自己研究方法采用的合理性和不足。论文也因此字数缓慢推进,没有成就感,有时候有些气馁。但告诉自己每天坚持完成一个小目标,保持规律的作息就能够完成任务。老师给的第一个前三章的节点后,开始适应写论文的节奏,但很快进入需耗费大量时间的数据转写、编码分析的工作中,连续多天论文未添半字,直至思路清晰才又开始下笔码字。就这样边写边读,每日宅家,心无旁骛。通过撰写初稿,我深刻地认识到,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设计,数据呈现和讨论章节绝非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不是一般性的描述。在五一节来临之际,我已基本上按照写作计划,完成了既有定目标。由于疫情,我无法到上外跟导师面对面地交流,好在在线视频也能解决问题。感谢导师严格和严谨的管理,不断地提醒我写作章节完成的时间结点,在我的写作过程中,导师能及时指导并提出修改建议。总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的指导风格就是严管理,早规划,勤写作,多汇报,有反馈,反复改。经过上述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论文写作必须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95 评论

左左颜色

都可以,看您擅长那个方面虽然您打算做量化研究,但在前期打基础时最好看一些比较经典的关于质性研究的论文,这样在前期时你可以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同点和相似点,这样更有利于您开展后续的量化研究。定量研究一般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诊断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它并不追求精确的结论,而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摸清情况,得出感性认识。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与几个人面谈的小组访问,要求详细回答的深度访问,以及各种投影技术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种数字来表示的。在对这些数字进行处理、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资料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S.Stevens)将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即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3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家有没有写过毕业论文

    负责的导师在写作前一般都会问学生论文要写的问题 他主要是想知道学生对这个选题掌握得如何 他问你的问题 你如果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导师觉得你写这个题目只是敷衍他

    闪灯背后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没有大神写过质性研究的论文

    1. 哲学研究: 特点: 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或者理论研究。该研究方法主要关注的是“是什么”或“为什么”,偶尔也关注“有什么”或者“怎么办”。从论证方法

    酸奶娃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父母杂志有没有订过的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反叛的路鲁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没有论文的研究生没有安全感

    现在有很多人都已经打算考研,但是小编觉得如果你真的打算考研究生,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做好提前的规划和准备了,因为研究生的竞争压力其实也是很大的。没有发表过任何论文

    二x小b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质性研究的论文应该有结论

    一、哲学研究:哲学研究也称为思辨研究或理论研究。从论证的方式来看,哲学研究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哲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质研究(是什么)

    蔡蔡787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