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7

zcp1211小窝
首页 > 期刊论文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照相机1984

已采纳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导向在审计界的应用,在提高审计效果的同时,还避免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风险导向的选择,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使其真正符合我国的审计模式。本文针对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初探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原因;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69-02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审计职业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公众与审计职业界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不完善的制度下,审计职业界将审计风险转移给了社会公众,面对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本应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却由公众承担,自然会引发危机。由此可见,针对当前我国审计界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提高审计资料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则成为当前审计界最受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笔者结合当前我国的审计模式,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这一理念做简要分析。 1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必须以审计风险评价为前提,同时结合着审计业务中存在的审计风险范围进行实施。在实际应用中,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风险至今无法落实到审计实务中,对审计结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控制风险导向审计 在这一观点中,其提出的审计风险并非广义上的审计风险。其核心原因在于在假设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的条件下,具体单独评估认定将存在很大的难度,并由此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固有风险的评估,或将其归纳到高水平风险中,无法真正发挥出评估的作用。针对这种状况,需要注册会计师能够结合着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状况,制订出科学、规范的审计 工作计划 ,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在整个固有风险的评估中,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商业风险,但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商业风险并非评估的核心所在;其重点审计工作应放在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评估上。顾名思义,控制风险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检查风险的大小,因而在整个被审计单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单位负责人予以重视。 1.2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 在整个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中,其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称之为风险基础。顾名思义,经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受经济条件或经营状况的约束,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如无法及时归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人的期望值等风险。在该类型的风险审计中,主要以毕马威 1997 年在其研究报告《以战略系统观组织审计》中提出的BMP审计模式为代表,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模式进行分析,这一分析过程既包括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也包括内部的管理体制;然后结合分析结果,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境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及持续提高等五个原则对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最后评价出财务报表上存在的实际风险。 1.3 诉讼风险导向审计 从此模式中不难看出,该观点将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理解为诉讼风险。与之前两种审计模式不同的是,这种审计模式在实际实施中,基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无法被人们正视倡导,然而在整个风险导向中,却又真实存在。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审计主体的行为动机及行为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提出了攻击导向风险基础,其实施模型主要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诉讼风险。诉讼风险是指已审会计报表存在审计主体未能察觉的因重要错报或漏报而导致的审计主体主动或被动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他认为这种模型考虑了审计主体的自利动机,指出发表不恰当意见是这种审计风险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才等价于审计风险。由于诉讼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解释审计实务中存在的许多审计行为,因此也为我国一些学者所接受。 1.4 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 该观点的风险导向审计主要以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为基础,其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避免这一风险的审计中,需要注册会计师能够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认真仔细地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核,同时还应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管理,对报表中的每一项进行落实。结合当前最新发布的审计风险系列准则,将整个审计业务流程及审计程序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注册会计师应及时准确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运行环境及内控制度,避免在财务评估中出现层次性错误;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风险控制测试,以便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完善,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最后,实质性测试,其主要目的在于检查认定层次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原因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出现,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结果,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原因既包括根本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2.1 根本原因 在最初的审计活动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差错防弊,基于当时审计单位规模小、业务单一等特点,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被审单位的实际账本进行一一核实,并由此出现了详细审计模式。随着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利益都必须以审计过的会计信息为依据;再加上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详细审计的难度,导致审计过程中基础审计的出现。在整个基础审计中,审计人员依据自身的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账本进行抽样,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很容易出现审计失败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师在实践中总结出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内控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证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审计人员可以结合内部控制的评审结果来确定审计抽样的重点与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过于依赖内控制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他引发因素。

140 评论

鹿脸脸舅舅

【摘 要】本文从介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和基本内涵两方面,来了解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揭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必然性,探析了其模式在我国应用中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从而更好的利用这种先进的审计模式。 【关键词】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含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技术和方法。 二、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制约因素 (1)审计市场不完善。我国的审计市场具有规模小、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集中程度低的特点。由于“僧多粥少”,导致我国审计市场出现恶性、无序的竞争。一些事务所为了维持其原有的市场份额.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度的竞争非但不能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反而会造成审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使得社会福利减少。(2)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国外的高法律风险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是较为宽松的法律环境,所承受的法律风险极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持辩方举证,即举证责任在控方,这样的制度安排增加了控方的诉讼成本,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被提起诉讼的可能性。二是设置前置程序。根据《规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有关人员的虚假陈述行为提起民事诉讼需以中国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财政部、其他行政机关以及有权做出行政处罚的机构公布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做出刑事判决作为前置程序。(3)审计成本较高。我国审计市场规模较小,而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众多,审计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不少事务所以降低审计收费作为争抢客户的手段,在风险防范和审计质量方面做出不得已的让步,造成审计行业的混乱。这样审计成本增加,但审计收费无法得到同步增长,造成审计收费和审计水平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就会受到影响,只能接受与履行审计责任不相称的收费条件,并通过简化审计程序达到审计收益和审计成本的均衡,使得风险导向审计无法健康发展。 三、我国有效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1)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审计执业环境。审计市场的基础作用在于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市场效率,规范市场秩序,审计市场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才能得以改善。审计从业人员职业理念的更新及市场秩序的好转,重在加强诚信建设。政府应由直接参与向间接调控的方向转变,建立财政部门行政监管与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监管的协调机制,使注协真正成为行业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监管的技术优势。(2)完善法律环境。一是加大审计执业者刑事及民事责任。相关法规不仅要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为不实报告付出严厉的刑事责任代价以及赔偿责任代价,同时还要规定应该如何赔偿,只有相关规定明确而具体,法律的威慑力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二是改变举证责任,降低诉讼门槛。应该改变我国对审计师过失行为的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诉讼门坎,诉讼成本相应减少,就会大大提高审计师行为不当被起诉的概率。(3)完善审计程序,合理提高审计收费。针对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而增加的审计成本,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方面,应高度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定完善的审计总体策略和合理的具体审计计划,力求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注意提供增值服务。 虽然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背景在某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些不足,但是我国已经具备了基本背景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好。 参 考 文 献 [1]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9~14,46 [2]胡元春.风险基础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4~26 [3]黄世忠,陈建明.美国财务舞弊症结探究[J].会计研究.2002(10):142~143 [4]陈敏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132~133 [5]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向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J].审计研究.2005(2):46 [6]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4):68~69 [7]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行为[J].会计研究.2002(2):121~122 [8]屈中标.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运用辨析[J].企业技术进步.2009(3):35 [9]聂海斌.风险导向审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8):166~168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审计风险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企业要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目标就应当拥有健全面有效地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机制,内部审计应当在确定企业是否建立健全风险

    迪夫米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融资模式的风险研究论文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

    艾吃艾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审计的风险论文题目

    这样吧,我给些选题,你自己参考下1.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 2.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 3.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4.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

    漫山红遍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风险导向在审计界的应用,在提高审计效果的同时,还避免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风险导向的选择,需要结合我国经济

    zcp1211小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提纲

    同学你好!一、修改题目:“风险导向审计在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发展趋势”或“风险导向审计在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发展趋势”(要有公司企业审计实习、实践---例子)二、写作要

    明明来干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