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泛泛
浅谈水体污染 全世界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正逐渐地增加,而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水土的流失,水体的污染,也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其中,尤以水体污染最为严重。 水体除了水本身外,还包括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天然水体本身所具有的净化污染物的能力,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按净化的机制,水体自净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水体的自净作用过程进行得相当缓慢,自净能力也是有限的。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破坏了水体的原有用途时称为水体污染。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后,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出的污染物数量大大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而使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新物质日益增多,许多新物质具有突变、致畸、致癌作用,一旦污染水体,将长时间滞留在水中,水体的自净作用无法分解这些人工合成的化学新物质。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三类。 悬浮物质主要是泥砂和粘土,大部分来源于土壤和城镇街道径流,少量来自洗涤废水。 胶体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的生物部分,总大肠菌群是检验致病微生物是否存在和水体污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水中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水中有机物的非生物部分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溶解氧浓度DO越低,有机物污染越严重,当DO≤4时,鱼类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死亡。有机物污染的另两种更常用的指标是化学需(耗)氧量COD和生化需(耗)氧量BOD。COD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所需(耗)的氧量,单位是mg/L。BOD表示利用微生物氧化水样中全部的有机物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单位是mg/L。这两种指标越高,表示水体污染程度越深。 溶解物质主要是一些完全溶于水的盐类(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等)和溶解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我国水体污染量大而广的主要污染是耗氧的有机物,危害最大的是重金属和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 前不久,曾取样杭州西溪河水做了实验,测得水样中COD(Mn)=28.07,超过正常标准将近一倍(详见文后所附实验报告)。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水体污染已成为了问题的重中之重。西溪河能有今天的状况,绝不是人们在短时间内所为,而必然是因为沿岸居民对其长达数十年的不间断的污染所致。高达28.07的耗氧指数,令人心悸,几十年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如今却连鱼也无法生存,这是何等的可怕,又是何等的可悲!几年前,沿河的工厂每年向河中排放的工业废水数以亿计,垃圾处理场每年向河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又何止万吨?再加上周围居民无限制地向其中排放生活废水,使清水终于成了污水、臭水、死水。如今,杭州市政府虽然为改良西溪河的水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关停了沿河的所有工厂和垃圾处理场,但是随着居民小区的增多,使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较从前又大大地增加了,以致于水质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这一切,使得所有的“始作佣者”饱受煎熬。尤其是夏季,河水散发出阵阵恶臭,引得沿河地区蚊蝇满天。每当河道的水闸关闭时,成片的垃圾堆积于河面,此情此景与“全国十佳卫生城市”的美名是何等的“相配”啊! 然而,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人类却一定要见到这一幕惨剧发生,甚至一定要这一幕惨剧有所发展,方肯痛下决心来治理。这是何必呢?这不仅对水体、对环境、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也极大地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2年,当时的水利部长杨振怀曾发布过全国各类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上载:截至1992年6月,全国各类水土流失面积为4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1.15%。如此惊人的数字,已告诉人们,中国是当今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见水资源在中国的可贵。 尽管如此,却仍有许许多多的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杭州的西溪河早已是“臭名远扬”,另外,杭城的运河、古新河也早与西溪河“齐名” 在泰国首都曼谷,号称泰国母亲河的楣楠河,如今河水似墨般黑,泛出的臭气,也绝不亚于西溪河,拿根棒子随手一搅,沼气便不断涌出。楣楠河落到如此地步,是因为沿岸宾馆向其中排放大量生活污水以及货船排放的废油所致。98年亚运会前夕,更有甚者将成车的建筑垃圾倾倒入河。这一切的一切,终于使得泰国的“母亲河”面目全非。 大量事实再一次地向人类证明:水体污染是人类自己所为,而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人类自己来承担。 严重的水体污染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在中国,太湖流域内所有的排污单位均在1998年12月31日前实现了达标排放。这也足以说明我国政府对水体保护的重视程度了。 现在,一切的行为,都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要想彻底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决非三五年便可完成的,必须在治理已污染水体的同时,保护未被污染的水体,并从根本上提高人类的素质,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为造福子孙万代而做出贡献。 大自然需要人类,人类更需要大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遭灾的还是人类自己。为了自己,为了一切生物,更为了地球,人类必须解决环境问题。从小事做起,还空气以清新!还天空以碧蓝!还河流以清澈!还山峦以绿色!还地球以健康! 附1:检验水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测定 实验目的:1、巩固滴定操作成果 2、了解水体及水体污染的初步知识 3、通过对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了解不同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从而激发和增强环保意识 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测算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当DO≤4时,鱼类即无法生存。 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移液管、洗耳球、10ml量筒、100ml量筒、烧杯、锥形瓶、胶头滴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100ml酸式容量瓶、100ml 碱式容量瓶、玻璃棒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草酸钠溶液、蒸馏水、河水水样 水样来源:杭州西溪河 实验操作:1、分别用浓度为0.1N的KMnO4溶液与Na2C2O4溶液配制为0.01N的溶液,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 2、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滴定管中,并调零(KMnO4溶液置于酸式滴定管中,Na2C2O4溶液置于碱式滴定管中); 3、取充分摇匀的废水样10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并向瓶中加入5 ml以1∶3配制的H2SO4溶液,使其均匀混合; 4、自滴定管中加入体积为V0的KMnO4溶液,摇匀,并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沸水浴液面要高于瓶内溶液液面)在此过程中,溶液必须保持淡红色,否则应向瓶中再加入KMnO4溶液; 5、 30分钟后,取出锥形瓶,并趁热向其中滴加10ml0.01N的Na2C2O4 标准溶液,摇匀后,立即用0.01N的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半分钟不褪色,记录滴定所耗0.01N的KMnO4溶液的体积,记作V1; 6、再向溶液中滴加10ml0.01N的Na2C2O4标准溶液,并用0.01N的KMnO4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记录滴定所耗KMnO4溶液的体积,记作V2,以此测定KMnO4溶液的校正系数K=10.00/ V2
pinguo09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环保 教育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便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 方法 :
1.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和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过分流失及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消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天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 植树节 、4.22地球日、6.5 世界环境日 ,知晓为了治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灵活性。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非常乐意地接受教育。
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 故事 ,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们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的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为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我们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我们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摘 要】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 文化 素质,想方设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在推进少年 儿童 教育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校教育;环保意识;环境知识;保护环境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aster the basic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trying to carry out in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able them to become future environmentalists, in 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of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School education;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knowledg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与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 渠道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如科学学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2.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课,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一个民主、融洽的班级小集体里,同学们更能各抒已见,各展才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环保主题活动,往往能使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活动是加深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学校结合6.5 “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初二(3)班举行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同学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同学们生动的表演,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初一(1)班利用 国旗下讲话 的时间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主题为《保护地球》的演讲。学校还通过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 黑板报 比赛等等,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还走上街头及社区,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常州争创全国园林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3.家校结合,强化环保意识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开展环境教育。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探索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回到社区,回到家里,如何将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与辖区内各社区建立了共建网络,利用社区资源,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比如,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 文章 、上网查阅等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
生态环保的征文(精选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
绿色生态文明生活征文 随着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越来越严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保护, 教育 为法”,教育是影响人类思想和行为最为深刻的手段,环保教育发挥着培
浅谈水体污染 全世界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水的需求量正逐渐地增加,而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水土的流失,水体的污染,也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其中,尤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