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干菜2012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质量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
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习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和打基础。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能力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阅读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在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的学习热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可将阅读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进行故事情节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课堂要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不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包括学习程度、学习技能方面和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方面。每个方面有许许多多具体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指导,结合课文进行渗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1]这恰恰需要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然而目前的阅读课大多数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占少数;教学内容多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少;互动层次较浅,多属于“控制——服从”单向型互动。笔者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论为指导,让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互帮互助,互点互拨,互启互发,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把握单元主题,促进学生与编者的互动。
课程标准这次修订提出并增加的“学生和教科书编者的对话”,目的是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能够从课文前后获取相关信息,把握单元主题,关注导读提示和课后习题等,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把课文的例子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1]当我们学习到《雷锋叔叔,你再哪里》这一课时,孩子们初次读课文时,孩子们觉得这一课没有什么的,很平淡,就是讲雷锋帮助别人的故事。为什么孩子们的认识仅限于此呢?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孩子对历史的不熟悉,对我们伟大的雷锋不了解,所以他们也就对编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不明确。找到症结以后,我让孩子们回去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当我们又一次走进课堂时,孩子们的表现是迵然不同的。我觉得让孩子回去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接下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流畅多了。
二、设境激趣、激情导学,促进生本互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让学生很快投入文本,在课堂开始,开放的、提纲挈领的问题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完整的、充分的学习空间,一个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一个充分与文本互动对话的平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以焕发。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读题后,通过谈话交流得出:天堂就是鸟儿生活的家园,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地方。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儿生活的是一个幸福美好的地方,是令人向往的天堂呢?学生怀着好奇心,认真阅读文本,充分与文本接触,希望尽快得出答案,与文本互动自然而生。接着是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生1:鸟生活的住所,也就是榕树,很大。
生2:榕树很茂盛。
生3:榕树的四周环水,环境优美。
生4:这儿很安全,农民不许人民去捉它们(小鸟)。
生5:这儿的环境幽静……
生6:这儿鸟多,鸟儿生活得很欢快。
三、合作演练、小组交流,促进生生互动。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发展理论表明,合作学习是深入开掘学生自身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2]在阅读课上,精心设计生生互动的学习环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在教学一到四自然段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能表现戴嵩画技高超的词句,学生找出“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绝妙之作、神笔等关键词语”还找出“……众人夸赞道,……商人称赞道,……教书先生赞扬道”等关键句式。接着,我创设生活图景,课件出示一组戴嵩的画,这时,学生热情高涨,欣喜若狂,对戴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抓准学生这个动情时机。我说:“能赞赞戴嵩的画吗?”学生的言语表达是简单的词句,漂亮极了,美丽极了等。
于是我提醒学生你可以用上文中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绝妙之作、神笔”,还可以用课外积累的词语,“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等,还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我赞扬道” “……我夸赞道”,“……我称赞道”。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练说,接着在小组内推荐说得好几位同学,到讲台上说。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接着我趁热打铁,能说也能写,下面就动起笔来,写一写吧!
四、合作朗读、唤醒情感,促进师生互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3]
《乡下人家》一课:我设计了师生配乐合作朗读环节,我情意盎然地随着音乐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温馨的乡下人家,学生也被我的感情打动了,情绪激昂,仿佛也走进文本,走进了作者下的乡下人家,读得有滋有味,个个渲染在诗情画意当中,读到末尾,还意味深长,久久还没有走出这乡下人家。从他们的神态、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仿佛看到鸡在房前屋后走过,鸭子在水里嬉戏,仿佛听到纺织娘在“织,织,织”地叫。于是他们时而叹息,时而惊奇,真正地把文本给读懂了。
五、拓展延伸、语言运用,促进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的本质是与他人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行为方式对他人的期望进行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进行重新组合。它更多的是强调自我对自我与社会联系的认识。
在教学《笋芽儿》一课。作者往往抓住阅读者的心理,把文章写得含蓄,留下一点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教师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去练笔,去补充,把原本的文章扩充得更加具体生动,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笋芽儿》一课时,文中讲道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桃花、柳树、燕子,然后就是一个省略号,我说:“笋芽儿就看到这三样东西吗?还看到什么?”我出示课件,出示一组图画,有杜鹃花、小草、树木…..我说:“拿起你们的笔,写下来吧!”
生1:笋芽儿看到了小草探出头来,在对它咪咪笑了。
生2:笋芽儿看到了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还看到火红火红的杜鹃花。……
现代语言教育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
这里的“活”,就是教师充分创设互动生成的教学情境,再利用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去灵活地组织教学。一节好课应该是互动生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生与编者互动、自我互动,从而产生互助,互惠,使课堂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提到课堂教学效果。
蒲寫未來”
摘 要:早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好处很多,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早读的有效性谈了认识。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小学语文;早读效率;早读课堂模式;朗读方式 语文教学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继续倡导传统教学的“重视知识积累、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学生识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更是对学生进行身心等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早读的好处很多:多读多背,有助于更好地锻炼记忆力;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另外,在阅读中还可以增加知识内涵,全面提升思考力,改进综合素质和气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身心健康…… 尽管教师对早读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真正有效利用这珍贵的几十分钟的人并不多,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影响早读课有效性的问题有:朗读内容基本都是课本上的朗读背诵课文,这样对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与阅读习惯极其不利;读书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道通过今天的早读课达到什么目标,知识取向性不明确影响读书的质量;还有学生怀着“滥竽充数”的心理,使朗读流于形式。 于是,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早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等,准备对学生进行早读实践性指导。 一、明确早读教学内容及目标,提高早读效率 早读课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我一般是在前一天放学时布置第二天早读的内容及要求,早读的时候在黑板上再写出本次早读内容及要求,使全体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开发有特色的早读课堂模式,拓展学生视野(或课外知识) 早读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但它能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性,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早读来说,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早读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保障。 通常我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的早读前十分钟都是课外知识拓展时间,时间充足,避免学生得不到充分展示而失去兴趣,然后做2~3分钟小结,后二十几分钟主要是当天或前天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不会偏离早读本质。前十分钟内容也是提前规定好的。周一:新闻播报――来自新闻媒体、生活见闻等内容;周二:名言警句荟萃;周三:优秀作文、精彩片段赏析;周四:配乐诗歌朗诵会《三字经》赏析朗读教学,周五:自编小课本剧表演。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广为流传。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中,钱文忠老师曾经提到,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因此我向学生推荐这本读物,不仅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历史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 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朗读水平 1.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他们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模仿阶段。所以,教师在早读课上要多领读,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或者听录音,引导学生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边读边点拨,边读边评价,边读边自省。 2.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我一般采用的做法有:(1)大显身手竞赛读:小组之间赛读或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随机点读等形式。这主要是激起朗读的乐趣和斗志,始终能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参与其中。(2)声情并茂配乐读。这主要在学习新课前或朗诵优美句段时使用。通过创设浓烈的朗读氛围,帮助学生去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体验朗读的艺术魅力。(3)同桌互读互背。这主要用于复习旧知和背诵课文或优美片段的检查。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小面积地最清晰地了解到学生个体掌握情况。(4)在拓展性的朗读中,主要采用自由自在朗读法,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起立或坐着,或摇头晃脑或正襟危坐等,大声读出来。(5)情景再现。对课文中有故事情节的精彩片段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孩子担任角色,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情感等,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四、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充满信心 1.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教师的表扬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我们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误的进行学习、模仿。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2.同桌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性评价 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虽然他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 3.自己对自己客观性的评价 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难能可贵的,可学生毕竟是孩子,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早读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学生对课前十分钟兴趣十足,知识拓展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再认为早读是枯燥乏味的了。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比如,缺乏优秀的诵读教材。除了学生搜集的一些资料外,我觉得学校也应该定制一些该方面的优秀教材,使阅读更深入人心。在课堂构建模式上,我觉得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到底拓展该占多大比例,影响不影响朗读?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早读教学中进一步探索、改善和创新。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阅读质量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究范文,一起来看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学校范文仅供参考: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
快结婚四大皆空火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喜欢的人多,实际操作有困难。 某中学七~八年级8个班全体学生(共322名学生)就对上武术课的兴趣、对学校武术教学器材配备状况和体育课武术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语是重要的部分,我们不能忽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论文篇1:《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