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0

小红粉菲菲
首页 > 期刊论文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买买买嗨嗨嗨

已采纳

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学校前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在1956年创建的全国唯一一所粮食工程类大学,先后隶属于粮食部、机械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2004年,由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截至2015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826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1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馆藏图书365万册,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有教学单位20个,开办本科专业65个;有教职工2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863人,博士学位教师56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7000余人,专科生3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学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自 1956 年建校以来,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为主旋律的昂进乐章。1 .历史沿革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 1956 年, 1959 年开始本科教育, 1979 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建校初至上个世纪末,学校为部属院校, 1998 年 8 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004 年 5 月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2 .学科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 18 个教学单位, 46 个本科专业,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 个省级名牌或特色专业, 25 个省级重点学科, 4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4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401 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 821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500 人。学校有双聘院士 2 人,特聘客座院士 3 人,省级特聘教授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 人,全国优秀教师 6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40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共 128 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10 人。建校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了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了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 璠 、张国贤教授等,他们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执行委员王凤成教授,两届奥运会裁判王晏教授,有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的知名专家,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名师与优秀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精诚奉献,堪称楷模。4 .人才培养截止 2007 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8543 人,硕士研究生 733 人,专科及成人教育学生 4963 人。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 7 万多名毕业生,大批毕业生已成为粮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 7 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6 年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分列全国高校第 57 名、 42 名、 73 名、 24 名,连续 4 届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5 .办学条件占地面积 1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3.0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66 亿元。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8 个,各类实验中心 25 个。有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6 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 237.5 万册,中外文期刊 5700 多种,可在线检索 EBSCO 、 CNKI 等 26 个中外文数据库。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6 .科学研究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高温树脂结合剂超硬磨具、柔软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 62 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30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9 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52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98 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等收录 370 篇;出版学术著作 138 部。学校是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主要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体单位之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多家国际著名文献检索机构列为固定收录刊源,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影响因子最新排名位居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前 50 名。7 .社会服务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粮食储运、仓厂建筑、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 70% 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 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 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了学校提供的技术。“九五”期间,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的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工程设计,为构建现代中国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期间,国家投资 337 亿元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 1/3 工程设计,使国家储备粮库的技术与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国家粮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8 .对外合作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周口市、濮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商务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莲花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郑州现代物流有限公司(香港)等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瑞丁大学联办 5 个本科专业;与美国 9 所州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开展在校生交流。与 24 所国外知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保持着紧密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 2007 年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粮食物流国际区域研讨会”、“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举办了有 14 个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粮食加工、储藏与检验培训班; 2008 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粮食储藏技术培训项目承办单位。9 .校园文化广大师生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博学奉献”的教风、“勤奋诚信”的学风,凝聚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熔铸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人文教育公选课,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近三年,学生仅在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及优秀奖 40 项,省级一等奖 30 项、二等奖 54 项、三等奖或优秀奖共 333 项。10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近年来,富有时代特色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活跃在校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及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260 评论

茵为有你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于2010年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藏书396.5万余册;设有22个学院, 开设72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有专任教师197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680人,外国留学生近200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近2万人。

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97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952人,博士学位教师1011人;硕士生导师765人,博士生导师95人。学校汇聚了发达国家院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等学术带头人309名;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特聘院士:DennisSalahub、崔俊芝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复生、屈凌波国家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原方)省级教学团队:电子商务教学团队(带头人:雷兵)、粮油工程与科学教学团队(带头人:陆启玉)、谷物科学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赵予新)、力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原方)、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团队(带头人:阮竞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张浩军)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1项,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建设学科3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校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在2012年学科评估中排名14名(参评高校共51所)。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3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1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专业16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运筹学、基础会计学、粮油储藏学、储藏物昆虫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西方经济学、土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应用、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分析化学、无机化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传播、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级英语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财务会计1、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现代饲料科技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生物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动物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产品设计、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粮食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法学、英语、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物联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生物技术、应用物理学、广播电视学、动物科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粮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办学成果2013年,我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2014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2015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项;2016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6项;2017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3项;2018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项。截至2022年6月,近五年,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732项、省部级奖励1425项;国家“挑战杯”竞赛连续多年领跑河南;“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夺得河南历史首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录取人数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连续多年获评“全国优秀项目办”“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就业50强高校”“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合作交流政产学研根据学校网站2022年6月信息,学校是“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郑州市、周口市、鹤壁市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贵州达众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河南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国际合作校园风光根据学校网站2022年6月信息,学校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分别是与英国雷丁大学举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专业,与英国班戈大学举办的“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中国台湾中原大学举办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韩国仁荷大学、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发展论坛”、“计算化学国际研讨会”、“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学术会议;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承办单位,已培训来自108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近3000人。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4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与智库,32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校级学术研究机构77个。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22年6月,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有馆藏图书39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86万册,电子书110.5万册,有包括SCI、EI、Springer、CNKI在内的中外文数据库44个,其中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11个,自建粮油食品和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专题特色数据库2个。学术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创刊于1980年,创刊刊名为《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000年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双月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该刊于2005年1月创刊,为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固定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固定收录期刊,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固定收录期刊。《粮油科技(英文)》期刊是中国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食品工业类英文期刊,于2018年1月正式出版。《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交叉科学:计算生命科学),是SCI期刊。该刊编辑部设在学校,隶属于学校学报编辑部。

222 评论

最爱黄冕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本大学,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规模:

学校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藏书270.4万余册,设有22个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工业大学

220 评论

内涵帝在此

法制 教育 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

摘 要:法制教育是普及公民 法律知识 、培养个人法律观念的主要途径。国家通过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公民了解法律内容,培养公民规范的社会参与意识,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法制教育对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重要群体,在法制教育上必须着重加强。

关键词:法制教育;大学生;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6)01-0120-02

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法律素养,作为国家发展的先锋力量,只有在懂得维护社会法律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发明创造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期间重视大学生法律思想的培育也成了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国家和社会应该加以重视。

一、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形势严峻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到提出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不断被贯彻、落实。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平等、公正、法治四个词也强调了法制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效手段,从大学生的层面上看,更应具有法治观念和法律常识,这样才能全面促进社会的法制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提上一个高度。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知识有着极高的学习欲望,但忽略了对法律知识、观念的学习和培养,在法律素质方面显得十分薄弱。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外违法案件频发,涉及方面众多。例如:财产纠纷、暴力伤人、团伙勾结以及高智商犯罪。

曾有过一项调查: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对大学生犯罪细致调研后得出了一些结论:“从‘“”’前,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叶,那时候青少年的犯罪几乎很少,大概仅占总体犯罪人数的20%到30%左右,当时高学历、高智商的大学生犯罪几乎屈指可数,只占到青少年犯罪的1%;但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转变,在‘“”’期间,青少年犯罪人数也急速增加,最多的时候大约能占到犯罪总人数的60%,当时由于大学生思想严谨约束力强、思想淳朴,大学生人群的犯罪率也仅仅增长了2.5%;自20世纪70年末期到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群体成为我国刑事犯罪的重灾区,刑事犯罪人数中的80%左右来自青少年,而70%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大学生所为,这也占到了全国高校总人数的1.26%”。人群数目庞大触目惊心。近些年,大学生在社会上引起多次反响的典型案例也有很多,例如: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人后害怕担责任连捅伤员数刀、北京邮电大学世界学院祁可欣不顾儿女砍死自己妻子、复旦大学医学院的林森浩运用 医学知识 的高智商投毒等。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初入社会之时便误入歧途,这正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有很多大学生会选择传销这种违法的行当,找工作期间经常受到非法商业人士的欺诈,有的侥幸躲过了这些灾难,但是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变成了非法商人的傀儡,做违法的商业活动和买卖牟取暴利。如此看来,缺乏法制教育成为非法者利用大学生的原因,大学生不但没有用自己的力量报效国家,反而因为法律观念淡薄导致违法犯罪。

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从小只是受到学校的科学知识教育,法律层面还是空白,有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没有法律知识和法律信仰的约束,就会出现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十八届三中全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主题,体现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看到这些,我们应该意识到大学生法律教育应该跟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如果法律教育体制不完善就会减缓我国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进程。

二、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提到了大学生的法律教育问题,我们常常单纯地认为是学校教学出现了巨大漏洞,把责任推到了大学校园。其实,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工作是国家进行普法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也是大学生人群普法的常用手段,国家应将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全方位的工程展开。教育主体需要在国家社会的带领下,多 渠道 、多手段、多方面来实施法律教育。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法制学习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课堂教育,所以必须加大学校法制教育中的课堂教育。同时,法制的教育体制改革必须把目标转向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从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看待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绝不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推卸责任,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的法制教学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和对法律教育的不重视也只能做到法律知识的传播。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其他的国家公民提高法律素养的途径也不能仅仅依赖于法律常识的学习,当你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没有了解相关法律内容,而是缺乏法律信仰和法律信念,一时糊涂知法犯法,甚至是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所以说法律不光光是单方面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是需要长时间从社会国家各个层面慢慢培养的。

这样看来,我国法治化进程需要的是全民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相应政策,从而推动社会法治化的进一步发展。全民法制的形成就使得社会与大学校园之间存在了良性的互动,进而形成有利于发展的态势。假如仅仅是从学校法制教育单一的角度切入,古板地去要求大学生从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造成的结果也可能只是优化了表面现象,而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改变。

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层面上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地看待和评判法制教育实施手段的合理性呢?基本上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应该从法制教育的实施者、受益者、具体实施 方法 分析。第二个方面:法制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元化的教育要从国家的法治建构、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执法方式和宣传手段、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学术研究做起,这些都将影响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对法律的认知和认同。所以法制教育还是需要宣扬法治的精神,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和家庭中的法制观念的传播具体而且直接,也应该继续发展学校家庭的法制教育。

三、对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教育问题的调研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所在,从中 总结 了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地位,即法制教育的地位和其应履行的责任大相径庭,因此,为了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必须重新定义其地位。

第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广泛而空洞,形式单一,欠缺一定的针对性,而且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况且如今的应试教育又使得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被边缘化。

第三,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极为快速,产生了更多公民犯罪的诱因,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法制教育在我国一直不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受儒家 文化 传导的国家,礼大于法的观念一直存在我们的思想里。一方面学校的法制教育一直是以辅助教学出现,教学中存在着教育观念的次要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受到的传统观念影响,在家庭和社会中道德礼仪成为代替法律出现的一种教育手段。这使得学生经常混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对法律的强制性观念十分欠缺。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法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原则。我们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不仅仅定格在普及法律知识的表层,而是需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所以我们提出的建议是“三个结合两个渗透”原则。在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里要体现出法律知识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件评述相结合,法律信仰和德育理念相结合,在其他课程中希望可以在教材设计和选取上下功夫,在相关教学课程中对法律知识进行渗透。还可以在课下的校园活动中开展与法律相关的宣传,将知识从生活中渗透进学生的内心里。

其次,要优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内容。第一,规范法律的认知。明白国家出台法律政策的意义和目的,懂得法律的强制性,从而为大学生建构内心的法律框架,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认知法律规范使得大学生懂得运用法律规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对其社会生活进行有效的约束。第二,法制 思维方式 的培养。注重法制思维的培育是为了在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运用法律的标准,分析和判断,从而合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法律层面部分。第三,坚定法制信仰。这是法律教育的最高要求和最高目标。在大学生内心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让法律教育深入学生心中,这对大学生三观的塑造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信仰是自我行为约束的主要内心反映,而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主要是靠每一个公民的自我约束而完成的。之所以要形成法律信仰是为了法律可以被有效执行,在维护了利益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最后,不断地拓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路径。第一,基本路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组成部分。基于当代法制教育的现状我们主要是要对法律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提出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传导法制观念、坚定法律信仰上下功夫,教育深度必须提高上来。第二,拓展路径。拓展需要的是多元化拓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参观和写 观后感 ,而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散性拓展,让法律融入大学生活。例如:让大学生将课堂的法律知识向外在社会进行宣传,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自信,还可以更有效地检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第三,探索路径。探索路径指的是要实践调研,在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结论建议的提出。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健全,需要我国法律人才和高智商人才对法律的全面性进行考察,找出不足,提出建议。在探索中让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进而坚定法治信仰,遵守法律规范,从而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队伍里。

四、结语

总之,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持久全面的教育工程,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用法制观念作为指引,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改造。各个学校要紧跟政策,做好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信仰的引路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不培养“人柴”。另外,学校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理性的法制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真正地落实下去,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化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于飞.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2]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陈美香.论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23).

[4]张阔海,宋宝萍.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局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论文

232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这里有相关的期刊论文,需要的话可以联系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吕鸿江 南开管理评论 2007/05 2 英

    lin1234561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刊登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为主,以反映校内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

    晚上吃白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

    小红粉菲菲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模板

    高等教育研究经济管理文学与语言研究史学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主编:王少安ISSN:1673-9779CN:41-1376/C地址:河

    晴天花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笺释》(20万字,独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2、《明清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2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6编,台湾:花木兰文

    shengxj21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