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4

小黑君kk
首页 > 期刊论文 > 认识与实践相关的论文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Apple是苹果

已采纳

理论与实践这是个老掉牙的议题。谁都能脱口而出“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么一个不过脑子的判断句。

但,谁又注意到历史上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以伟大理论家著称者,居然没有一个把理论用之于自己的实践的,而历史上伟大的实践家往往又对自己的实践说不出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来。

比如,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是公认的优秀理论家,你能说出他们把理论用于实践的事例么?中国的老子,孔子,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论数据库,儒道思想可谓光照千秋,我们也看不到他们用自己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

反过来,伟大的实践家,如商鞅,张仪,诸葛亮,曹操,曾国藩等(恕我只举政治人物,其他领域的伟大实践家也很多,如历代名医),却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来自实践的理论大作。

这是为什么呢?阐述理论,需要见多识广、思辨力强;实践事功,需要有一定的理论能力,但更需要有抛弃既有理论、注重实际、革新理论的勇气与能力。

两相比较,我以为做理论家简单得多了。据说康德活了70多岁,一生行踪从未离开出生小城30里以上的。

康德的思辨哲学,纯粹是从书本到书本,读万卷书,然后靠自己非凡的思辨力推导出他的“自在之物”理论。

伟大的理论家大概基本上都是走的这条道:博览群书后,从概念到概念,从判断到判断,运用超凡的思维能力加以创新组合。

实践家却不同。实践家面对的首先不是书本,而是现实问题。商鞅面对着秦国的穷山恶水,把法家学说用于改革实践时,具体做法完全是根据秦国实际而定,法家理论只是他嵌入实践的一种精神。

所谓“徙木立信”,所谓奖励农战,等等,都是根据秦国实际而来,不是从既有的法家理论中搬过来的。大业终成而惨遭分尸,往往也是伟大实践家难以避免的'命运吧。

再如曾国藩,太平天国起事时,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清廷中层干部,热衷于儒学,注重修身养性。不料朝廷要求曾国藩在湖南组织军队抗击太平军。

曾国藩可说是彻底转业了:从一个文职官员,变成一个组织自己军队领导作战的军事统帅了。曾国藩完全抛开儒家修齐治平的概念理论。

根据湖南实际,着眼于力戒官场浮靡、空谈的恶习,选拔忠义血性的乡党为军队核心,军事上杜绝空谈,扎扎实实打仗,终于获得巨大成功。

有人诟病他擅长权谋,那完全是书生之见: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实践家都是权谋家。政治要靠人事推动,而人际关系却是无权谋难以搞定的。

再比如,1969年以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家有约70位之多,但都是从模型到模型搞出经济理论的,没有一个有过经济实践。

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是货币政策的大实践家,却没有提出过任何经济原理来。再比如,全球有影响的管理学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美国的比尔盖茨、戴尔,中国的马云、任正非,都没有任何管理学大作,却风生水起,俨然已成行业霸主。

我们必须分清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区别。热衷于理论者,可以无限风光,信众无数,但对人类有大贡献者甚少。

热衷于实践者,极可能默默无闻,满路荆棘,但无论成功与否,对人类都是有贡献的——因为理论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实践。

但最可怕的是热衷理论、无视实际的实践家,最后会害人害己,突出的代表就是战国时期的赵括和三国时代的马谡。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1、要有针对性。

任何议论文都应有很强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主要是指能够有的放矢、针砭时弊、面对矛盾。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一些事物,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对矛盾的解决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无病呻吟、夸夸其谈、搞文字游戏、八股文。

2、要有准确性

立论在找准了针对的问题后,首先是准确性。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会失去人们的信赖,甚至直接 导致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酿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227 评论

青春你还

社会的参考价值有特定思维以及学院空间的

254 评论

蓝冰儿雪莲

人生需要磨练磨炼是石,敲碎你天马行空的想象;磨练是火,烧尽你自私无知的心灵;磨炼是水,洗涤你无理野蛮的思想。 ——题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迈向高一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强劲风帆。重中磨炼和挫折,能塑造你坚强的性格,在成长的季节,磨炼的经历使你成长的养分。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为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低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的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被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过多次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人生如茶,人的成长不也需要经历磨炼么?人生需要磨练,他激励着人前行。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错,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磨炼。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得《史记》,磨炼,定时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若不是此等磨炼,司马迁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罢了。当人们经受过磨炼,就会如同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磨炼,使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耳聋的磨炼,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地面对生活。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放。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会让你锐气全无,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总会让您充满希望,在挫折来临时,请想一想,成功就在眼前!这样你便能战胜挫折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磨炼使人骨头变硬,磨炼使人意志坚强,磨炼令人不可征服!人生需要磨练。 人生需要磨练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璞石,若不经过雕刻家的雕琢,就很难成为价值连城的美玉。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生活的磨炼,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人生需要磨炼,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孟子曾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生活犹如一面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而我们每个人则是舵手,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只有坚强的人才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航行。有的人在面对厄运、失落和挫折时,能以从容的心态去面对,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非凡的成就。日本著名指挥家小征泽尔的故事会给你一些启迪。1962年,小征泽尔一帆风顺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年轻音乐指挥家。可是,当年的“小征事件”对于一直走在坦途上的小征泽尔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音乐团中的一些年轻成员对他很不服气,拒绝参加演出,空荡荡的剧场里只有小征泽尔一个人站在指挥台上,公开被晾在台上,可以想象,这给年轻的小征泽尔带来多么大的打击呀!简直是奇耻大辱,愤怒之于的小征泽尔毅然决然离开了自己的祖国。5年之后,经过他刻苦的努力,西方舆论界称之为“当今世界著名指挥家”。10年之后,受聘于波士顿交响乐团。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小泽事件”,会有今日的小征泽尔吗?如果小征泽尔没有对待失败的勇气,他还能敲开世界一流乐团的大门吗?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是数不胜数。古有勾践卧薪尝胆,现有张海迪身残志坚,洪战辉不向命运屈服,他们用自己的实例证明,凡能经得起磨炼的人就一定会取得成就。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成立到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由十年内战的开始到八年抗战的结束,共产党一路风雨一路坎坷,正是重重艰难险阻,才使共产党逐渐充实壮大,领导中国人民昂首向前。以上实例都在证明,生活需要磨炼,只有经得起磨炼才会有所成就。可是有的人,在挫折面前却不堪一击。历史上叱诧风云的项羽,在该下之围中未能经得住考验,上演了“乌江自刎“的悲剧。让人不免叹惋,可惜了这样一个英雄。如果他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天下也许会是项氏家族。现实中,经不起磨炼的也大有人在,有的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生活,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一筹莫展,甚至走上极端。试想这样的人,在以后的未知的人生之路上,怎能经得起考验?又如何能成大器、立大业呢?总之,人生需要磨练。愿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

168 评论

cat20121028

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来自万方 作者 赵异 摘要 论文以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认识对实践的把握思想比较为选题,在分别阐述三大认识论思想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马克思哲学思想留给我们的是文本、观念,但它指向的却是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哲学思想是如何洞穿意识的内在性、超越知识论、成为实践哲学的?我认为,这与马克思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密不可分。康德的“自在之物”思想含有“认识到了那不可认识的东西”、“思议到了那不可思议的东西”的思想,即含有认识与对象的异质性思想。过去,我们对此研究得不够。但事实上,马克思却十分重视这一思想。他扬弃康德等前人认识论思想,肯定感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功能,在认识与实践的异质性对象性关系中,一方面肯定认识对象的非观念性、自在性品格,即感觉的本体论功能;另一方面,又明确了认识主体与对象的对象性关系,即感觉的认识论功能,实现了实践对认识的超越,不仅为人类解放提供了精神武器并指出了真实的物质力量。 从海德格尔生存论视角解读马克思,有助于我们分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学因素。通过对三大认识论思想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异质性、生存论视角认识马克思认识与实践异质性对象性关系思想,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认识论内涵,避免以知识论、机械论思维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抽象的教条主义。海德格尔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认识论沿着认识对实践把握的异质性对象性关系思路不断深化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认识与实践关系思想对现代哲学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 围绕上述主题,本文分为相互关联的五部分。 导论:主要分析了目前实践与认识关系在哲学上是个什么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关系思想、比较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认识对实践把握的独特意义等问题,并简述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一章:简介当代学者对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研究取得的成果。有的文献是对三大认识论思想分别研究,有的则是综合比较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文献是对“实践”、“先验对象”、“感觉的本体论功能”和“此在” 的研究。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三大思想在认识论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二章:康德“自在之物”思想中的异质性思想。本章阐述了康德现象与“自在之物”原则区分思想。康德哲学认识论中的物自体思想,含有“看到了看不到的东西”、“思议到不可思议的东西”思想。这一思想为在认识中认识非认识之物开辟了空间、预留了空间,并为哲学认识论超越传统认识论准备了条件。 第三章:马克思实践与认识的对象性关系思想。本章阐释了马克思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纯粹经验方法认识实践、实践与认识的不同质性、实践对认识的超越性、实践与认识的对象性关系等思想,并分析了马克思所肯定的几种认识方式;认识与实践是异质性对象性关系。 第四章: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认识对对象把握思想比较研究。本章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马克思与康德认识与对象关系思想,阐述马克思对康德认识论思想的扬弃。一方面分析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绝对观念因产生了对自身空洞的厌烦和对内容的强烈渴望,于是决心“把自身作为自然界从自身中释放出去”思想的扬弃;另方面分析了马克思对康德认识论思想的批判继承。康德认识论现象与“自在之物”原则区分主张含有现象与“自在织物”异质性思想。这种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前康德时期,没有人认真地区分意识内的对象与意识外的对象、对象意识与意识对象,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认识对象就是实存之物。康德在克服休谟怀疑论过程中,将现象与“自在之物”、认识与对象作了原则区分,这是他的贡献。当然,他的二元论观点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马克思反对康德的二元论、先验论观点,提出了“人化自然”观点,主张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握对象;但同时,马克思又继承了康德关于认识与对象不同质思想,充分肯定了观念与物质力量的不同质性。两种认识论的不同点是:康德的“自在之物”与现象的关系是完全断裂的,先验唯心主义只是在静观;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真实的统一,从而超越了康德哲学。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中,包含着非理论的实践。但由于二者是异质性的,认识只能近似地表征实践,而不是真正“实践”。其中在表征的意义上,在对象性关系意义上实践是理论知识,在自在意义上实践是非知识的、与认识不同质的物质力量。这种物质力量要从认识中超越出去、超拔出来,进行反对现状的革命活动。这种超拔在形式上类似于绝对观念“把自身作为自然界从自身中释放出去”。认识根本就没有、就不能够把实践完全包摄于自身、并封闭于意识的内在性之中。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始终处于“实践=认识”的异质性对象性关系之中。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哲学认识论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客观统一。本章第二部分分析比较了海德格尔马克思关于认识与对象关系。从生存论角度解读马克思,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的人学意义,避免 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 第五章:当代哲学对认识与实践异质性对象性关系的深化研究。本章介绍了在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认识对实践把握思想深刻影响下,现代西方哲学对认识与实践异质性、对象性思想的高度关注和深化研究。如阿多诺的概念与非概念物的异质性思想、伽达默尔解释学和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等思想。 结束语:康德的现象与“自在之物”异质性的思想,含有“看到了看不到的东西”和“思议到不可思议的东西”思想,体现了感觉的本体论功能和认识论功能,为与观念异质的实践预留了空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康德哲学思想,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异质性统一,实现了实践从认识中的超越,真正解决了近代认识论问题,为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方向;从海德格尔生存论视角解读马克思认识与实践关系,有助于我们避免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哲学。

306 评论

漳南一邺

1]刘会胜,赫琳,王连之. 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模式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8) . [2]杜红芳. 利用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 [3]曾江洪,丁宁. 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实践能力——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J]. 职业圈, 2007,(20) . [4]赵罡.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职业圈, 2007,(22) . [5]舒彤,沈妍妍,邹婕.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05) . [6]陈有毅. 浅淡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9) . [7]石国强. 加强社会实践工作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05) . [8]戴锐,吴树烈. 社会实践德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3) . [9]范海荣,王娜,胡建生.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10) . [10]郭嫄. 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 文教资料, 2009,(10) .

144 评论

相关问答

  • 实践与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宝珠,王颖. 基于ANP的企业物流外包服务评价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0,(2). [2]彭本红,罗明,周叶. 物流外包中的最优契约分析[J].

    一个M精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1500字马原论文实践与认识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马原论文

    小小的飞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有关实践与认识的论文

    现在,离走进社会越来越近了。校园与社会环境本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走进社会,进行实践。 下面的是我分享的与大学生 社会实践 报告 论

    十米之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认识与实践相关的论文文献

    理论与实践这是个老掉牙的议题。谁都能脱口而出“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么一个不过脑子的判断句。 但,谁又注意到历史上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以伟大理论家著称

    小黑君kk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官网投稿

    (1) 来稿要求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并附有100—2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3—5个中、英文关键词;作者单位用英文全称,姓名用汉语拼音拼写。文稿请尽可能用CCT排

    流浪停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