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kong
幼儿园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论文
【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意义,我们提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生活化、数学学习过程的应用与表现。
【 关键词 】幼儿园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前言
什么是“生活教育”?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将生活作为教育的来源、手段和核心。“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要来源,幼儿每天生活中的人、事、物,每天见到的景色,每日经历的故事,每天看到的生活状态,都是幼儿美术的来源,是幼儿发散美术思维的基础,也是幼儿将生活融入美术,将美术高于生活的有效方式。将幼儿每天亲身感受的现实生活作为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开发幼儿美术天赋的方式,同时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二、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将生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幼儿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特点作为生活教育选择和开展的标准。幼儿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幼儿发展的社会需求等方面。开展幼儿生活教育,应当尽可能的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案例】中班科学《我的影子朋友》活动一开始,先由老师以谜题的方式,将“影子朋友”的主题引入,从而有效的勾起幼儿浓厚的兴趣,然后再带领幼儿开始寻找“影子朋友”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影子朋友”的兴趣。接下来,幼儿会在找影子的过程中,回忆起踩影子的游戏,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踩影子的游戏当中,并且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影子的秘密,例如影子会一直跟着自己,自己怎么动影子就怎么动等。然后,老师开始引导幼儿,想办法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这个时候要留给幼儿一点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想象,想各种办法藏起自己的影子。在这个过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在阳光下无法隐藏自己的影子,然后再引导幼儿到没有阳光的地方尝试隐藏自己的影子。最后,引导幼儿观察阳光下和阴影下影子的不同,进而引导幼儿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教师示范手影和提供素材的情况下,幼儿尝试做各种形状的手影。此活动中,教师以玩猜谜、找影子、踩影子、藏影子、做手影等多种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影子奥秘的过程中,获得与影子相关的丰富、深刻、具体的经验。
2.幼儿活动中注重材料的生活化
幼儿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材料。活动材料本身就能够成为幼儿获取生活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因此,选择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才是最合适,哪些材料能够有效的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是材料选择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材料,才能真正发挥出材料的教育作用,才能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细心观察材料,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儿童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材料。例如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像干净的瓶子、盒子、月饼盒、易拉罐、不跳、彩条等等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用的物品,在幼儿的眼中却是宝贝,面对这些材料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将瓶子做成瓶娃娃,月饼盒可以做成电脑的样子等等。通过师幼、家园问的互动合作。这些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现成材料均可再利用,促进活动的趣味开展。
3.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营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幼儿的可塑性强,生活学习过程当中的任何人、事、物都能够成为幼儿学习的对象,都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幼儿学习的环境更是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幼儿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数学学习的环境,只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我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我们把每个班级内幼儿使用的学习用品,例如记号笔、蜡笔、画册等,分类放置在不同的架子上,但是我们发现,每次学习完之后,幼儿都无法将其正确归类归放。经过和其他老师商量之后,我们在原来的架子上设置了点数,然后让幼儿按照点数归放学习用品,幼儿在引导下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归放物品,而且还营造了有序的学习环境。此外,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还要格外注意不同幼儿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性。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理解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幼儿领悟力高,理解快,有的则理解慢。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差别教育,这样能力差的宝宝完成正面内容,能力强的宝宝则可以继续完成反面的内容。
三、结语
生活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指导理念,生活教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实践生活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只单独地从某个活动去实施,也不能在实施某个活动时只考虑生活教育思想的某个理念,而应将其融入到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幼儿园整个的生活中去,同时从选材、方法、创设、主题、常规等各方面考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全面、始终的贯彻和落实生活教育思想。另外,在实践当中还应当注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核心都是幼儿自身,只有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而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育而教育,导致教育重于形式却输了内涵。
参考文献:
[1]葛霞.生态式区域,定格多彩生活——陶行知思想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5,(8):85,87.
[2]范珍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0):135.
[3]周倩.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班幼儿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4):76-76.
小雨叫主子
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启示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他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他还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先生大声疾呼:“我们必须唤醒国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
(二)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兴起。然而,在中国幼教的初创阶段,从办园精神、教育制度到教学内容等等,几乎完全照搬日本和美国。这既不利于中国幼教的发展,也不利于幼教的普及和推广。这种状况令陶行知大声疾呼要改革幼儿教育现状,建立中国式、平民化的幼儿教育体系。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调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对如何创办中国式的幼儿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幼稚园普遍害了“三种大病”:
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二是花钱病。由于这些幼稚园一切仰仗于外国,因此代价昂贵,花钱太多,在贫困落后的中国很难普及。
三是富贵病。幼稚园收费很高,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上得起,一般平民子弟则望而却步,因而也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三)走出适合中国实际的路子陶行知指出:要想普及学前教育,必须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具体来说,就是要利用现有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使之“经济化”;加强对乡村幼儿师资的培养,在工厂区和乡村大量创办幼儿园,让平民的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使之“平民化”。陶行知指出,创办平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工人和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在工厂区,妇女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十分辛苦,但又无钱将孩子送入收费高昂的幼儿园。在中国乡村,幼儿园更是格外需要。农忙的时候,农夫、农妇们异常忙碌,村中幼儿不是跟前跟后,就是没人照应,小孩子就成为家长们的累赘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既能使小孩子受到教育,收费又便宜的幼儿园,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就读。陶行知进一步指出,乡村幼儿教育若能推广便可以为受过教育的妇女开创一个新的职业,从而使乡村幼儿园成为乡村妇女运动中心,促进乡村妇女的解放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上述思想主张完全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这一办园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中国幼教事业的“洋化”倾向,促进了幼教事业的重大转变,为中国幼教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四)关于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
1. 大力创办幼稚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简章》中陶行知提出,乡村幼稚师范的宗旨在于造就能与乡村儿童妇女共甘苦,以谋乡村儿童妇女幸福之增进的幼稚园教师。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通过“教学做”的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的朋友和导师。”陶行知认为,唯有这样,方能在全国较早地普及幼稚教育。
2. 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何为“艺友制”呢?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在他看来,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养法,也是解除乡村教师寂寞和推广普及幼儿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的确,在当时,这种“艺友制的师范教育”培养了一批乡村幼儿教师。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实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启示:
第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观念,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我们国家正面临着经济转轨时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不改革,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宏观上,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着眼于“三个面向”,把教育摆在战略的高度重视起来;在微观上教育要走向市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学校、课程。比如可以有科学的预测,为未来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复建校,浪费资源。
第二、要立足国情办教育。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经济基础决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对人才素质相应的要求就高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应也低一些。各地区财力、物力、人力对教育的投入也不尽一样,不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就放弃我们的努力,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办教育,因材施教地办教育,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办,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陶行知作为我国一位早期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他所提出的幼教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 教育 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 教育 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
1. 陶行知:价值观的楷模 2. 学习陶行知的体会 3. 陶行知的思想对当代文明的意义 4. 向陶行知学习礼让、宽容之道 5. 生活在陶行知文化中的快乐 6.
幼儿园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现论文 【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意义,我们提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材料的生活化、数学学习过
参考文献不仅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