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8

shchengzha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手机依赖论文研究成果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雯紫

已采纳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可以围绕着有利也有弊,但是主要从弊端的角度来写,最后总结,需要理性使用手机,正文:

中学生使用手机固然便利,然而也有弊端。

首先,健康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手机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睡觉时,很多人把手机放枕边,手机的辐射会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很多人经常熄灯后玩手机,手机的强光,会是黄斑部病变,轻者眼睛干涩,重者失明。其次,现在很多人得了“手机依赖症”,这严重耽误学习和工作。

再次,现在学生们都有手机,档次各不相同,这极容易造成心里不平衡,引起攀比之风,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最后,手机是贵重物品,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偷窃的机会,还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学生偷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治安。

手机有利有弊,但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手机,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多用,造福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我们应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对于合理使用,并用它传播正能量。

170 评论

xyz小鱼子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连不上网络或收不到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等。

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

在一项对沈阳某工科高校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有94.3%的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三星、HTC、Sony、中兴、小米等中端平价型手机占了80%,苹果手机代表的高端机型占了15%。智能手机的使用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能手机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项目。

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话费支出不等,35.8%的学生在50 -100元,21.9%的学生在100元以上,如果一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为1000元,用于话费的支出比例在10%左右。智能手机的更新速度极快,15%的大学生为了匹配最新的手机应用程序或追求靓丽的手机外观,追风购买高端智能手机,例如苹果、三星note等;还有18%的大学生会每年更换一部手机。32.8%的大学生经常用手机下单购物、支付电话费、买火车票等。

2.智能手机成为打发时间的娱乐品。

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在网的时间达5小时以上的有41.4%,这些学生用手机上网聊天、关注微信朋友圈、淘宝购物,偶尔关注最新的时事新闻;除了在课余时间上网,上课时间大学生也会随手掏出手机上网,不管什么课都会玩手机的同学占10%左右;五成学生会在觉得“没有什么用”的课堂上使用手机,而大学生心中的“没有什么用”的课一般是考查课或思政课。

3.智能手机成为工作及社交的重要工具

据调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软件是:QQ 52.86%;微信 37.62%;游戏6.2% 。大部分学生干部通过QQ或微信群聊软件获得工作信息,使工作速度大大提升;同时大学生喜欢通过人人或微博软件联系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最新状态。数据显示,一旦没带手机,19%的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48.1%的学生觉得无聊。

4.智能手机成为影响身体健康的杀手锏

一般来说每天23:00之前大学生就会结束一天的学习工作入睡,而高达60%的学生晚上睡觉不关机,78.1%的学生在睡前阅读小说、打游戏、聊天等等。实验证明,睡前使用1小时的彩屏手机会减少人们生成褪黑激素总数大概22%,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手机的辐射会对脑电波造成影响,造成休息不好、多梦、智力下降;长期低头看手机,导致大学生产生颈椎劳损;频繁发送短信息会导致大拇指酸痛、麻木或肿胀等不适症状。

目前大学生有手机依赖症症状的达到了90%,其中多数学生为中度和轻度依赖,严重依赖的占15%左右。“手机依赖症”不仅带给大学生生理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心理冲突。大学生因为别人使用智能手机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资源,也希望自己购买智能手机;甚至不少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从众购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变成了一种身份和身价的象征。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自拍照、好吃的、好玩的、新买的衣服,这些信息的传递无形中,又助长了攀比心理。

过度关注手机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息时间,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您出门时没有携带手机,你会有以下哪种感觉?”,19%的大学生觉得坐立不安,内心空虚,48.1%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46.7%的学生觉得“别人的手机响起时经常以为是自己的手机响”;65.8%的学生“当手机没有信号时,会感觉烦躁甚至愤怒”,62.4%的学生“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哪怕去卫生间也要带着”。这些心理现象显示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加重了大学生日益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复杂的层面。

QQ、微信、人人等沟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深受大学生喜欢,但是过多地依赖手机QQ、微信交流,反而产生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时会感到紧张、害怕”的社交障碍表现。大学生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心理上的孤独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学生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缺乏诚意,影响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预防及纠正手机依赖症的建议

手机依赖症是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后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纠正手机依赖并不难。首先,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手机依赖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严格规范的使用手机。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积极地干预,制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关爱,引导大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班集体通过组织班级特色活动,增强凝聚力,增加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和身体的调节。

论文——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实证研究

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

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研究进展初探

手机依赖症 论文

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以上是我找到的几个文档关于”手机依赖心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14 评论

再也再也不吃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年轻人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患上了手机依赖症。高达79.40%的人晚上睡觉不关机,排在手机依赖症表现的首位;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78.86%;60.39%的人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68.56%的人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63.59%的人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甚至有15.98%的人表示走路时也经常用手机。

自然,如此被手机绑架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后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损伤,引起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等,更重要的则是人们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如果手机没电了,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有网友如是说。

餐厅里、公车上、校园里,到处都是“低头族”。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而这些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当下的我们到底是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问题

2.

现在的人,过着一种手机人生。

早上登录微博,写下一天计划;上午浏览网页,了解国内外大事;下午手机电视,掌上图书,充实头脑,放松心情;晚上吃饭,拍照上传,发条说说,与全世界说晚安。

如果只看手机上网页的记录,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这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但是,将时空转到现实,你会发现,这个人的一天其实无聊又乏味。他唯一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机,低头不语,这便是我们在地铁上、饭店里、电梯中常常见到的“低头族”。他们都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

被手机绑架,大多数人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还乐在其中,尽享当“人质”的乐趣。“手机中的世界可比现实社会要精彩,即使被绑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这样说。的确,手机中的页面比现实中的白纸黑字更丰富多彩,手机中的游戏也比现实中平淡无奇的生活更让人振奋,连手机中的人都比现实中的人要志同道合,亲切得多。但是,手机终究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已。当你按下关机键,抬起双眼,你会发现,现实中你的人生是如此苍白,而这一切,都源于你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你对世界冷漠,世界便会对你冷漠。当你封闭了内心,选择了逃避,躲进了虚伪安逸的世界,你便失去了一切真实的美好,失去了为未来拼搏的奋斗精神,失去了与朋友相互关怀的温情,失去了旅途上的一路风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生,将会一无所有。

有些人面对手机的“绑架”奋起反抗,反而把手机关进“监狱”。每逢亲友聚会,便将手机统统扔进笼子里,规定谁都不准再碰它。这样有趣的“关手机监狱”行为,将人们从手机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了。但也有不少手机还未“刑满释放”便“越狱”。要防止手机“越狱”,首先还要我们自己先“越狱”,打破重重心墙,冲破人心的牢笼,真正敞开心扉,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认真工作学习,才会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乐趣;留心观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敞开心扉,才会发现原来知己就在眼前。

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下次起床,别先顾着发微博,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别顾着登微信,先看一下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人;下次聚会,先别顾着晒照片,先看一下想念许久的容颜。挣脱手机的“绑架”,让你的人生属于你。

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手机依赖论文研究成果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可以围绕着有利也有弊,但是主要从弊端的角度来写,最后总结,需要理性使用手机,正文: 中学生使用手机固然便

    shchengzh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药药物依赖性的研究论文共2篇

    “用药前咨询”—看似简单的用语却传达了在处方开具和执行前,病人与医生就所开具药物的益处与风险进行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当医生告知了药物的重要信息,有时候并不能保证患

    liuwenwenlesle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酒精依赖症研究论文

    饮酒与健康【关键词】 饮酒凡含有一定酒精(乙醇)成分的饮料,统称为“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类含乙醇的饮料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甚至

    meteorakira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手机依赖样表研究现状论文

    一、手机依赖症的概念及表现 “手机依赖症”是依赖症的一种表现,是个体形成的一种对手机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赖。具体表现为: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

    绿桑坊蚕被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手机媒体依赖症论文开题报告研究

    产生依赖是因为手机现在功能强大,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学习什么都能在手机上搞定,真的方便了很多很多很多。要说离不开手机还不那么肯定,离开手机无非就是别人找你说事情

    让我爱你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