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121

追疯子的风筝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新型城镇化研究目的与意义论文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兰花007

已采纳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明确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目标任务,充分表明我国城镇化已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这一转型体现了“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政府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就是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为我省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一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理念表明今后将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很快,但质量却不高。当前,我国城镇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雾霾等“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治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阶段重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这些矛盾的存在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人”的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因此报告中把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作为重点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我省采取“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举措,是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遵循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相对渐增的城市化过程始终是与他们缓慢的城乡人口结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都将对经济社会、环境承载、资源利用、要素流动等产生不利影响。黑龙江作为资源型的农业大省,必须尊重历史成因、现实资源基础、区位特点优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的选择是客观有效的。二是着重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很多人认为“三个1亿人”问题是政府报告一个亮点,其实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城镇化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政府报告明确“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对民众来说是民生利好,让人民充分真切体会到了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让群众有了盼头。报告指出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我们可以将这“三个1亿”具体理解为:一是转移人口;二是打造宜居城市;三是区域均衡发展。其实这不仅仅是“三个1亿人”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产业、就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来支撑,否则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目前,我省城镇化率为5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8.8%,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没有在城镇落户。“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仍然突出。我省地广人稀,城市布局不均衡,资源型城市比重大。这些即是我省解决“三个1亿人”矛盾所在,又是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把握机遇,利用好政策是关键。三是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政府报告指出“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目前看县城是实现“就近从业”的最好载体,要大力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特色城镇。以往城镇化发展中我们要么注重大中城市发展,要么注重小城镇发展,而县城被忽略了。关于城市发展类型选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但实践表明,县以下城镇化效率比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众多是基本国情,单纯发展大中城市致雾霾、居住、交通等“城市病”频发。实事求是,完善城镇体系就显尤为重要。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县城作为城镇化重点”亦是亮点所在。我省地广人稀,现有的479个建制镇中大部分人口规模不超万人,规模小,布局比较分散,经济集聚功能差,“有城无市”现象较为普遍,对当地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有限,承载农村转移人口就历史地落在了县城和重点镇肩上。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城的产业支撑和吸纳就业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整体繁荣程度是积极推进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来推进工业化发展,形成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来带动农业现代化。四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政府报告强调指出“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就要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来支撑。我省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确立保障“三农”发展的底线思维,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环节,切实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目前我省有农村人口1600多万,即使未来全省城镇化率达到70%,全省仍有1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国家战略,涉及11个地市54个县、全省耕地的80%和粮食总产量的90%强。对我省而言,“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要更加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口的城镇化会促进土地的流转,从而为农业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农业现代化会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减轻环境压力。因此,一方面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准确把握政策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做好具有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的城乡发展规划,城市“高端大气上档次”,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和承载能力,农村“田园山水记乡愁”,彰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五是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在“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根据实际,综合规划垦区、林区、矿区、老城区等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五大规划”和产业分工要求,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培育发展城市群和打造沿边开放城镇带。政府工作报告中还首提“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民市民化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认为,市民化成本平均每人为10万元左右,要合理消化这一巨额的改革成本,需要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同时还应把农民市民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机连接起来。我省应该充分利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国家战略实施之机遇,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将农民在农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种资源转变为资产,并将这种资产变现为可交易、能抵押的资本,从而使离开农村进入城镇的农民成为有产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科学把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需求。坚持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城镇户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制度性、政策性保障。加大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型城镇化论文3500字

    关于推动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新型城镇化战略论文 对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与培养体系。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供

    透明的黑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型城镇化论文开题报告

    [摘 要]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其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容易忽视其间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与农村城镇化建设相伴而生,进而影响到城镇的

    miumiu657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型城镇化期刊是什么级别

    不是 建议找别的

    果冻爱之梦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论文研究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相当的不好写,谢谢你的问题,祝您的顺利。

    你瞅谁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城市发展的目的与意义论文

    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发展进程的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

    马路小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