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专题文献数据库是保存王阳明 专题文献数据和信息资源的集成平台,为王阳明研究者、爱好者提供免费检索与在线阅览,由绍兴图书馆、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王阳明之路图书馆联盟”联合建设。目前已联系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
2.王阳明以医论学. 2.1用中医的“病”来比喻自己学生和当时学者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道通指出了自己的问题:当有朋友给自己讲习时,自己会觉得自己的志向是“精健阔大,才有深意”,假如有几天没有朋友给自己讲习时,自己的坚定志向就会减弱,甚至会忘掉 ...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导读] 工作即修行,事上磨,事上炼,内心的智慧和思维以及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强大。王阳明说,我们的心是以天地万物为主体的。
王阳明则欲以"仁"实现天地万物一体之境,这是一种主观的、有我的状态,这种主观感情是通过"我"来体现和发出的。"仁"则是可以通往天地万物一体的道路,阳明之思主要着重于有为,而庄子着重于无为。在有为无为之间他们各有取向,无分先后,各有优劣。 (共3页)
包括古籍214种,765册;民国文献31种,79册;现当代图书45种,62册;墨迹碑帖129种;期刊论文及报纸文摘3417篇,视频55部,365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33G。. 数据库除了收录王阳明相关文献外,还将对阳明先生的行踪遗迹、学派传承及代表人物、研究机构和专家 ...
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知行观比较研究,王阳明,王夫之,知行观,比较。 “知”和“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所谓“知行观”一直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始终。在《左传》和《尚书》里就已经讨论过,...
今年年初,「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论文带了一波节奏,恐怕作者自己也很难明白为何这篇 7 年前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会在今天引起轩然大波。 讲真,两篇合计 35 页的背靠背论文,应该还是很花了作者一些工夫。毕竟,一本正经地写下这么多胡说八道也不是件容易事。
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实践性研究. 姜普敢. 【摘要】: 宋明儒学从程朱理学发展到阳明心学,是一次重要的哲学转向,在宋明理学内部呈现出了新特征:“道”不在外,而在内、在心,形而上与形而下是充分贯通的。. 王阳明一生的志业就是读书学圣贤,实现儒生的两大 ...
王阳明南赣社会治理研究. 黄家强. 【摘要】: 位于赣闽粤湘四省交界的南赣地区自宋代以来便动乱频发,号为难治。. 至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南赣地区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倡乱之地”。. 弘治八年,朝廷设置南赣巡抚一职,专职“缉盗”,但一直效果不佳,如何对这 ...
在王阳明看来,仁是本源、本体,具有创造与活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仁即存在的显现,亦即显现的存在,心-意-物的意向结构是存在的原初状态,人不能于其自身存在之外去把握、认知、体验作为超验对象的仁理,而只能从人自身存在的原初状态——心-意-物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2条1华建新;;王阳明谪居龙场散文名篇论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2文艺;;论阳明心学中的“有无观”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
【摘要】:王阳明在继承先儒"自得"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明朝当时"学术不明"的情景下,阐发了自己的"自得之学"。一是"自得"作为个体德性的形成方式,它是主体通过...
《五经臆说》是王阳明在龙场之悟后将自己领悟的心学与五经一一疏解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五经臆说十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王阳明解《春秋》“元”表达的易简性与现...
此“(王阳明)马(云)”非彼“王(健林)马(云)”非彼“王(健林)马(云)”。(非彼“王(健林)马(云)”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这篇论文写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和当代知名企业家马云跨越...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从平稳走向衰败的时期,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个性洒脱豪爽,勤敏好学,"龙场悟道"成为他心学思想的一个转折.王阳明的心学教育,体现心外无物的思想,即...
王阳明的心学命题及其当代意义作者:吴震天津日报,2017年03月06日大讲堂版期刊论文:(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论王阳明的治国理政思想作者:董根洪期刊:贵州大学...
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王阳明之路图书馆联盟联合建设,目前已收录并上传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10余家权威文献收藏机构珍藏的与王阳明相关的...
有关王阳明的两个考证有关王阳明的两个考证胡永中【哲学【论文网络来源】/B5【期刊期数】2006年05【论文期刊来源】《中国哲学史》(京)2006年01期第77~...
[1]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J].浙江学刊,2005,(1).91-98.[2]陈来.王阳明与阳明洞-王阳明越城活动考[J].孔子研究,1988,(2).87-93.[3]傅振...
整体而言,《也谈章太炎与王阳明》的讨论底本,主要是章太炎作于一九二四年的《王文成公全书题辞》和《王文成公全书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