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文学期刊与非虚构文学的关系
非虚构文学写作、传播、阅读的前提是作者、平台、读者之间关于“真实”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一旦打破,非虚构文学自身的合法性便难以成立。随手翻阅这些非虚构平台的文章,我们常能感觉到许多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状况。
非虚构经典作品《巴黎烧了吗?》 报告文学和非虚构写作,《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卫毅有个形象的比喻:非虚构写作就是去掉报告文学所写人物背后的金光。我觉得很准确。而另一句在知乎看到的话 …
可以说,非虚构文学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对它的历史渊源、概念辨析及内部要素的分析非常有必要,并且,我们从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分析中,可以找到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律动关系。. 实际上,早在1980年代,就曾经有学者试图引进 ...
新疆师范大学 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现象研究 2010年《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专栏以来,各大文学期刊竞相推出“非虚构”专栏,被冠以“非虚构”之名的文学的作品在图书市场畅销,相关研究论文、专 …
非虚构文学所处的竞争环境其实并不特殊,与传统文学共享同一片天空。从传播形式来看,新媒体赐予了文学更多机会,但也使竞争变得异常残酷。不过放眼未来,非虚构文学的瓶颈也会带来内容革新与形式的转变。
摘要植根于报告文学与写实主义传统的非虚构写作在二十一世纪初逐渐进入中国国民的视野,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使得这一兼具文学性与真实性的 ...
《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梁庄”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梁庄”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摘要】: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的非虚构写作虽然与文学的虚构性创作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特征,但在对美的追求上殊途同归,二者并不截然对立。基于此,将文学虚构与非虚构...
文学与“非虚构”的密切关系彭荆风【摘要】:正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1945年,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并入侵东南亚之时,中国政府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先后...
主题词:非虚构文学;写作;真实性;20世纪80年代;新媒体时代;文体;虚构作品;资本市场;摘要: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
白俄罗斯女记者兼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以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中国读者开始知道了解这个著名的非虚构文学的女作者.近年来越来越红火的文...
2010年,纯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开设了非虚构版块,非虚构文学也正式走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中。此时作为某一种文学形式的存在,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在商业价值与受众...
一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小说作家由于在探索中不断迷失方向,特别是对待生活的热情衰退,作品的艺术质量也就锐减,难以拥有从前那样多的读者.随之而兴旺的是那些真实地描写...
文类和文体是一对十分复杂的概念,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交叉.2010年后《人民文学》倡导的非虚构写作处于文体与文类之间,是一种以"在场"和"行动"为姿态,书写"吾土吾...
标签:中国期刊主编突围困境杂谈文学期刊:差异性建构文学的共同体——人民日报编辑胡妍妍部分文学期刊2012年第一期封面。文学期刊发展是文学繁荣的一个...
在新闻与文学之间:"非虚构"写作现象研究"非虚构"作为文学创新的一种尝试,它极力撇清与传统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关系,在写作文体特征上,也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学的特点...
75真实性写作与“非虚构文学”文体关系探析※※刘弟娥思潮与现象2017年,于“非虚构文学”而言,有几件大事可记。这一年,“怀疑虚构的生活”a的作家梁鸿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