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是按照国家设定的分级保护名录体系,逐渐形成自身的传承人培养模式与认定模式。. 不断进取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和更多的传统手工艺工匠,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传承打下牢固的人才基础。. 2 景德镇“非遗”保护制度的 ...
[1]李眷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2]田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3). [3]党春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M].郑州:河南人 …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法 律法规,但是立法仍然相对比较滞后,法律管理 …
简介: (一)“非遗”概念的疏理、特点介绍、价值讨论,国外保护现状概述;(二)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戏作为个案入手,探讨“非遗”生存现状的危急性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三)运用博弈论—纳什均衡理论分析“政府、传承人和外力保护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和保护合作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参考办法。 (共3页)
对非遗研究现状的研究,有利于对非遗的整体把握,可以为本领域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利于发现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共引分析理论、共词分析理论、聚类分析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基础上,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科学知识图谱法等多种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分析 熊英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在于"活态传承"――由"徽州祠祭"引发的一点思考 祁庆富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 北京地区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调查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历程 2001 年,中国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非 遗”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我国于 2004 年 8 月 28 日批准加入《公约》。
此外,我国学者赴非洲国家调研其非遗与非遗保护状况,在调研基础上为相关国家制定非遗保护方案,并拓展国内学界对非洲非遗的认识也是深化中非在该领域合作的渠道之一。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也被称为“民族民间文化”或“无形文化”.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蕴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 ...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且普遍。对此,为了更好的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本文以河南的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案例,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
诸如汤立许,宋同顺二人通过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以20XX-20XX年间CSSCI数据库收录的非遗与非遗来源期刊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11年间我国非遗文献共被引...
此外,将非遗用于商业牟利,没有原则、底线的篡改,更是对我国民族情感、民族尊严的损害。故此加强对非遗保护的研究,尤其是防止非遗流失海外,保护我国非遗的知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对于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我国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现阶段的非物质文...
2.2非遗的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姜华等对非遗传承的调查表明一些传统工艺品在技艺上一方面缺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这些...
【摘要】:我我国少数民族非遗的当今现状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其一,是在全球化的进程冲击下,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传承、延续、发展受到了深刻的不利影响;其二,在...
不管是知识输入还是知识输出,《文化遗产》《贵州民族研究》《民族艺术》《民俗研究》《民族艺术研究》等民族学和文化学期刊都是非遗研究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交流媒介。文献类知...
6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共同探讨非遗新思路,让非遗飞起来。此次座谈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营平台副总裁吕华杰...
这一项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事件,一大亮点。著录项...
面临着忽视地方性、难以展现非遗活态性、重形式轻意义等文化问题.应倡导一种"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赋予传承人和拥有者参与数字化保护的权利,让他们参与进来,数字化保护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