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五四期刊与新青年观念的形成
杂志1919年6月因"五四事件"而停刊,直到11月始恢复出版(因而卷4,5号于1919年5月出版,而6号于11月1日出版)。 1919年9月,刚出狱的陈独秀组织了"新青年社",发表了杂志"宣言"和"社章",所有编委和大多数主要撰稿者入了社。从1917年到1919年冬,《新 ...
五四戏剧运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18年6月《新青年》刊发“易卜生专号”和同年10月刊发“戏剧改良专号”。此后五四戏剧便沿着两个殊途同归的方向发展:一是借鉴和仿效易卜生式写实问题剧,社会问题剧创作极一时之盛;二是批判传统旧戏为玩物和把戏,实现戏剧观念的更新。
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新青年要有新的时代担当,这份担当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这份担当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新的问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不良风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 五四运动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的。被誉为青年界之“明星”“金针”“良师益友”的《新青年》,由陈独秀于1916年9月在上海创办。1917年1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同年,26岁的刘半农、胡适,28岁的李大钊,也被 ...
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新青年》话语体系也逐渐转向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五四运动加快了《新青年》杂志话语演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新青年》杂志在1919年5月出版了“马克思 ...
原标题:试析“五四”时期《新青年》上的世界语讨论摘要:在《新青年》第3卷第4号“通信”栏目上,钱玄同致信陈独秀,对世界语作出正面辩护,使得多人卷入,世界语讨论于是成为“五四”新文化阵营聚焦的重要事件之
五四运动与新时代的青年使命 @文/陈志强 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关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及思想潮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制的崩溃以及民国的建立,使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当时的中国依然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 ...
五四运动发起之日,正是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时。虽然对于当时的青年学子来说,进入学校好好读书,将来就能升官发财,但在国家命运与个人名利之间,青年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亡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以《新青年》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使“启蒙”与“救亡”、“民主”与“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直接导致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五四运...
【摘要】:"五四"期刊是见证五四运动与传播五四精神的重要文本,是孕育"新青年"观念的摇篮。"新青年"观念,不仅冲破了旧人生观的束缚,为青年树立了以改造社会为使命...
“五四”期刊与“新青年”观念的历史证成浏览次数:1内容提示:2019年11月总第363期第6期Nov,2019SerialNo.363No.6·116··117·[收稿日期...
而《新青年》发起的"打倒孔家店"运动其实就是一场有关国民信仰的保卫战。《新青年》对现代国民信仰建构的重视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学革命运动的发生与发展...
"五四"期刊是见证五四运动与传播五四精神的重要文本,是孕育"新青年"观念的摇篮."新青年"观念,不仅冲破了旧人生观的束缚,为青年树立了以改造社会为使命的新奋斗观,而且推动了...
这一阶段《新青年》成为纯政治性刊物,文学色彩消失殆尽。本文重点研究《新青年》前七卷。二、《新青年》对“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设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重镇,《新...
清华大学孙洁民、北京大学李亚男、中国人民大学陈明琨、北京师范大学陈元元等同学分别围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历史底蕴和现实逻辑”、“习近平新时...
用自我存在的"醒过来的人"的理念,置换"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封建专制思想文化观念,把人潜意识中的生命冲动和强力引向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形成中国现代史上第...
清华大学孙洁民、北京大学李亚男、中国人民大学陈明琨、北京师范大学陈元元等同学分别围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历史底蕴和现实逻辑”“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五...
在新诗发生期,校园期刊是新诗及新诗观念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场域,《新潮》和《清华周刊》作为典型的校园期刊,深度参与了当时新诗批评场域的形成。《新潮》强调办刊人的"共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