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 信息网络传播权 问题论争 总第93期 聂士海 China IP发表,[其他]文章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不断遭遇新的挑战。在新技术 ...
5.稿件一经录用刊登,其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和网络传播权转让予《传媒》杂志编辑部,并在互联网上发布。发表后即向作者赠送本期杂志两册。 四:征稿内容: 1.传媒业界最新动态的深度报道;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链接的关系 被引量: 11.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链接的关系. 摘要 准确地对链接行为进行分类是正确认定其法律属性的前提。. 对他人作品设置内链接构成网络传播行为,如未经许可则有可能直接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他人作品设置外链接不构成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1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1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 ...
A杂志社遂将B网通公司诉至法院,并提出以下诉讼请求:1、判令B网通公司停止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2、判令B网通公司在《中国新闻出版社》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3、判令B网通公司赔偿A杂志社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30万元;4、判令B网通
传媒期刊秀:《网络传播》--传媒--人民网. 《网络传播》简介. 《网络传播》杂志是由中央网信办主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网信工作 ...
(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6年5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8号公布 根据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条 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 ...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限制. 郑红云. 【摘要】: 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发展的角度,对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限制失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偏高的原因,并提出适当放宽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使用范围,以对该项权力进行限制,同时 ...
3.是否存在免责理由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信息存 储空间,供服务对象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一方,但是有几种 情况下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
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问题探析王和平,引言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自2006日起施行后,与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关的纠纷和案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
第一条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
一、学术期刊网络化的现状我国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随着技术引进和网络系统的开发和成熟,大型的出版社和...
首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主体包括作者、表演者和录音录像制作者;然后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客体而言,主要对网络出现后产生的新型作品,如网页,在线交互数据库等进行了探...
某教授于2006年6月1日自行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译成英文,投递给某国家核心期刊,并于2006年11月1日发表。国家相关部门认为该教授的译文质量很高,经...
内容提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论文将提交《xxxx》期刊发表,一经录用,本论文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将转让予《xxxx》期刊编辑部。...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是关于图书馆等公益机构的权力限制条款.文章从立法宗旨、法律适用以及对图书馆的影响等不同角度对该条款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条例>的理解...
期刊文献+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信息网络传播权与链接的关系被引量:11在线阅读下载PDF导出摘要准确地对链接行为进行分类是正确认定其法律属性的前提。对他人作品设...
而这一模式,恰恰不符合现行的《著作权法》,因为龙源期刊网的行为符合“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规定,是行使信息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