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柴静). 1、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3、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 ...
2013年,对于柴静来说,可谓是事业、爱情甚至麻烦都“丰收”的一年。 这年年初,柴静出版了那本著名的《看见》,在这本颇具自传性质的书中,柴静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回顾了自己十年的历程。
柴静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她在采访中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试图结合央视专题节目《看见》中的案例,从尊重采访对象和注重情感交流这两个方面,分析柴静在《看见》节目中的采访特点。
柴静“看见”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柴静当时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小镇上,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信号,连报纸都得到30公里远的州府去买,搞不清楚具体情况的她打电话请示领导,领导说:“别回来了,前两天拍地震的东西都废了,做不了专题。
柴静:公知女神还是黄皮白心,举家搬迁美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柴静,东方时空,央视,白岩松,湖南卫视,公知 说起央视的美女主持人们,你可能会想到新闻解说台上的欧阳夏丹,可能是春晚主持人董卿,又或者是电影报道的经纬,又或者是少儿频道的小鹿姐姐,又或者是朱迅,方琼等等,
《看见》是柴静写的,她用心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读者读了写了哪些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一起来看看。篇一拿到《看见》这本书后,一周之内读完,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大部分都是引起我对自身的思考和审视的句子。
注:作者柴静,来自其著作《看见》第五章,节目播出是2005年,但现在再看,依旧现实。 同性恋者就这样隐身在这个国家之中,将近三千万人,这个群体之前从来没在央视出现过。 “我可以对别人说我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但不能说自己是同性恋者。
从中央电视台的“时空连线”到“新闻调查”,《看见》覆盖的时间长达十年,话题涉及非典、奥运、地震,以及其他众多社会热点问题。柴静也 ...
第一部分:柴静看见了什么?柴静开篇先给自己一当头棒喝,坦白自己怎么从端着文艺的架子到终于“有人味儿了”。但“人味儿”并不够,她还得摆脱轻慢、偏见、思维定势,接受真实的复杂无解,在“表演性采访”与“表演性克制”中艰苦拿捏。
成为柴静 李阳家暴事件后,《看见》采访了李阳和他的妻子。重播时,柴静窝在家里的沙发,以观众的角度重看,突然觉得不舒服。节目中,李阳问 ...
在柴静新书《看见》的首发式上,她一袭黑衣裙,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此刻,《读库》主编张立宪希望36岁的她能够面临更残酷的真相,更深入地怀疑人生,因为这个年龄.还远远未曾看透人生风景.关键词:柴静;...
【摘要】:正《看见》并未过多涉及柴静的个人成长和私人情感,而是透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呈现她所接触的新闻事件原貌,展现10年间中国社会的震荡与变迁。从做电台DJ...
正《看见》并未过多涉及柴静的个人成长和私人情感,而是透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呈现她所接触的新闻事件原貌,展现10年间中国社会的震荡与变迁。从做电台DJ到站在舞台上主持电视节...
出走进央视前,柴静在湖南主持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本地夜间广播节目。当年做主持,她不为赚钱也没想成名,只是喜欢这个行业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往来”。著录项来源...
从知网上查找到柴静的发表记录,很丰富!其中红体4号字标出她发过的核心期刊[1]柴静.沉默的呼吸[...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
作者:柴静著,理想国出品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手机专享价¥当当价降价通知¥25.90定价¥39.80电子书价¥19.90配送至北京市东城区满49元免...
维普期刊专业版相似文献引证文献看见柴静,看见自己——读柴静《看见》一书随想读完柴静的《看见》,掩卷,沉思.自然从《看见》里看见了那个有棱有角,理性坚毅的记者柴静,我...
柴静2003年开始担任《新闻调查》出镜记者,2006年开博客“柴静观察”,2012年底出版新作《看见》,从“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柴静说这是一步步地“后退”,一点点把视线放平,回归到事物本身,...
《看见》日文版出版柴静:不用跟日本读者去客套[摘要]其实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日本人也都是很脸谱化的,但我觉得人不是那样僵化的,如果我想拍日本的政治,我可能就拍普通人生活,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