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内耳药物递送的研究相继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内耳药物的递送是将治疗药物通过相应途径输送至内耳靶细胞。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物给药途径和药物载体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全身给药、经中耳鼓室给药和内耳内直接给药,而经鼓室及内耳内直接给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药物载体主要 ...
所以,必须寻找合适的递送系统,弥补药物本身存在的不足。递送系统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现代纳米药物系统被推广开来,并在应用中受到了好评。因此,本文的综述重点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蛋白质药物方面的应用。 1与纳米药物递送
摘要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纳米尺度(40~100 nm)的囊泡,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外泌体在大小和功能上与合成的纳米颗粒类似,但作为天然内源性转运载体,具有毒性低、无免疫原性、渗透性好等优势,故可能成为更有应用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
示意图1. 2D Ge NSs作为药物递送平台并与水凝胶结合用于肿瘤手术辅助治疗:抑制肿瘤复发和伤口感染 实验结果方面,Ge NSs由Ge粉末通过简便的自上而下的液相剥离法制备,进一步用PEG修饰并负载抗肿瘤药物。
Nano Letters期刊发表我院关于新型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01-25 浏览次数: 1076 次. 近日,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王莺和樊俊兵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1.238)杂志上发表题为“A biomimetic drug …
而巨噬细胞作为天然的免疫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将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和药物递送方面最具应用潜能和开发前景的细胞。 8月28日,以“Engineering Macrophag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Drug Delivery”为题的综述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
2、巨噬细胞用于药物递送 考虑到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促炎性M1巨噬细胞可靶向肿瘤和吞噬癌细胞。因此,研究人员用M1型巨噬细胞作为药物载体。此外,还可以用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和巨噬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图5)。图5.
物理调控型抗肿瘤药物精准递送系统研究,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光敏凝胶;;多机制治疗;;青蒿素和Fe~(2+)共转运;;介孔四氧化三铁;;交变磁场;;超声响应;;自供氧声动力学治疗;;精准递送;;智能释药,基于肿瘤靶细胞或靶器官的特异性药物递送系统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的物质基础。
期刊文章 ACS Publications:Crystals and Crystallization in Drug Delivery Design 以下为文献正文药物的晶型对其理化性质,特别是溶解度,溶解速率,形态和压片特性具有极大的影响。难溶性药物是现在药物研发中…
但是新的功能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蛋白质和多肽稳定性问题,核酸往细胞内递送效率问题以及活细胞的活力和扩增问题等等。为应对这些挑战,药物递送策略必须不断创新。近日,SamirMitragotr...
NanoLett: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方面新进展近日,纳米领域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Letters)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
递送材料主要还是微球。微囊。脂质体。固体分散体这类的纳米级别化还有纳米级别的多孔结构也可以载药...
新的药物传递系统: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递送[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9):28-35.doi:10.13523/j.cb.2005026.[5]曾慧琳,王姗姗,符旭东.pH敏感脂质体在药物传...
清华大学钱锋课题组应邀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在线发表题为《靶向胰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药物递送:机遇与困境》(Opportunitiesanddelus...
如题,我正在调研国内做核酸药物(主要是siRNA)递送(载体包括脂质体和高分子纳米粒)的调研,想请问一...
适合于药物递送方向的期刊列表,为您找到2条结果默认按点击按影响因子按评论数ExpertOpiniononDrugDelivery期刊ISSN:1742-5247最新影响因子:6.316学科:药理学...
美国哈佛大学SamirMitragotri等研究人总结了组织特异性药物递送的靶向策略。相关综述论文于2020年4月2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在设计具有所需功...
小分子药物递送研究进展。小分子药物递送研究进展李唐棣(摘);梅兴国(摘)【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06(033)002【摘要】先进的药物递送技术可以提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复旦大学药学院魏刚教授研究团队带领博士研究生江宽,经近8年攻关,在无创眼内基因药物递送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对治疗致盲性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