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政府公信力的有关期刊
政府公信力不是个人行为所支撑的,需要所有人民群众、官员干部一起来维护。因而,我们所有人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把行为尺寸,共同提升政府公信力。
因此,政府在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增加事件的透明度,以减少民众的恐慌和疑虑。也只有如此,才能增进公众对于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和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实现维护公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的双重目的。
笔者以为,从表面看,仅仅是对政府信息的怀疑,而本质上则是一个事关政府公信力的大问题。并且在笔者看来,公众的怀疑与政府信息传播渠道狭窄有关,击中了政府信息传播的弊端。 公众的怀疑是政府信息反馈机制的失败。在政府信息传播 ...
从政府角度讲,公信力是政府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出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体现着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面对公众对政府多样化的评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使老百姓不相信了,政府都在干什么呢?公信公证单位在干什么?这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是极度的损失。(6月9日三秦都市报) 在“宝马彩票案”中,有关政府部门确实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他们失去自身信誉的同时,也严重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应当没有一己之私,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尽可能地公开透明,能以信任换取信任,各种谣言蛊惑就会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信任来自公正,敢于惩恶才会赢得政府公信力。
专家:警惕公信力陷入“公地悲剧”. 公信力困境. 吴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得到了加强和改善,公信力获得大规模的 ...
政府公信力弱一再拖处理事件的后腿。. 其实这也是中国舆论场当前乱象丛生的背景性原因之一。. 政府公信力是国家和社会凝聚力的最重要基础。. 中国各级政府这些年对诚信的认识总体上不断提高,在信息公开、取信于民方面有很多新表现,并制定了一系列 ...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公民缺乏自治传统的社会,有较高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的存在,对实现现代化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关键,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刻不容缓。
根据《小康》杂志2007年8月发布的《2006—2007中国信用小康指数》报告,2006—2007年我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与核心,也是建设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条件。然而,现实中某些政府失信事件也成为政府公信力下滑的潜在因素。文章以政府公信力内...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也是建设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然而,现实中,某些政府失信事件成为政府失信于民、公信力下降的潜在因素。本文从分析政府公信力...
[6]张旭霞,论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07):50-55.[7]周红,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的基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8-61...
权威出处:《编辑学报》2009年02期编辑学报学术期刊公信力培育的基础条件为了解读学术期刊公信力缺失的深层原因,从梳理学术期刊公信力的内涵和外延入手,根据有关信任、...(本文共4页)阅读全文...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25作者:刘晓玲摘要:近几年,“华南虎”、“三鹿奶粉”、“躲猫猫”、“甬温线”等公共事件频繁出现,这一方面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另一...
所以要论述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依法...2021-09-1301:19:20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几点思考李...
从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文章发表在《决策与信息》上,是论文发表网站范文,供同行参考。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
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应发挥自身公信力优势,提高内容质量,在运行模式上重视内容经营而不是版面经营。高质量的内容始终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一旦学术期刊放弃坚...
公众相信政府的四种境界——政府公信力的成长之道文献类型:期刊作者:毛寿龙[1]谭沂丹[2]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年:20...
摘要:政府公信力应该是一个负责任、服务型、依法行政、透明的政府,同时政府公信力还承担相应的功能。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有必要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