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该杂志连同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最顶级杂志,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并且science和。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中国必须自主创办优秀的英文期刊。” 练好内功 “我第一次知道它的计划时还没有名字,现在已经是顶级期刊了,这感觉就像我的孩子长大了。”《光》执行主编、德国汉诺威激光加工中心执行主任Stefan Kaierle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面发表的封面文章近3年就达到了4篇,其中邓宏魁教授有2篇。而Cell子刊Cell Stem Cell的封面文章有3篇。其实除了封面文章之外,中国科学家在这些杂志发表的文章就更多了。 科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碰撞出了如此绚丽的火花。
报告以“调研中国原创成果,对标国际顶尖期刊”为主线,通过统计分析近五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代表作产出情况,给出中文和英文科技期刊发表国家科技奖代表作情况对比,从而提出中国科技期刊在争取中国顶尖原创成果方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018中国高校在3大顶级期刊CNS论文统计:清华、北大、复旦前3.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 关于cns这三大国际顶级期刊有多牛,在这里也就不多 ...
一、计算机科学期刊介绍 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最大特点在于:极度重视会议,而期刊则通常只用来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会议论文的扩展版,首发就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也正因为如此,计算机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到惊人的程度,顶级刊物往往也只有1到2左右----被引的通常都是会议版 …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又推出一个重磅研究报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 该报告对世界范围内传播较广、影响面较大、学术影响力较强的学术期刊共13063种发布了学 …
众所周知,在人文社科中文期刊中,公认的“ 核心期刊标准”有四个:一是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二是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要目,三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是中国社会科学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的几大系统?从认可度上来说,最高的是cssci(南京大学核心),其次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最后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社科院核心)。这三种核心目录里面,有一大半刊物是重合的。不过,说实话 ...
一个地区只有5%的顶级期刊,2-4个地区的期刊数量也是逐层的。 增加。显然,中国科学院的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较高,基本上是该领域的顶级期刊。 2.学科划分:JCR分区没有大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即中国科学院分区表中指的小学科。
正如在全球科学家正努力攻克的“终极疆域”脑科学领域,中国“脑计划”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很多的青年科学家海外留学归来,“年轻人很多,还是很有希...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又推出一个重磅研究报告《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该报告基于近5年来在国际范围内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研究...
新科院士:11月12日,清华大学董晨组在《免疫》发文,复旦大学马兰组在《自然—神经科学》发文。10天后,两人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11月,共有16个中国机构的25位学者,以通讯作...
中国科学家如何致国际“大牛”从顶级刊物撤稿?薛鹏(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PRL(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是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以非常严格的审稿和...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科学研究进步明显,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Nature、Science、Cell)中科大科学家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越来越多,部分研究领域经常会有重大突破性进展。截...
孙自法摄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1日在北京发布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称,2017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5的7种国际顶尖学术...
左为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系教授JörgWrachtrup组博士后GracianaPuentes,右为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物理系教授ChristineSilberhorn。左为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系教授Jör...
说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每两年进行评选一次。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
2018年《中国科学:数学》组织邀请国际优秀稿源,保持了领先的国际化水平;坚持严格会议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举办物质的拓扑态高端学术论坛,促进了交叉学科学术交流;副主编和编...
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宏波副教授(第一作者)、汪寿阳教授(通讯作者)等合作的研究论文“AssessingChina’seffortstopursuethe1.5°C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