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6日 05:51 中国青年报 作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等研究团队关于温泉蛇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变温动物蛇类对高海拔环境的适应》。
著名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尔宓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4日13时44分在四川大学华西 ...
在中国的蛇类中,有两个种名(schrenckii与anomala)曾先后被归隶于锦蛇属(Elaphe)。由于此二者体形大小相近,仔蛇的颜色斑纹相似,生活习性相差不大,分布区连续且局部重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近年也有人主张它们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物种。
作为蛇类研究大家赵尔宓院士的弟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几乎接触过所有的四川蛇类,但横斑锦蛇的人工繁育成功,仍让他兴奋不已,“这一天等得太久了,从2014年7月在天全县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捕获它们算起,已整整三年”。 A
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7 11:39:05.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世界内陆最低处”发现蛇类新种. 吐鲁番花条蛇Psammophis turpanensis ...
云南南部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丰富。2019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利副研究员等人在云南省江城县爬行动物本底调查中,发现一蛇类标本与国内已知蛇类形态差别较大。 蔡波、丁利等人综合其形态特征和 DNA 分子数据,将该号标本确认为国内蛇类闪皮 …
他主持创办了《四川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学报》等期刊、丛书4种。描述和命名了38个两栖和爬行动物新种(或亚种)和2个两栖动物新属。与美国学者Kraig Adler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是全面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第一部专著。
鉴于目前流通领域中蛇类药材的品种混乱情况比较严重,缺少简便而有效的鉴别手段,本文对收集自全国10个省区的263件蛇类药材及其伪、混品标本共14种进行了生药性状描述,归纳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三种正品蛇类药材的鉴别要点,并编制了蛇类药材及其常见伪、混品的性状鉴定检索表。
赵尔宓(1930-2016),男,满族,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51毕业于前华西大学生物学系。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1951-1954)和四川医学院(1954-1964)讲授医学普通生物学。
大话“非著名珍稀动物”.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10期 作者: 张彤彤 何全.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国宝”,中华大地上还有不少动物正处于、或正在走向“濒危”行列。. 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危险还没怎么被人重视,甚至它们的 ...
【摘要】:我国亚洲蝮属蛇的分类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亦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的研究.本文根据已有的资料,从形态、蛋白质、细胞和DNA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亚...
《蛇志》重点刊登国内外有关蛇类科学与生物毒素的开发与利用,医学基础、临床的研究与实践,微循环研究,亚健康防治,健康养生等生命科学最新科技信息,并用一定版面介绍蛇类养殖与利用,...
中国蛇类(Serpentes)染色体研究现状(Reptile:Squamata)郭鹏【摘要】:正蛇类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Thatchar,1922).我国在此方面工作起步较晚,始于吴美锡(198...
中国常见蛇类_数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中国常见蛇类岑晴【期刊名称】《四川省情》【年(卷),期】2001(000)001【摘要】@@2001年为农历辛巳(蛇)年,人们自然想到蛇,蛇的种...
《蛇志》是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蛇伤防治与蛇类资源医用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蛇协)主办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的蛇类科学专业杂志。《蛇志》为季刊,国际标准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