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国际期刊科学进展蝗虫
研究成果对于蝗虫的繁殖与控制研究具有标志性意义,也表明OCT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无损实时三维成像检测技术,在昆虫发育及其基因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Journal of Biophotonics(生物光子学杂志)是美国Wiley学术出版社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属于生物 ...
专家评:对世界的重大科学贡献!. 河北大学康乐院士团队,经过科研攻关发现了一种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成功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这一成果8月12日在国际学术顶尖期刊《自然》发表。. 该研究从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 ...
康乐,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所杰出研究员,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现任河北大学校长、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2020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十大进展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评选,并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审核产生。. 此次共有8个知识创新类和2个技术 ...
以下为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1.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4-乙烯基苯甲醚是蝗虫的群聚信息素 世界范围内,蝗灾一直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康乐课题组近一年发表21篇高水平文章,在农业昆虫学领域取得系列研究进展!. 康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所杰出研究员,我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 ...
战病毒 治蝗灾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科技日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张佳星)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据介绍,十大进展是由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评选,并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 ...
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科学家们才逐步认识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虫能够聚集的最关键因素。经过50多年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有几种化合物被认为可能是蝗虫的群聚信息素,这些信息素被命名为蝗醇、蝗酚等。
相关成果于1月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动物所副研究员魏佳宁为论文第一作者,康乐和研究员王宪辉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中科院战略科技先导B类专项及国家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原标题: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恶之心”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1月13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0年度 ...
蝗虫是否有毒,国际期刊《科学进展》去年有相关研究的文章,我简化转述一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率领的飞蝗(Locustamigratoria)研...
《科技导报》编辑部从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间发表、公布或报道的中国科技成果中,遴选、推荐30项重大科学进展、30项重大技术进展、49项重大工程进...
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意吃。相关成果于1月2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蝗虫有很多天敌。但蝗灾发生时很少有天敌喜欢捕...
2020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蝗虫聚群,靠什么联络?康乐院士团队鉴定出4VA,是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鉴定...
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意吃。相关成果于1月24日...
尽管蝗虫有很多天敌,同时也是人类喜食的昆虫种类,但人们观察到蝗虫大发生时很少有天敌喜欢捕食群居型蝗虫。用群居蝗虫饲喂家禽也会导致家禽的不适反应。群居蝗...
二,光看图就长着一副不能吃的样子。我生活的地方,小时候吃蝗虫,也只是限于吃禾虾的水平(禾虾是...
在此次参评成果中,新冠病毒相关成果占比最大,相关工作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展现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在面对全新课题时招之能战的快速反应能力,相关成果...
科技日报讯(记者李大庆)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
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科学家发现,原来群居的蝗虫会产生一种毒素让食虫鸟不愿意吃。相关成果于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