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喻人,用花的植物特性比喻人的品质、品格;用花开花落的自然特征比喻人从生到死、命运由盛转衰的过程。以花喻情,借欣赏鲜艳盛开的花朵赞美风华绝代的美人;以慨叹花的衰败凋零抒发自己的愁绪与哀思。
买球的app靠谱的有吗 - 浅析“香草美人”在《红楼梦》和《楚辞》中表达的不同意象, 在《红楼梦》中对于“香草”的描写同样也用到了象征的手法,不过与《楚辞》中不同的是。 通过对王熙凤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嘴甜心苦之人,同时她也是泼辣直爽之人,再加上长得漂亮,所以就有一种逼人的 ...
清代《红楼梦》评点比较关注黛玉与所掣花名之间的关系。. 《红楼梦》第63回,黛玉掣得芙蓉花签,众人认可,黛玉也满意地“自笑了”。. 评点分析有两种情况。. 首先,陈其泰、张新之、张子梁、王伯沆等认为,签上芙蓉花直指十余回之后的《芙蓉诔》。. 盖 ...
【摘要】:《红楼梦》与《镜花缘》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集大成的两部小说。两部著作都塑造了众多美丽出众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形象的塑造中,曹雪芹处处“以花喻人”,而李汝珍则塑造了百位“花神”群像,因此,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和“花”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把花喻人,把人喻花,成了她的一种感怀。看见花,想到她美丽的青春,可是又因体弱多病,有了另一种隐忧。有花开,有花落,让黛玉感受美好事物的不常留。所以只有黛玉最懂花,就如宝玉说,林妹妹曾经离丧。黛玉从自身际遇里,感受花的美好与飘零。
《红楼梦》中还多次写到佩戴香囊的习俗,清代民间佩戴香囊、香袋等大为盛行。以上《红楼梦》中的香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展示了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的香文化盛况,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与香有关的一些民俗民风。 四、结语
《红楼梦》中也有许多关于香草的描写,寓意深刻,而且描写了许多美人,以花喻人。 然花开花落,万艳同悲,人物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家族的命运也走向了悲剧。
作者:戴敦邦、陈诏 编 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 出版时间:2010-07-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2010-07-00 页数:64 ISBN:9787805030081 版次:2 ,购买红楼梦群芳图谱等艺术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而“以花喻人”是周汝昌先生《红楼花品》中提出,最后仍是将 这种比喻修辞的运用引到先生擅长和专注的考证上去。. 《红楼梦》回目语言的 《缸楼梦》语言修辞艺术的两座巅峰一一回目与“以花喻人” 精妙奇崛以及“以花喻人”修辞手法全新框架建构的 ...
21世纪红学新路径之一《红楼梦》接受史研究 作 者: 喻晓/闻钟+关注 作者简介: 喻晓 闻钟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0 原文出处: 《红楼梦学刊》(京)2000年第03期 第10-19页 期刊名称: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 2000年12期 字号:大中小 “文献、文本、文化研究的融通与创新”由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