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档的康德学者显得略boring,好几个都是搞康德实践哲学的,还混进来一个罗尔斯。(第十名的Korsgaard和第十一名的O’Naill都是罗尔斯的学生,感谢伦理学博士 @乐观的悲观者 再次证明我对康德的第二批判一无所知(也是真的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学者有Eckhart Forster,搞康德的《遗著》,还 …
论康德的两个伦理学概念(伦理学研究,20179年第4期)【摘要】:康德哲学有两个伦理学概念,第一个同“物理学”(探究“自然的因果性”)相区别,把“自由的因果性”或“自由法则”(Freiheitsgesetze)置于思想的中心,第二个同“法权学”(源自罗马法的ius)相区别,“不为行动立法(那是ius的事),而只 ...
【摘要】:康德哲学是以人为最高目的的目的论思想体系。在目的论中,康德把自然、社会、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含目的性系统,该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有用的部分而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人在这一系统中是唯一能规定自己的目的,能对自然做出价值判断的存在,所以人是自然的最高目的。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先哲的看法以及这个问题本身给出了一种批判性的回应,但康德的观点和表述是模糊不清的,本文第一个目的是想澄清康德认识论的自我概念,在我看来,康德认识论中的自我概念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经验自我、本体自我和先验 ...
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论坛讲座主题:如何理解康德哲学——《纯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与翻译《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容之重要、意义之深远,早为我国学界所认识。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哲学界有不少学者翻译了这部著作,迄今汉语已有五六个译本。
【摘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本文主要着眼于考察康德的先验想象力部分,比较康德论述先验想象力在第一版先验演绎与第二版先验演绎中的不同:在第一版先验演绎中,康德一开始就认定了让概念与一个经验对象发生关系的必然性,而这个必然性是通过综合进行的。
6月7日—10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康德哲学与人类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将康德哲学与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植根康德哲学最终旨归,直面人类未来发展境遇,延续北大“哲学与人类未来”研究方向,既是国际顶尖水平专业对话,又是 ...
为了让康德了解他,他基于康德哲学写了一篇研究康德批判哲学和神学领域之间联系的宗教长文《试评一切天启》(Attemptata Critiqueof All Revelation)。 康德读后大加赞赏,不仅赞助出版了这篇文章,还推荐费希特前往大学任教。
关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汉译-人们对于康德著作的汉译是十分关心的。对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翻译尤为关心。2000年的《读书》杂志就发...
国外研究论著翻译(8种):贾泽林等人译的《康德传》(古留加著,商务印书馆,1981),于凤梧、王宏文译的《康德的实践哲学》(安培能成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涂纪亮译的《康德和康德主义》(波波夫著,人民出版社,1986),尚章孙、罗章
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李明辉先生在评论牟译的康德著作时说:“牟先生之翻译康德底著作,是东西两大哲人之心灵照面。牟先生对康德哲学理解的深度在相当的程度内可...
牟宗三康德哲学哲学著作东西方哲学中西哲学中国儒学大师哲学家专家亚洲文化桥梁对话作者:王兴国刊名:世界哲学Journal:WORLDPHILOSOPHY年,卷(期):2002,...
康德哲学的德语翻译:(Substantiv)Kantianismus(m)
在康德哲学里,先天这个词的意思不是“与生俱来的,生下来自带的”,而是“逻辑上在先的,先于经验的”,曾经有人把这个词翻译为“验前的”,但是没有流行开。这里先天还有放之四海...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韦卓民先生,以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卓有成就而为人推崇,享誉学术界。他翻译的这四种康德名著和海外康德哲学研究名著,是有志于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的学...
《纯粹理性批判》(德语:KritikderreinenVernunft)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20作者:王兴国摘要:众所周知,牟宗三是哲学大师,儒学大师,亚洲最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之一,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配合康德哲学消化中国哲...
主题1:康德哲学著作翻译经验谈主题2:台湾王阳明思想研究主讲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李明辉教授时间:12月11日(周三)13:30-16:30地点:25号楼612室专家简介:...
摘要:众所周知,牟宗三是哲学大师、儒学大师,亚洲最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之一,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配合康德哲学消化中国哲学和文化,以康德哲学为桥梁融通中西哲学,...
牟宗三康德哲学哲学著作道德底形上学《纯粹理性批判》中国哲学道德哲学审美判断三大批判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