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马丁查尔菲发布期刊数量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是一个由约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从蓝光到紫外线都能使其激发,发出绿色荧光。GFP的荧光非常稳定,在激发光照射下,其抗光漂白能力比荧光素强很多。因此GFP及其变种被广泛地用作分子…
【诺奖得主专访】马丁·查尔菲:发布期刊的数量并不能代表什么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组委会”未获授权禁止转载 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上,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丁·查尔菲(Martin Lee Chalfie)接受峰会组委会及国内媒体的采访。
自带荧光棒的水母,为我们捧回一个诺奖. 在一片漆黑的海洋里,一只章鱼正准备出来觅食。. 这一次,它准备捕食一些水母当做点心。. 正在捕食 ...
本报记者 倪雨晴 香港报道导读 马丁·查尔菲回顾了GFP的研发故事,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感慨道:“新的发现来自于偶然和意外,并且 ...
云南网讯(记者王海龙)25日,云南科学大讲坛迎来第36场讲座(2012年第3讲),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查尔菲博士作为题为《绿色荧光蛋白:照...
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结果这下不得了了,两位科学家拿到普瑞舍的基因后无不惊呼卧槽牛逼没多久,查尔菲实验室就用最新技术修正了普瑞舍的错误,制造出了真正的...
马丁•查尔菲1947年出生,在芝加哥长大,1977年获得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以来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
1992年,马丁·查尔菲(MartinChalfie)教授成功实现GFP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中的高效表达。随后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通过改造GFP,发现众多呈现不同颜色的蛋白。2008...
随后GFP研究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成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而最早将GFP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且分享2008年化学奖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中新社澳门9月8日电澳门科技大学8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暨颁授荣誉博士典礼,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出席主礼,并向国际知名生物学教师、2008年诺贝尔化学...
直到1994年,马丁·查尔菲(MartinChalfie)的线虫研究登上《科学》杂志的封面。查尔菲的研究组用GFP成功标记了线虫的一部分神经元,用以追踪神经系统的迁移和发育...
此前一个月前,下村修、马丁·查尔菲、钱永健三人因为对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村脩,马丁·查尔菲与钱永健当时任诺贝尔...
2008年,因在GFP方面的研发贡献,科学家马丁·查尔菲(MartinChalfie)和下村修、钱永健三人共获诺贝尔化学奖。具体来看,GFP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6.9kDa,在...
马丁·查尔菲(MartinChalfie),出生于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