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发展现状 - ——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点.第一,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开始进入高位、高速增长期.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加快,...
1.我国科技期刊何以不被美国科学信息所(414)等著名检索系统所看重[6] “国际性期刊”是指用英文出版的学术期刊,收录、刊发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论文,并通常是由跨国编辑人员编辑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领域发行或传播的权威性学术期刊。
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与现状. 王欢. 20世纪50、60年代是美国工业化取得最大成就的时期,也是环境公害最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空气、土地、河流、大海所遭到严重的破坏均超过历史水平。. 最早意识到这些环境和污染问题的是一些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 ...
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我国是期刊大国,目前中国期刊总数已达9468种,科技期刊的数量达到了5387种,从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而其中的英文版科技期刊只有229种 (不包含已停刊的),占科技期刊的4.25%。. 从1887年我国出版第一种英文版学术期刊 ...
定义为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一、 中国科普期刊现状.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科技期刊发展非常快。. 根据2002年“科普期刊在科普工作中的功能分析”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我国(未包括港、澳、台)目前正式出版的科普期刊有379种(其中有10种是 ...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作为中国科技期刊蓝皮书系列第二周期的起航之作,全面系统整理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的最新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展示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发展规律,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
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 ...
中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现状分析与思考. 梁徐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68号 510500. 收稿日期: 2019-08-23 修回日期: 2019-12-04 出版日期: 2020-01-15 发布日期: 2020-01-15. 作者简介: 梁徐静 …
文中对期刊影响因子 (IF) 的分析从ISI在2017年的期刊引用报告 (JCR) 获得。JCR是1976 年ISI 在 SCI 基础上提供的一套统计数据,可以提供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IF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期刊的影响
国外科技社团期刊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国外科技社团期刊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是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重点阐述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宏观发展环境,对期刊出版中的政府作用,法律法规,经济制度和行业协会调节作用进行了论...
目前中国共有科技期刊近5000种,从数量上看,仅次于美国,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科技期刊大国。然而,从质量上看,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却普遍不足。中国如何办出有...
doi:CNKI:SUN:CBKX.0.2011-01-023科技期刊美国读者产业化探讨美国科技期刊出版在读者意识,组织管理,人才队伍,经营理念,经济支持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
根据《汤姆森基本信息数据库》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资料统计与分析,本研究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基本状况,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及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近年对世界期...
美国《科学》杂志编辑近日选出过去十年他们的科技新闻“心头好”,与读者分享。——头发白得早,这事怪爱因斯坦作为过去十年《科学》编辑最喜欢的物理类科技新闻...
《美国科技期刊》(D.W.金著,1981年版;请参阅本刊1990年第2期武夷山文)一书的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数据归纳研究,探索了1960年以来美国科技刊物编辑出版,价格和阅读利...
由于同行专家审稿对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著名的检索机构和数据库(如美国《医学索引》),将期刊是否采用同行专家审稿制度作为收录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建立有...
【美国】的IEEE。出版有70多种学术期刊杂志,每年发表的论文著作数量占全世界该领域当年发表量的30%左右,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而我国仅有238种SCI期刊(包括),更落后的是期刊运...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对当今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做出分析,他表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与发达国家...
2006年11月4日至11日,我随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代表团赴美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交流,先后拜访了《科学美国人》杂志社、纽约科学院、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美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