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nature期刊pm2.5
2020年3月19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何春阳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定量评估和揭示了中国空气污染防控政策成效,指出中国依然需要在未来实施更强有力的空气质量控制政策。. 该论文题为“中国需要 ...
《自然(Nature)》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共同署名的论文,报道了二次气溶胶(气态前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特别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严重灰霾事件中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主要
10月,《Nature》杂志发布了论文《二次气溶胶是中国严重雾霾的主要污染物》。这篇论文以2013年1月全国大范围发生的重灰霾污染事件为例,全面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PM2.5中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学组分,精确解析了重霾期间PM2.5各主要来源的定量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通过系统解析2002–2017年间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的长期变化趋势及主要驱动因素,定量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能源环境政策、气象条件变化和人群脆弱性等4个方面共8项因素对PM2 ...
空气污染,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 ...
现在研二快结束了,才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大气污染的,投了环境保护科学但是一个月过去了,初审,复审过了,终审的时候被拒绝了。不知道投什么期刊好了,估计能投一个普通核心。各位大神指点怎么投:cry::arm:
我校廖宏教授及其合作团队科研成果被《Nature Climate Change》选为封面论文. 近日,《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在线发表了我校廖宏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Weather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Beijing severe haze more frequent …
最后,该研究还提示,非洲地区空气中PM2.5浓度轻微的下降就可带来强于任何已知的健康干预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原始出处:SamHeft-Neal,etal.Robustrelationship...
7月26日,上述研究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论文题为“2002-2017年中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变化的驱动力”(DriversofPM2.5airpolluti...
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气物理学教授MarkkuKulmala在nature杂志上撰写评论,讨论中国空气污染的复杂性,并从纯学术角度提出清理空气污染的建议及需要解决的科学...
7月26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Geo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论文题为“2002-2017年中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影响变化的驱动力”(DriversofPM2.5airpollutiondeathsinChina2002-201...
3月30日,《自然》(Nature)期刊发表了该团队题为《全球大气污染输送和国际贸易的跨界健康影响》(Transboundaryhealthimpactsoftransportedglobalairpollutionandinternation...
项目组成员近日在《Nature》杂志以Correspondence形式发表“应对污染:中国的成功试验”(Pollution:buildonsuccessinChina)(Nature,517(8January2015):145...
以癌症为主要内容的本期Nature杂志,还介绍了迅速变化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NewsFeature,page162)以及液体活检(用于癌症诊断和监测的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背后所...
目前该研究结果以Letter的形式于2018年6月27日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该研究团队运用基于家庭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2001年至2015年这15年之间来...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本SCI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NatureCommunications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大家熟悉它,估计是因为两个原因:年发文多,目前已经超过5000篇;影...
我上次在长春,冬季第一次供暖PM2.5就爆表了,真心跟机动车没什么关系,哎!举报顶(0)回复lanir2014-12-1415:05:0163楼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本杂志是严谨的,那么这本杂志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