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管理与出版在扩大出版规模、建设自主平台、增强办刊能力等方面尚需更多的举措,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国际交流的需要。 文字来源: 任胜利, 宁笔, 严谨. 2017 年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发展回顾. 科技与出版, 2018, (3): 47-52
《细胞研究》也是国内学术期刊建设的一块“试验田”,如今,以《细胞研究》为代表的上海原创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学术期刊所借鉴,也带动了许多本土优秀学术期刊的发展。在2020期刊引征报告中,我国共有9本本土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迈
事实上,一批“小而美”的强刊诞生,只是本土科技期刊发展 “突围”“破圈”第一步。若要再进一步,在发文量提升同时,保持影响因子不跌落,甚至持续上升,国内科技期刊亟需在软实力上下功夫。而一本期刊的软实力,说到底是它在科学圈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 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科研机构、学术团体: 根据2021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工作安排,浙江大学出版社拟定于2021年9月24–25日在杭州举办“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说,高起点创办本土科技期刊,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还将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学术话语权。 在聚集学术资源基础上,更多本土科技期刊承担起推动学术交流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大量一流科研成果涌现。与此不匹配的是,我国本土科技学术期刊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较弱,致使中国科学家的顶尖科研成果只能“另寻他路”,投向国外期刊。科技学术期刊国际话语…
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52种,但这5000多种科技期刊,却有3232个主办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1.15个期刊。 这是本土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者按 连续两年,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见证了上海科技期刊的强势崛起:继去年《细胞研究》影响因子首破20、领跑国内期刊后,今年以“首发阵容”上榜的《电化学能源评论》以28.905的得分刷新本土期刊得分纪录,两本“上海出品”联袂冲入 …
上海科技期刊加速跑 国际权威机构科睿唯安近期发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上海科技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为20.507,这是我国自主创办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学科领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亚太第一。
上海科技期刊《细胞研究》影响因子为20.507,这是我国自主创办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学科领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亚太第一 今年,中国共有九种本土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0,“上海原创”期刊占据1/3
来自《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052种,但这5000多种科技期刊,却有3232个主办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每个出...
关键词: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自然改革发展本土化国际化点击次数:2010年9月7日-8日,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由中国...
本文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北京科技大会堂)推动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小型研讨会特约大会报告之一,得到中国科协资助,特约发表于《编辑学报》。植根本土、融...
当然,跟英文科技期刊相比,中文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存在先天不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差距仍将进一步拉大。除了少数优秀的特例,大部分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不容乐观。1制约中...
认为1949年以来的中国科技期刊,始终在植根本土,融汇世界的矛盾冲突中砥砺前行,推动科技期刊由"效仿移植"走向自力更生的民族自主创新之路;形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我国原创成...
在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在越有影响力的杂志上评价越高。有位科学家表示:“这一标准当然是客观的,也促进了中国科技向世界高端看齐。但是,却忽略了中国本土科技期刊发展的...
科技期刊发展研究目录一、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江苏省科技期刊在变革中萌芽(一)科技救国思潮下江苏省科技期刊的萌芽(二)艰难时期科技期刊的此消彼...
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成就,将科技期刊发展划分为萌芽、快速发展、转型以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通过深...
我国本土科技期刊在数字化和产业化等自主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2020年第四期的《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刊发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利·惠廷厄姆的文章《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挑战与发展》,在同行中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