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面具文化元素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
面具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广布于世界各大洲。在中国,面具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随着地域和各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寄寓着各自民族的信仰、习俗、愿望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面具的原有功能已经基本消失,现在我们对它更多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过去人们的精神生活,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古老民族的辉煌艺术,重新发现它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视觉价值。
一、中国面具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中国面具文化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史前时代的面具目前尚无实物出土,但在岩画、陶石绘雕制品中却留下了面具文化的踪迹。而岩画上夸张、变形的人兽面像,为我们传递了先祖创造的最早的造型假形、假头的形象及其运用等诸多信息,展现了我们所未知的远古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的先祖在岩石上所刻绘的超自然威力的精灵和与之交流的工具—面具,在人类的发展初期是被广泛地信仰,并虔诚地运用着的。
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见图1-1)以及民间歌舞、戏曲(见图1-2)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角度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面具积淀了宗教、民俗、艺术的多重内涵,展示着人们的审美意趣和理想,交织着人类的爱、恨、渴望和欲念,它以悠久的历史,深遂的内涵,造型的多变,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面具文化。而这次设计构思是将面具文化结合到玩偶设计中,让面具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直接地融入社会中,同时也使玩偶更具文化内涵,更具感情色彩,形象更鲜明,并更有生命力。
二、玩偶设计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玩偶设计行业也越来越突出,玩偶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属,不再是单纯的玩具,它作为装饰品,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玩偶被纳入了设计范围之内,包含着很多的设计元素,更具收藏和观赏价值。很多设计师都将新锐元素融入了玩偶设计中,玩偶设计不单单是玩具的造型设计,也是一种新的视觉传达形式。
(一) 欧美玩偶设计
由西方艺术家设计的东方玩偶“丝芙兰Scarlett”(见图2-1),是一款时装界与化妆界顶级设计师灵感碰撞设计出来的系列玩偶。在它的脸部造型中融入了化妆设计,整个脸部造型充分地配合了玩偶所穿的服装,呈现出东方女性的甜美。在这款玩偶的设计中,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设计完美的配合,从而使得这款东方女性形象的个性玩偶成为众所瞩目的传递时尚的另一种载体。
(二) 日韩玩偶设计
日本是动漫事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很多关于动漫人物的玩偶,而日本Sanrio公司所创造的卡通形象—Hello Kitty(见图2-2)。以明亮的粉红色的一只头上有蝴蝶结的白色卡通小猫形象出现,以粉红色系可爱路线的创作风靡全球。
韩国也有很多广受欢迎的玩偶,比如在《这该死的爱》剧中出现的那只名叫小黑的玩偶(见图2-3),随着该剧的热播,小黑一度成为现今年轻人的流行之选。这款玩偶造型独特,全身黑色,手上带着拳击手套,有着一双呆呆的眼睛。这样呆呆又可爱的造型不知迷倒了多少年轻人。
(三) 国内玩偶设计
国内现今最受瞩目的玩偶就是奥运五福娃(见图2-4),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将祝福带往世界各个角落。福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玩偶,每一个玩偶都带着一个美好的祝愿。
在玩偶的设计中脸部造型就相当于这个玩偶所特有的“面具”,“面具”就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个玩偶的性格特征。如今深受欢迎的玩偶大都是国外的芭比娃娃、泰迪熊之类,这些造型甜美可爱的玩偶遍布市场,但是随着玩具设计的流行,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潮流设计师,几乎近年来都有一两个玩具作品的诞生。他们打着“不怪不爱,不坏不爱”的牌子,设计出看上去有点“痞”,还有恶魔尾巴的另类玩偶,E时代不要甜甜的卡哇依,偏偏这样怪怪的才拿来床头、手边狠狠地爱。设计风格简单的玩偶也可以这样张牙舞爪,歪歪头、眯个眼都有味道,不怕你不喜欢。
在小丑破破系列玩偶的设计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它的特征,在简单另类的风格上加入了面具文化的元素。面具的“间隔”效果和“角色”功能使玩偶形象更新颖,更加多元化,更具中国传统特色。
三、面具文化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
面具文化运用到玩偶设计中,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让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与潮流事物相结合,使面具文化更贴近生活,也使玩偶设计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面具的功能性
面具作为一种历史远久的文化,自古至今被运用在很多地方。它曾被用以伪装狩猎。猎人狩猎时,伪装野兽的样子,用以接近猎物,或作为狩猎时恐吓猎物的一种方法。也曾被用于护卫军队和恐吓敌人。在古代战争中,带上面具,既可起到护卫作用,又可借面具恐吓敌人。
而京剧与戏曲的脸谱就是面具艺术在戏剧中发展的极致。既能使角色类型化,让观众一目了然,又不妨碍演员的表演和脸部表情的变化;既保留了面具的“角色”意识,又充分满足戏剧化要求,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它具有突出的民族传统与民族风格,顽强地坚持着面具的“间离”效果和“角色”功能,把艺术与生活区别开来。而宋代名僧冉道隆有诗曰:“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般多。”这已可见当时戏剧的面具风采了。
《夜宴》这本电影有很多人看过,但是让人最为记忆深刻的应该就是剧中人物所跳的面具舞。在片头,太子的一段面具舞(见图3-1),透过面具裸显着太子那如傀儡一般的生存状态与心境,完全应验了那句“神面鬼面狰狞面,人情人性人间戏。”面具作为阻隔体,阻挡了表情,隔绝了情感,却使人物更具神
秘感与生命力。
(二)面具文化运用到玩偶设计中
面具长久以来都被运用在宗教仪式,戏剧表演,以及悬挂观赏上。而在小丑破破玩偶设计中,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玩偶设计,让面具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直接地融入社会,同时也使玩偶更具文化内涵,更具感情色彩,形象更鲜明,更有生命力。
玩偶小丑破破(见图3-2),是一个喜欢带着小丑面具的小孩,他认为人长大了都会带上属于自己的面具生活,因此他选择带上面具隐藏自己真实的感情,透过面具看着身边的一切事物。
根据小丑破破的人物设定,他是一个喜欢带着小丑面具的小孩,因此在LOGO中的破破是带着小丑的面具。之后便结合中西方的文化设计出他的一系列面具。面具中有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怪人、吸血鬼、佐罗、日本的咸蛋超人,以及中国传统面具中的跳神等。在“面具佐罗”的设计中,黑眼罩就是佐罗的象征性物件,再配上嘴角上翘的唇部表情和胡渣,充分地体现出“面具佐罗”不羁的性格特征。而“面具跳神”三只眼睛,尖尖的牙齿,鬼怪的造型,设计中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玩偶破破带着不同的面具,呈现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同的,有时不羁、有时迷信、有时吓人、有时搞笑。
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到玩偶设计中,将设计重点放在面具的设计上,结合中西方文化设计出不同的面具,在设计中大胆使用对比色,从而使玩偶的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将面具文化元素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是一种新的尝试,玩偶作为现今社会的流行事物,必将更广泛地将面具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而面具作为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也必将使玩偶更具生命力,更吸引人。
四、结束语
面具文化做为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地被现今的年轻一代所遗忘。因此将面具文化元素融入到玩偶设计中,作为玩偶设计中的新兴元素,必将更广泛地将面具文化带入人们的生活,更易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同时也将玩偶设计得更新颖独特,更具生命力。
致 谢
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更多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设计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感谢指导老师沈雁冬老师给予我的帮助,感谢学校四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让我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1]杨吉星、伍仁.民间面具[M].河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2.
[2]盖山林.中国面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01.
[3]李向伟.道器之间:艺术与设计论札[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08.
[4]陈原川.母语:第一辑启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2.
[5]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
上一篇:《X—MAN》的创作心得分析
下一篇:酒店设计的特色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