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道德论文
医学伦理道德论文
如今,生命伦理学及其重大问题如基因伦理问题、克隆伦理问题、干细胞伦理问题等成了倍受各国政府、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何以会如此呢?从大的背景看,生命伦理学的勃兴是生物学世纪的必然产物;从小环境看,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尊重生命的现象。人们发自内心地呼唤生命伦理,希望它
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普遍的道德意识。
生命伦理学的主旨
生命伦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短短40余年,它已经走过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从伦理观念到实践操作的不平凡道路。值此,我们可以也需要凝炼出这一年轻学科的根本宗旨了,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伦理学及其对我们时代的影响。
生命伦理学发轫于对人体试验、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优生等道德难题的求解,也就是说它是从问题出发的。诸如:能否在病人或受试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人体试验?关闭一个脑死亡病人的呼吸机是否违背医学宗旨?在器官严重短缺时能否允许器官买卖?大量经费投入人造器官的研制是否会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能否阻止有遗传缺陷的胎儿出生?如何确定“试管婴儿”的父母?这些由生物医学新技术带来的难题前无古人,所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研究中虽然也有对传统伦理学(理论伦理学)的运用,但总起来看,理论是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了。于是,生命伦理学似乎是以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范式取得了早期成果,如论证并确立了安全优先、知情同意、病人自主、禁止器官买卖、保护病人隐私等医学道德规范和生物研究规范。这些成果不仅回答了现实问题,应对了科技挑战,还激活或拯救了古老而沉闷的理论伦理学,甚至与实践推波助澜,在许多国家诱发了病人维权运动。
即便生命伦理学的初期阶段是问题式研究,它也对学科发展作了最基础的奠基。20世纪70年代末,生命伦理学开始步入理论构建阶段。它一方面继续拓展“解难题”的疆域,把基因工程、公共卫生伦理、基因治疗、对精神病人的行为控制、遗传咨询等新问题纳入视野;另一方面,它尝试着从具体规范中总结、提炼出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978年,美国国家保护人类生物医学与行为研究对象委员会发表了培尔蒙特报告,其中提出尊重、有利、公正三项原则,并认为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1979年,贝奥切普和查德里斯出版《生命伦理学的基础》,提出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这就是国际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界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四原则虽然也遇到批评,但它还是获得了广泛认同。各国学者纷纷将其作为理论工具,运用于分析解决新的难题如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研究、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再生医疗、艾滋病等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在“解难题”活动中,四原则得到丰富、扩充和具体化;并发展出不少辅助假设、辅助说明用以解决原则与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可喜的是,近年还出现了探讨生命伦理学方法论的成果。于是,生命伦理学以四原则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体系逐渐丰满起来。
四原则是生命伦理的四种基本价值,也是生命伦理评价的四项基本标准。贯穿四原则的更终极的价值、更高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尊重生命的原则。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最终都是指向人的生命的。生命伦理学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论证、倡导、贯彻、推行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是生命伦理学的根本宗旨或主旨。
尊重生命原则的确立
尊重生命包括尊重人的生命和对非人的生命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环境伦理学(生态伦理学)诞生后,承担了论证和宣传尊重非人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的任务。因而,在生命伦理学语境中,尊重生命就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形式,并且主要是指尊重人类每一个个体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存在和健康利益。
尊重生命,作为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念,源远流长。在原始宗教、三大宗教、部族习俗、传统道德中都有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道德内容或训诫。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呢?在这些早期的道德意识中,主要是以神性和直觉两种方式来作回答。因为人是至上神的创造物,他被涂上了神性的灵光。敬神就必须爱人、必须尊重人的生命。宗教从来没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统治力量,儒学就以直觉的方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生命受到伤害,也就不能去伤害其他人的生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别人处在病痛、流血、生命遭受摧残时,自己也本能地感到痛苦。于是同情之心、好生之德油然而生。自从以康德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要把道德全部建基于纯粹理性之上,使之成为一种实践理性之后,伦理学开始从合理性上找寻尊重生命的根据。总结近现代伦理思想,尊重生命的理性根据主要有三点。
第一,提出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道义论的基本理念。人类一切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艺术、科技、教育乃至国家、政府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的手段。买卖人体器官、买卖血液、收费代孕等行为是把原本是高贵的、作为目的的生命或其一部分当成了获利的手段,因而是不正当的。不法者把矿工的生命、把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以及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利益当作牟取暴利的手段,更是对尊重生命原则的公然挑衅。“人是一个可尊敬的对象,这就表示我们不能随便对待他……他乃是一种客观目的,是一个自身就是作为目的而存在的人,我们不能把他看成只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改变他的地位。”(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引自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第371页)
第二,提出人是最高价值,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功利论的理据。人世间有千百种价值,当不同价值发生冲突时,当不同人的利益相互矛盾时,功利论主张通过算计价值、权衡利害,取向于那种能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的抉择。因为人的生命是实现人生幸福和其它一切价值的首要前提,对于个体而言,失去生命等于失去整个世界,生命一旦失去不可复得,因此,功利论在价值比较时无疑赋予生命以最高价值。人之生命既然是最高价值,就没有等价物可与之相比照,所以我们说生命是无价的。为什么我国政府在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的同时,赞同和支持治疗性克隆?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后者是以牺牲早期人胚(14天前的细胞团)为代价,去赢得挽救无数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得失相权,它更能体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第三,认为尊重生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所以必须尊重生命。这是从伦理原则的可行性而言。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存在着差异,但只要不是反人类的文化(如邪教),恐怕都会认同对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因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伤害,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这样的环境何以可能?只有靠每一个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来营建。尊重生命的普遍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是高层次的、高境界的道德要求。但我们可以要求所有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没有正当理由,决不能去伤害他人的生命。这是底线道德,也是最有普遍意义的道德。
上述三个理据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对尊重生命原则强有力的论证,使之成为某种不可辩驳、无庸置疑的“绝对命令”。生命伦理学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普世伦理”,关键就是因为在它的旗帜上,写上了尊重生命这样一个朴素、坚固而又属于现代性的伦理精神。
生命伦理学的使命
生命伦理学今后的方向,一是秉承问题研究的传统,并向体制化、建制化方向发展,即通过学术研究→伦理委员会→决策或立法或制订管理办法的途径,把个案研究成果向法权体系渗透,切实发挥伦理对实践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二是继续深化理论认识,搭建不同文化群体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的理论平台。回顾历史,似乎给人一种印象,生命伦理学是为解决医学生物技术中的道德难题而生;为继续解决此类难题而存在。直观看问题,此言无大错。但是,抚今追昔,我们越来越感到,生命伦理学的产生是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尤其在当代中国,它的迅速传播是与社会文化进步的需要相呼应的,它的发展具有超越科学技术界限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近几年,人民的生命健康遭受不法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执法侵权方面的重大事故或案件被频频曝光、严肃查处,但问题仍然接二连三。这里存在一个对待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建立健全我们民族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伦理观任重而道远。生命伦理学的直接任务是解决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问题,但它的终极价值和使命是弘扬尊重生命的伦理精神。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是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解决科技发展与生命尊严之间的冲突关系,来向人们、向社会一再强调和反复昭示:人之生命具有崇高价值,这种价值使得每一个人都享有一份作为人的特殊的尊贵和威严,这就是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使之不同于物,也不同于其它非人类的生命形式,必须予以最高程度的尊重。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同时肩负着在全社会普及尊重生命这样一个底线伦理的神圣使命。
医学伦理论文,三千字左右,拜托了
自己的看家本领,
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
作为怀着期待
和希望的患者,
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
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
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
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
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
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
另一
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
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
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
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
、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
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
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
也有助
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
于社会分工的不同,
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
特别在医
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
同样,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
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
为此,
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
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
医疗服务的期望、
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
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
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
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
度。
3
、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
许多未知领域,
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医患双方都要遵
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
手段
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
患者应充分信任医
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
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
残废和功能障碍等,
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
致,
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
完全属于意外情
况的。
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
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
望值之间出现偏差。
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术中死亡率是
1
%,
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
100
%。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
此种情况不能理解,
不能以科学的、
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
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
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
给病人更多的自
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4
、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
窗口服务行业来说,
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
每个细
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
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
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
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
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
时,
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
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
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
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
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5
、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
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作为医务人员,
要使病人真
正放心,
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
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
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
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医患互信,
尊重患者,
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
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
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医患
沟通不畅都是促成纠纷的首要原因。身为将来要从事医疗事业的学
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放平心态,努力沟通,才有希望构建出
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
求2000字 医学伦理学论文 谢谢
不能有效解除疾病的医学理论和方法,都是需要改进和发展的。
因此,当不能明确用反面例证来证明是错误的理法,只要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疾病困扰,就应该保留。很多中医理论被认为是有效的,但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为了患者的健康就应该保留。
对那些明显存在反面例证,但是暂时没有更好的理法来替代,或者在某一方面暂时无法替代,仍然需要保留。很多现代医学技术,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甚至只对某一种情况的部分患者有效,其它都是反例,仍然需要保留。
由此可见,即使是错误的理论和方法,为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仍然需要保留。患者至上,生命至上,这就是医学伦理。
上一篇:动物细胞工程期刊
下一篇:全球时尚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