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免疫学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3-12-08 12:20

免疫学论文1000字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3?关于IgG的正确解释是( A ) 1?抗体 ?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A?是胎儿从母体获得的惟一抗体 B?出现最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早的抗体
合的球蛋白。 C?血清中不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D?参与工2?免疫球蛋白?在国际免疫学会议上将具有抗体型超敏反应的抗体
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命名为免疫E?分子量最大的抗体
球蛋白。 4?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3、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 B )
并能与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A?IgG B?IgM
性反应的物质。 C?IgA
4、超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时?D?IgE E?SIgA 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5?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抗体是常的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 D )
5、过敏机体?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的个体称过敏机A?IgG B?IgA
体。 C?IgM
6、变应原?能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D?IgE E?IgD 7、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6?产妇初乳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C ) 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A?IgG B?IgM
8、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C?SIgA
得特异性免疫力。 D?IgE E. IgA
7?调理作用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 ) 二、填空题 A. IgG B?Ig A
1?抗原可按照基本性状分为 完全抗原 和 C?IgM
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两种。 D?IgE E?IgD 2. 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5类 lgG 、
lgM 、 lgA 、 lgD 和四、多项选择题
lgE 。 1?IgG抗体的生物学特性有(A、B、D ) 3?血清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类别是 A?能通过胎盘 B?能结合补lgG (机体最先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类别是 体 C?能与肥大细胞结合
lgM (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的类别 D?能与NK细胞结合 E?分子lgG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的类量最大
别是 lgE (与黏膜局部抵抗力有关的免疫球2?新生儿含有母体的免疫球蛋白是( A、C ) 蛋白类别是 lgA 。 A?IgG B?IgM
C?SIgA

高一1000~1500字的生物论文

细胞生长
【摘要】 本文从细胞水平论述了生命生长的三种形式与作用,以及细胞生长与个体生命、生命(医学)科学、生物技术的重要关系。发育生长是生殖细胞全能分化生长,作用是繁衍生命诞生个体,延续物种。

【关键词】 细胞 生长 发育 基因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及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每个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细胞生长在生命体诞生、死亡及生命物种延续发展和维护个体生命中均起着重大作用,也是生物科学技术建立及应用的基础,有非常重要意义。现就细胞生长的作用,简述如下。

1 细胞生长形式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其生长形式有所不同,根据生长作用结果可分为发育式生长、再生式生长和肿瘤式生长。

1.1 发育式生长 发育生长是有性繁殖生物,经两性(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细胞生长分化形成胎儿,并成长为(性)成熟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胚胎发育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分化出具有不同组织器官能单独生活的胎儿的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器官形成〔1〕。胚后发育是由胎儿生长到生命终结(死亡)的整个历程,包括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1.2 再生式生长 再生生长是生命体的一部分在损伤、脱落或截除之后重新生长出的过程,分为生理再生和病理再生。

生理再生是生命体在生命活动中,对不断衰老死亡组织细胞的更换补充,如表皮细胞脱落的补充,红细胞死亡的更替等。病理再生又称损伤再生,是对受伤部分组织器官的修复或补偿。根据再生能力分为愈合修复伤口(称愈合)和重新长出缺失部分(器官),称再生。其再生过程包括创面愈合、再生芽基形成、芽基生长和分化〔2〕。

2 细胞生长的作用和结果

2.1 发育生长 发育生长结果第一步通过胚胎发育生长分化出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幼体,即胎儿;第二步由胎儿生长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成熟个体,并继续发育生长新的幼体。同时,成熟个体继续发育生长走向衰老死亡,完成生命历程即生命周期。

发育生长的作用是不断的诞生生命个体、增加群体数量。自然界中大部分生命群体(包括人类)都是由不断的发育生长延续生命,以达到生命不灭的,同时两性结合发育生长也是生物自然选择、杂交进化、个体变异的主要途径。

2.2 再生生长 再生生长作用是保护个体生命,维护机体生命所需正常生理功能。确保幼体(胎儿)发育生长成熟,继续繁衍生命,直至保护生命个体走完生命历程。如生理再生中皮肤再生,保证了皮肤作为机体第一道防线,阻止外界因素对机体的侵害和对机体内脏器的保护作用〔4〕。红细胞不断再生补充凋亡的红细胞,保证了对机体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5〕。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再生在对入侵体内的有害物(病菌)的清除和增加机体免疫力上,均起着重要作用〔5〕。损伤再生中的伤口愈合,在及时有效的防止有害物质通过伤口进入机体,确保血液正常循环,阻止血液大量流失危及生命上具有不可缺少作用。再生在补偿机体因损伤丢失器官免除残疾,功能恢复上有着重要意义,如蜥蜴再生尾〔2〕、蝾螈再生肢体〔6〕。

再生生长除保护生命、恢复功能、为个体生命保驾护航外,还有无性繁殖生命、纯洁物种、减少变异的作用,如水螅出芽生殖、植物扦插、组织培养、动物克隆等。

3 细胞生长条件

细胞生长需要激活(刺激、诱导)使细胞处于生长状态,同时生长还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主要有足够的营养(包括氧)和适合生长的温度及湿度(水分)。

3.1 发育生长 发育生长细胞激活是通过两性(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细胞实现的〔1〕。发育生长分为胎生和卵生,胎生发育生长是受精卵细胞在母体子宫内进行,营养靠母体通过胎盘提供,体温和子宫内的水分就是适合发育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卵生发育生长是受精卵(分体内和体外受精)细胞在母体外进行,营养由卵内卵黄提供,温度靠外界提供。如:鸟类的孵卵、壁虎借助自然环境温度(6~9月份)〔7〕,湿度是卵内具有的水分加外界环境湿度。

3.2 再生生长 再生生长细胞激活是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刺激或正常工作细胞程序死亡丢失情况下被激活,营养靠机体血液通过血管循环供给,温度和湿度借助机体环境,生长以机体为宿主。 人类是社会生活群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社会息息相关。
总之,人类在竞争发展、追求经济利益、占有财富的同时,更应追求和谐健康,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快乐生活100岁。

免疫学在现代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问问
免疫学在现代的实际应用是什么?
最佳答案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人工免疫和生物制品

免疫学作为研究手段

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

人工免疫和生物制品

种牛痘预防天花是人类学会应用免疫方法预防疾病的第一个先例,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这个方法很有效 ,所以一度危害很大的病毒感染疾病天花在人类社会几近绝迹。近代,已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用于人工免疫的各种制品,统称生物制品。生物制品大量用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1)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本身是抗原成分,注射抗原成份,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因而对相应的病毒或细菌有了抵抗能力。传统的抗原成份有两类:(1)活疫苗——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是活的结核杆菌,但经过处理,变成弱毒或无毒,注射时仍应当控制剂量。常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痹疫苗均为活疫苗。(2)死疫苗——百日咳疫苗,伤寒疫苗等均为死菌体注射,安全性强。但需多次接种。后来又发展起类毒素,亚单位疫苗等新品种。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逐渐走上应用。在找到病原微生物表面抗原蛋白的基础上,可以用基因工程方法,把一种甚至几种表面抗原蛋白的基因克隆出来,大量表达生产,收到安全性好,效价高,多重抗性等效果。例如,把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加上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合到牛痘苗基因组中去,制得可用针刺法接种的多价疫苗。

2)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本身是抗体(或含抗体的抗血清)成份,注射抗体成份,使人体被动地获得对相应病原菌或毒素蛋白的抵抗能力。其中专一性较强的是各种抗血清。如抗狂犬病毒血清,抗乙脑病毒血清,抗破伤风毒素抗血清。而免疫球蛋白制品专一性不强。如:胎盘球蛋白或血浆 r —球蛋白的注射,实际上是使人体增加非专一性的抗体成分。

免疫学作为研究手段

由于抗体—抗原结合的专一性,人们在研究中常常制备针对所研究的蛋白质的抗体,用于目的蛋白质的检测和分离等方面。有时,也可以制备针对一段较小肽链或糖链的抗体,但是,制备时要加上佐剂以增强免疫效应;或把较小肽链连接到一个大的蛋白质分子上去,以增强免疫原性,这个较小肽链就称为半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简称ELISA)是常用的测定微量蛋白质的免疫方法,专一性强,灵敏度高,可检测出少至10-9克蛋白质。

单克隆抗体技术

面对愈益提高的对抗体的需求——数量要多,质量要高,传统方法暴露出固有的不足:一方面,这套操作程序太繁琐,一只只动物进行免疫,抽血,难以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所得到的抗血清,往往是多克隆的,即不但有针对目的抗原的抗体,也有针对非目的抗原的抗体,就针对目的抗原的抗体来讲,一个大的蛋白质常常有若干个抗原决定簇 ,所得到的抗体也是针对各个抗原决定簇混杂着的。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问世解决了上述两个难点。

用目的抗原(例如抗原A)免疫过的小鼠,脾脏中贮存有大量 B 细胞,这些 B 细胞能分泌针对抗原 A 的抗体,但是这些成熟了的 B 细胞不能再分裂繁殖。淋巴瘤细胞具有无限繁殖的能力,但是它们不能产生专一于 A 抗原的抗体。两种细胞融合,产生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方的长处,既能分泌专一于抗原 A 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

1)过敏与移植排斥

这两种情况,严格来讲是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有的人对花粉过敏,每到花粉季节,就发生哮喘,有的人对一些蛋白质过敏,吃后身上发出“风疹块”,有的人对蜜蜂蜂毒过敏,遭蜜蜂螫后可引起休克。这些情况都是起源于外源物(花粉,蛋白质等)激活 B 细胞,B 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肥大细胞,使肥大细胞分泌过量的神经递质—组胺。许多过敏反应是短期内身体某部分组胺过多引起的。所以许多脱敏药物都和对抗组胺的效应有关。

皮肤,器官和肢体移植通常会引起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该说这是正常的身体对外来物的排斥和攻击反应。为了移植成功,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把正常的免疫反应抑制下去,给移植物以存活的机会。

2)自身免疫疾病

按照克隆选择学说,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在发育的过程中,那些针对自身蛋白质的淋巴细胞克隆就被消除了。所以,成熟的 B 细胞不会分泌针对自身蛋白质的抗体,成熟的 T 细胞也不会攻击自身正常的细胞。由于某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免疫活性细胞错误地向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发起攻击,这就是自身免疫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 ,风湿热等。一部分糖尿病人,也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破坏胰岛细胞,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分泌所致。目前,对自身免疫疾病的理解还很肤浅,发病机理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治疗也不甚得力。

3)免疫功能低下症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可以来自几个方面原因,其结果是使患者抵抗力减弱,易受感染。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综合型免疫缺失症(SCID)。因为缺失一个编码腺嘌呤脱氨酶(ADA)的基因,B 细胞和 T 细胞都不能正常发育成熟,这样的孩子生下来就得放在无菌隔离(参见第六讲)。1990 年进行了一次针对 SCID 病儿的基因治疗,从患儿的骨髓中抽出骨髓细胞, 用基因工程手段,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把 ADA 基因,送入骨髓细胞,ADA 基因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去 ,骨髓细胞发育成正常的淋巴细胞。再注射回患儿的骨髓中去。治疗收到良好效果,4 岁的患儿有了正常的淋巴细胞,具备正常抵抗力,可以走出隔离室,和别的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参见第六讲有关图片)。免疫功能低下也可能由肿瘤引起。癌细胞在发展中,常常分泌一些抑制免疫的成分,所以癌症病人通常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切除除了避免扩散外,也起到清除抑制免疫的根源的作用。通常手术切除以后,加用一些激活和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术后进行的化疗,对骨髓细胞有较强破坏力。所以,化疗也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更有必要同时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值得一提的是,情绪会影响免疫功能。乐观向上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免疫功能正常发挥,而情绪压抑悲伤会促使免疫功能低下。这正反映了大脑中枢对全身机能的调节作用。

4)爱滋病

爱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症(AIDS)的简称。一般认为,爱滋病的起因,来自一种人免疫缺失病毒(HIV)对 T 细胞的侵入。HIV 病毒侵入 T 细胞后,还能结合在寄主细胞染色体上,不断增殖。其后果是使病人失去免疫能力。爱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对爱滋病和 HIV 病毒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重视。
查看全文
2017-01-16 10
其他1条回答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内容这么学习_别等高中之后后悔!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内容孩子成绩差,下滑?思路单一?_补救方法大全!知晓这些方法,成绩提高到600分,你也可以轻松逆袭,

广告
怕老就来细胞剥离_专注再生美学_掌握剥离核心技术细胞剥离

细胞剥离逆龄抗衰,帮你夺回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再生美,掌握核心技术水剥离,个性定制,自然和谐,安全无痕.

拨打:客服在线免费答疑
广告
免疫学在现代的实际应用是什么?优质推荐
查询免疫学在现代的实际应用是什么?,我们为您推荐更多优质商家,资质保证,放心选择有保障!

商家列表广告
免疫治疗

免疫系统

免疫诊断

免疫学

免疫学与临床有何关系

各种免疫学方法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三种

免疫的概念

免疫功能紊乱怎么引起的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免疫学论文

自身免疫病例子

免疫中国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免疫学的应用
上滑了解更多
¥2FT0bmb5p6d¥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论文与药学专业有关

浅谈在《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教书育人

论文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教书育人 领会 实践
论文摘要:笔者结合近30年的教学经历,谈《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实践教书育人的体会与思考,目的是促进教书育人的实施,保证教书育人的质量。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阵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过程中,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笔者结合近30年的教学经历,谈《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实践教书育人的体会与思考。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2]。培养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2在教学实践中育人
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作为《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专职教师,我们始终寓思想教育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2.1 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也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挖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思想性,结合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进行教书育人。例如:①讲授破伤风棱菌的致病性时,强调农民、工人为民众生存而赤手赤脚劳动时易感染破伤风棱菌(该菌经创伤感染,被铁钉、铁丝等刺伤时极易感染),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情感。②讲授冠状病毒时,介绍抗击非典英雄的感人事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为控制疫情,明确“非典”病原体,日日夜夜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叶欣连续护理病人2个多月后因感染而殉职),使学生明确医药工作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③讲授结核分枝杆菌的防治原则时,介绍卡介苗的研发过程(卡介苗是法国学者Calmette和Gueriw将一株强毒牛型结核杆菌体外传代230代,经历13年而获得的减毒变异株),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2 寓思想教育于课外实践活动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经之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①根据疾病流行情况,组织研讨小组。在“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流行期,指导学生从学科现代研究成果与中医药学知识中寻找防治措施,撰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献身于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决心。②安排学生参加科研、教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笔者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863”专项子课题等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均有本科生参加。③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其勇于创新,勇于攀登的精神。近2年笔者先后指导学生撰写4份大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2份立项实施。   2.4 寓思想教育于严格管理中
教书育人必须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教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言行和仪表给学生以楷模示范作用的同时,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其思想根源,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笔者在近30年的教学中,始终保持一丝不苟、严谨求是、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不回避、敢于正面教育学生。例如:①实验课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规范操作;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根据原理整理实验步骤;实验后按要求整理实验室。②课堂上要求学生衣着整洁,行为规范,不无故缺席,不无故打闹。
2.3 寓思想教育于热情关爱中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和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应平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关心他(她)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真心、爱心与诚心。例如:①课堂上教师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Email地址告诉学生,并承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②课后深入学生中,针对就业、专业以及人生观等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解除他(她)们的忧虑,鼓励其自强自立,奋发向上。

请帮忙提供一篇微生物与免疫学论文?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医药学人才的要求,医学教育将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更新医药学教材的目的是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培养新世纪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以适应新世纪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需求。根据本教材的主要使用对象是药学专业本科生,此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特(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旨在培养学生开拓性学习与思维的精神。
  根据有关专家建议以及兄弟院校使用五版教材后的反馈意见,编写小组成员对该版教材的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了逐章逐节地讨论和修订,并在章节安排、突出重点、解析难点、内容编排及取舍等方面作了一些变革。确定新版教材继续沿用第5版的书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并分为免疫学、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三大部分。为突出其实用性,本版教材删除“感染与免疫”部分,而将其相关内容分别贯穿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章节中,以进一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其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同时为了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医药学工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更新教材内容,并强调理论与药学应用相结合,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其渗透到药学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适当增补。部分章节的插图做了调整,力求做到“文”“图”配合,易于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编者们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又编写了与本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与题解,便于学习者课余练习和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6版教材参编者均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并位居教学第一线,部分青年编者的参与给教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适应了我国高等医药学教育改革之趋势。本版教材是在参考第5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础上,并结合龚非力教授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二版及国内外相关参考书和文献进行修订。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
  第一章 抗原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三章 补体系统
  第四章 细胞因子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六章 免疫细胞
  第七章 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第八章 超敏反应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第二篇 微生物学概论与常见的病原性微生物
  第十章 细菌学概论
  第十一章 消毒与灭菌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十三章 常见的病原性细菌
  第十四章 真菌学
  第十五章 病毒学
  第三篇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六章 抗生素
  第十七章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微生物与药物变质
  第十九章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微物学检查
  

上一篇: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二审

下一篇: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