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歌剧毕业论文
江姐歌剧毕业论文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从乐器研究到表演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抱弹类鲁特及其演奏传统
应尚能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论音乐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声乐教学理论与声乐艺术创新发展——评《声乐教学艺术新研究》
经典诗词诵读与声乐表演专业互促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唱法融合在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刍议戏曲表演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声乐歌曲美声演唱的技巧与情感表达——以《啊,我的虎子哥》为例
浅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舞台表演艺术对民族声乐的作用分析
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声乐分级教学研究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谈建国初期的声乐教育及其成果
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分析
神州音乐学人
浅谈视唱练耳学习对声乐表演的作用
当代影视歌曲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影响
戏曲文化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究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实践
试析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
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分析
简析高校声乐教育中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互联网与网络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应用
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
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歌风格个性化培养研究
谈民间歌剧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在“科学性”基础上如何体现“民族性”——以雷州方言表演唱《人龙魂》为例
新时代背景下声乐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探析——夯实专业技能,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传统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升腾艺术之翼 共绘发展蓝图——谈美声声乐艺术教育与区域音乐文化发展
基于大提琴演奏的声乐表演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
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研究
“讲、学、演”三位一体高校声乐课教学模式研究
声乐表演的艺术风格
探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探讨
声乐表演的形体语言与美学意义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中声乐表演与舞蹈的关系探究分析
关于声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心理能力的思考
管窥高师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施办法
试析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的情感调控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能力
民族声乐演唱中形与神的关系处理研究
高校声乐重唱与表演结合下的学生培养模式应用
阿卡贝拉在中职合唱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初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友葵声乐教学思想初探
声乐教学漫谈——培养学生重视音乐素养
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
中越跨界壮—岱/侬族群“乜末”仪式歌唱与表演的符号隐喻
巴托克为什么能成功?——兼谈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应尚能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能量的聚合与辐射——从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看中国电子音乐创作样态的发展
再谈音乐表演专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兼及音乐表演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
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
阎宝林的合唱训练与舞台表演艺术
音乐美学之欣赏圆号曲目
论音乐美学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桂北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2019年为例
浅谈运用情绪增强舞蹈表演效果的方法
简析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川马灯舞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东汉剧剧目创新与发展探索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学术评价研究
一个梦想 三点思考:新时代中国歌剧、音乐戏剧发展的创新与超越
沈秉廉儿童歌舞剧《五蝴蝶在花园里》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流行音乐节的发展特点与商业价值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唱法融合在声乐表演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歌剧《江姐》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
音乐剧舞台呈现形式之魅力——以音乐剧《阿拉丁》中茉莉公主唱段《These Palace Walls》为例
“萌”的表现性实践:社交媒体中90后女性青年的身体表演和媒介使用
论音乐剧唱段的演绎思维——基于戏剧表演的视角
欧洲歌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究——以意大利歌剧为例
戏剧表演艺术对音乐舞台表演的影响分析
灯光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呈现价值探讨
肢体语言艺术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探讨
浅析影响男声四重唱舞台表现的因素
浅谈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文化背景下多媒体音乐的艺术特征
音乐教育在舞蹈专业培养中的必要性
浅析无伴奏合唱中的训练技巧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高胡伴奏在粤剧表演中应用技巧
钢琴艺术指导基本素养分析
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古典美
主要栏目
从《东京梦华录》看宋代市民音乐与宫廷音乐的融合
湖南民歌的域外传播研究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音乐视域下动漫音乐融入学前教育研究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浅探
尝试监测背景下音乐课体验式课堂活动的开展
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
基于具身认知范式的音乐表演教学研究——以肖邦《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教学及舞台实践为例
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分析
江姐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江姐观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有幸看到了歌剧《江姐》,歌剧展现了垂死前的敌人极端凶狠残暴的行径,歌颂了在黎明前坚持最后斗争的革命者英勇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江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反动派关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人在用荣华富贵作诱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威严恐吓,可江姐不畏强权,大声说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革命粉身碎骨心甘情愿,生命只有一次,哪怕有千万次,也要奉献给党。”敌人气急败坏,严刑拷打,江姐忍着疼痛,大声道:“头可断,血可流,我的心不变,哪怕把牢底坐穿,你们也休想从我嘴里的得到一点线索。”敌人丧心病狂,用竹签订在江姐的指头上,她大声地笑着说:“你们不要虚张声势,张牙舞爪,竹签毕竟是竹子做的,我们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杀害了风华正茂的江姐。
歌剧看完了,我被革命党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所震撼。如果不是牺牲了无数的革命烈士,哪有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虽然这已经是历史,但我们后辈要记得这是血写成的历史,让我们永远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江姐》虽然结束了,但这首铿锵有力的《红梅赞》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
江姐,原名江竹筠,19岁加入共产党,29岁就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在党内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起着不是领导胜似领导的作用。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一次次的酷刑折磨,一次次的痛疼昏死,一次次的泼水浇醒,非但没有让江姐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保守住了党的秘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给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我印象最深的是竹签刑法那一次。都说十指连心,当竹签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时,江姐都咬紧牙关,丝毫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她还鼓励狱中的战友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这让我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多么伟大的共产党员呀!
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和她的难友们,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他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仰。我们成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但这部电视剧让我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肩负起历史重担,为我们开路,我们要时刻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时刻记得我们的历史使命,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歌剧《江姐》的选段,特别喜欢歌曲里露出的那种坚强不屈,充满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每当听到这些歌曲,总会让我感动不已。家里有《江姐》的光盘,我看了很多遍。直以来,非常向往能到现场去看,我想,那种感觉定会更棒。前天晚上,终于如愿以偿,和好友小慧道去国家大剧院看了这场演出。
《江姐》从最初创作到现在,已经先后有了五代“江姐”,前天晚上看到的,正是第五代江姐,由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王莉扮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在毕业之际圆了这个梦,而且,江姐的扮演者是我的同龄人,看着更加亲切,更加富有感染力。
《江姐》共分为七场,第场刚开始,就是朝天门码头的投影,效果非常逼真,很具有立体感。后来,幕布后面的现场演员也开始出现,虚实结合,非常巧妙,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后的每场都采用这种手法,把高科技手段运用到舞台表演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剧通过对江姐的性格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这位巾帼英雄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以独特生动的音乐语言,艺术地再现了先烈们为革命事业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江姐》通过巧妙的文学构思,以深情的音乐、逼真的舞美,创造了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气势恢弘的舞台效果。歌剧开头的《红梅赞》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江姐牺牲入狱后的经典唱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和《五洲人民齐欢笑》,更是把全剧推向了高潮。
演出结束以后,我感到心潮澎湃,相信所有观看了这次演出的人,都受到了次灵魂上的洗礼,我觉得我们应该高唱主旋律,让红色经典鼓舞代又代的年轻人。
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他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我们又认真的思考起来,老师说:“1号当不上幸运者吧。我沿着小路缓缓前行,树木越来越稀了!我们的校园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就连我们的地面也是用一块块绿色的花瓣似的水泥砖铺成的。在小花面前,我感到黯然失色: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吵大闹,从来不替别人想想。
故事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蓥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返顾、大义凛然,她从不向酷刑折磨低头,为了信仰,她不惜舍弃小家,为了真理,她蔑视死亡,笑对屠刀,这种坚贞的英雄气慨,自由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民族正气歌。烈士江姐,面对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虽然他们已经离开我们而去,然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幸福,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身处狱中,仍不忘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意见,直至今天乃至将来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看了演出后,我的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经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部《红岩》,一曲《红梅赞》,教育了几代人。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当象先烈们那样,保持一种高尚气节,任何时候都应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象烈士们那样淡泊名利,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事事为群众着想,在灾难面前不妥协,不退缩,只有献身社会,生命才觉得有意义。让我们牢记歌乐山多名英烈,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岩精神,散发出一份光和热,为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姐,一个难忘的名字,一段熟悉的故事,一部悲壮的史诗。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红岩精神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红岩精神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最大的特征,就是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江姐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将对今天的人们起到一种品格的陶冶和激励作用。甚至连德国2004年戏剧节主席贝尔—哈斯在了解“江姐”之后,也由衷赞叹道:“江姐就是中国的圣女贞德,她既是英雄,又是一个充满爱情意味的真正女人。”
江姐,她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女英雄”——江竹筠,她那短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让我认识到:历史不能忘却,中国必然崛起。
是否还记得周恩来那句铿锵有力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扪心自问一下,我为了什么而读书?我能想到的不过就是:为了父母、为了生活,我真为自己感到惭愧。难道90年的阳光沐浴出的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吗?而我还是要默默的继续当那支花吗?不,我不能再如此安逸下去,虽然我身处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不能像江姐一样奋勇革命,也不能再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可以为了续写共和国新辉煌而读书,不是吗?江竹筠在遭受严刑拷打的时候宣称:“你们对我的拷打只是小伤害,竹签是用竹子做的,而我是用钢铁打成的。”她在遭受如此酷刑时却显示出如此大无畏精神,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坚贞啊!而想想我们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小困难、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也只不过就是一些调味料而已,所以我们要坚信“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要学习江姐身上的大无畏精神,乐观向上地过好每一天。当然我没有伟人一样的事迹,对我们国家的繁荣也起不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当国家需要时,我还是会义不容辞的为国家提供一份绵薄之力,我不求回报,只求中国会更好、更强。因为我不再甘于当温室里的花朵,我要当一朵为中国添彩的花朵,为此,我要好好读书,为了中华之持续繁荣而读书。
1949年11月14日,江姐死于军特务的暴行下,但正如江姐所说的“你只能危害我的身体,动摇不了我的意志”,是的虽然江姐的躯体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坚定不移的意志,无畏的精神永远的铭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此书记叙了江姐所走过的29个春秋,虽然我未曾经历过那段时光,可那历史的一幕幕能清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她的勇敢,她的坚毅,她的个性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不自觉得向她看齐。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全体人的骄傲。在他们这些人所播撒的阳光下,我们安稳地度过了90年,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在此,我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当然,在江姐的那个年代,壮烈牺牲的革命战士数不甚数,正是由于这些战士血染红岩,才换来了“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黎明,可以说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在此,我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在党的阳光下我们要奋斗!奋斗!为了共和国的新辉煌而奋斗!
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我喜欢看动画,玩电子游戏,很少看革命传统题材的电影电视和书籍。但是学校组织我们看过《长征》《开国大典》一类的电影电视,在课本中也接触到小萝卜头、王二小一类的少年英雄,老师和长辈也时常对我见缝插针地“忆苦思甜”,使我对共和国走过的艰辛历程多少有一些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
但是,真的让我对过去的那段历史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却是始于一本书,这就是我刚刚读过不久的《江姐》。读了《江姐》,我才真正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读了《江姐》,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为真理和信仰而献身;读了《江姐》,我才初步懂得了“革命”“解放”“自由”等词语的内涵;读了《江姐》,我才真正懂得了为什么不应该忘记过去。
江姐是一代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穷人的翻身,她献身革命,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是具有大智大勇的人。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她和她的战友们办刊物,诛叛徒,卓有成效地扩大组织,及时宣传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即使身陷囹圄,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都在想方设法地宣传革命,开导战友,传递斗争形势,有效地开展自救运动。她经受种种酷刑,而绝不屈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是用实际行动鼓舞和教育了狱中的同志们,甚至感化了叛徒!
她是一个革命者,又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人。她爱同志,爱丈夫,牵挂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不忘教育孩子。她不乏儿女情长,但永远把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呀!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江姐所处的那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身上所蕴涵的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追求真理、为信仰而献身的境界,经受磨难而决不退缩的顽强意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当自己和大家一样坐在荧幕前观看这部经典歌剧电影《江姐》时,心里感觉到的是震撼,是一种对个人灵魂从里到外全新的洗礼。音乐激励人心,词曲高亢激昂,让人不得不欣赏这部歌剧,让人不得不震撼于江姐对革命矢志不渝的信念,让人不得不感怀于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江姐》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共产党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故事。一九四八年春,我解放大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全面的战略反攻。蒋家王朝的统治也几近覆灭。在这一时刻,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离开山城重庆来到川北。在赶往华蓥山的途中却不幸听到了丈夫遇害的噩耗。此时,江姐毅然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前往华蓥山与当地的游击队的同志们会面。在以后的时间里,江姐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她率领游击队给予了反动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令反动派闻风丧胆。但是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为了保护战友和游击组织的安全不幸被捕。当江姐面对军统特务头目沈养斋的威逼利诱和渣滓洞的百般酷刑时,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以一个革命者的身份狠狠地给了反动统治一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江姐的耳中时,渣滓洞所有被捕的革命战士都欢欣鼓舞。这个消息犹如黑暗中射进来了一束灿烂的阳光,给了战士们继续革命的信心。但反动派却在这一时刻加害于江姐,江姐用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贞气节谱写了一曲革命战士的“红梅”赞歌。
这部歌剧中刻画了很多人物形象,而且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江姐、双枪老太婆、蓝胡子等革命意志坚定人物的唱词有定力,给人以振奋的心绪。而诸如国民反动统治中的沈养斋、唐贵山等反面角色嘴脸丑陋,唱腔怪异,让人感到可笑和憎恶。剧中还有一个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人物,那就是甫志高。我觉得这个人首先都玷污了自己的名字。这样一个革命意志薄弱、懦弱无能的小人,将永远遭到人民群众的唾骂。
再来谈一谈我对这部歌剧配乐的认识。在这部歌剧中,融入了戏曲、民歌和现代唱功等元素,使得它能够合乎很多人的味口,更贴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江姐》这部歌剧的配乐或优美动听,或慷慨激昂,或压抑沉闷,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音乐与故事的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尽现一部优秀歌剧的生命魅力,尽展人性的美丑善恶。
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江姐》这部歌剧的唱词。词达意,曲传情。通过曲我们感觉到感情的传递;透过词,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整个心灵世界。《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相对无言口难开》、《绣红旗》等至今脍炙人口的曲目,词读来诗意盎然,一字一词仍具有永不衰竭的艺术魅力。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随手记下了几句很是让我感动和引发我思考的唱词,如“乌云染不黑天边日,狂风吹不落满天星”、“黑夜将晓风更紧,残冬欲尽雪更寒。风雪独处战歌起,红梅含笑迎春天”、“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风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等等。
这又使我突然间想起了现在拍出来的一些影视,说实话我看后很是失望,既感觉无味,又赶到大部分尽是一些糟糠之作。也许现在的一些演员欠缺的不仅仅是一些基本功底,我想给更多的是他们欠缺一种回归人性的精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继承这种“红岩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歌剧江姐的观后感??
我从小说《红岩》中认识江姐 又从电影中认识江姐 今天我从歌剧中再一次感受了她的力量.
歌剧《江姐》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的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因此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都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艺术烙印。就唱腔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绣红旗》,此段唱腔,娓娓道来,将江姐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无限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此段咏叹调音乐很好听,结构也比较完整,及其完美的表现出演员的歌唱技巧,每一个音符都轻叩观众的心扉,使观众通过歌声,仿佛也置身于红旗飘扬万众欢腾的胜利时刻。而后的《五洲人民齐欢笑》这一段,依旧是咏叹调,但是这一段的悲情元素比较多,唱腔时缓时快,似声声控诉,把对敌人的痛斥和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融合在一个载体中,在同一个时间段表达出来,摄人心弦。在对唱方面,选段《青松林内红旗飘》是比较典型的,此段通过江姐与华为按照各自人物的特性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对唱,之中参杂咏叹的韵味,结合巧妙,旋律欢快。 不仅是在唱腔方面的,歌剧《江姐》的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被广为传唱的《红梅赞》,它的词中以红梅欲革命烈士,用红梅不畏严寒,傲然盛放的品质来抒发革命战士面对反动分子的打压不屈服,不畏惧的崇高精神。纵观正个剧本的词句,精简干练,朗朗上口,即符合了此歌剧要通俗易懂,面向广大受众,教育后人,缅怀先烈的要求,又不乏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是不可多得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教材。 歌剧,虽然是通过各种舞台化的场景和表现手法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它所传达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固然值得我们去赞扬,去品味。但是要真正的看懂歌剧,听懂歌剧,我们还需要去深入的挖掘出埋藏的绚丽的舞台背景和动人的旋律之后的歌剧所要表达的精神才行。《江姐》在剧开始不久,就给观众塑造起了江姐的刚铁形象,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没有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现实的打击而变得悲恸不已,她拭去泪水若三寒天得红梅般傲然挺立于世间,她深深的知道她不能倒下,因为党交给她得任务还没完成…即使后来被叛徒出卖,被反动分子摧残,她至始至终都以不屈的性格面对生命磨难,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我们自然可以看到此剧的魂,正是在教育我们: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我们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到明天~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来得不容易,别把这战争的岁月轻忘掉,告诉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负人民的期望党的教导…”——这是江姐全剧结尾的一段唱词,是江姐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无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后背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对后人的希冀…有那段用血染红的历史,才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
哪位达人知道歌剧《江姐》的赏析么?详解!
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女儿革命的典型。”
这是渣滓洞的难友写给江竹筠烈士的诗。江竹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江姐。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江姐如同迎春傲雪的红梅,于1949年11月14日英勇牺牲,年仅29岁。人们将永远记住她的英雄事迹。
江姐的丈夫彭咏梧是地下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他们经常天各一方,就连刚刚一岁的儿子,也寄养在一个同志家里。不久,在四川打游击的彭咏梧被敌人残暴地割下头颅示众,但江姐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仍然坚持奋斗。
江姐放弃了小家,顾了大家;江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而更注重中国人民的幸福。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沉浸于丈夫死的悲痛中,依然从事着地下党工作。用丈夫的死作为动力,要求党中央将自己调动到老彭死的地方。新中国为什么会成立,正是有了这么多放弃了小家,顾了大家的“江姐”啊! ,不自私,。每个人都为大家贡献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入狱。特务为了从江姐这里打开缺口,得到“口供”,对她不断施行酷刑。但她给的回答却依然都是“不知道。”、“不认识。”后来甚至一句话也不说了。特务将竹签子插进她的手指,她一次次地昏了过去,又一次次地被特务用冷水浇醒,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一点儿机密。回到狱中,难友们没有不热泪盈眶的。难友们用竹签子蘸着红墨水,在草纸上写诗送给江姐。江姐的手不能动,就请同室的难友帮自己回信:“同志们太好了,我算不上什么。毒刑是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她不断写诗换来的美好生活。
《江姐》这部歌剧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江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七场歌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该团首演于北京。剧情: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
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作为主题歌的《红梅赞》贯穿全剧,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通过明朗刚健流利的曲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江姐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上一篇:电大论文题目推荐
下一篇:课改论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