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研究论文
战狼2研究论文
对于观影,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认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认真没有快进的态度看每一部作品,我喜欢我的认真,同样佩服更认真的吴京。 我看了很多写吴京如何从战狼1演员向战狼2导演兼演员的角色转换的文章,也看过最近很火的那个吴京“怼”针对他个人英雄主义的视频采访,我发现他早已将自己和冷锋这角色融合,也就是说,他在做现实中的冷锋,而影片中的冷锋也有他的影子。 我不敢说自己多优秀,一边看着电影,一边仿佛看着自己的影子。原来,我和冷锋也有很多相似地方。我们同样好战,特别是当自己或关心的人遇到危险,我们一定会挺身而出,奋勇上前;我们同样有顽强的意志力,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压迫时,懂得忍耐并伺机反击;我们同样爱着自己的祖国,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摆放着飘扬的国旗,也永远将国家放在内心深处,愿她强大平安;我们同样孤独,只不过冷锋是用茅台买醉,我则采取写作方式,我们同样懂得如何化解内心的孤独。
战狼2影评2000字大学生
战狼2影评如下:
电影讲述的是解放军冷峰给他的战友报仇来到非洲。正好碰见了反政府的红巾军侵略。中国大使馆让中国海军部队开始撤侨行动,但是留在华资工厂的中国人和调查小组的陈博士被困,冷峰自告奋勇的说要把他们给救出来。
但救援陈博士的任务失败,因为红军巾来犯陈博士被杀,于是冷锋开始救助华资工厂的工人,但红巾军入侵。于是冷峰和红巾军老大开始了一番斗智斗勇的对战。
但其中大约有三个表示中国的力量十分强大的暗示。可能许多看电影的小朋友都没发现。
第二个则是在红巾军基地里老大与下属吵架。你跟老大自曝出了一句话,他们夺得政权之后还需要中国的确认,这证明了中国在外国人的地位有多么高大。
其中有三个人让我印象很深。第一我们的主人公冷峰,他为战友报仇这件事让我感受颇深。此刻我们有几个人能为朋友做出这等事来呢?
并且他的军人品质也一并的在电影中发挥起来。第二个则是小卖部的老板。他十分贪生怕死,在电影的一开头,他说自己在下午3点以后就不是中国人啦,但是红巾军来犯的时候下午3点已过。
冷峰提议要去中国大使馆。有些非洲人就说中国大使馆能理解我们吗,但是那个小卖部老板说必须是能接收我的,因为我是中国人啊,这一点让我捧腹大笑。第三个则是电影中的凡哥。他在电影中出现的时候让人感到十分帅。
当红巾军来犯的时候他开始退缩了。这个人只会虚张声势。但是在实际状况面前只会一个劲的嚎哭大叫。但是在经历红巾军侵略之后。他开始成长起来,不怕死。一心为华资工厂的工人着想。
当红巾军来犯的时候他开始退缩了。这个人只会虚张声势。但是在实际状况面前只会一个劲的嚎哭大叫。但是在经历红巾军侵略之后。他开始成长起来,不怕死。一心为华资工厂的工人着想。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时刻爱着自己的国家,电影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正确,在海外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怕,你要时刻相信着自己的国家。实际上爱国简简单单,国家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他,这就是爱国一种表现形式。
战狼教给我们的不仅仅仅是这些。这部电影我眼里也算是举世之作了。战狼激发了我的爱国心也期望激发各位新世纪少年的爱国心!
关于电影《战狼2》,说说你的看法?
我承认,一开始要我去看《战狼2》,我心里是有抵触的。
我要看独狼
记得那天是8月5号,《战狼2》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了,相信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样,当一部剧太火的时候,会想当然地认为那都是粉丝捧起来的偶像剧——我并不知道那是一部主旋律的电影,当时甚至想着退而求其次去看《建军大业》——真不想去浪费时间,凑那份热闹。
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有,我当时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我是马布里》,当8月4号电影上映之后,一直想看看什么时候在石家庄放映,所以,当媳妇说晚上陪我和孩子去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感动,媳妇居然还记得我这个小众的篮球粉,发动儿子陪我去看电影。
可她的第一句话就给我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我们去看《战狼2》,现在这部剧火死了。”我想这也是我抵触它的原因吧,我甚至心怀侥幸地想,最好去了电影院,我再换一张马布里的票,他们看他们的,我看我的。我不看战狼,我要看独狼!
可去了之后,我是真的失望了,电影院根本就没有《我是马布里》这部电影,我就这样被强拉着进了狼群,当时的感觉好孤独,就好像一只待宰的小羔羊一般。
优雅的美女
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念头,去了也很难入戏。记得片头是几个海盗劫持人质的画面,当时想着会是谁来救呢?(我没看过《战狼1》)开始认为会是一个旅游的家庭,男主人带着一家老小或者独自去旅行,不巧赶上了海盗,于是愤而反击,最终男主角获胜,救了一船人。
正在这么想的时候,看见一位一身白衣的海员,一路小跑着,优雅地跳入了海里,第一感觉就像是一个美女为了吸引富二代的注意,穿着比基尼跃入泳池一般。我当时想的是,这家伙惨了,不知道船下面是海盗,被人守株待兔了。
可事实证明我错了,海员跳进去居然是对付海盗的!对付海盗的过程,也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惊险刺激,而是像他入水时那般优雅和轻松写意。我登时没了好感,一边是紧张刺激的场设,一边是优雅的英雄,这种矛盾的感觉自始至终一直伴随着我,让我难以入戏。
这种电影你居然能睡着?
再加上我一直念念不忘马布里,看得是不清不愿的,直到于谦大爷出来,才勉强打起精神,不过那种感觉一直挥之不去,你们怎么能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下说相声呢?再加上后来的踢球和拼酒,我是终于睡着了(抱歉,当时真的眯了一会,不确定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了)。
媳妇偶然瞥了我一眼,终于看不下去了,拿手捅了捅我,“扫不扫兴啊,这么好看的电影你居然能睡着?”好在,那会谦大爷又出来了,我才能接着看下去。
拒绝电影不如拒绝战争
再之后,我没那么困了,这个时候,非洲的内战爆发了,我看着惊慌失措的人民,看着血肉横飞的场面,开始给孩子上课——爱国主义教育我还是合格的——我告诉孩子,你看看,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我们国家这样安逸和谐,有的国家的孩子,脑袋上飞的不是鸽子,而是子弹和导弹,一旦战争爆发,没有人顾及人民的死活,有太多的人流离失所,成了流民,也不是哪个家庭,都有条件跑到国外去。
第一个正能量
这部电影很给力,这个时候中国大使馆适时地闯进我们的眼球,配合了我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对孩子讲,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保证自己的国民在国外不被人欺辱,才能挺起腰板做人。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那些非洲灾民,他们面对叛军的狂轰滥炸兼职无处可逃。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也是一部正能量、主旋律电影,于是,我一边看电影,一边给孩子讲撤侨。
不好的感觉再次来袭
可能我把主要精力用在给孩子讲撤侨上,那种矛盾的感觉又来了。一边是孤立无援的难民,一边是中国崭新庞大的军舰,看着下面那些眼巴巴的难民,我心里逐渐不安起来,他们接下来怎么办呢?
可这时候,于谦和那个吴京的干儿子又出来了,不得不说,他们两个太有喜感了,这种感觉就想让葛优去演历史正剧一样,总能让人笑场,感觉不出严肃的氛围来。
后来想想,连吴京也是如此,吴京生就一副笑面虎的面孔,即使他在打斗,甚至受伤,我也能从他的脸上读出笑意来,这或许也就是我一直出戏的原因吧?
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
当大使说出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还有好多人等着去救的时候,我终于庆幸,这个气氛可以紧张起来了吧,可惜我还是错了。
首先是雇佣兵,说台词好像在说段子,整场下来就好像一个地痞流氓在调戏良家妇女一般,让人紧张不起来,直到博士被打死,都没让人感觉到一点悲壮的气氛来,后来就是追逐戏,跟大多数的大片一样,还算合格,后面还给了我一个震撼的镜头,那就是他们的车翻到一堆死尸上。
可那个场景也就持续了那么一刹那,喜感再次来袭,首先是战狼带着我们游览了非洲壮美的大自然风光,再之后就是那个女主给我们来了一个推特的段子。战争之下,狮子要比人可爱的多。
总感觉,这些情设都不是很合时宜,或者说,衔接的不够自然。
后面大体也是如此,总在别人紧张的时候,我们的主角来一个喜感的镜头,让我在一边干着急,心里总要提醒他们,大使都说了,时间紧,任务重,赶紧跑啊。可是他们没有,当晚居然办起篝火晚会来,再之后还有一个雨中的感情戏,我当时就很生气,这都哪跟哪啊,你们不知道你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吗?
尤其是雨中那场戏,感觉男主角都要没命了,实在想不通接下来该怎么进行了,谁知道第二天,我们的男主已经生龙活虎,至于原因,就一两句话让女主给打发了,这转进的也太快了。
后面就是精彩的坦克大战,不时有几个耍酷的镜头或者段子,而我呢,就跟军舰上的人一样,都紧张死了。
我那时才明白,我和那些军舰上的人一样,一直是游离于这部戏之外的,我们的心中只有紧张,想着战争的残酷,时间的紧迫,而身处其中的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在耍酷,在约妹子,在单挑,好像这是两部戏一般,我现在想想,是不是这部戏营造的悲壮血腥一些,更出彩呢?这是我的个人感觉,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总之,这部戏一直有两种节奏,搞得人心里很不舒服,就好像一边是钢琴一边是唢呐一般。
好在最后,当我们的车队进入两军交战区的时候,我终于入戏了,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举个红旗就能通过。
我这个,算不算剧透呢?
另:这只是我当时的感觉,也许不对,或许我需要看第二遍才能纠正过这种感觉来也说不定,不喜勿喷,轻喷也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您的关注)
《战狼2》与《八佰》证明:一部电影“生不逢时”是多么的悲哀
文|令狐伯光
如果说最近什么电影最火,那当然就是管虎导演的《八佰》了。
毕竟它从两个方面来讲,无愧是当前市场上最火的中国电影。
一是“疫情”过后首部重磅国产大片,担当着“救市”的重任。
二是这部电影本来去年要上映,结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撤档了。
电影撤档过后争议并没有少,相反掀起了各种各样额外的争议。
这部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但是事先已经有了几轮点映。
《八佰》舆论的争议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变得更多了。
当《八佰》去年撤档的时候,我个人就想到了《战狼2》。
现在电影马上将要上映,这种比较更加的明显了。
那就是一部电影“生不逢时”到底是多么的悲惨?
《战狼2》到现在都是中国影史票房第一。
现在谈到这部电影很多观众多有鄙夷,认为电影拍得不如何。
最重要的是《战狼2》凭借的是“主旋律”的爱国情怀,从而打动了当年的中国观众。
这个确实是事实,但一部电影能适时出现的用“主旋律”打动观众,它本来就是非常难得的地方。
因为现在我们谈到《战狼2》,仍然会有很多网友,非常喜欢拿《战狼2》和美国现代战争片比较。
最后得出《战狼2》如何如何的结论。
这些网友就和《八佰》有点类似了,他们的立场站在别处没有落脚国内。
最终被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战狼2》打懵了,虽然不得不承认它的成绩,但内心却对《战狼2》报以鄙夷的态度。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他们没有明白“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受到其它国家流行文化熏陶,却从未着眼于国内的发展脉络。
这种 历史 发展的情况,投射到观众内心的精神文化需求。
什么意思呢?
我们下面看吧!
《战狼2》上映的时间是2017年,拍摄的时间在2015年。
中国从千禧年前的被打压,后来某事件的英勇就义,最终引起了欧美转移目光。
特别是美国战略转移到中东,中国有了近十年的迅速发展。
一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美国再次战略转向我们。
中国又拖了几年,直到2012年后的 社会 思潮全面改变。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
时间一直到2008年过后。
这些年,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当中。
2008年后,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积累,如此强烈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崛起。
各种各样的消费主义崛起,同时推动了流行文化消费的暴涨。
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也是从2008年过后开始起飞。
2002年,张艺谋《英雄》开启国产商业大片。
2012年,徐峥《泰囧》开启国产电影票房10亿时代。
如果要归纳一下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1、2010年左右到2017年前:
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崛起了,票房不断突然达到几十亿级别。
但可能刚刚富裕的中国观众,对于影视文化的质量没有什么要求。
这几年国产电影虽然票房很高,但是处在流量明星和粉丝经济的天下。
电影质量,可以说就不用提了。
2、2017年左右至今:
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主旋律电影开始迅速发展。
它的背后就是经过前几年的“群魔乱舞”,中国观众对于影视剧的品质有了要求。
如果我们研究电影背后的中国观众精神需求,再与现实 历史 阶段结合。
2017年左右是什么状态,相信不用赘述。
不能说2017年是开始,当时中国观众对于“主旋律”的精神需求。肯定是远远不如“中美贸易战”后的2019年,更不用提现在2020年了。
但前面有《战狼1》和《湄公河行动》的积累。
2017年的《战狼2》算是一个爆发点。
它将“主旋律”电影类型的需求,一举推到主流的程度。
那些不喜欢《战狼2》,甚至是一直嘲讽《战狼2》的观众是什么心态?
最多的是拿出同类外国战争片,尤其是美国战争片比较,得出《战狼2》如何如何的结论。
美国电影不用多讲,是全世界流行文化标杆,并且会在将来很长时间引领全世界的流行文化。
但前面已经说过了,不知这些人有没有思考过?
美国战争片是美国战争片,它的背后是美国 历史 发展阶段。
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几千年 历史 独立的文明大国。美国战争片反应的思想内核,它和中国观众有什么关系?
难道就因为美国文化产业领先,我们就要对电影背后反映的内核无条件跪拜?
美国因为先发优势,影视文化是全世界的标杆,它比中国电影先进非常正常。
结果就是再先进的电影工业,最终取代不了其它国家的精神文化。
《战狼2》出现时中国是什么情况?这个国家的观众是什么样的精神需求?
美国电影哪怕是阐述了人类起源的奥秘,解释了宇宙大爆炸的真相。
中国观众get不到。
这部电影的票房它就是高不了。
《战狼2》背后的中国 历史 发展,却是天时,地利和人和的表现。
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到2012年后影视文化的迅速发展。
电影从《战狼1》《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等。
电视剧从《人民的名义》,再到《破冰行动》《猎狐》等作品崛起。
2017年从《战狼2》的爆发,直到2020年未来《我和我的家乡》上映,这都证明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到底是什么样的?
它背后就是中国 历史 发展阶段!
很多网友习惯嘲讽其他人审美水平低。
实际上是,这些人才是中国观众的绝大多数!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于选择中国流行文化的选择。
《战狼2》有单位包场?
《战狼2》主要凭借的主旋律?
或许都有吧。
不过,《战狼2》观影人次超过1.4亿,中国有14亿人口。也就是几乎十分之一的中国观众,选择了为这部电影买了票。
难不成单位包场的观众达到了1亿人?
《战狼2》近57票房,有50亿的都是包场的?
中国电影票房的 历史 ,它就是表面荒诞但内在真实。
最佳例子就影史第二第三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
这两部电影总没有单位包场了吧。
它们的票房就是有这么高。
这部电影现在上映,当然因为“疫情”的救市会影响票房。
但即使哪怕不是因为“疫情”,同时去年没有宣传的事情正常上映。
《八佰》票房可能会好很多,最终可能达到20亿+,甚至有可能挑战30亿+,但最终是很难挑战《战狼2》的票房。
同时,这部电影所带来的 社会 舆论风潮。
也很难达到《战狼2》《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情况。
原因也非常简单,即使电影去年上映,同时没有导演管虎宣传的那事儿。
当时国内 社会 对于“国军抗战”的氛围,虽然远不像现在这样争议大。但绝达不到《战狼2》集天时,地利与人和三位一体的情况。
2019年时的中国 历史 阶段,与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时已经处在“文化自信”的前端(当时“中美贸易战”已经开始)。如同《战狼2》大爆之前的《战狼1》和《湄公河行动》。
后来事情只是加速推动了中国 历史 进程,成为中国观众精神需求的一个节点。
所以,即使《八佰》去年真的上映了,票房可能会好些,但难以挑战那种三位一体形成的 社会 潮流。
《八佰》占天时,地利与人和么?
没有吧!
《战狼2》和《八佰》两部电影的票房。
其实还可以加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
它真的证明了,一部电影“生得逢时”是多么的重要。
有的观众可能要说,《八佰》比较高级,关心人民,反应人性之类。
《战狼2》是个人英雄主义,所以比较low。
这个其实都已经没有关系了。
原因是已经那种形成“舆论风潮”的影视剧。
它的背后都是和这个国家观众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某种的呼应。
影视剧的口碑质量当然是重要一方面,但并不是影响这个舆论风潮的绝对因素。
《战狼2》你觉得再烂,再是投机。
它在当时就是符合那么多中国观众的精神需求。
《八佰》论技术手法,电影当然更加的成熟,但它就是“生不逢时”了。
这电影要放在三年前,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得多好。
你非要把它放到现在,除非它是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战争片。
按照当前中国的 社会 风潮。
它的票房和口碑还不得飞上天。
影片《战狼2》之一镜到底
影片《战狼2》开篇部分(下文所指的长镜头)讲述的是主人公为了解救船员与海盗打斗的过程。虽然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战狼2》作为一部电影本身来讲其实没有什么好分析的。相比于商业片,个人则更加倾向于选择艺术片,因为我觉得艺术片的本质上是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因此它所具备的这些“特色”给电影工作者们开拓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和研究的空间。不过话说回来,《战狼2》开头的那个“一镜到底”个人还是觉得有点意思,这也是本人接下来进行展开分析的一个原因。
所谓的一镜到底,顾名思义就是长镜头。《战狼2》就是通过一个长镜头进行影片的开端。这一镜头技巧的运用不仅交代了故事的开始,而且也真实的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概括。采用长镜头作为故事的开端在电影界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纵观自己所观看过的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两部分别是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还有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奥斯卡影片《阿甘正传》,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开篇的一个长镜头来交代故事的开始。相比于以上两部影片,《战狼2》在思想上并没有体现出宏大的一面,因此个人也只能从技术层面进行一番粗浅的剖析。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正因为长镜头本身不仅相对需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表达一个完整、连续的故事段落。因此长镜头内部区别于短镜头而言,场面调度是复杂多变和极其困难的,它是导演的一种个人化的艺术构思,它需要体现的是某种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氛围、节奏等。势必需要考验演员极强的现场默契和节奏的控制,容不得半点差错,否从头再来。
1.角色的调度
对于角色姿态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不同角色之间发生交流时的动线等因素,进行独特的艺术构思,让角色在立体空间中的运动既符合剧情逻辑,又富有构图的美感。可分为:角色本身的“动作设计”和“角色环境的互动”。
角色的合理调度不仅表现了客观空间的真实,更加完整地展现人物动作和事件过程,而且保持了人物动作和事件现实的整体性。角色调度的着眼点,不只在于保持角色和他所处的环境空间关系构图上的完美,更主要的在于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遵循人物得到在特定情境下必然要进行的动作逻辑。
影片中从第1分零8秒至第6分15秒历时5分零7秒。角色调度顺序依次为:
水面—>小艇(海盗)—>游轮—>小艇—>渔网—>(游轮)螺旋桨—>海盗(持枪扫射)—>船员(慌张)—>黑人(倒下)—>船长(呼喊)—>吴京(跑来)—>吴京(入水)—>海盗1(落水)—>水下打斗—>海盗n(入水)—>(水下)继续打斗—>吴京(出水)—>子弹—>远处海盗—>炮弹—>影片标题。
A、镜头开始到第2分26秒前的画面均属于空镜头状态(河流到海面),此时画面无角色,事态发生前的寂静。
B、第2分27秒开始小艇入画,此时的画面主题为小艇,小艇理所当然也成了画面中的角色,这是镜头中的第一个角色调度,伴随着小艇快速的入画,预示着事件发生的开始。
C、第2分38秒随着两架小艇的跟拍,游轮也随之缓缓入画,游轮几乎充满了整个画面(近景),两架小艇分叉开去,在视觉上已经被迅速弱化。偌大的视觉冲击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告诉观众,游轮已陷入一个巨大的危机当中,为接下来游轮上的一番激战买下了伏笔。此时游轮成了主角,这是镜头中的第二次角色调度。
D、第2分58秒随着游轮渐渐出画,摄像机继续跟拍俩小艇,随着摄像机的推进,画面主角色回归为俩小艇,俩海盗撒网直到渔网落入水下,这是镜头中的第三次角色调度。
E、第3分10秒摄像机继续向渔网推进,渔网特写、落入水中,转场,此时的渔网为画面中的角色,这是第四次角色调度。
F、第3分18秒直到渔网将游轮的螺旋桨绊住,此时画面的角色为螺旋桨,镜头中的第五次角色调度。
G、第3分27秒摄像机移出水面,画面中海盗持枪扫射,此时的角色为海盗,镜头中的第六次角色调度。
H、第3分45秒摄像机向游轮移去,画面中慌乱中奔跑的船员,此时的角色为船员,镜头中的第七次角色调度。
I、第3分49秒摄像机快速转向被击中倒下的黑人,此时的角色为黑人,镜头中的第八次角色调度。
J、第3分50秒摄像机快速上移,只见船长在呼喊,船长为画面中的角色,第九次角色调度。
K、第3分53秒在一船员急忙的应答声中,画面中吴京跑来直到跳入水中(解决危机的开始),第十次角色调度。
L、第4分14秒吴京水中掀翻一小艇,画面中海盗1坠落水下,第十一次角色调度。
M、第4分17秒开始经过一番水下打斗,此时可视打斗为一个角色组合(其中有若干次角色调度,这里统一概括为一个),第十二次角色调度。
N、第4分47秒摄像机特写另外俩海盗入水画面,第十三次角色调度。
O、第4分53秒开始水下继续打斗,此时也可视打斗为一个角色组合,第十四次角色调度。
P、第5分54秒随着打斗的结束,摄像机跟随吴京出水,画面中吴京持枪,第十五次角色调度。
Q、第6分03秒特写子弹,180度环绕镜头飞向远处海盗,此时的子弹可以理解为画面中的主角,第十六次角色调度。
R、第6分06秒子弹朝向前方海盗,海盗渐入画面中,第十七次角色调度。
S、第6分14秒海盗开炮,炮弹180度环绕镜头向影片标题飞去,第十八次角色调度。
2.镜头的调度
镜头的调度是指运用各种摄影机的变化,包括运动方式、视角、景别的变化来帮助叙事,表现人物及其关系,或渲染整体气氛。镜头调度是在角色调度的基础上,依靠一些摄影技巧和手段,使观众视线始终注视演员的精彩之处。
镜头的调度也叫镜头的转场,它的运动形式有推、拉、摇、移。相对于蒙太奇电影手法而言,虽然长镜头在正拍、俯拍、侧拍、仰拍等拍摄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战狼2》中在一个镜头拍到底的过程中的转场效果也实现的相当到位。片中有几个转场的地方,分别为:
A、渔网(水上)到水下。通过海盗撒网(以渔网落水作为转场媒介)到水下渔网绊住游轮螺旋桨。
B、水下到小艇。摄像机通过水下的空镜头移动至小艇底部继而上移出水面,到小艇上海盗们持枪扫射的场景。
C、小艇到游轮的转场。摄像机通过海盗扫射的方向进行快速移动至游轮上慌忙逃窜的船员景象。
D、游轮到水下。吴京从游轮纵身跃入水下场景。
E、水下到小艇。吴京从水下打斗结束后到小艇上持枪瞄向远处海盗的场景。
影片作品中角色调度和镜头调度必须有机的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均要以剧情发展和角色性格、角色关系所处的角色行为逻辑为依据,才能使影片作品的造型具有更强的的艺术感。场面调度可分为三种调度手法:纵深调度、重复调度、对比调度。
纵深调度:
即在多层次的空间,充分运用角色的调度的多种形式,使角色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或在多层次的空间中配合富于变化的角色调度,充分运用摄影机调度的多种运动方式,使镜头位置纵深方向(或推或拉)的运动。影片中海盗撒网到渔网进入水下这个过程的景深是由大至小的,即:镜头中通过俩小艇的全景快速推进直至渔网特写。营造出一种海盗迫不及待的拦截游轮的紧张态势。
重复调度:
相同或相似的角色调度重复出现。在一部影片作品中,相同或相似角色和镜头的重复出现会引发观众的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内涵,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力量。影片的第4分10秒到地5分38秒,整个过程均是在描述吴京赤手空拳以一对多怎么与海盗们在水下搏斗的艰辛过程,这从侧面上反映出吴京制服海盗本领的高强。整个过程没有其他多余的道具和场景的布置,有的只是几乎相似的动作,穿着相似的海盗,这在视觉上无不是另一种重复的感官效应。
对比调度:
影片作品中在角色调度和镜头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大与小、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的对比。
影片开始部分水面的空镜头的运动比较缓慢,一种静态的氛围,烘托后面故事的发生。当故事发生时,小艇进入画面中时镜头的运动节奏随着加快,当船员们慌乱逃窜的时候镜头的运动随着角色的调度而随之加快,如游轮上:船员奔跑-黑人倒下-船长呼喊-吴京跑来,这一连串的动作,镜头始终处于一种快速移动的状态当中,营造出一种急促和紧张的气氛。然而正是这种动静结合的戏剧性极大的推进了故事的向前发展。
水上场景与水下场景景别大小的对比。影片中水面上的场景大多采用中景、全景来交代故事的事态发展。其目的主要是烘托场景的氛围,这种氛围的烘托正是需要一个宽阔的视野来交代当时复杂的场景,以至于为后面更加聚焦的刻画主人公起到一个强有力的衬托作用。当吴京进入水下打斗的时候此时的镜头景别主要是采用近景和特写来更加细致的描写主人公的打斗情景,真实的反映出主人公制服海盗的坚决、刚毅的性格特征。同时水上与水下在明与暗的对比手法上也给人两种不同的感官效果。相比于水上,水下打斗场景整个画面呈深蓝色调,吴京身处一片幽暗的海水中,四周游来海盗们的攻击,画面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仿佛在告诉观众吴京已经被一种极大的危机感所包围。
1.景别的转换
长镜头叙事只是真实、原封不动的记录着事件发生的经过,这同时也使得长镜头产生局限性,画面镜头缺乏活力。在影视作品中运用长镜头来进行景别的转换只能通过镜头内部的运动即推、拉、摇、移来实现景别的转换,它不像蒙太奇手法那样可以很灵活的运用切入、插入镜头来体现一组镜头景别的转换。相对于蒙太奇的这种断裂、琐碎、零散式的镜头,长镜头景别的转换则保持了镜头的完整和真实。
《战狼2》开篇长镜头中景别的转换也是丰富多彩的,大到远景,小到大特写,然而长镜头的这一表现手法却为这些景别转换的丰富性提供了基础,此外更加真实和自然的交代了事态的发展。长镜头区别于短镜头而言就是它的镜头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他需要有一个转换的时间过程,传统蒙太奇景别的转换却表现的更加干脆利落—“一刀切”。所以在景别的转换过程当中,需要更多的思考长镜头所需要承载的信息量。
2.焦点的转换
焦点就是影视作品中被叙述的对象。
(1)模糊次要对象来突出主要对象。
(2)移动、疏散前景来突出主体。
(3)遮挡主体来置换叙述对象。
(4)角色的出画入画来充当焦点。
长镜头,作为一种特殊的蒙太奇,一个镜头往往就是一个段落。他所要交代、表现的焦点也随之增多。因此在段落式的长镜头里拍摄的焦点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几个或多个焦点的组合才能交代清楚一个故事片段。它是通过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分切镜头蒙太奇所做的镜头间接任务。因此保证了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战狼2》中吴京从游轮上直到水下整个过程的打斗,整个过程吴京都是出于一个中立的位置,似乎每个镜头画面都少不了他的戏份,然而其他人物的戏份只是为了使吴京这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加的突出。虽然整体上他们更多的是不断地游离在画面当中,充当着“游客”身份和铺垫作用。但是当剧情需要时,吴京的焦点也是常常被转移的。水下打斗部分就可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吴京把前者(海盗1)制服后,后者(海盗n)游过来,此时的焦点被转移到了海盗身上,焦点的数次来回转移,主要突出海盗数量的多以及吴京需要去制服(海盗)的难度不断加大。
3.视角的转换
视角就是叙述人称。在影视作品中长镜头本身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运动来转换叙述视角。如电影《不夜城》刚开始金城武点着烟的瞬间目光突然朝向路边走过的一对女性,镜头也随着金城武目光的移动而运动,此时的叙述视角就是金城武本人的第一人称视角。但随着镜头的移动金城武也不知觉得也进入了画面中而变成了叙述对象,此时的叙述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即第三人称视角。
同样《战狼2》开篇镜头中前后两次出现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转换。
第一次是吴京水中将海盗捆绑在一起的时候,镜头随即摇向海盗,此时视角充当吴京的视线,即第一人称视角;而后镜头迅速摇回,反向对准吴京视线,此时视角为被捆绑的海盗的视线,即第三人称视角。
第二次是吴京游轮上持枪,此时的镜头对准吴京的枪口,此时视角纯粹为摄影机视线,即第三人称视角;当子弹飞出打向远处的海盗的过程中,镜头随着子弹180度环绕镜头反打,直到镜头对准的是远处的海盗时,此时视角又返回到吴京本人视线,即第一人称视角。当海盗发射炮弹直到打中影片标题时,此时视角又巧妙的回归到了观众视角,第三人称视角。
长镜头的视角的转换是自然的,它打破了普通镜头要想转换视角就必须给叙述者一个特写或者交代性镜头而后再反打于叙述对象,这样单纯的切换被摄对象形成的视角转换是既生硬又被动的。
影视作品中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而较大信息量的实现,无非是通过长镜头自身和长镜头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两个“途经”来完成。长镜头本身,一是主要取决于长镜头所截取的事件过程本身的信息价值;二是长镜头拍摄中的场面调度,强调长镜头的信息价值,并不是说所有的长镜头都必须拥有大的信息量,像有些长镜头就是为了表现一种情绪,或感情、或节奏、或氛围, 这个长镜头的信息量同样很小,但却突出了现场感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一些探索、揭秘的纪录片中,长镜头用得很多,其目的也不在信息量,而主要是制造一种真实、参与、悬念、探知的心理感觉,激发受众的兴趣点和注意力。信息提供现象,思想才提供本质,艺术作品的思想含量较之信息含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长镜头中所蕴含的信息也应有更高的美学追求,使受众在获知信息的同时得到理性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然而长镜头本身囊括的信息量也是有极限的,它不像单个短镜头那样预先设计好的丰富饱满、视觉冲击很强的画面效果。区别于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单个短镜头而言,长镜头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人的信息的传达。然而,与传统的蒙太奇剪辑手法不同的是长镜头叙事恰好遵循了时间、空间的连贯性而毫无保留地再现了真实。
《战狼2》开篇的长镜头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吴京)与海盗们的一场打斗的过程,整个过程画面中的信息量并不多,简单概括为两艘小艇加几个海盗,一艘邮轮加几个船员。对于一个历时5分多种的镜头而言,这个信息量的安排可以用“极少”来回答,至少相比于接下来的正片内容中单个镜头的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占比而言,这样的概括是合理的。但这个镜头所制造的紧张气氛和传达出来的视觉感受无疑不让观众们的精神紧绷,激情顿时油燃(影片的基调)而生。它不仅极其快速的让观众了解到主人公(吴京)是一个具备什么性格特征的人。而且,至少它已经省了在正片中再重新过多的刻画和塑造主角的形象。这也是我个人觉得这个长镜头运用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长镜头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真实性”,既拉近了观众的距离,又让观众更加陶醉于影片的内容当中来,使影片与观众建立了一种真实的信息交流的渠道。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教!)
上一篇:论文题目编码规则
下一篇:毕业论文有对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