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群的研究论文
循环群的研究论文
生理学循环系统教学实践与研究论文
一、引言
生理学研究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课程的知识基础,其在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因其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且比较抽象,因此,初学者很难深刻领会所学内容。如何针对生理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生理学教学的关键。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自1969年创立以来就开始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并得到高度关注。该学习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的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根本特点都是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讨来实现教学目标。我校生理学学科在近年肾脏的排泄功能教学中逐渐引入PBL教学法,由于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尝试在循环系统的教学中穿插PBL教学法,具体总结如下。
二、PBL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教学前准备。其一,挑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由学科教师从本学科建立的PBL案例。库中挑选,经过反复的讨论分析最终挑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例作为教学案例,该案例涉及循环和呼吸两个系统的功能改变,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二,设计PBL教学方案。针对教学案例提出和生理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分析心功能不全对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体格检查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生理学知识进行解释”,“案例中呼吸功能和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出相应应对方案,比如,哪些是学生很容易想到并能分析全面的问题,那些问题是学生不易想到,需要教师引导启发的问题等,通过提前的讨论分析,可以提高教师对讨论的整体把控能力;其三,提前对学生进行PBL教学法说明会。生理学多在大一和大二开展,因此,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这一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前要让学生清楚什么是PBL教学、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教学环节如何进行,如何查阅文献资料等,使学生知道如何着手准备PBL讨论,并提前一周将教学案例和教学问题告知学生。第二,分组讨论合适的分组直接影响讨论效果,根据学科开展PBL教学的经验,我们将平时学习成绩较好表现积极的同学和不太积极的同学穿插分组,8-10人一组,每个讨论小组由两名教师进行指导。小组长简单介绍案例后,学生围绕预设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控制讨论节奏,引导讨论方向,防止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简单总结,指出偏差和不足,对讨论未能深入解决的问题和存在分歧的问题给予点拨,让学生课下再次深入探讨。同时,教师要根据讨论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查阅资料的情况、发言的踊跃性及正确程度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第三,课后要求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讨论过程中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再次查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将所有问题以书面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评估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出应对策略。真正做到通过PBL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将相应知识点融合渗透形成知识树连贯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第一,循环系统知识点比较多,且联系紧密,是比较难理解的一章。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在这一章的学习之中,由于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将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导致越学越困难,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此次PBL教学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能够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组织液生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等这些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同时,通过用这些理论知识解释疾病的一些症状,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可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生理学和临床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由于该案例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功能的异常和长期的呼吸系统功能改变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体会到,一个系统的疾病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甚至全身做出相应的改变,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助于学生建立整体医学观念。第二,PBL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和教学效果。但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学生方面,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当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己查阅资料时,部分学生比较浮躁,不能深入进去,只是简单的用手机在网络上搜索答案,应付差事。更有甚者,为了应付所有学生必须发言的要求,有的小组在查资料时进行分工,每个同学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查阅资料,而不是根据问题全面的去研究案例,造成在发言时只会照本宣科,而在后续讨论中在没有新的见解与认识。在写书面论文时,对讨论内容的归纳总结比较肤浅,不能系统的进行探讨,甚至把网络上下载的文字不加修改的加入论文中。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讨论还处于一种应付状态。当然,这也和学生对PBL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了解不充分有一定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PBL教学中要准备的更加充分,使学生明白PBL教学的好处,教会学生如何更有效的去查资料、讨论时如何切入主题及论文的撰写方法等。还可以将讨论效果好的小组的讨论过程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更直观的认识PBL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使学生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并真正从这种教学模式中受益。在教师方面,由于PBL教学中教师要对讨论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和指导,因此,PBL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有丰富而全面的专业前瞻性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同时,还要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与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PBL教学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生理学PBL教学已经开展了数年,教师的PBL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和一名好的PBL教师之间还有差距。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博览群书,收集与生理学相关的知识,了解生理学新动向和新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理学教学中穿插PBL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我校现阶段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不适合在所有学生中大规模的开展PBL教学,可以尝试将PBL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效结合,探索出适合在我校开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entialsofproblem-basedlearning[J].JournalofDentalEducation,1998,62(9):630-633.
[2]张文靖,张松江.在肾脏的排泄功能中应用PBL教学法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36
[3]徐芳,刘颖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8:3461-3493
[4]刘旭东,刘慧慧等.泌尿生理学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7):84-85
[5]张建苹.生理学实验PBL教学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6):41-43.
有关循环经济的论文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
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
和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
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
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
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
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
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
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
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
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
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
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
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
效益。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
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
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
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
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
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
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
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
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
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
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
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31.2%,比发
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
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
染和经济损失。
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
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
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
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
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
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
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
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
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
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
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
3.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
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
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
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
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
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
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
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
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
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5.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
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
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
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
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
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
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
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
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
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
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
重要内容
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
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
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
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
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
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
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
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
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
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
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的循环经济。
2.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
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
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
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
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
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3.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
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
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
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
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
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
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
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
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
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
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
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
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
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
发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丁栋虹 贾砚林 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
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
[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63~65
[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2.161~163
[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268~278
循环群的发展历史
,循环群(英文:cyclic group),是指能由单个元素所生成的群。有限循环群同构于整数同余加法群Z/nZ,无限循环群则同构于整数加法群。每个循环群都是阿贝尔群,亦即其运算是可交换的。在群论中,循环群的性质已经被研究的较为透彻,是更为复杂的代数研究中常用到的基础工具。
上一篇:财务论文文献评述
下一篇:中兴事件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