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
世界史专业论文
看吧有点多,您自己删减吧,希望对你有帮助[世界文明史论文]亚特兰蒂斯——真实的存在
亚特兰蒂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东统治的一座广大岛屿。
希腊神话中说,这座岛屿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东的5对双生子共同统治。长男亚特兰斯以盟主的身份成为王中之王。因此这座广大岛屿被命名为亚特兰蒂斯。
亚特兰蒂斯位于“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外的大西洋中,面积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其强大的权力则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还远达欧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陆)。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东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而壮观。
环状都市外有宽广的平原,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公里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18公里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象是棋盘的格子一样的整齐方正。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处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3座巨大港口之间,港口一带因此而昼夜喧嚣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各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一辆战车费用的六分之一、马2匹、骑兵2名、轻战车1台、步兵和驾驶者各一名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能调度12名战斗员和4名水兵。若将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么亚特兰蒂斯就能随时拥有120万兵员的强大战斗力了。
拥有强大国力的亚特兰蒂斯,终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侵略别国了。
勇敢地抵抗亚特兰蒂斯进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战后,终于击退了亚特兰蒂斯军队,保障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惨命运立即发生了。
因为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军队仅仅在“悲惨的一昼夜”间就陷入地中,而亚特兰蒂斯也陷没于海中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这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蒂斯的全貌。这就是柏拉图将希腊贤人之一的梭罗从埃及祭司那里听来的故事,写到自己的书里介绍给世人的。 按照柏拉图所写的情节,埃及祭司向梭罗说明,雅典人即使是对自己历史的了了解也是零散和失真的。本来,雅典人在很久以前曾打败了亚特兰蒂斯人,并遏止亚特兰蒂斯民族的向东扩张。雅典和亚特兰蒂斯都要比梭罗所了解的古老的多。事实上,早在梭罗所处时代的9000年以前,这两个民族就已经十分繁荣兴旺。
亚特兰蒂斯也像大多数神秘事物一样,开始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的。当众神分配地球时,亚特兰蒂斯由大海和地震之神波塞东负责掌管。当时亚特兰蒂斯已有人居住,波塞东倾心于当地一位名叫克莱托的妇女。她年方及荠,便与波塞东同居。波塞东考虑到他的这位凡间爱人的安全,在他俩安家的小山周围构筑了两道屏障和3条深沟,形成了同心的保护圈。波塞东和克莱托一共生育了5对双胞胎,都是儿子,他们最终成为亚特兰蒂斯的10位国王。波塞东将疆土分封给他们,10位国王结成联邦进行统治。长子亚特兰斯为十王之首,亚特兰蒂斯便由他的名字衍生而来。
克里梯亚斯的对话中提到亚特兰蒂斯文化和社会的许多具体方面,那里有鲜明的社会阶级划分和劳动分工,是埃及和雅典人的对手,是一个军事强国。其农业高度组织化,适宜的土壤和水利灌溉可以使每年获得两次收成。柏拉图提到的“碑文资料”说明亚特兰蒂斯人已有系统的文字,已会使用贵重金属(金、银、铜和锡)及合金(青铜和古代的一种黄色合金)。此外,亚特兰蒂斯还构筑纪念性的建筑。白、黑、红石块构成的巨石建筑,至少可以与麦锡尼人建筑的巨型建筑相媲美。富裕和文明礼貌——这就是青铜器时代的亚特兰蒂斯的特征。
柏拉图作品中的亚特兰蒂斯,实际上是一群岛屿。虽然他主要谈的是最大的岛屿,但他的地理图表明若干岛屿是相互联系并由联邦所统辖的,克莱托和波塞东居住的小山就在柏拉图称之为“古代母城”的最中心。亚特兰蒂斯人在这里为克莱托和波塞东修建了一座宫殿和庙堂。三圈深水沟上架起了桥梁。一条行船的小道沟通了外海。根据这一描述我们可以判断,古代的母城大体上是一个圆形岛屿,其直径约为12英里。
柏拉图的代言人克里梯亚斯在描述了亚特兰蒂斯的古代母城之后,又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其余部分”的情况。他说道,这一岛屿高高地屹立在海上,大部分岛屿为一矩形平地,周围环绕着山脉。平地面积为340 X 227英里,约相当于美国依阿华州的大小。原文上的不一致和多种解释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亚特兰蒂斯王国并不是前面所说的古代母城。由于有10个这样的王国,我们可以估算,亚特兰蒂斯的大小大约10倍于上述的面积,或者说约为80万平方英里。
20世纪早期,人们对现已消失的亚特兰蒂斯的科学技术水平做了过分的断言,不过从柏拉图的叙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定亚特兰蒂斯确实存在过,那么它是个青铜时代高度文明的古国。亚特兰蒂斯一直繁荣昌盛到公元前9600年,那时它“在一昼夜间沉没”了。
现代考古学告诉我们,12000年以前还不存在青铜时代的文明;也根本没有地质资料证明大西洋中有一块沉没了的巨大陆地。对亚特兰蒂斯的任何推测必须合理地解释这两项矛盾。古希腊人并没有因为这些看法而为难,但许多人,包括亚里士多德,都怀疑柏拉图所说的亚特兰蒂斯的真实存在。
在相信亚特兰蒂斯存在的科学家没有发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之前,在反对亚特兰蒂斯假说的科学家没有完全令人信服的作出证伪的工作之前,在信息时代,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混淆不清证据的人们,对人类文明,对现阶段人类文明抱有更多希望与想象的人们,都会始终在心中保持这样一个疑问:亚特兰蒂斯曾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吗?
关于世界历史的论文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划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如何写历史小论文
写一篇好历史论文,要尽量做到论题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清新流畅,既有较强的可读性,又有较深的启发性,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拟定标题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
标题要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不妨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
2.组织资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应当慎重:①要围绕主题选材。
②材料要真实准确。
③精心选择富有创意的材料。
一份新颖材料,能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给出的资料,对材料也要进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 把材料组织起来,才能写出文章。
3.正文写作 历史论文的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的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 ① 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
② 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
③ 论证有力。
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
④ 结论正确。
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⑤ 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
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
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
⑥ 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
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
4.修改与润饰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
”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
修改初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
5.例证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这是我国盛世之年的又一件大事,举国人民欢欣鼓舞。
下面一些材料与世博会有关,请根据这些材料,联系这两届世博会召开的世界历史背景,分别阐述当时的世界历史变化及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并谈谈你对世博会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题目自拟) 1851年伦敦世博会 1889年巴黎世博会 6.答题指导 题目:浅谈世博会 背景:1851年伦敦世博会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最终战胜了封建的生产方式。
1889年巴黎博览会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入进行,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从材料上看,人类进入了钢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更加进步的社会文明。
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了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成了一个剥削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大多集中在垄断组织手里,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一统世界,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但差距也更大了。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工业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认识:举办世博会的目的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一个国家、地区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展示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历史小论文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七(10)班单珊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
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
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
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
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
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 *** 。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
唐玄宗也无例外。
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
当然他选择了“小说”。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放眼尽观“清朝统治史” 七(10)班曾经 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中国人民也饱受身心的煎熬。
不论是唐、宋、元,中国的经济、科学都位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可自从明中到清末中国一蹶不振。
可见明、清二朝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位高权重的作用。
其中清朝政府的统治,对于中国的落后有一种不可推卸责任。
首先明清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开发起着较大的阻力。
“八股文”对于清朝文人学士起着较大的阻力。
“八股文”对于明清朝文人学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碍。
它像一个牢笼,将文人的思想拘束于一个范围内,将原本胸怀大志,可以成龙的学子们,套上了链索,使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可展现的淋漓尽致发挥出来。
其次,“文字狱”也为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刚开始时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可是,当时西方国家发展速度飞快,逐渐超过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中国走向落后趋势。
清朝从刚开始,“只留头,不留发”的统治到了最后的灭亡,这是值得他们反思的。
当年,清朝刚入关时十分英勇。
骑、射、打、猎都是他们的强项,可到后来他们一味的不务正业,奢移成性,最终酿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毁灭。
从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到亡国之皇溥仪,中国历经了无数的荣辱兴衰,什么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这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耻辱,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阴影。
论武则天之功过 七(10)班徐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千百年来,历代英豪无不是为了争夺这壮丽山河,从而使人间战火连绵。
但一时的太平盛世也使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千百位帝王,有功有过。
有的略输文采,有的治理不当,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国法严明。
现代人都将一部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展现在人们面前。
如《大明宫辞》就讲述了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的一生。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当时与现在自然有许多对于她的争议。
武则天乃是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生性懦弱,从而武则天逐渐掌管实权,在晚年称帝,并改国号为周。
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发展了农业,选拔优秀的贤才,推行唐太宗的政策,进一步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管理,增强国力。
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并没有因为是女流之辈的统治而显得兵荒马乱
历史小论文怎么写初一
历史小论文写法如下:
先看问题,看看是让你评述那个或者是几个观点,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第二步看材料,材料有的时候是表格,有的时候是文字,表格的相对简单因为时间事件比较清晰,文字的材料就像做普通材料题一样,断句、找时间、找主语等等,把材料说的内容弄明白。
读懂材料后就是准备答题了。先是梳理逻辑,答评述类的题的逻辑一定是三段式的,第一段:材料中的观点;第二段你的观点;第三段:证明你观点的史实。材料中的观点要从材料中归纳,怎么归纳,同学都知道,具体变抽象、主被动互换等等。
你的观点一定是针对材料观点提出的,一般有三种:同意材料的观点、反对材料的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但是也觉得这个观点有局限性,根据不同的题目选用不同的观点,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最好选第三种,比较中庸也符合历史答题全的要求。
最后就是史实,史实首先是要准确,这个要看你背书的功夫了。再有就是要相关,最好是就事论事,比如问中国的事情最好用中国的史实,问世界史的用世界史的史实。然后就是充分了,所谓“孤例不证”一个观点最好能用一个以上的史实来证明。最后再罗列史实的时候要注意时序,就是史实一定按时间排列,不能跳跃。
论文题就是评述题的变形,评述题是材料中给出观点,而论文题是你要自己找观点。自己找观点首先是要积极向上的,比如山东卷就出过让用新航路开辟、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等几个词以交流与发展为题写个论文,那你的观点就一定是交流促进发展。
票证的兴废都关系到民生,票证兴是为民生,票证废也是为了发展民生。你把观点找好了以后就可以找史实证明你的观点了,题就是这样做出来了
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华盛顿……
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
"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
如果这句话出自张三或李四之口,说不定会引来哄堂大笑。
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政治就意味着玩弄和践踏道德,只有在骗人的时候,政治家的嘴里才会溜出冠冕堂皇的道德词句。
不过,幸好说这段话的人,一生中都在尽可能身体力行。
他就是美国的国父之一华盛顿。
正是由于这种政治家里罕见的品格,使我在想写一些关于伟大人物的随笔时,感到应该将华盛顿放在首篇。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就越发能够感受到,华盛顿的政治遗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
遗憾的是,我们对华盛顿更多的只是只言片语的耳闻,认识也大都停留在中学教科书的水平。我们目染的都是康熙微服私访、雍正神武英明的形象。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好像还是大清帝国的子民。
为了在政治的丛林里,不再总是迷失方向,我们应该消除自己眼里的梁木。因为世界有着太多的精彩需要我们去欣赏。
华盛顿并非出自钟鸣鼎食之家,他幼年丧父,17岁就开始独立谋生,所受的教育甚至不及林肯,顶多不过是小学程度而已。他也有过似乎刀枪不入的奇迹般经历。22岁就成了弗吉尼亚的总司令,一举成为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从21岁到26岁,他在和法国人、印第安人作战。但在此后的16年里,只不过是弗吉尼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种植园主。
是时势又一次将他推到了历史的前台。1775年华盛顿当选为大陆军总司令。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殖民地人民面临自由还是奴役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大敌当前,似乎应该小我服从大局,在一位天神般的人物领导下向前进。
但我们没有在美洲大陆看到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
美国在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对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不信任。就连促成华盛顿当选总司令的约翰·亚当斯,也感到局促不安,因为他担心,树立创建独立国家这一事业的象征人物时,历史的经验使他认识到风险非同一般:"凡强者无一不竭力攫取一切他们可能获得的权力。"
独立战争的历程,就是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眼里,也是不可思议的政治另类。不过,就是我们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却是在实践。短期兵役使得华盛顿的部队如流水一样更换不已,为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华盛顿在1776年请求士兵服役期为3年,而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虽然大敌当前,却依然担心一支内部组织过于严密的军队,往往有成为暴君手中工具的危险。最后虽然接受了提案,但又规定各州有权委派自己部队的军官。他们不想由争自由始,而以得到暴政终。因为他们知道,烈士鲜血也可能换来暴政,然后又以鲜血的名义要求尊重暴政。而只是为了换一个奴役者,流血的意义又何在呢?
通常情况下,战争总是难免烧杀抢掳,而华盛顿却始终坚信道义的政治价值。哪怕是他的士兵赤裸的双脚在雪地里留下血迹斑斑的足印,也不能促使他用刺刀去征集军需物质。他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仅仅就此而言的话,古往今来做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华盛顿。
可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华盛顿的所作所为,使一切戴着皇冠的人或没有帝王之名的帝王黯然失色。当时,独立战争进行得坚苦卓绝。一位医生就这样描写士兵的形象:"鞋烂得露出脚趾头,破烂的长袜盖不住他赤裸的双腿。裤子破得几乎连羞都遮不住,衬衣撕成了碎条……"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为美国的自由和独立而战。而国家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报偿。比如复员的军人,甚至连已经拖欠了"四年、五年,可能六年"的薪饷,大陆会议也不支付。他们将如花似锦的年华,献给了自由和独立的事业,而得到的却是赤贫和忘恩负义,"他们负债累累,腰无分文,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华盛顿为此而疾首痛心。军人们也牢骚满腹。
可在军人的不满中,他看到的是对自由的威胁,而不是攫取权力的机会。
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
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的观点。1783年汉密尔顿也花言巧语地劝诱华盛顿,利用不满的军队的刺刀威力,而华盛顿也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我不知道华盛顿是否也有过私字一念闪。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先例,当时的大国都是国王统治,而历史也可以说基本上是王权史。世界更没有过在一个大国建立共和政府的创举。孟德斯鸠就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大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治理,而在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1783年3月15日,他召集了一次决定美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军官大会,呼吁军官们不要"打开内乱的闸门",而应"让你们的子孙后代在谈到你们为人类作出的光辉榜样时,有理由这样说,’倘若没有这一天,世界决不可能看到人性能达到如此至善至美的境界。"人们似乎不为所动。在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付眼镜。他说:"请允许我戴上眼镜。为了这个国家,我不光熬白了头发,还差点弄瞎了眼睛。"铮铮铁汉们流下了眼泪。暴政和内乱的乌云倾刻之间消弭。美国人民争取自由,也得到了自由,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信守了诺言的革命。1776年的《独立宣言》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是经被治者同意所授予的。"这些扣人心弦的词句,没有像许多革命那样,只是为了招兵买马炮制的宣传品,等到夺取了政权,就成了一纸空文。美国的历史就是实践这些诺言的历史。
也正因为这样,德国音乐家舒伯特说,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向不容异说和专制政治的受害者敞开着。"而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亨利·格拉顿则鞭策自己的同胞:"在你们确定当奴隶的可行性之前,请始终朝美国看。"
从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到1783年颁布命令宣告"美利坚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休战",华盛顿为自由和独立战斗了整整8年。潘恩热情洋溢地说:"太阳从来没有这样照耀过一个更足称道的事业",而华盛顿是这个事业最伟大的战士。独立造就了一代伟人,给了华盛顿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威望和声誉,他是美国民众心中独一无二的偶像。然而,他不仅没有对绝对权力贪得无厌的野心,就是担任任何公职也非他当时所愿。华盛顿从来没有过使北美大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绩——而没有拥有过中国历史上多少将军所拥有的辉煌!——华盛顿使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原来人类可以超越打江山坐江山的逻辑。他们是为独立和自由而战,而不是为权力和交椅而战。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史无前例的贡献。
他需要的酬劳只是,能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逍遥自在地纳荫乘凉,享受解甲归田告别权力的轻松。在给拉法耶特的信中,他说"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正是他无与伦比的政治人格,使得后人在编写他的政治传记时,无须带着遗憾的心情写上这样几句:如果他在圣诞之夜回到芒特弗农时,就天年已尽,那么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神性的光辉。华盛顿不需要庸人事后做这样的假设。
尽管后来又重返政坛,但他没有在要为美国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名义下,死死抓住权力的记录。
1789年华盛顿作为惟一候选人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可他连去临时首都纽约的路费,都是借钱凑足的。当他坐着自家马车上路时,他将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他走的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将向世界证明,人类必须有救世主大救星的观点已经不合时宜。自由的火炬不能熄灭。因为他的失败,就会成为人类不可能自由和自治的事例。人类又将在何时恢复追求自由的信心?后世欣慰地看到,他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而不是墓碑。
第一届总统任内,华盛顿厌倦了权力斗争。1792年是总统选举年,他对麦迪逊说:"他情愿拿起锄头去挣块面包吃,那也比现在这种处境强。"问题是,华盛顿离任后,权力如何平稳转移。会不会出现血腥的争夺呢?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在这样一个选举制的国家,权力怎样交接,确实关系到千秋大业。国家需要他继续干下去。1793年,又一次作为惟一候选人,选举团一致通过他继续连任。他开创了至多连任两届总统的先例。
在1796年的告别演说中,他已下定决心,谢绝将自己列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来托付治国的重任。这一年,中国的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整整作了61年皇帝。
1797年3月华盛顿回到芒特弗农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没有任职终生,赖在权力的宝座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也没有选拔接班人,而让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这是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杰出贡献。他告诉后世和当代,国王和贵族并非不可或缺,人民有自治的能力,而不需要由强权人物指定接班人,在选举中,他置身事外,既不打击背叛自己的杰弗逊,也不为约翰·亚当斯呐喊助威,从而显示了共和的魅力和生机。
他也厌恶党派之争,也告诫美国人民派系之争对国家的危险,但始终保持不偏不倚。这可以说是这位伟大人物的局限,他没有能够意识到,在没有像他这样由时势造就的、众望所归的伟人时,政治领导人如何才能产生的问题;他也没有意识到,政治职位的角逐,必然会产生派系之争。
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后人也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一位传记作家弗莱克斯纳写道:"华盛顿也的确认为芒特弗农的家族旧墓穴太狭窄和破旧了,他打算修一个好一点的,但却不希望在那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都建立一座巍然傲立于大街小巷之上的纪念他的什么建筑。"他不想华盛顿的市中心成了他的坟地。真正的纪念碑是矗立在人们的心中,而不是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明白和乐于接受这样的道理。
当他合上棺材的那一刻,人们是满怀悲痛,而不是心有余悸。他留下的政治遗产不仅造福于美国人民,也使整个世界受益。美国人民此时和以后都用不着担心,伟人一死,天就会塌下来。
华盛顿开创了政治的新纪元。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谦卑地使用权力。他是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伟人中的伟人。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结合到什么程度。政治并不总是无耻的代名词,也不是只有政治小人,才能建功立业。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们,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但华盛顿却不是天生正确的神灵。他自己没有这样认为,他的同胞也没有这样去塑造。他身前被一些人怨恨,死后也还有人指责。尽管他可以说是美国的另一面国旗,美国人民也会在歌谣中吟唱:"吹响赞美的喇叭,让华盛顿的英名,响遍世界,赢得欢呼",但美国人并没有把他捧上神坛,恭维他是美国人民的大救星。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政治神坛的立锥之地。美国人民更没有从此就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圣人的手中。他们敬仰华盛顿,却对权力始终保持着警惕。
上一篇:护理学专科论文
下一篇:sci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