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浅析一、祥子的悲剧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勤劳、纯朴、善良的他,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渴望在城里创立新的生活。进了城的祥子,选中拉车这一行,把买上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他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但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的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生活捉弄了他,他也开始游戏生活,吃喝缥赌。“平日最怕最可耻的一件事,现在他打着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为了喝酒,到处钱,连他一直都尊称好人的曹先生家,他也行。更有甚者,为了多弄几个钱享受生活,他竟出卖阮明。最后,他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来维持生计。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垃圾,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他没有父母,乡村生活的破产使他来到了城市,他希望凭借拉车在城市谋生。祥子之所以选择拉车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拉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力气活而不是技巧活。祥子有强健的体魄:“到城市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他相信凭借自己强健的体魄,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高等的车夫,过上独立有尊严的生活。当他想到有一天他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时,傻子似地自己笑了。由此可见,祥子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身体自信的基础上的。他对自己能成为一名高等车夫的想法深信不疑:“看着自己的青年的肌肉,他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这表明,祥子已经做好了出卖体力的准备,他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买车的理想。祥子的劳动一开始就带有“异化”色彩。在这种带有“异化”色彩的劳动中,祥子想象中的带有表演色彩的拉车过程中身体展示时的快感荡然无存,祥子成了自己劳动“对象”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就意味着祥子从一开始便无法保持身体的自足与完整,他的身体开始与他本人分离,自足的身体开始异化。他对自己身体的过分自恋与身体被迫“异化”之间的冲突,则使祥子的理想在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这仅仅是他悲剧性命运的开始。开始的时候,祥子还是一个天真浪漫的乡间小伙子,带有乡间小伙子的纯朴与善良。祥子知道自己的全部财产只有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照看自己的身体,也晓得如何把自己的身体投资到梦想中去。与其他车夫不同,祥子拒绝沉迷酒色,以免葬送自己的身体。与洋车不同,祥子认为这个身体生下来就属于他自己,他深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事实证明他错了,他与虎妞的性关系首先动摇了这一信念。尽管祥子对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不上,但他还是被她引诱了。虽然祥子在这件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但他还是不由自主地一步步走进这个陷阱。这件事使祥子开始直面自己身体里有着他自己以前所不知道而且无法控制的东西。尽管祥子对自己的行为颇感后悔“:不但身上好像粘上了点什么,心中也仿佛多了一个黑点儿,永远不能再洗去”,但“不管怎样的愤恨,怎样讨厌她,她似乎抓住了他的心。”这种矛盾的心态显示出祥子对自己性行为的暧昧态度。他始终无法确认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受虎妞赤裸身体的吸引还是排斥。他无法弄清自己身体的真实情况,更无法提出明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面对自己内在的性驱力,祥子无能为力“:渺茫的他感受到一种比他自己还要更有力气的劲头儿,把他要揉成一个圆球,抛到一团烈火里去,他无法阻止自己的前进。”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
成为第55位粉丝祥子是可悲的,最终他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反而贝生活甩进了堕落的深渊。一个年轻力壮,充满幻想,努力的,个人的理想主义者——祥子,带着一身的清凉来到城市,他的目标只不过是靠自己的踏实劳作买得一架属于自己的拉车,然而买车,丢车,再买车,再卖车,三起三落,几经周折,他受到兵匪的抢夺,虎妞的诱逼,侦探的讹诈。。。最后还是落了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流浪汉,最后连自己起初的个人奋斗的信念也被迫丢弃了,变得自私,堕落。城市的生活遭遇不但毁坏了祥子原本健康的体魄,也慢慢腐蚀着他的思想。刚来到城市的祥子是淳朴老实的,想法简单,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稳稳实实地过上体面的日子。但这种简单的想法在当时的城市生活中是不合适的,时局的动乱让他丢了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第一辆拉车,别人的讹诈让他丧失了大部分的财务,最后虎妞的威逼利诱让他更是受尽屈辱,满心欢喜拥有拉车后,转眼间又因虎妞的死去而失去。最后两那一点点淳朴的爱情也因小福子的死去而消失殆尽。尽管罪恶来自社会,但祥子在遭受打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缺点。祥子骆驼一般的顽强,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没有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生着一颗脆弱善感的心,他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于是停止奋斗的。在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他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祥子自己对此没有丝毫反省,而只是简单地认为说真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毛病似乎是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祥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一旦自己受到挫折,却暗中琢磨,按自己的思路从别人的生活中引起奋斗没有价值的悲思
【摘要】《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 日益凋敝的农村已使他无法继续生存,他“生长在乡间”,“失去父母与几亩薄田”之后,来到城里,希望以自己的足壮和诚实创造出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定拉洋车,并把“能自己打上一辆顶漂亮的车”作为一个必能达到的志愿和目的。这个志愿的确立,从侧面表明了祥子并没有摆脱农民的思维方式。他想买车并做个独立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他觉得车像土地那样稳当、可靠。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 祥子一开始斗志有多昂扬,后来在现实的一系列物质剥夺下的精神堕落就有多痛苦,甚至更彻底!故事的结局,在各方面的影响下,“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变成了“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关键词】祥子 个人奋斗 底层市民 堕落 悲剧命运 【引言】老舍先生通过祥子这一旧中国市民个性主义形象的典型代表,以他人生经历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出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根源,并在此之上引导读者探寻造成祥子的悲剧的重要影响因素。 【正文】 一.祥子的悲剧命运——“三起三落” 1.买车与丢车 祥子从有了“自己打一辆顶漂亮的车”的志愿后,便“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功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是现打的,不要旧车见过新的”。但由于“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祥子花了整整三年,才凑够一百块钱。原来想“买辆最完整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当残酷的现实第一次摆在“坚壮、沉默、而又有些生气”的祥子面前,他只能选择无奈地妥协了。 往后的每一次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祥子总算有了自己的车,他兴奋、激动,“几乎要哭出来了”,他把买车的日子当做早已被自己遗忘的生日。此时的祥子,是无比幸福的!他对未来有着明确的希望,甚至天真地觉得他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开车厂子。 不久,在拉学生上清华时,连车带人都被大兵抓了。 至此,祥子丢了他的第一辆车。 在这次变故中,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以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这是祥子来到城里面对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打击,他不明白“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坚强的祥子在这次来自战乱与政府的剥削与压迫下留下了辛酸的眼泪。他的疑问,在当时也不会得到任何解答! 这是祥子的“一起一落”。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底层的劳动者,即使是像祥子那样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也终究难以逃脱生活的枷锁。他们,依然无法在那动荡的岁月里,改变自己的人生。 2.拼命攒钱与被敲诈 祥子带着三匹骆驼逃出兵营,将它们卖给一个老者。原本指望着三匹骆驼能凑够买新车的钱,却仅仅换来三十五块钱,外加落了个“骆驼祥子”的外号。 失去了第一辆车,祥子更加拼命地攒钱。“没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车早,回来晚,他也非拉一定的钱数不收车”,还开始抢别人的买卖,“‘骆驼祥子’的名誉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 为了有固定的收入,祥子到杨先生家拉包月,但却和拉散座儿一样不顺心。“杨先生和杨太太总以为仆人就是家奴,非把穷人的命要了,不足以对得起那点工钱”,最后祥子忍无可忍,辞职回了人和车厂。不想却落入虎妞的圈套,一步步失去了那丁点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利。 为了继续攒钱,也为了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宅拉了包月。 曹先生一家都“把祥子当人看”,在曹宅,祥子过得还算舒心,他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尊重。 可惜,祥子注定不能安稳! 孙侦探的到来,让曹宅一夜间人去楼空。祥子“碰到点儿上”,被孙侦探敲诈去了拼命攒下来打算买车的所有钱。 这是祥子的“二起二落”。孙侦探的顺带敲诈对祥子——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而言,却是致命的打击。这一打击,让祥子已渐渐灰暗的生活变得更加暗淡!祥子所代表的底层市民,在那个特殊时期,毫无立足之地。他们只是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 3.再次买车与卖车 祥子“稀里糊涂被结了婚”后,虎妞为他买了二强子的车。虽然是“老婆给买的,但总算是又拉上了车”。后来虎妞难产,“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祥子为安葬虎妞,又把车卖了。他又一次沦为一无所有! 这是祥子的第三次“起落”。 “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了;三起三落,像个电影,永远抓不住,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有她,怎能成个家呢?” 曾经那样坚壮要强的祥子,一直想实现自己买一辆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的志愿。如此微小的愿望,在当时,似乎都是天方夜谭。 虎妞死了,祥子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堕落为“一般车夫”了。可因为小福子,他又有了希望,他想在找曹先生之后去看小福子,告诉她:“祥子并没混好,可是决定往好里混,咱们一同齐心努力的往前奔!”奈何偏偏事与愿违。小福子自杀了,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祥子,他彻底堕落了!“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 二.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三个:自身性格、社会环境、个人情感。 1.主观原因:自身性格的影响 祥子是农民出身,“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到了城里,虽然成为了人力车夫,人身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但思想并没有!在遇上事儿时,仍然受到小农思想局限性的影响。他始终只想通过拉车发家致富,从未想过可以跳出拉车的圈子,仿佛他就是为拉车而生的,因为车和土地一样稳定、可靠。高妈和方太太都曾劝他“让钱生钱”,但他不肯接受新事物,固执地认为银行的折子只是个。 祥子身上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还体现在他面对打击时,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妥协上。 遭到杨家一次次的剥削,他一次次地忍让;面对虎妞的逼迫,他不是果断离开北平城,而是在纠结一通之后选择妥协…… 在他身上,有着勇敢、坚强、乐观的一面,却也有着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一步步走向堕落的软弱与妥协的性格,而这,便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观因素。 2.客观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们,尤其是底层市民,即使他们如前期的祥子那般要强,也终究逃不过社会的无情碾压。在当时,个人奋斗实难有立足之地。压榨与冷漠,始终多于温情!这一点,在祥子和老车夫老马的身上,被展露无遗。 3.个人情感的不幸加快了祥子的悲剧发生 祥子的个人情感主要是围绕虎妞和小福子这两个女性展开的。 虎妞与祥子的结合,对祥子而言,确实是一段不幸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是畸形的、不美满、不平等的。祥子名为虎妞的丈夫,实为其仆人,“他第一得先伺候老婆”!虎妞介入祥子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他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小福子是祥子重新振作的最后希望,她的自杀,成了压垮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至此,祥子彻底堕落成为一个社会渣滓、一具行尸走肉。用原著的话来说,他便是“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所以说, 个人情感的不幸,加速了祥子的悲剧发生。 【结论】多方面的原因,让一个要强的底层市民代表,堕落得如此彻底! 祥子已不再是祥子!他失去的,不只是车和积蓄,还有过去那个淳朴、坚强、进取、乐观的自己。 鲁迅先生曾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老舍先生也是如此做的! 他把祥子的悲剧一点点拆解,让祥子一步步走向堕落。也许,他是想用祥子的悲剧唤起更多人的斗志,让更多人认识到:不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奋斗再励志,也终究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老舍 《骆驼祥子》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8年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骆驼祥子》的提纲:1、艺术特色2、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4、中心思想
骆驼祥子 特色及评论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作品简介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宇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1924年,老舍赴英国相田任汉语教师,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头戏《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人物经历总体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作品主题 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内容提要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民国以后,开了这个车厂子。他这儿的车的租金比别人贵,但拉他车的光棍可以住在这儿。 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刘四爷离开家走亲戚去了。涂脂抹粉,带着几分媚态的虎妞看见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的屋里去。桌上摆着酒菜。虎妞热情地劝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觉得这时的虎妞真漂亮,不知咋地,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 在西安门,祥子碰到了老主顾曹先生,曹先生正需要一个车夫,祥子便高兴地来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和曹太太待人非常和气,祥子在这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温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去买了一个闷葫芦罐,把挣下的钱一点儿一点儿往里放,准备将来第二次买车。 一天晚上,虎妞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我有啦!”祥子听后惊呆了,脑子里乱哄哄的。虎妞临走时,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要他腊月二十七——她父亲生日那天去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这天晚上,祥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觉得像掉进了陷阱,手脚全被夹子夹住,没法儿跑。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倒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老马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他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看光炮影之中夹杂着密密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街上的人都急于回家去祭神。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要按门铃时,便被那侦探抓住。原来这侦探姓孙,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奉命跟踪得罪了教育当局的曹先生。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幻景,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虎妞看见祥子回来,非常高兴。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以女婿的身份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撕破了脸公开了自己和祥子的关系,并说决心跟祥子走。 和父亲大闹了一场后的虎妞,和祥子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婚后,祥子才明白,虎妞并没有真怀孕。祥子感到受了,十分讨厌虎妞。虎妞打算把自己的400多元体已钱用完以后,再向父亲屈服,承受老头子的产业。祥子认为这样做不体面,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 正月十七那天,祥子又开始拉车,凭的是拉“整天儿”。拉过几个较长的买卖,他觉出点以前未曾有过的毛病,腿肚子直发紧,胯骨轴儿发酸,汗拍嗒拍嗒的从鼻尖上、脸上一个劲儿往下滴嗒,接钱的时候,手都哆嗦得要拿不住东西似的。他本想收车不拉了,可是简直没有回家的勇气。他感到家里的不是个老婆,而是个吸人血的妖精。 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西城有名的一家车主,自己带着钱享福去了。虎妞听到这消息后,非常失望,她看清了自己的将来只能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大哭一场后,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了。祥子拼命拉车、干活儿。祥子病倒了。这场大病不仅使他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钱也用完了。为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活动、爱吃零食,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祥子要搬出大院了。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来看他,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这个为了养活弟弟而被迫卖淫的女人,但又苦于无力养活她们全家。看着眼已哭肿的小福子,祥子狠心地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祥子又在雍和宫附近的夏家拉上了包月。年轻的夏太太引诱祥子,使祥子染上了淋病。 病过之后,祥子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他不再要强了。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冬天的一个黄昏,祥子在鼓楼前街拉着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后来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刘四爷。他把刘四爷赶下了车,感到出了一口恶气。 祥子没有办法,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这儿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祥子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可福子两月前因不堪娼妓的非人生活上吊死了。 回到车厂,祥子昏睡了两天。他没有回到曹先生那里去。他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他什么也无需再想了。 主要人物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人生并不因为他的要强而多给予了他什么,大兵、骆驼、曹宅、孙探长、虎妞、小福子……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不让他逃脱车夫的最终命运。他曾经也不信命,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他的努力,他的第一辆车,他买车的积蓄,没有招谁也没有惹谁,不也就这样没了吗?这能怨谁呢,只能怪命是如此了。所以祥子最终变的和其它的车夫一样,不再要强,养成了烟酒等他过去从来不肯沾染的东西,也就让人觉得可以原谅了,所有的恶习似乎都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可饶恕了。可是祥子过去是一个怎样要强的人啊!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强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虽然像他这样的高等车夫喝点好茶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把自己当作铁打的,拼命攒钱……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祥子的见闻和经历将他磨砺成了另外一个人——与过去的祥子完全相反的人——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有时他也曾想过应该好好的生活,可是一想起他自己的经历他就没了信心,要强又怎样呢,自己过去不也要强过吗,到头来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还不如趁早快乐一天是一天。直到最后,连他最后的寄托--小福子也离开了这世界,他彻底的绝望了。一个由乡间来的淳朴、老实、善良、结实的小伙子就这样沦落成一个让人同情的混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农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都带来磨难。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老舍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下层劳动者生活空间的威压。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人渣,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虎妞。在当时,这样的女子少有。她的形象最鲜活。她是“母夜叉”,谁得罪了她,她就会骂街。她横冲直撞的语气,撇撇嘴的样子,和祥子说话时半笑半傲的口气,在书里是那么生动。要不是说她的年龄,我准以为是十八、九岁不懂事儿的女孩儿。但回想她想出的,演出的戏,她和老爷子顶嘴的词儿,又觉得老练。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亲情是可贵的,希望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 经典语句 1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2 走吧,就是一时卖不出骆驼去,似乎也没大关系了;先到城里再说,他渴望再看见城市,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他的家,全个的城都是他的家,一到那里他就有办法。 3 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4 可是有一天方大小姐叫他去给放进十块钱,他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通共,哼,也就有一小打手纸那么沉吧。 5 夏先生的手很紧,一个小钱也不肯轻易撒手;出来进去,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6 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7 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8 难堪渐渐变为羞恼,他的火也上来了;他们瞪他,他也瞪他们。 9 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影响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相关评论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骆驼祥子》最初发表于《宇宙风》杂志1936年,195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的单行本,老舍曾做了删改,删去了旧版第二十三章的后半部分与第二十四章的全部。八十年代出版的《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则又恢复了旧版原貌。 好词好句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他们自己可是不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的太沉重. 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 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祥子像被一口风哽住,往下连咽了好几口气.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悲哀中的礼貌是虚伪。 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可是,祥子在那里看着;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走吧,就是一时卖不出骆驼去,似乎也没大关系了;先到城里再说,他渴望再看见城市,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他的家,全个的城都是他的家,一到那里他就有办法。 他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可是有一天方大小姐叫他去给放进十块钱,他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通共,哼,也就有一小打手纸那么沉吧。 夏先生的手很紧,一个小钱也不肯轻易撒手;出来进去,他目不旁视,仿佛街上没有人,也没有东西。 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难堪渐渐变为羞恼,他的火也上来了;他们瞪他,他也瞪他们。 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个招呼。
不知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现在先给你推荐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我看《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摘要:《骆驼祥子》这部悲剧性很强的小说,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们在金子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腐朽的制度让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们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们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之中。主人公祥子就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个世界,最后彻底堕落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还与他自身的不能主宰自己有关。 关键词:努力、奋斗、堕落、行尸走肉、残酷 论文提纲: 一、看《骆驼祥子》的观后感,结合祥子的悲惨遭遇提出论点:骆驼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 二、举例子结合社会实际论证骆驼祥子的命运悲惨的原因。 三、由分析得出结论,骆驼祥子的命运之所以悲惨,除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外,还与他自身的不能主宰自己有关。 四、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正文: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本较薄的小说,只有15万多字,数日便可读完。看完的第一感觉便是:不过瘾,实在好短,但意味深长,含义深刻. 我对骆驼祥子的总体评价是什么呢?一句话,他的命运太悲惨了。祥子是旧北京三十年代的年轻车夫。他相貌一般,个头大,跑得快,不怕吃苦。他有理想的职业拉车。他有追求的目标买车。流了三年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一辆自己的新车。那是军阀混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莫名其妙地被兵抓去打杂。车子他生命的一部分,被夺走了。有一天,炮声把营里的兵吓住了,他们决定迅速转移。祥子趁乱带上兵营里的几匹骆驼,逃走了。他卖了骆驼,凑了三十几块大洋,又回到“仁和厂子”拉车。厂主刘四爷的闺女虎妞,都三十多了还没找到婆家,就是因为太泼辣了。虎妞看上了祥子,诱惑祥子,祥子栽在了她的怀里,祥子后悔,准备一刀两断。可虎妞祥子“有了”,祥子是丢不掉她了,最终与她成了亲。虎妞死于难产,祥子所爱的小福子也因不堪忍受妓女的生活而离开了人世,祥子人财两空。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没有劲了,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祥子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彻底地向命运屈服了。 他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北平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命运与遭遇。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个世界.骆驼祥子的命运是那么悲惨,那么让人同情。 在读完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颠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除了与自身有关,还与社会现实有关.……………… 这是一篇很优秀的毕业论文范文,剩余部分你自己去免费下载吧——
你学什么专业的 ,是要现成的吗
悲剧成因:一,社会自身的原因,黑暗社会的重压、封建礼教的束缚。当时社会新旧交替,社会矛盾尖锐,人们的思想观念冲突,大环境和小环境无法和谐共处。女权主义有苗头,但微弱,并且秉承的思想并不是真正的五四精神思想,思想具有一定的前进性,但行为跟不上思想,不管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深受其苦。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们的生活主会限制于他人。二、 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一个必然原因。子君虽然受了一点西方文化进步思想,但她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女人。终究做了攀援的凌霄花,嫁给涓生后,回归家庭,没有找任何工作。又是那般性子,无法像西方女性一样大胆的说出来做出来。被人抛弃后,也只是想到自杀,而没有想到好好的改变自己,坚强的活下去,是娜拉出走之后的,在中国的一种阐释—自杀,性格太软弱,而无法面对以后的人生。而涓生,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并没有改变,文人的酸臭味也没有改变,说白了,就是没有担当,没有责任,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失去后才懂得更加珍惜,可那并没有什么用。两个性格太一样的人在一起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无法很好调节生活上的各种问题,最后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曾经的美好一一伤逝。三、经济上的困顿,使他们失去了轻松自如的心态,他们的爱情也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爱情必须有所附丽,无所附丽的爱情终究是一盘散沙,散,只是时间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四,爱的不够才借口多多,如果克服问题能相知相守,亲情式的爱情将不成问题悲剧的主要意义是鲁迅先生中的喜剧与悲剧的定义出自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节选: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悲剧使人深刻,使人得以了解现实,求不得,爱别离才是人生常态
关于毕业论文之俄狄浦斯的悲剧
绪 论
纵观自古至今的文学批评,几乎所有西方著名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都就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俄狄浦斯的悲剧不仅成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中1个持久的话题,而且成为整个世界思想史中1个永远的神话,毕业论文-俄狄浦斯的悲剧 - 语言文学论文。对于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的理解也是观点众多说法不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索福克勒斯的这部作品被视作悲剧的.典范,并前后1共被提到7次,在他看来,俄狄浦斯是1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因为他“不10分善良,也不10分公正,而他之所以陷于厄运,不是由于他为非作恶,而是由于他犯了错误。”
①亚里士多德把俄狄浦斯的悲剧定在俄狄浦斯本人身上,也由于此观点的提出引起了批评家长久的争论。除此之外,更多的人把俄狄浦斯的悲剧称为命运悲剧。我国的学者,如许纾在她的《悲剧命运形式新探——重读经典<俄狄浦斯王>》中就以俄狄浦斯的命运为线索,从形式的视角说明悲剧是1个具有必然性的完整的命运幻象,并剖析悲剧精神用命运形式来表达的原因及其所取得的效果。到1900年弗洛伊德又提出新的观点,那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他发现在他的许多病人中都有杀父娶母的冲动,而他认为,这种“俄狄浦斯情结”是与生俱来的,它潜藏在无意识中不易被发现,它来自于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在性蕾期这1个阶段的小孩对自己的异性父母感兴趣,而排斥同性父母,形成3角关系,即男孩子喜欢母亲,而女孩子喜欢父亲,反抗母亲,呈现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如果在以后的“心1性”发展过程中,再遭受挫折,停滞下来,那么“俄狄浦斯”情结就将长久的固留,使之呈现许多反常的表现。
②弗洛伊德认为,弑杀的目的是为了同父亲争夺母亲,想把父亲当作竞争对手除掉,因此恋母情结就成为了悲剧的原因。弗洛伊德的这1观点在原文中也由此得到论证。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观点提出来之后,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的探讨的观点就越来越多了。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王昌树在他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消解——兼谈艺术价值生成》中把“俄狄浦斯”情结作为人类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原型,不仅从弗洛伊德的观点去理解悲剧原因,并能从弗洛伊德的观点中得到艺术美的启示。孟德群则在《俄狄浦斯的错误及其人生启示意义》指出俄狄浦斯悲剧原因还是逃不出命运之神的操控,另外他更为大胆地提出是由俄狄浦斯的性格让他出现选择性错误造成的。更有甚者,如李紫红就在《俄狄浦斯王悲剧新探》中从后现代的语言学理论中得到启发,认为是语言的神奇力量造成了他的悲剧等等。
麦克白悲剧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自身因素 (1)不安分的天性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 通过文本中关于麦克白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本性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也正是这不安分的本性最终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麦克白的夫人评价麦克白: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 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 不愿玩弄机诈,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可见麦克白天性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妻子的唆使也终会暴发来,“跃跃欲试的野心”总有一天会扫除一切思想道德的障碍而展露出,即使没有外力的推动,麦克白也必然会走上“弑君”之路。 (2)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使他成了嗜杀成性的暴君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行为不成为悲剧,主张通过行为表现人物。麦克白悲剧过程中有三次严重的罪恶行为:弑君,暗杀班戈父子,屠杀麦克德夫一家。如果说麦克白“弑君”时还曾有一丝怜悯之心,犹豫不决,在暗杀班戈父子时只剩下残酷了,而在屠杀麦克德夫一家时更把残酷狂暴之情暴露无遗。麦克白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常使他感到恐惧和惴惴不安,但罪恶感不等同于懊悔之情,他也没有察觉他罪恶的根源。在罪恶感的痛苦折磨下,他继续他的罪恶只为掩饰以前的罪恶,这必然使麦克白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疯狂,终成为一个嗜杀成性的疯狂的暴君。 (3)麦克白本人对宗教中神圣自由的错误理解 从宗教观点来看,人生下来就有天赋的意志自由。这种自由即可以驱使你选择善,同时也能怂恿你趋向恶。可悲的是他最终选择的是恶,误用了这种自由意志,他误把神圣自由当作了自由意志,这样自由的误用必定会使人陷入囹圄之状,最终酿成了无法挽救的命运悲剧。 客观原因:邓肯、班柯、女巫、麦克白夫人的外在影响 (1)邓肯的过度信任和依赖 麦克白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根据当时苏格兰的王位继承制,他也拥有王室继承权,更重要的是在“征讨叛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邓肯感慨麦克白的功劳太超越寻常,认为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他的伟大勋绩。邓肯表现了对麦克白的巨大的信任和依赖性。这刺激了麦克白的野心,使他认为自己攫取王位也并非是完全无理由的。 (2)班柯的拒绝 在收买诱惑班柯这个绊脚石不成的情况下,麦克白只好杀害了他。从那之后,麦克白内心的冲突开始减弱,认为心里想到什么便把它实行,不再有任何的疑虑。他逐渐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疯狂暴君。人与命运的冲突也开始激化起来。 (3)女巫的预言及麦克白夫人的刺激 女巫的预言被验证后,促进了事态的发展。麦克白告诉了夫人,于是预言激起了两个野心家的欲望。麦克白夫人是事态迅速发展的刺激因素。当麦克白进退两难和犹豫不决时,麦克白夫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之心,他说:“请你不要用说了,只要是男子汉做的事,我都敢做,没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胆量。” 总之,麦克白的悲剧就在于他错误地听信了女巫的预言丢失了自己的信念,错误地遵从了妻子的指示丢失了自己真正的勇气,错误地不肯悔悟而走向了终极的毁灭。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虎妞:书中主要人物之一。车行老板的干闺女,长得虎头虎脑,又老又丑,但性格豪爽、热情而且刚烈。不惜与父决裂毅然嫁给她所喜欢的老实人祥子。她用私房钱为祥子买车,一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但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因难产而死。厉害、泼辣又极富同情心的虎妞,是书中最鲜明、生动的人物。展示了她精焊、泼辣,还展现她好吃、懒做,性的苦闷与复杂心理,有严重的剥削阶级意识。她与祥子的爱情纠葛不仅使得整个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且增强了祥子的悲剧色彩。虎妞,一个泼辣、坚强、豪爽的女人,在乱世中生存,她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她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虎妞的独特个性代表了那个特定年代女人所面临的艰难生活
当下男多女少的时代,很多人责怪祥子不珍惜。但那时是男少女多,如果互换成合适如今形式,会有人责怪祥妹不珍惜虎哥吗?比如祥妹存了几年钱买了车,想要自己拉客赚钱不再用出租金,结果政策变动,电动车被收缴了。然后祥妹忍受被虎哥潜规则,想再存钱,结果客户投诉等,后来被迫嫁给了四十岁的油腻大叔虎哥。后来虎哥死了,祥妹堕落成了人人厌恶的三和大神,寄居在网吧,开直播,幻想着成为网红……
在大多数人眼中,虎妞是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人物。就连作者自己也把她作为一个负面人物而存在的。但是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该承担太多的责任,因为在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一个旧时代的牺牲品。并且她还是有一些好的品质的:她胆大、直率、又精明能干。本来虎妞的出现到底也是给祥子带来希望的,虽然这场婚姻并不是如祥子所愿,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但虎妞终究是爱祥子的。即便对他在爱的方式上有些特别,有些强迫,有些自私甚至粗野。“她的话,所有都留给祥子听”“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他争辩”,从这些描述来看,我们或许也可以在虎妞那又老又丑的外表下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期待。还有她对祥子独有的客气,爱护与关怀。祥子卖了骆驼回到城里,刘家父女又接纳了他。“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到非洲挖金矿去了!”虎妞对祥子的骂骂咧咧的背后存在着掩饰不住地盼望与喜悦。这种粗鲁却慈善的思念的表达方式是虎妞特有的。为了能和祥子在一起,她不惜欺她的父亲甚至和父亲反目成仇。这个强悍而精明的女人,即使真的祥子,也没有让人觉得那么面目可憎,因为她是那样执着与自己的爱情。爱情来了,她就紧紧地抓住。即使父女反目也在所不惜。
虎妞是能干的,虎妞的父亲刘四爷是一个车厂主,拥有六十多辆车。他们从往外租车中获得收入。由于家产比较大,虎妞便一直帮衬的父亲。做生意时,她经常和男人打交道。在男人堆里摸爬滚打惯了的虎妞,“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样花样。”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吓住男人,帮助父亲办事。”“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俩把人和厂子治理得铁桶一般”。所以,当父亲丢下她卷财而逃时,她才会哭得那样伤心。她也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一个人,虽然虎妞身上遗传了刘四爷的“虎相”长得虎头虎脑,一堆突兀的虎牙更是让人避而远之。她行为粗俗,没有花容月貌的虎妞知道自己已经过
了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因此,当她在遇到祥子之后,她终于决定要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追,去引诱祥子。欺祥子自己已经怀孕,让祥子娶她。全然不顾世俗的眼光。当父亲公开的反对他们时,她又那么决绝的坚持,嫁得那么义无反顾。最终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她得到了祥子,也拥有了平常女人应该拥有的丈夫和家庭。
但同时,她也是可怜的。这个出生于旧时代的女人,婚前她是父亲赚钱的工具,虽然吃喝无忧,但在精神方面确是空白一片。在她小的时候她的母亲便死了,父亲为了赚钱不让她嫁人。她和刘四爷之间说白了就是赤条条的金钱关系。小时候她没有得到父母兄长的爱,嫁给了祥子以后,她同样也没有得到丈夫的爱。爱上祥子也许对她来说是不幸的,因为祥子只是一个有一身蛮力,没有钱也没有经济头脑的老实人,他每天都把心思花在买车、拉车上。安于现状,安于贫穷,而虎妞在管理车厂方面拥有一定的经验,又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她想用自己的钱,买几辆车,由别人来租,慢慢的发家,也可以向父亲一样拥有一个车厂。于是她想说服祥子,来改变他只靠体力吃饭的思想,两个人一起努力过上好的生活。哪知道她却并没有把固执的祥子给说服,而虎妞的控制欲却激怒了祥子。虎妞出于对他的爱,最终还是妥协了。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想,如果不是嫁给了祥子,她的结果也许不会那么悲惨,她最起码还能活着。但她偏偏喜欢上了祥子。一个注定不能给她幸福的男人。因为祥子不爱她。因为不爱所以不惜。这也预示了她最终的悲剧。
这个可怜的女人,有时又可爱的让人很心疼。在父亲的寿宴上,为了逼迫让父亲答应她和祥子在一起,她当着父老乡亲,和所有在场的人的面公开承认自己已经怀孕,全然不顾世俗的目光。在那样的一个旧时代,在那样的一个场合,一个女人能公然承认自己未婚先孕,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礼教思想的绝妙讽刺。虎妞的这一举动甚至令现在的我们也不禁为之汗颜。毫不夸张地说,她的勇气不必我们现代的人少一分一毫。她那豪爽的个性常常让我们笑中带泪。只是我一直不能明白,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她这么做值得吗?看到了幸福就努力抓住,也许答案就这么简单而已吧。
昨天还和小福子有说有笑得,今天看到小福子帮祥子擦车,陪祥子聊天,她就怒火中烧,破口大骂又泼小福子脏水。晚上看到小福子带着兄妹哭的泣不成声的时候,她又那么真诚的道歉,并把祥子新买的米送给小福子应急,这个简单又大大咧咧的女人就是这样直来直去。
她也有过幸福的时候。她怀孕了。祥子那么全心全意地对待她,给她买补品,带玩具... 她就像个小女人那样享受着怀孕带给她的一切。在某一点上,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虎妞看人的眼光,她看上了祥子,祥子便果然没全让她失望,虽
然祥子并不爱她,但是祥子也绝不会背叛她,祥子是可以让她依靠一生的,我知道没有如果,但是我又那么自私的想:如果虎妞没有死,哪怕没有那个孩子,凭着祥子的吃苦耐劳的劲儿,再加上虎妞的精明头脑和人脉关系,或许他们真的有能力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悲剧就是悲在这里,旧社会就是这样,它把你所有美好的愿望和想法都给你打破,然后展示残酷给你看,在那个冷漠的年代里,是容不得穷人活在世上的,虎妞虽然算不上是穷人,但她却嫁给了一无所有的祥子,祥子救不了她。她的父亲能在金钱上救她,但她的父亲的心却和那个社会一样的冷漠,他无视他自己女儿的死亡。
虎妞就这样死了,死在她一直憧憬的幸福里,死在那个冷漠的时代里。她在那个封闭的、僵化的、以及那个封建专制权力者的畸形生存空间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那个阶级的牺牲品。虎妞的悲剧也是那个年代中普通人的悲剧!
法国的艾黎.福尔在他的《世界艺术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男人心目中,野兽代表着部落最现实的前途。相反,女人却只注重眼前和周围的事,所以,第一件用具可能是女人发明的。因此,女人是最早的工匠。她们讲究实际,谨慎保守,人类的制造也正是发轫于她们的劳作中。也可能是妇女把牙齿和小石块串成项链戴在身上,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愉悦。但是,女人讲究实效的本性限制了她们的视野,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男人。人类从一开始,就有两大力量维持着平衡,这种平衡从未打破过,第一种力量是女人,女人是现实生活的核心,她们养育后代,维持家庭,使社会沿袭必要的传统得以延续。另一种力量是男人,男人是想象生活的核心,他们专心致志,研究未解的奥秘,把死亡引向一条永不停顿的变化之路,从而设定一个亡者的社会。”这段话多少从群体意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艺术领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男性主导的根本原因。”
此外,尽管女人总是被视为爱幻想的动物,这种看法却显然是很表面化的。她们的幻想通常还是局限在日常生活的角度,譬如:我会在极为浪漫的情况下邂逅自己的白马王子、我想要嫁给一个百万富翁、我要在自己的客厅里挂满艺术作品、为什么我不是英国皇室成员。很多人会将这种想法视为想象力,因为通常女性还会为这种蓝图构思出种种戏剧化的细节,但从本质上说,这种所谓的“想象力”仍旧是收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光短浅的。
这是女性社会的最大悲剧,她们由于生理的原因在史前社会就放弃的对精神领域的控制,虽然马克思主义者可能更看重物质,但失去主流话语权的女性仍然没有因此而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她们在家庭琐事上的辛劳由于主流话语权的渲染变成了理所应当,同时男性社会还会对她们的“奉献”进行吹捧,让她们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光荣而自主的位置,让她们觉得被观察是一种乐趣,所以她们渐渐忘掉了自己最原始的语言与观点。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题目是《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很遗憾我还没有看正文,但这个问题却是值得思考。
现在回到我在标题中提到的“虎妞”,她是老舍作品中一个成功的形象,当然成功不代表这样的角色可以从感情上取悦任何人,从女权的角度来说,作为男性社会一员的老舍在真实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的同时,赋予了“虎妞”一种“丑”的艺术外形。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将一个企图把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处理成长着一口虎牙,满嘴脏话的粗俗女人,而那个逆来顺受的小福子却得到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外形。其实,如果仅仅是外形上“丑化”的塑造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例子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也出现过,但老舍并没有像雨果对卡西莫多倾注赞赏那样,对“虎妞”倾注赞赏,他最多是给了几分同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老舍在潜意识中感到了来自“虎妞”的威胁,这个形象居然公然挑衅父权社会的主导地位,我们知道,艺术形象中的吸血鬼或妖魔通常会长着两颗虎牙,“虎妞”正是这样,包括她的名字,老舍在无意识中暴露了他个人对“虎妞”厌恶。“虎妞”是女权社会的一个代表,由于她具有一点点自我觉醒,所以已经失去了在父权社会中被观察的地位,故而她不具备感官上的美感。在整部小说的意识范畴,祥子始终试图与黑暗的社会抗争,但在无意识范畴,老舍居然在小说开始不久就将这一抗争变成祥子与“虎妞”的斗争,这一做法值得怀疑。一旦将这一怀疑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群体无意识,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老舍还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看待女人和男人的问题,他仍然是男性社会的代言人。曾经看到国外学者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一个有趣解读,他认为哈克和黑人奴隶的逃跑实际上是男性企图逃离女性社会控制的象征。《骆驼祥子》的例子更为典型,作者已经很明确的表现了这种逃离。整部小说可以说是讲述了,一个怀有梦想的男人如何落入一个女人设下的陷阱,然后想方设法逃离,但是由于代表精神生活的男性最终不能脱离物质而生存,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男性一方面要逃离女性,但另一方面,他们也依赖女性。就像我们以前经常问道:罗拉走后会怎样?现在我们也要问:祥子走后会怎样?
不要不假思索的接受所有怀有人文精神的男性作家或艺术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认同,觉得他们所说的“丑”就一定是应该摒弃的,女性社会应该重新审视作家在作品中认为“丑”的事物,这样才有可能在艺术或精神的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老舍在“虎妞”身上用了不优美的形容词或动词就认定“虎妞”是一个值得否定的角色,那我们就完全掉进了父权社会的忿忿不平中。这是我们在长期阅读中养成的习惯,因为我们读到的大多数文字是由男性写就的,所以我们也习惯在阅读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放弃自我。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视点。
这并不是说一旦作者是男性他的作品就肯定站在自己一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譬如彼得.杰克逊在《梦幻天堂》中的视点。这部电影将很多传统社会认为的男性特征放到两个女孩身上,包括她们完全沉浸在梦想之中,而且最后还有一个女孩成了作家,尤其是在处理她们之间的关系时,彼得.杰克逊用了正面的镜头语言。而在《骆驼祥子》中,老舍认为“虎妞”所具备的“男性”化举动是对父权社会的入侵,所以他采用了反面的语言。关于“逃离”的主题,电影《末路狂花》也采用了“女性视角”,两个女人最初的悄悄离开是想感受一下没有家务的自由,这一离开由于她们为了维护尊严而杀死一个男人之后变得更加尖锐而急迫,进而发展成逃离,与《骆驼祥子》相反的是,《末路狂花》中的男性都被塑造成自私、狡猾和猥琐的形象,而塞尔玛和路易丝的举动却充满阳刚,而且要逃离的角色也正是她们。其实,这种逃离本来就是双方觉醒的象征,虽然逃亡会造成毁灭,但双方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威胁中得到成长的,这仿佛是一种军事化训练,虽然痛苦,但在未来的生活中,你将受益匪浅。谁选择逃离,谁就选择了抗争,谁就选择了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谁就有可能占据统治地位。如果这种逃离始终是单方面的,那么其中一方的力量就会无限膨胀,从而造成艾黎.福尔所提到的那种平衡被打破的状况,所以,女权主义应运而生,也是维系正常生活的必然。
这是两个完全排外的例子,它们力图与男性社会断绝联系,是完全理想化的,就像是一种革命。新西兰女性导演珍康萍的《钢琴别恋》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她认为女性的尊严不是要在摆脱父权社会时才能获得,而是在欣赏的自己的选择中获得。同时她也呼吁一种真正的尊重,一种理解,而不是男性所认为的尊重与理解。她让一架钢琴成为哑女艾达表达情感的工具,也说明了女性想要在艺术,这一代表真正话语权的领域找到自己的领地,认为艺术同样可以成为女性的语言,甚至是唯一的语言。而《骆驼祥子》不但没有将这样的权利交给女性,反而剥夺了唯一一个敢于说话的女性的艺术感,却将所谓的“美”留给了一个三从四德的女性。即使是现实主义作家,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他的角色:彼得.杰克逊可以用传统的道德观对宝莲和朱莉叶的同性恋行为大加诋毁;塞尔玛和路易丝可以是两个想在周末出去“爽”一下却不小心杀了人的笨蛋;艾达可以被塑造成背叛了他正直的丈夫的放荡的妻子,但作者最后都没有这样作,他们选择站在“女性视角”。
老舍选择站在“男性视角”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甚至,这也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事实上,只要不是强调“性别权利”的小说,都会毫无知觉的选择属于自己性别的视点。老舍的小说写的相当精彩,也很有启发意义,但作为女性社会的读者,如果只是惯性的接受文学中的潜规则、潜视点、潜逻辑,而忽视了在整个艺术上出现的由“男性视点”掌控局面的这一现状,用他们的观点评判人物形象,则会显得可悲,至少对女权主义运动来说是这样的。
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外貌描写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
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
2、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yk。在她有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
3、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yk。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虎妞形象介绍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我眼中的虎妞确是个让人怜惜,同情,对命运无可奈何的市民阶级底层女性。老舍笔下的虎妞泼辣,不讲仁义,粗俗凶悍,血肉分明、活力四射,但敢爱敢恨,勇于争取自己的爱情。
虎妞在人力车场长大,父亲曾是个地痞式人物。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她粗俗刁泼的性格。车夫中要是有谁敢跟她棱棱眼,她至少得对街骂半天。她强悍,有能力帮父亲管理厂子。可就是因为这样,她是可悲的。男人们没有把她当女人看,甚至于她父亲也因这点而存私心不想把她嫁出去。可以说,在她父亲的压制下,她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少女的青春,失去了她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这几乎导致了她有点变态式的情爱观。虎妞与祥子结婚后,她父亲就和她断绝了关系。因此,在她父亲那里,她只不过是父亲的一个赚钱的工具罢了。
虎妞对祥子的爱是执着的,而祥子又是怎么对虎妞的呢。祥子不喜欢虎妞,虎妞在他眼里是“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什么凶恶的走兽!”“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祥子眼里的虎妞没有一点可爱之处,有的全是霸道与野蛮。虎妞为了抓住祥子,除了假装怀孕祥子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她就这么可怜巴巴的,用尽一切办法乞求着爱情,抢夺着爱情。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她从来没有过而一直渴望着的爱情。
虎妞的死也让人可怜。一个在当时来说算得上有点威望的人和车厂的老板的女儿,却因没钱请医生而难产死去。她虽不愿过清苦的生活,不愿永远当拉车夫的妻子。可是她对祥子的爱是真的,否则她不会愿意放弃父亲的遗产而跟了祥子。当小福子跟祥子说:“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祥子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等着该死的就死”。这就是虎妞的爱情换来的结果!
小福子是不幸的,而与虎妞相比,似乎虎妞有比她更不幸的地方。虎妞老,丑,老舍给她的画像是“像个黑塔,怪吓人的”。她不符合男性的审美标准,所以祥子不喜欢她。而小福子虽然瘦小,但勤劳,温柔体贴,忍受着生活的艰辛但仍要强的活着,有女性魅力,这是祥子后来喜欢她的原因。虎妞的长的不幸就是她天生的不幸。小福子跟过官人,为了养活弟弟而不得去出卖自己的肉体,可是虎妞对此却羡慕,甚至于嫉妒。虎妞的有点变态的心理也正显现出她的可悲。
虎妞是孤独的。和父亲断绝了关系,父亲就卖了厂子拿着钱走了;虽和祥子结了婚却没有得到他的真正的爱;在院子里,她看不起其他人,所以从不答理人;她和小福子走的近,可是她们却不是真正的朋友,她只是对小福子某些方面,经历的一种艳羡。
虎妞是个有个性的姑娘,祥子恨她,怕她。她粗野,她泼辣,她工于心计。她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她的爱情,得到祥子的爱。可是做了那么多以后,她得到了什么?除了祥子对她的恨和怕,还有怀着祥子的孩子痛苦的死去她好像什么也没得到。所以,虎妞是可怜的,是可悲的,是值得人同情的。她的一生也是悲剧性的一生。
1、虎妞贪吃懒惰,好逸恶劳,由于自己是车厂主的女儿,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就是在离开人和车厂搬到大杂院后也不忘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
2、她骨子里带有享受的思想,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因此她给了祥子100元钱,让祥子买车。这是她和祥子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而她则希望祥子能够安静的呆在家里靠租车赚钱。
3、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放弃劳动做一个靠出租洋车来剥削他人的车场主。总之,虎妞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且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