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传播研究方法相关论文

传播研究方法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传播研究方法相关论文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新闻传播学常用研究方法一般有二手资料研究法、观察法、小组座谈会法、深层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五种,具体可参考一本书《传播学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学研究有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之非量化的研究。而定量研究方法就是对一定数量的的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封闭式(结构性的)问卷访问,然后对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的录入、整理和分析,并撰写报告的方法。

1、仅仅以723事件为题材很难构成一篇硕士论文;2、想研究舆论先梳理一下有关舆论方面的理论,比如议程设置、沉默螺旋等一些基本理论,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案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3、提炼出自己假设论题,就可以设计论证程序了;4、研究方法不止调查一种,再想想——我也替你再想想……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定量研究方法一般来说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一般传播学专业书里都会有的,建议去图书馆借一本书来看,或者参阅相关定量研究的实例,比在这里问到的结果有意义的多。祝你好运!

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短暂的研究热潮,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的基础。然而,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却失去了热情。本文对《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自创刊以来刊发的88篇教育传播学研究主题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研究数量分布、研究主题、作者进行考察,找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及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寻踪国外的教育传播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19世纪末以来,开始新技术革命,电子传播媒体陆续进入教育领域,到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先进的电子媒体大量涌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媒体的功能、效果、媒体与教育者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人们试图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开始了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传播学学科的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多次访问我国,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学者余也鲁教授在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向我国电教工作者介绍西方传播学的思想,专门讲述了教育传播学的相关内容。1982一、教育传播学的地位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本文作者: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161/4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施拉姆博士和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参加的有来自全国的电教工作者300余人。讲习班进行了6天,内容共7讲:1.怎样克服对新教育科技的阻力;2.怎样选择教学媒体;3.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4.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5.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6.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7.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威尔伯・施拉姆对我国在传播学的引进和树立教育传播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传播学研究主题作内容分析,这些研究论文题目的中心词表达的含义基本能反映该文章的研究主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基本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有关随笔和札记也包括在内(此类文章共5篇),如1984年第6期《中国电化教育》刊载的邱质朴、刘万年的报道《希望她能再来中国———记美国教育传播学专家乔安・顿博士》。分析维度为《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不两本核心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所有教育传播学论少同志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传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所属机构等几个方面。播学而努力。数据统计和分析及图表产生采用Excel。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的电教工作者(二)研究结论与分析发表了一些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重要1.《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其中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主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育传播学相编的《教育传播学》,前后共两个版本(1995年版和关的研究论文88篇。其中,1995年前共计45篇,此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后,共计43篇,而在1994年前,这两本期刊均为双月完善地阐述教育传播理论的教材,奠定了我国教育传刊,(《中国电化教育》199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电播学研究的基础。还有邵培仁主编的《教育传播学》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所以,相对(199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魏奇和钟志贤主编的来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传播学》(1992年,江西教育出版社),高蕴奇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是占有比此后更重要的位置。等编著的《教育传播学》(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这些教育传播学教材的出版,对于教育传播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刊物特别是电教刊物,如《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即《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改名)、《外语电化教学》等,也陆续发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目前传播学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四个维度。调查研究法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控制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人为地设计一个特定的、非自然状态的环境,在研究者控制下进行测验的方法。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于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与见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础使用,由后续研究得出一般结论。参考资料:

新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我指导的硕士论文有不少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和校级优秀论文,有一些关于新闻传播学论文的指导经验和心得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和交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一、做好研究的前提

1.具有问题意识

2.恰当的选题

3.正确的研究方法

二、如何做好一个研究

4.论文写作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同时也体现出写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好又多论文认为从阐释做好研究的前提入手,即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恰当的选题、正确的研究方法,分析做好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重视开题与文献综迷、确定研究思路、正确认识论文写作、掌握学术规范,最后对研究方法与方法论进行了梳理。

一、做好研究的前提

二、如何做好一个研究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h}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如果自己还是不会写,可以在好又多论文网上寻求的帮助。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而言的,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应是平行发展的。应用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高职都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人才,但应用本科出现以后,高职专科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当有所调整,与应用本科有所分工。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应用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

论文的高度知识性与技术性导致论文写作是一项对作者专业知识以及写作技巧要求极高的工作,因此论文的写作被作为大学教育学业考查的重要手段,也被视为职称评定的一道门槛。论文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高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经验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才能创作出一篇内容、结构俱佳的论文。

一、论文相关概念

1、什么是论文?

我们把某一学术课题在理论性、实验性、预测性上具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文章简称为论文。通常论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职称论文的作用是用来晋升职称的,所以它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职称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比如会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会计职称论文,医务人员的职称论文称作医学职称论文等。学位论文一般指的是毕业论文,按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论文、人文科学论文、工程技术论文,按照学位可划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2、论文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或题名。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3、论文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数不可太多,一般论文摘要在150—300字数。

4、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的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5、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6、论文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时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参考文献作为文章最后涉及的内容一般也是容易引起老师关注的地方,参考文献不仅仅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同时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也有相关要求。例如格式一般需要参照国标参考文献标准;数量上以硕论为例一般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英文不低于10篇;在种类方面一般涉及到图书、期刊、硕论、会议论文、报纸等,一般要求期刊类作品不少于10篇;在年份上一般要求参考文献应是最近五年以内的。

二、论文写作基本步骤

在写作过程中,基本步骤一般分为"前奏——提纲——写作——收尾——校对"。

1、前奏

就是对资料的收集和遴选,并对文章需要的内容进行消化处理。

2、提纲

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思路进行总体掌握,这样才能对论文写作质量有充分的保障。

3、写作

这个过程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论文的正是写作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各种优势资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4、收尾

开头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保持文章的高质量具有保障意义。

5、校对

校对工作是对文章的最终处理,这种校对包括文章写完后的校对以及对作者不满意地方的修改,这个很关键,也很重要,是对作者负责任的集中体现。

三、论文题目如何定

选择研究课题。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选择写作论文的题目;广义是指选择研究领域、确定科研方向。这里我们主要是指前者。正确的选择题目是论文撰写的关键一步。

1、选题的一般原则

(1)学术价值和社会急需原则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经济领域中有科学价值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新经验,是每个经济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科学价值体现在提示规律、探求真理、有益于经济事业发展上。因此。对于凡是有科学价值的课题。都应在选择之列,尤其是要选择处于经济学科前沿领域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2)量力而行原则

选择课题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等统筹考虑,切不可好高骛远,强行为之。实践证明,凡是勉强为之的题目,是不可能出好的成果的。而选题适中,难易适度,通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

2、选题方法

每个人从事经济论文的基本条件都不同,因而选题方法也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原则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方法,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个人偏好法。

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选题。经济理论文章大体可以分为总结实践经验的理论文章、探讨研究经济理论、政策的文章等。可以根据自己擅长和兴趣,进行选择。

(2)尖刀法

选择问题的开口要小,就是说选题在保证有充分的发挥余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小一些,小一些的问题容易说透,如同尖刀,可以插的深一些一样。还以消费信贷问题为例,如果笼统的写如何开展消费信贷,或如何解决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但显然缺乏足够的深度,但是如果仅仅写消费信贷某一方面的问题,就较容易写出深度来,例如,个人信用制度建立问题、个人信用调查问题、个人信贷风险防范问题、个人信贷保险问题等等。

(3)眼观六路法

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经济学科研究历史与现状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多方面开拓思路,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而应从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视点来观察研究选择课题。选题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选择出理想的课题,就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全方位开拓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具体地说:

①延伸法,即对某个总是的研究方向不变,增加深度。

②补差法,即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

③爹杂交法,即利用其他学科研究成果,运用于经济学科。

④比较法,即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向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

⑤换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可以选取一个新的角度加以论述。这样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相对也较为容易一些。

四、关键词怎样定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找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提炼。

五、提纲怎样拟

1、提纲的分类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至于是写简单提纲还是详细提纲,关键在于文章的难度、长度和客户的意见。

2、拟提纲的原则

写论文的关键在于大纲,只有把大纲写好了,才有可能有一篇成功的文章。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三个方面:

(1)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2)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3)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

3、拟提纲的步骤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4、编写提纲的方法

编写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

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

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第三,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 标题,这样才能使文章的脉络一幕了然。

六、参考资料怎么获取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撰写论文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1、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2、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3、边缘学科的材料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比如说在对学生上课听课和训练状态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对学生和运动员们的心理和思想状态进行研究,结合学生们和运动员们的年龄特点,总结出他们的升息发展的主要特征,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4、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5、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效率时,我们不能只找出以往教师在进行教学师的不足,还要注意研究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让新课标更好地为我们进行服务,怎样达到教学目的等等,在体育类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可以将论文研究的过于死板,应该让论文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私人订制论文指导扣扣:1589553484

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报告论文

定量研究方法一般来说有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一般传播学专业书里都会有的,建议去图书馆借一本书来看,或者参阅相关定量研究的实例,比在这里问到的结果有意义的多。祝你好运!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1、仅仅以723事件为题材很难构成一篇硕士论文;2、想研究舆论先梳理一下有关舆论方面的理论,比如议程设置、沉默螺旋等一些基本理论,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案例,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3、提炼出自己假设论题,就可以设计论证程序了;4、研究方法不止调查一种,再想想——我也替你再想想……

1、互联网:网络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这些资源。人们在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访问网上其他用户、点播电视节目等。一些商家在网络中开设了虚拟超市,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商场中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许多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宣传本企业的良好形象。2、电视:电视作为一种最重要、最有效的传播媒介。电视能使人获到较强的真实感,及时的感染力持久,传播效果持久,也适合多层次的受传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水平没有太高的要求。3、手机: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4、电影: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播工具,也是文字、图像、声音三者的合成体。通过大家聚聚在一起观看电影,受众的情绪更容易相互感染。5、广播。广播技术最先是作为娱乐工具来到世界的。对广大受传者来说有较强的接近性,因为传播者的传播与受传者的收听同步进行的。6、报纸。报纸是以客观事实报道和评论为主要内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较短时间传播信息。7、杂志。杂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众传媒媒介。当人们对报纸所发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杂志就会应大众喜好发行。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前言: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方法的支持,他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进行研究时所用到的工具、策略和手段,也是架通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对研究方法的学习都将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在课堂上,也有许多老师向我们阐述了学习研究方法的益处与重要性,因此最后一次的读书笔记,我选择了阅读《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这本书,来学习有关研究方法的知识。这本书原是一本教材,其内容很丰富,需要细细研究,因此我在这次的读书笔记只将重点放在最有收获的部分章节,结合作者所写总结知识点也谈谈自己的收获感悟。首先,我结合作者的导论与自己的阅读整理了整本书的大致结构,如下图:一、 研究过程 这个章节的内容对我来说帮助很大,从知识本身来说,是因为对于现阶段还缺乏研究能力与经验的我们来说,能够明白研究的各个具体阶段与需要准备的操作,是一个很明确很重要的指引;从作者风格来说,是因为作者将研究各个阶段要做的事都讲述地很详细,分门别类清楚明了,并且讲解时举了很多研究里的社会现象来让我们理解更透彻,因此我阅读时也不觉得枯燥,受益匪浅。作者将研究的过程归纳为概念化,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五个部分。在概念化的部分,作者讲解了以研究目的划分的三种不同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过程和具体问题以及与文献综述有关的内容。在研究设计方面部分,作者从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时间维度,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讲解了正式收集分析资料与写作之前应做的规划。最后结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三个部分的讲解,这让我对整个研究过程有了清楚地认知,并且对每个阶段的细节也都有了较为明确的执行方法,让我有一种万事俱备,只欠“实行“的感觉---先概念化提出选题,再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分析二手资料,最后进行研究总结,虽然我可以想象具体研究的过程一定是困难重重的,但这种全局性的把握让我收获良多。除了全局性的把握感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讲解时的尽可能详尽以及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实例与理论结合的讲解方法,这让我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有了对细节的掌握感,不至于只有整体的框架却未学到实处,比如在讲解以研究目的划分的三种不同研究时,作者举了有关“芙蓉姐姐走红“的传播实例来让我们明白描述性、解释性、探索性研究的不同,探索性的角度是“网友们的具体态度是什么?”,研究者需要去收集探究;描述性的角度是”这个态度是否准确?”,研究者需要去分析证实或推翻;解释性的角度是”为什么大家的态度是这样的?”,研究者需要去解释这一现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书里也有地方结合到了我们上课上所讲的理论,比如”沉默的螺旋”理论等,其他这样的具体知识点与例子我在此没有写出来,但阅读的收获却实实在在存在于心中。二、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在这本书里,作者比较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并结合了具体应用、特点与步骤,从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三者来讲解定量研究方法,从定性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手段和步骤三个方面来讲解定性研究方法,这两大部分内容很多,我想从中挑选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来谈谈感受。作者在定性研究里提到的精神分析,这一部分我很感兴趣,大概是因为我本身就对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知识很好奇,而我对这种心理与精神上的知识如何和研究分析的理论结合起来的更加好奇,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面,弗洛伊德不是第一个提出潜意识概念的人,但他却是的潜意识成为精神分析理论最基础的概念之一,潜意识被压抑,能够影响和控制意识,联系到大众传播里,比如媒介产品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也是生产者和接受者在潜意识层面的交流,还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作者都有提到,这些理论都让我们更加了解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总之,从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就不仅仅能体会到表面,他们能帮我我们了解媒介文本的深层意义,运用到分析文学,广告等领域,我们就能从资料中揭示更深层的意义。作者还很详尽地讲解了许多调查方法,比如调查法里的问卷,其实是我们使用过很多次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也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很重要也很有用,但阅读时这些方法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调查过程是很艰难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头脑与身体都保持在线状态,部分方法还涉及到团队合作,在我认为这些方法只是阅读也是不够,我们仍需要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这些方法,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体会到这些方法各自的好。总结来说,这本书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读这本书我收获很多,不仅仅表现上以上所写。同时我也认为,我还并没有对整本书了解详尽,还有许多知识是我还没有特别深入思考的,还需要我去钻研理解,因此我也把这本书延期借阅了一个月,希望以后能再认真阅读一遍,学到更多更透彻的东西。最后,我也希望在下一次遇到的论文作业时,我能把在书里读到的方法运用到研究中,或许结合具体的实践我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In the era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of book publishing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Research network of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best-selling book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best-selling book of fiction published in the situation, the use of basic 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network to disseminate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the impact of best-selling book. Pap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best-selling book published literature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he same time, a combination of related papers is also the cas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o the spread of self-opinion.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networks of the best-selling book published literature in favor of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network to spread this type of atmosphere in literature is the development of best-selling book, and book publishers is how to spread the use of big books for environment-related publicity .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is the use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metho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issemin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representation of Literature under the best-selling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conducive to better research networks best-selling book on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the impact of networks i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prea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s well as best-selling book on the literature generated by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dissemination of how to use the network more popular and best-selling book help to better sales of best-selling book.

我是学新闻学毕业的,在大学也学过大众传播学,我觉得还是抓一个点比较专业。例如,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论述对象,把以下几篇文章整合就好了,只要不是做为毕业论文,老师不会太在意你是不是原创的。参考《论文:媒介决定论?——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对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审视》更多资料可以参考学校图书馆。

  • 索引序列
  • 传播研究方法相关论文
  • 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 新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 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报告论文
  •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