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单粒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论文

单粒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单粒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论文

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 ,你可以去找别人帮你写一下。他们的文章写的不错,完成文章,满意再付费的.Q Q 好友查找一下就可以 一零三七二五二六五七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新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旧建筑工程的拆除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大量资源,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垃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剪切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建筑垃圾;应用前景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建设时期,土木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也成为了消耗资源和产生垃圾最多的行业.为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破环,减少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做到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只有再生利用,于是跟再生混凝土有关的一些技术和研究也快速发展起来。

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骨料[1-2]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级配混合后形成的骨料,而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一部分,也 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讨论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探讨再生混凝土应用工程的发展前景。

1、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比较早,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年的战争破坏了大量的建筑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2].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德国为了处理大量废弃混凝土同时为城市重建提供新的原材料,相继开展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JIS TR A 0006《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对于废弃物再利用,美国政府也制定了《超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这个规定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法律保障.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不过政府对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相当重视,相继投入了不少的资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济大学对再生混凝土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3],包括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再生混凝土梁柱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等.2007年同济大学编写了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07),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另外,中科院、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也对再生混凝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相关的再生混凝土技术。

2、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

物理力学性能东南大学陈亮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对比分析[3],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从破坏形态来看,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基本上始自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的黏结破坏,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有所差异.分析还指出,全部采用废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的普通碎石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9%,抗拉强度降低7%,抗压弹性模量降低28%,抗拉弹性模量降低34%,说明再生混凝土脆性降低,韧性增加.而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较相同配合比的普通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增大28%,拉伸弹模降低34%,抗压强度比有所增加,说明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好。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骆行文等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对静力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变形的变化规律[4].指出随着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峰值在减小,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也在降低.分析还表明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速度随着再生混凝土的轴向压缩变形先增大后减小,在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过程中,超声波在再生混凝土中波幅先增大后减小。

同济大学肖建庄通过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及极限应变的影响[5].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总体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但曲线上各特征点的应力和应变值有所区别;再生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高于普通泥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大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分析还指出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可以分别用3次多项式和有理分式分别进行拟合。

浙江大学徐亦东等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成功配制出C40—C60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并采用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试验,测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6-7]。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设计4种不同的再生混凝土粗集料取代率,通过4种混凝土的搭配比例来得到相同的抗压强度,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8].试验中,回收集料处于吸水状态,但不饱和,以控制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有效水灰比和更低的强度偏差.结果表明采用中低抗压强度的集料生产再生混凝土,其必要性已被证实归结于水泥的用量,测定了再生混凝土相对较低的弹性模量,此结果验证了几位学者提出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等通过不同的养护条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和磨耗值,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的养护条件大体上跟普通混凝土一致[9]。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Valeria Corinaldesi等采用取代率为30%的再生集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分析了梁柱结合处再生混凝土在周期荷载下适用于结构的可行性[10].当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几乎相同的抗压强度,然而,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偏低.基于周期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裂缝类型、分布能、延展性和设计值来评价梁柱结点处的性能,结果显示,利用再生混凝土浇筑的结点具备充足的结构性能。

耐久性能

武汉大学刘数华、饶美娟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主要包括弹性行为、干缩与徐变、温度变形性能,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渗透性、抗冻耐久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能[11].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虽有不同影响,但亦可满足于工程应用。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龚先兵和长沙理工大学刘朝晖、李九苏对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包括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抗冻性试验和干缩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能够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12]。

浙江大学徐亦冬,沈建生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并结合当今的研究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再生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13].研究表明,尽管再生骨料属于低品质骨料,但通过将粉煤灰、矿渣及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充分利用粉体的优化组合以及界面强化效应,可使再生混凝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的强度等级。

安徽水利水电学院的魏应乐对再生混凝士的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氯离子渗透性、硫酸盐侵蚀、耐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水灰比、掺加粉煤灰、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减小再生骨料最大粒径、采用半饱和面于状态等改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4].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行、抗硫酸盐侵蚀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耐磨性均较普通混凝土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在中干试验环境下,对引气型再生混凝土和非引气型再生混凝土进行自由状态下冻融耐久性试验[15],结果表明,直接冻融坚固性试验为判断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坚固性提供了更为实际的试验条件,硫酸盐坚固性试验不能预测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冻融难易程度。

英国诺桑比亚大学Alan Richardson等基于质量损失和极限抗压强度2个指标,采用对比试验,对再生混凝土的冻融耐久性试验进行研究[16],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几乎有着相似的耐久性,原因归结于在分批前对再生集料仔细的选择和处理.耐久性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集料需要被大量的测试以便用于工业生产,本文表明了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抗剪性能

广西大学黄莹、邓志恒等通过对四点受力等高变宽梁进行剪切试验,探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剪切性能的.影响[17].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剪切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相似,但其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在对再生混凝土抗剪强度、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建议了剪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剪切模量的计算公式。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健和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肖建庄、雷斌对影响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各因素作了定性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机理,包括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及配箍率在内的诸多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趋势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一致的结论[18].同时指出增大荷载分项系数可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但在配箍率较小时,荷载分项系数提高至时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也不能满足可靠度要求.增大再生混凝士抗压强度平均值,使其标准值达到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水平,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可靠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这是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的最佳途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丰、白国良等试验采用等高变宽梁,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及其发展规律[19],得出了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极限承载力与取代率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同时还得出再生混凝土梁的切应力主应变曲线接近直线,试验所得抗剪强度相对普通混凝土较低的结论。

郑州大学的张雷顺通过13根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对再生粗骨料取代抗震性能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肖建庄、朱晓晖完成了3种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在恒定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3],指出再生混凝土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类似,虽然再生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延性等抗震性能仍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说明再生混凝土可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节点中。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的孙跃东等通过对3榀1∶2比例框架模型在不同的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以及不同轴向力作用下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24].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不同轴力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性、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破坏机构均表现为明显的“强柱弱梁”类型;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框架的滞回曲线均比较丰满,表明框架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表明框架延性良好,再生混凝土框架的位移延性小于普通混凝土框架,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加,框架的延性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建伟、曹万林等进行了7个剪跨比为的中高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5],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刚度、滞回特性、耗能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使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 墙的抗震性能有所降低以及随着配筋率的提高,其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指出轴压比的提高,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提高,弹塑性变形能力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的尹海鹏等进行了1根普通混凝土柱和3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柱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6],模型按1/2缩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减小,试件初始刚度明显下降、承载力呈下降趋势、耗能值下降,抗震能力呈下降趋势,并指出再生混凝土柱可用于多层结构轴压比较小的柱的抗震设计。

3、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存在问题最近几年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鉴于再生骨料自身的局限性和目前我国对再生混凝土利用的实际情况,还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合适的处理废弃混凝土的设备与相关技术较少,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2)废弃混凝土来源广泛且非常复杂,如何合理分级处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相应的标准规范太少,实际操作时比较困难,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

应用前景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虽然在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上稍有逊色,但毋庸置疑的是,再生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结构所处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替代[27-28].对于主要的承重结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以适当减少,设定限值或容许范围.对于一般结构工程,例如人行道板、桥梁护栏、防护砌块和其它附属结构,取代率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

摘要:

为了有效减轻不断增加的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保压力,减少资源浪费,建议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处理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置再生混凝土,使废弃混凝土变成土木工程领域的绿色资源。文章从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性能,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其耐久性等方面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材料、结构、力学性能,耐久性方面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再生混凝土技术在科研与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力学性能;耐久性

1、再生混凝土简介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裂解、破碎、清洗与筛分后,制成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混凝土。它是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的简称。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逐年上升,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主要是废弃混凝土,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的方法有两种:一、运往郊外堆存。这会成为新的垃圾源,显然不可取;二、作为回填材料简单地使用。这会浪费资源,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据估计,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中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如何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再生混凝土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来恢复其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又解决了部分环保问题。这既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2、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及性能

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

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充分再利用的前提是要保证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是经济可行的。再生骨料的生产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对废弃混凝土块或钢筋混凝土块的回收、破碎与筛分等。简单的混凝土破碎及筛分工艺如图1所示。

再生骨料的性能

经过破碎处理的废弃混凝土,生产出的再生骨料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这些水泥砂浆大多独立成块,只有少量附着在天然骨料的表面,导致了再生骨料密度小,吸水率高,粘结能力弱的特点。一般地,再生骨料棱角较多,表面比较粗糙。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再生破坏过程中,由于积累了损伤,会使再生骨料内部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研究表明,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孔隙率较高,密度较小,吸水性增强和骨料强度较低。

3、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

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

由于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比天然骨料小,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比普通混凝土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有规律地减小,如果再生混凝土全部采用再生骨料,则其密度比普通混凝土相比,降低了 。再生混凝土有自重低的特点,这能降低结构自重,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同时,由于再生骨料孔隙较高,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基体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破碎工艺、再生骨料的替代率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密切相关。由于基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环境各不相同,裂解、破碎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差异,导致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的研究者所得的结论也有所差异。Hansen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体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一般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体混凝土或相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更低,降低范围为0%-30%,平均降低15%。邢振贤等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制作出再生混凝土,指出再生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约为基准混凝土强度的75%-90% 。和配合比相同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了9%,抗拉强度降低了7%。

应该注意的是,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着水泥砂浆,使再生骨料与新的水泥砂浆之间弹性模量基本一样,界面结合可能得到一定的加强。以此同时,再生骨料表面的大量微裂缝会吸入新的水泥颗粒,使得接触区的水化更加完全,最终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由于界面结合得到加强,一定程度的补偿了因再生骨料强度较低而导致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劣化。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由于再生骨料中有大量的老旧砂浆附着于原骨料颗粒上,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通常较低,一般约为基体混凝土的70%-80%。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变形大,因此它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较强。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当水灰比由降低到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增加。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与徐变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量和徐变量比普通的混凝土增加了40%-80%。再生骨料的品质、基体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了干缩率的增大数值。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当天然骨料与再生骨料共同使用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会增加;水灰比增加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也会增加。

4、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与混凝土渗透性有关因素主要分为两类。

(1)混凝土拌和料的组分、拌和物配合比以及工艺参数,即拌和料的制备、成型和养护等;

(2)混凝土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即在外部环境、结构应力、流体性能和渗透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由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因此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比普通混凝土低。但是往再生混凝土里掺加粉煤灰之后,由于粉煤灰能使再生骨料的毛细孔道细化,因而很大地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较高,它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比普通的混凝土差。同样的,往里面掺加粉煤灰,能够减少硫酸盐的渗透,使其抗硫酸盐侵蚀性有较大改善。

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极限伸长率增加了。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拉压比较高,因此再生混凝土抗裂性比基体混凝土更好。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比普通混凝土差。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共同使用时或者减小水灰比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5、结语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行业或者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一,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问题,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二,在工程应用研究中,不单要对如何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其耐久性如抗渗性、抗裂性等加强研究,来逐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均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区别对待。

第四,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合理设计,基本上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我们还需要对其结构性能(抗弯,抗剪,抗冲切及抗震等)和设计方法多加强研究。

第五,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差异,按照现行普通混凝土的标准、规程等显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另一方面,国内的水泥、骨料与国外使用的水泥、骨料在成分和性能上差别也较大,因而更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的相关标准。因此,建议结合再生骨料分级情况,尽早制定出适合国内情祝的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第六,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进行综合研究,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同样需要xx积极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南,王博麟.废混凝土回收粗粒料品质与再生混凝土工程性质之探讨[J].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2009,12(03):435-444.

[2] 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科技创新[J].建筑材料学报,2011 (01):1~5.

[3] 邢锋,冯乃谦,丁建彤.再生骨料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9(02):10~13.

[4] 孙跃东,肖建庄.再生混凝土骨料[J].混凝土,2014(06):33-36.

[5] 邢振贤,周日农.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开发思路[J].建筑技术开发,2005,25(05):28-31.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旭建新材(430485)、丰众建科(871465)、索纳塔(839089)、鑫力新材(873146)等

本文核心数据: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值、加气混凝土砌块前景预测

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持续增长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硅质材料(如石英砂、粉煤灰、高炉矿渣、铁尾矿等)和钙质材料(如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加入适量的 发气剂,经磨细配料、混合搅拌、浇注发泡、配体静停、切割和压蒸养护等工序加工制成,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

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1962年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北京有关单位研究并试制了加气混凝土制品,并很快在北京矽酸盐厂(现北京轻质材料厂)和贵阳灰砂砖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1965年引进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专利技术和全套装备,在北京建成我国家加气混凝土厂——北京加气混凝土厂,标志着我国加气混凝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有了较快提升,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据统计,随着国内企业开始引入国外先进设备以及自主研发新设备进程的加快,国内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我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实际产量约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增长至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行业产值近五百亿元

据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60亿元。2020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80亿元。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从近几年的政策砌块来看,在绿色建筑的推动下,环保节能型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加气混凝土砌块凭借其优秀的属性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之一,将应用到各种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中。在政策的引导下,未来加气混凝土砌块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行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逐渐建立。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愈发强烈,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2020年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的产值的增长速率来看,未来加气混凝土行业的增长在政策市场的利好推动下将进一步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率。到2026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建筑材料。目前,世界水泥年产量已超过12亿t,我国在数量上占居首位,其产量约为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年使用量虽未见准确的统计资料,但如以水泥产量推测,估计在我国混凝土年使用量可达6亿m3以上,其工程量之多,社会与经济意义之大,是人所共知的。针对我国今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在三个方面予以论述。1预拌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方面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量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国外实践表明,采用预拌混凝土之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生产成本5%左右,还具有保证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实现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优越性。世界上第一座预拌混凝土工厂出现在德国,建造于1903年,以后受到各国的重视,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结果表明,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预拌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到全部混凝土生产量的60%~80%。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80年代初的上海、常州两城市。20年来,由于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是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些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每年以12%~15%幅度递增。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应用预拌混凝土量已达到该城市混凝土总用量的80%以上,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全国而言,预拌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量的比重还不到30%,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预拌混凝土站,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拌混凝土尚属起步阶段。而且我国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多属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管理,而经济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已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有许多专业公司专门生产和供应预拌混凝土。在预拌混凝土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混凝土定价不合理以及混凝土供需双方配合不密切,出现供大于求而导致降低价格出售,因而无法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预拌混凝土的长远发展。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健康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预拌混凝土厂的合理规划和布置,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规模应与当地的建筑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发展过度集中。2)有计划的组织在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3)规范市场,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使供需双方必须遵守合同,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并制定出合理的预拌混凝土价格体系。使预拌混凝土能在正常的竞争条件下得到发展。2、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为了弄清当前混凝土在不同用途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美国于80年代曾对很多土建工程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在众所关注的抗压强度以外,亟待改进提高的混凝土性能,依次为体积稳定性、抗渗性、流动性、抗折(拉)强度、护筋性、线膨胀系数等,当然还须降低成本。上述各种性能归纳起来就是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3大类,这正符合十几年来几个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开发中的高性能混凝土(HPC)。HPC的诞生与发展是近代工程发展的需要。例如高层、大跨度、大荷载、特殊使用条件和严酷的环境(如海上石油钻采平台、海底隧道等)以及对建设速度、经济、节能等有更高要求;同时也由于混凝土技术的提高使HPC成为可行。HPC的先进性使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使混凝土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增长。发展HPC的主要途径有:1)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艺。2)复合化:混凝土本身是水泥基复合材料。HPC必须有活性细掺料和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的加入,常常不仅需要二者同掺,有时还必须同时采用几种外加剂以取得要求的性能,充分发挥复合化的作用,将是HPC取得更大效益的努力方向。在我国当前条件下,HPC可采用下列原材料:a)水泥。以或硅酸盐水泥为主,也可选用某些特种水泥如铁铝酸盐水泥,碱—矿渣水泥等,但水泥用量过大或细度过细均不利于耐久性。b)集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坚洁,粒径、粒形、级配和强度与工作性有关,宜先经过试验。工地必须改变不重视集料的坏习惯。c)活性细掺料。不仅为了节省水泥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工作性(如易泵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因此,优质活性细掺料如硅灰或粉煤灰、沸石粉以及磨细矿渣已成为HPC的必需组分。二种细掺料复合作用,有时能带来很好的效果。d)外加剂。首先是高效减水剂,是HPC的必需组分。为的是大幅度减水以提高强度与耐久性。使HPC有足够的流动性、易泵性和填充性,也使是泌水减到最小。掺加活性细掺料时必须掺加足够的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为了减少坍落度损失还必须掺加缓凝剂与引气剂;为了早强,可掺加早强剂或采用早强减水剂;为了预防早期收缩可掺加适量膨胀剂。所以,外加剂的复合作用对HPC满足各种功能要求是十分重要的。HPC的复合化途径除已用得很多的活性细掺料与高效减水剂的复合使用外,还有优质粉煤灰与磨细矿渣的复合,硅灰与粉煤灰或稻壳灰的复合,沸石粉与粉煤灰的复合等。加入多种外加剂的复合在国内也愈来愈普遍。我国现在已有条件在不同用途上采用HPC。如世界跨度最长斜拉桥—杨浦大桥和亚洲最高的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及龙羊峡、葛洲坝等水电站建设。只要我们掌握好混凝土的基本原理,运用已有的经验,经过试验,重视质量,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好和用好不同用途的混凝土,满足各种工程和制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提高、不断创新,在混凝土技术上、数量上和质量上走在世界前列。此外,美英日等国近几年在研究开发几种特高性能水泥基新材料。其主要力学指标,大大超过高强度混凝土,而可与陶瓷、铝、钢等相比拟。例如抗压强度可达300MPa,抗折强度可达150MPa,弹性模量可达50GPa。从这些新的发展,可以说明混凝土性能还有很大潜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开发的余地,有待我们去努力。3原材料的现状和发展1)水泥。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太快,粗放型带来了严重后果,其中经过认证可用于结构工程的不到三分之一,小水泥厂水泥性较差,且不稳定,通过提出“限制、淘汰、改造、提高”八字方针,改变检验方法与ISO接轨。增产水泥和某些特种水泥,来满足工程需要。水泥掺加混合材是正确的、必要的,对性能、经济、环保均有利。矿渣由于细度不足,活性未充分利用,应研究超细磨,将能够节约更多水泥熟料,用作高性能混凝土。其他如粉煤灰、砖灰、沸石岩、稻壳灰等活性细掺料均有利于混凝土性能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现在国内正大力开发节能水泥、碱—矿渣水泥,低需水量水泥等,也将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2)集料。集料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与经济十分重要,我国混凝土质量不高、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使用,这与集料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我国除少数大工地与大城市外,均以分散无计划开采为主。优良天然集料来源日蹙,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因此必须重视集料的计划生产加强质量控制与供应工作。否则要普遍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水平是不可能的。我国碱活性集料分布范围较大,水泥含碱量也高,必须检验集料碱活性,及早预防碱集料反应的破坏,对于轻集料、人工集料,再生集料以及海砂利用也应重视。3)外加剂。半个世纪以来,外加剂用得愈来愈普遍,我国在解放初即创造引气剂与减水剂。到如今已发展到20类几百个品种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系列、泵送剂、速凝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膨胀剂、防水剂、阻锈剂、引气剂、消泡剂、着色剂等等。在混凝土应用中,减水剂尤为重要,减水剂又分为普通型和高效型,高效减水剂具有以下特性:1)减水率高,可减水18%~20%。2)减少坍落度损失。3)在保持强度恒定值时,则能节约水泥10%以上。4)不含氯离子,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外加剂在混凝土应用中,应根据对混凝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外加剂使用中应注意掺量以及与水泥的匹配问题,必须先行试验。外加剂复合使用常取得良好效果,不仅二种以上外加剂复合,还有外加剂与活性细掺料的复合,以及细掺料之间的复合,都将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取得多方面效益开阔新途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海砂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形成原因:1、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包括结构因温度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2、由外荷载(动、静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1、混凝土置换法。该方法是将严重损坏或失效的混凝土除掉,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2、表面封闭。这是一种在微细裂缝(宽度一般<012mm)的表面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的方法,是一种极简单和最普通的裂缝修补方法。3、堵漏法。4、电化学防护法。

海砂可以应用在混凝土工程中,你可以依据《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等进行技术控制。但是有些水运、港口工程中甲方、监理禁止使用海砂。

这个得看是哪种类型的混凝土。比技术规程高级的当然是GB了,《建设用砂石》2012的新规范里说的也清楚。 不赞同归责于监理,仔细看下,标准、规范、强条、规程,之间是有很多矛盾的。对海砂的检验方法也是有的。亚甲蓝什么的。海砂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就较少了。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旭建新材(430485)、丰众建科(871465)、索纳塔(839089)、鑫力新材(873146)等

本文核心数据: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值、加气混凝土砌块前景预测

加气混凝土砌块产量持续增长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以硅质材料(如石英砂、粉煤灰、高炉矿渣、铁尾矿等)和钙质材料(如水泥、石灰等)为原材料,加入适量的 发气剂,经磨细配料、混合搅拌、浇注发泡、配体静停、切割和压蒸养护等工序加工制成,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

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研究,1962年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北京有关单位研究并试制了加气混凝土制品,并很快在北京矽酸盐厂(现北京轻质材料厂)和贵阳灰砂砖厂进行工业性试验获得成功。1965年引进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专利技术和全套装备,在北京建成我国家加气混凝土厂——北京加气混凝土厂,标志着我国加气混凝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加气混凝土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有了较快提升,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据统计,随着国内企业开始引入国外先进设备以及自主研发新设备进程的加快,国内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我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实际产量约亿立方米;2020年,产量增长至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行业产值近五百亿元

据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60亿元。2020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产值约为480亿元。

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从近几年的政策砌块来看,在绿色建筑的推动下,环保节能型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加气混凝土砌块凭借其优秀的属性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之一,将应用到各种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中。在政策的引导下,未来加气混凝土砌块将迎来广阔的市场。

行业产值有望突破千亿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逐渐建立。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愈发强烈,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根据2020年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的产值的增长速率来看,未来加气混凝土行业的增长在政策市场的利好推动下将进一步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的增长速率。到2026年,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加气混凝土砌块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好 东西 啊 那个 是 ····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也是最主要建筑材料。目前,世界水泥年产量已超过12亿t,我国在数量上占居首位,其产量约为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年使用量虽未见准确的统计资料,但如以水泥产量推测,估计在我国混凝土年使用量可达6亿m3以上,其工程量之多,社会与经济意义之大,是人所共知的。针对我国今后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在三个方面予以论述。1预拌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混凝土的集中搅拌是建筑工程生产管理方面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预拌混凝土应用量比重的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生产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国外实践表明,采用预拌混凝土之后,一般可提高劳动率200%~250%,节约水泥10%~15%,降低生产成本5%左右,还具有保证质量、节约施工用地、实现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优越性。世界上第一座预拌混凝土工厂出现在德国,建造于1903年,以后受到各国的重视,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结果表明,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预拌混凝土的供应量,已达到全部混凝土生产量的60%~80%。在我国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80年代初的上海、常州两城市。20年来,由于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尤其是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些扶植政策和措施,使城市的预拌混凝土产量每年以12%~15%幅度递增。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常州等城市应用预拌混凝土量已达到该城市混凝土总用量的80%以上,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全国而言,预拌混凝土占现浇混凝土量的比重还不到30%,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预拌混凝土站,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预拌混凝土尚属起步阶段。而且我国已建成的预拌混凝土站,多属建筑企业或企业集团管理,而经济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已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有许多专业公司专门生产和供应预拌混凝土。在预拌混凝土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混凝土定价不合理以及混凝土供需双方配合不密切,出现供大于求而导致降低价格出售,因而无法保证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预拌混凝土的长远发展。为了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健康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预拌混凝土厂的合理规划和布置,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规模应与当地的建筑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发展过度集中。2)有计划的组织在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及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3)规范市场,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使供需双方必须遵守合同,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并制定出合理的预拌混凝土价格体系。使预拌混凝土能在正常的竞争条件下得到发展。2、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为了弄清当前混凝土在不同用途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美国于80年代曾对很多土建工程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在众所关注的抗压强度以外,亟待改进提高的混凝土性能,依次为体积稳定性、抗渗性、流动性、抗折(拉)强度、护筋性、线膨胀系数等,当然还须降低成本。上述各种性能归纳起来就是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3大类,这正符合十几年来几个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开发中的高性能混凝土(HPC)。HPC的诞生与发展是近代工程发展的需要。例如高层、大跨度、大荷载、特殊使用条件和严酷的环境(如海上石油钻采平台、海底隧道等)以及对建设速度、经济、节能等有更高要求;同时也由于混凝土技术的提高使HPC成为可行。HPC的先进性使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使混凝土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增长。发展HPC的主要途径有:1)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艺。2)复合化:混凝土本身是水泥基复合材料。HPC必须有活性细掺料和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的加入,常常不仅需要二者同掺,有时还必须同时采用几种外加剂以取得要求的性能,充分发挥复合化的作用,将是HPC取得更大效益的努力方向。在我国当前条件下,HPC可采用下列原材料:a)水泥。以或硅酸盐水泥为主,也可选用某些特种水泥如铁铝酸盐水泥,碱—矿渣水泥等,但水泥用量过大或细度过细均不利于耐久性。b)集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坚洁,粒径、粒形、级配和强度与工作性有关,宜先经过试验。工地必须改变不重视集料的坏习惯。c)活性细掺料。不仅为了节省水泥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工作性(如易泵性)与耐久性的要求。因此,优质活性细掺料如硅灰或粉煤灰、沸石粉以及磨细矿渣已成为HPC的必需组分。二种细掺料复合作用,有时能带来很好的效果。d)外加剂。首先是高效减水剂,是HPC的必需组分。为的是大幅度减水以提高强度与耐久性。使HPC有足够的流动性、易泵性和填充性,也使是泌水减到最小。掺加活性细掺料时必须掺加足够的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为了减少坍落度损失还必须掺加缓凝剂与引气剂;为了早强,可掺加早强剂或采用早强减水剂;为了预防早期收缩可掺加适量膨胀剂。所以,外加剂的复合作用对HPC满足各种功能要求是十分重要的。HPC的复合化途径除已用得很多的活性细掺料与高效减水剂的复合使用外,还有优质粉煤灰与磨细矿渣的复合,硅灰与粉煤灰或稻壳灰的复合,沸石粉与粉煤灰的复合等。加入多种外加剂的复合在国内也愈来愈普遍。我国现在已有条件在不同用途上采用HPC。如世界跨度最长斜拉桥—杨浦大桥和亚洲最高的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以及龙羊峡、葛洲坝等水电站建设。只要我们掌握好混凝土的基本原理,运用已有的经验,经过试验,重视质量,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好和用好不同用途的混凝土,满足各种工程和制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改进提高、不断创新,在混凝土技术上、数量上和质量上走在世界前列。此外,美英日等国近几年在研究开发几种特高性能水泥基新材料。其主要力学指标,大大超过高强度混凝土,而可与陶瓷、铝、钢等相比拟。例如抗压强度可达300MPa,抗折强度可达150MPa,弹性模量可达50GPa。从这些新的发展,可以说明混凝土性能还有很大潜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开发的余地,有待我们去努力。3原材料的现状和发展1)水泥。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太快,粗放型带来了严重后果,其中经过认证可用于结构工程的不到三分之一,小水泥厂水泥性较差,且不稳定,通过提出“限制、淘汰、改造、提高”八字方针,改变检验方法与ISO接轨。增产水泥和某些特种水泥,来满足工程需要。水泥掺加混合材是正确的、必要的,对性能、经济、环保均有利。矿渣由于细度不足,活性未充分利用,应研究超细磨,将能够节约更多水泥熟料,用作高性能混凝土。其他如粉煤灰、砖灰、沸石岩、稻壳灰等活性细掺料均有利于混凝土性能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现在国内正大力开发节能水泥、碱—矿渣水泥,低需水量水泥等,也将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2)集料。集料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与经济十分重要,我国混凝土质量不高、不稳定,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使用,这与集料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我国除少数大工地与大城市外,均以分散无计划开采为主。优良天然集料来源日蹙,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因此必须重视集料的计划生产加强质量控制与供应工作。否则要普遍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水平是不可能的。我国碱活性集料分布范围较大,水泥含碱量也高,必须检验集料碱活性,及早预防碱集料反应的破坏,对于轻集料、人工集料,再生集料以及海砂利用也应重视。3)外加剂。半个世纪以来,外加剂用得愈来愈普遍,我国在解放初即创造引气剂与减水剂。到如今已发展到20类几百个品种的外加剂。主要有减水剂系列、泵送剂、速凝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膨胀剂、防水剂、阻锈剂、引气剂、消泡剂、着色剂等等。在混凝土应用中,减水剂尤为重要,减水剂又分为普通型和高效型,高效减水剂具有以下特性:1)减水率高,可减水18%~20%。2)减少坍落度损失。3)在保持强度恒定值时,则能节约水泥10%以上。4)不含氯离子,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外加剂在混凝土应用中,应根据对混凝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外加剂使用中应注意掺量以及与水泥的匹配问题,必须先行试验。外加剂复合使用常取得良好效果,不仅二种以上外加剂复合,还有外加剂与活性细掺料的复合,以及细掺料之间的复合,都将为提高混凝土性能,取得多方面效益开阔新途径。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许多优异的特点,高耐用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的尺寸稳定性,是考虑到是是世界上最全面的表现具体有许多重要的项目,尤其是在桥梁,高高层建筑,港口建设项目。 本文介绍了在国内和国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并澄清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取得的重要成果,其发展趋势展望。随着建筑顶端的大型现代HPC的发展,将成为新世纪重要的建筑材料。 ............

以下任选一题1. 收集、整理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每一年全国的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2. 自2001年起,我国高考开始试行各省市自主命题. 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对你所认为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3. 一旅行者必须在旅行中携带一些物品,现有 件物品,第 件物品的重量为 公斤,携带的“价值”为 ( ),问他应带那些物品使物品的总重量不超过 公斤,又使总的“价值”最大,试建立数学模型.4. 利用图论知识,求解下列设备更新问题(请建立图模型,并给出求解过程):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领导就要确定是购置新的,还是继续使用旧的.若购置新设备,就要支付一定的购置费用;若继续使用,则需支付一定的维修费用.现要制定一个 年之内的设备更新计划,使得 年内总的支付费用最少.设该种设备在每年年初的价格为 (万元);使用 到 年设备所需维修费为 (万元)。 5. 用两种方法计算错排数.6. 病人候诊问题 某单位医院的一个科室有一位医生值班,经长期观察,每小时平均有4个病人,医生每小时平均可诊5个病人,病人的到来服从Possion分布,医生的诊病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试分析该科室的工作状况。如果满足99%以上的病人有座,此科室至少应设多少个座位?如果该单位每天24小时上班,病人看病1小时因耽误工作单位要损失30元,这样单位平均每天损失多少元?如果该科室提高看病速度,每小时平均可诊6个病人,单位每天可减少损失多多少?可减少多少个座位?7.当你临近毕业时选择工作,会考虑哪些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给出各因素的成对比较阵,计算各因素在目标中的权重。8. 当评价综合学生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给出各因素的成对比较阵,计算各因素在目标中的权重。Q2450789568| 当前分类:1 级 导撰写、发表职称论文,硕、博论文,毕业论文,各类专业文稿服务 注册公司信誉保证赞同0|评论 2012-12-25 14:39Q联1203825106| 当前分类:2 级 原创都需要一定的劳务费,诚信、专业、负责的人可以找

高延性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一)国内外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研究及发展有以下几方面1. 在设计的计算理论方面: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已采用的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可靠度理论,概率极限状态计算体系要不断完善;混凝土的微观断裂机理、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理论及非线性变形的计算理论等方面也需要更大的突破,并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中。2.在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功能化,CAD、PKPM等软件系统的开发,缩短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经济效益。3.在材料研究方面。混凝土主要是向高强、轻质、耐久、易成型及具备某种特殊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方向研发。钢筋的研发方向则是高强、防腐、较好的延性和良好的粘结锚固性能。4.在结构型式方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抗裂性能好,可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各种应用发展迅速。一些高性能新型组合结构具有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较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延性)、施工较简单等特点,也得到广泛应用。5.在实验技术方面。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及设计软件等方面大量研究,先进的现代化城市技术保证了实验研究更精确、更系统。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在逐步完善,并开始用与结构整体和使用全过程的分析。(二)办公楼发展趋势办公楼均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建筑布局、空间形态、环境气氛都在不断的变化。今天办公楼作为生产和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信息场所,而正在成为社会生产的基础。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求办公楼在形态和功能上要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速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国际上流行采用“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办公楼根据人们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楼房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顺畅,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会议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

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品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如今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形成原因:1、由变形引起的裂缝:包括结构因温度湿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2、由外荷载(动、静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1、混凝土置换法。该方法是将严重损坏或失效的混凝土除掉,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2、表面封闭。这是一种在微细裂缝(宽度一般<012mm)的表面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的方法,是一种极简单和最普通的裂缝修补方法。3、堵漏法。4、电化学防护法。

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 ,你可以去找别人帮你写一下。他们的文章写的不错,完成文章,满意再付费的.Q Q 好友查找一下就可以 一零三七二五二六五七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再生混凝土利用现状研究论文

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工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新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旧建筑工程的拆除都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大量资源,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废弃垃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剪切性能以及抗震性能,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性能指标;建筑垃圾;应用前景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兴土木的建设时期,土木建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也成为了消耗资源和产生垃圾最多的行业.为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破环,减少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做到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只有再生利用,于是跟再生混凝土有关的一些技术和研究也快速发展起来。

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骨料[1-2]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的级配混合后形成的骨料,而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一部分,也 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讨论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探讨再生混凝土应用工程的发展前景。

1、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比较早,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连年的战争破坏了大量的建筑物,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此许多欧洲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2].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德国为了处理大量废弃混凝土同时为城市重建提供新的原材料,相继开展了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工作.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JIS TR A 0006《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对于废弃物再利用,美国政府也制定了《超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这个规定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操作依据和法律保障.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不过政府对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相当重视,相继投入了不少的资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济大学对再生混凝土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3],包括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再生混凝土梁柱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等.2007年同济大学编写了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07),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另外,中科院、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也对再生混凝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开发了相关的再生混凝土技术。

2、再生混凝土性能特点

物理力学性能东南大学陈亮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对比分析[3],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从破坏形态来看,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基本上始自粗骨料和水泥凝胶体面的黏结破坏,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有所差异.分析还指出,全部采用废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与相同配合比的普通碎石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9%,抗拉强度降低7%,抗压弹性模量降低28%,抗拉弹性模量降低34%,说明再生混凝土脆性降低,韧性增加.而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较相同配合比的普通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增大28%,拉伸弹模降低34%,抗压强度比有所增加,说明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好。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骆行文等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对静力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特征参数随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变形的变化规律[4].指出随着再生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峰值在减小,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也在降低.分析还表明再生混凝土声波传播速度随着再生混凝土的轴向压缩变形先增大后减小,在再生混凝土轴向压缩过程中,超声波在再生混凝土中波幅先增大后减小。

同济大学肖建庄通过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和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及极限应变的影响[5].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总体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但曲线上各特征点的应力和应变值有所区别;再生混凝土的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高于普通泥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大于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分析还指出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可以分别用3次多项式和有理分式分别进行拟合。

浙江大学徐亦东等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成功配制出C40—C60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并采用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试验,测得其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了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6-7]。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设计4种不同的再生混凝土粗集料取代率,通过4种混凝土的搭配比例来得到相同的抗压强度,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8].试验中,回收集料处于吸水状态,但不饱和,以控制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有效水灰比和更低的强度偏差.结果表明采用中低抗压强度的集料生产再生混凝土,其必要性已被证实归结于水泥的用量,测定了再生混凝土相对较低的弹性模量,此结果验证了几位学者提出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等通过不同的养护条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和磨耗值,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的养护条件大体上跟普通混凝土一致[9]。

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Valeria Corinaldesi等采用取代率为30%的再生集料配制再生混凝土,分析了梁柱结合处再生混凝土在周期荷载下适用于结构的可行性[10].当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有几乎相同的抗压强度,然而,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比普通混凝土偏低.基于周期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参数裂缝类型、分布能、延展性和设计值来评价梁柱结点处的性能,结果显示,利用再生混凝土浇筑的结点具备充足的结构性能。

耐久性能

武汉大学刘数华、饶美娟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主要包括弹性行为、干缩与徐变、温度变形性能,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渗透性、抗冻耐久性和抗化学侵蚀性能[11].对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和耐久性能虽有不同影响,但亦可满足于工程应用。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龚先兵和长沙理工大学刘朝晖、李九苏对道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包括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抗冻性试验和干缩性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能够满足道路工程的需要[12]。

浙江大学徐亦冬,沈建生根据再生骨料的特性并结合当今的研究热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使再生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13].研究表明,尽管再生骨料属于低品质骨料,但通过将粉煤灰、矿渣及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充分利用粉体的优化组合以及界面强化效应,可使再生混凝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及较高的强度等级。

安徽水利水电学院的魏应乐对再生混凝士的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氯离子渗透性、硫酸盐侵蚀、耐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水灰比、掺加粉煤灰、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减小再生骨料最大粒径、采用半饱和面于状态等改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14].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行、抗硫酸盐侵蚀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耐磨性均较普通混凝土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在中干试验环境下,对引气型再生混凝土和非引气型再生混凝土进行自由状态下冻融耐久性试验[15],结果表明,直接冻融坚固性试验为判断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坚固性提供了更为实际的试验条件,硫酸盐坚固性试验不能预测再生混凝土集料的冻融难易程度。

英国诺桑比亚大学Alan Richardson等基于质量损失和极限抗压强度2个指标,采用对比试验,对再生混凝土的冻融耐久性试验进行研究[16],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几乎有着相似的耐久性,原因归结于在分批前对再生集料仔细的选择和处理.耐久性是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再生集料需要被大量的测试以便用于工业生产,本文表明了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抗剪性能

广西大学黄莹、邓志恒等通过对四点受力等高变宽梁进行剪切试验,探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剪切性能的.影响[17].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剪切破坏形态和普通混凝土相似,但其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在对再生混凝土抗剪强度、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再生混凝土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建议了剪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和剪切模量的计算公式。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黄健和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肖建庄、雷斌对影响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各因素作了定性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机理,包括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及配箍率在内的诸多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趋势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一致的结论[18].同时指出增大荷载分项系数可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但在配箍率较小时,荷载分项系数提高至时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也不能满足可靠度要求.增大再生混凝士抗压强度平均值,使其标准值达到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的水平,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可靠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这是提高再生混凝土梁抗剪可靠度指标的最佳途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丰、白国良等试验采用等高变宽梁,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及其发展规律[19],得出了再生混凝土梁抗剪极限承载力与取代率没有直接关系的结论,同时还得出再生混凝土梁的切应力主应变曲线接近直线,试验所得抗剪强度相对普通混凝土较低的结论。

郑州大学的张雷顺通过13根再生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对再生粗骨料取代抗震性能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的肖建庄、朱晓晖完成了3种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在恒定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23],指出再生混凝土节点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相类似,虽然再生混凝土节点的抗震性能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再生混凝土节点的延性等抗震性能仍满足相应抗震设防要求,说明再生混凝土可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节点中。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的孙跃东等通过对3榀1∶2比例框架模型在不同的竖向轴压荷载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以及不同轴向力作用下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24].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在不同轴力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其受力特性、破坏形态和破坏机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破坏机构均表现为明显的“强柱弱梁”类型;再生混凝土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框架的滞回曲线均比较丰满,表明框架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为~,表明框架延性良好,再生混凝土框架的位移延性小于普通混凝土框架,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加,框架的延性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张建伟、曹万林等进行了7个剪跨比为的中高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5],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刚度、滞回特性、耗能及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使再生混凝土中高剪力 墙的抗震性能有所降低以及随着配筋率的提高,其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指出轴压比的提高,使再生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提高,弹塑性变形能力降低。

北京工业大学的尹海鹏等进行了1根普通混凝土柱和3根不同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柱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26],模型按1/2缩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减小,试件初始刚度明显下降、承载力呈下降趋势、耗能值下降,抗震能力呈下降趋势,并指出再生混凝土柱可用于多层结构轴压比较小的柱的抗震设计。

3、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存在问题最近几年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鉴于再生骨料自身的局限性和目前我国对再生混凝土利用的实际情况,还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合适的处理废弃混凝土的设备与相关技术较少,对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认识还不到位.

(2)废弃混凝土来源广泛且非常复杂,如何合理分级处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相应的标准规范太少,实际操作时比较困难,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

应用前景

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虽然在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上稍有逊色,但毋庸置疑的是,再生混凝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结构所处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替代[27-28].对于主要的承重结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可以适当减少,设定限值或容许范围.对于一般结构工程,例如人行道板、桥梁护栏、防护砌块和其它附属结构,取代率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

摘要:

为了有效减轻不断增加的废弃混凝土带来的环保压力,减少资源浪费,建议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处理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来配置再生混凝土,使废弃混凝土变成土木工程领域的绿色资源。文章从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性能,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其耐久性等方面介绍了再生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材料、结构、力学性能,耐久性方面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再生混凝土技术在科研与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力学性能;耐久性

1、再生混凝土简介及其研究的必要性

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是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裂解、破碎、清洗与筛分后,制成混凝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混凝土。它是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的简称。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逐年上升,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其中主要是废弃混凝土,这些垃圾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的方法有两种:一、运往郊外堆存。这会成为新的垃圾源,显然不可取;二、作为回填材料简单地使用。这会浪费资源,不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据估计,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中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如何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再生混凝土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来恢复其原有性能,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又解决了部分环保问题。这既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2、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及性能

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

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充分再利用的前提是要保证再生骨料生产工艺是经济可行的。再生骨料的生产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对废弃混凝土块或钢筋混凝土块的回收、破碎与筛分等。简单的混凝土破碎及筛分工艺如图1所示。

再生骨料的性能

经过破碎处理的废弃混凝土,生产出的再生骨料含有30%左右的硬化水泥砂浆,这些水泥砂浆大多独立成块,只有少量附着在天然骨料的表面,导致了再生骨料密度小,吸水率高,粘结能力弱的特点。一般地,再生骨料棱角较多,表面比较粗糙。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再生破坏过程中,由于积累了损伤,会使再生骨料内部产生大量的微裂纹。研究表明,同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孔隙率较高,密度较小,吸水性增强和骨料强度较低。

3、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

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

由于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比天然骨料小,因此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比普通混凝土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密度有规律地减小,如果再生混凝土全部采用再生骨料,则其密度比普通混凝土相比,降低了 。再生混凝土有自重低的特点,这能降低结构自重,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同时,由于再生骨料孔隙较高,使得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基体混凝土(相对于再生混凝土而言,用来生产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称为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破碎工艺、再生骨料的替代率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密切相关。由于基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环境各不相同,裂解、破碎的'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差异,导致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同的研究者所得的结论也有所差异。Hansen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体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一般情况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体混凝土或相同配比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更低,降低范围为0%-30%,平均降低15%。邢振贤等全部采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制作出再生混凝土,指出再生混凝土的抗弯强度约为基准混凝土强度的75%-90% 。和配合比相同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降低了9%,抗拉强度降低了7%。

应该注意的是,再生骨料表面包裹着水泥砂浆,使再生骨料与新的水泥砂浆之间弹性模量基本一样,界面结合可能得到一定的加强。以此同时,再生骨料表面的大量微裂缝会吸入新的水泥颗粒,使得接触区的水化更加完全,最终形成致密的界面结构。由于界面结合得到加强,一定程度的补偿了因再生骨料强度较低而导致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劣化。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由于再生骨料中有大量的老旧砂浆附着于原骨料颗粒上,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通常较低,一般约为基体混凝土的70%-80%。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变形大,因此它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动荷载的能力较强。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大,当水灰比由降低到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增加。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与徐变

再生混凝土的干缩量和徐变量比普通的混凝土增加了40%-80%。再生骨料的品质、基体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决定了干缩率的增大数值。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当天然骨料与再生骨料共同使用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会增加;水灰比增加时,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也会增加。

4、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与混凝土渗透性有关因素主要分为两类。

(1)混凝土拌和料的组分、拌和物配合比以及工艺参数,即拌和料的制备、成型和养护等;

(2)混凝土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即在外部环境、结构应力、流体性能和渗透条件等因素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由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因此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比普通混凝土低。但是往再生混凝土里掺加粉煤灰之后,由于粉煤灰能使再生骨料的毛细孔道细化,因而很大地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

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较高,它的抗硫酸盐侵蚀性比普通的混凝土差。同样的,往里面掺加粉煤灰,能够减少硫酸盐的渗透,使其抗硫酸盐侵蚀性有较大改善。

再生混凝土的抗裂性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极限伸长率增加了。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拉压比较高,因此再生混凝土抗裂性比基体混凝土更好。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比普通混凝土差。Yamato等人研究表明,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共同使用时或者减小水灰比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5、结语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希望能够引起行业或者有关部门的重视。

第一,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问题,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途径之一,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二,在工程应用研究中,不单要对如何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其耐久性如抗渗性、抗裂性等加强研究,来逐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均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区别对待。

第四,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合理设计,基本上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我们还需要对其结构性能(抗弯,抗剪,抗冲切及抗震等)和设计方法多加强研究。

第五,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差异,按照现行普通混凝土的标准、规程等显然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的;另一方面,国内的水泥、骨料与国外使用的水泥、骨料在成分和性能上差别也较大,因而更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的相关标准。因此,建议结合再生骨料分级情况,尽早制定出适合国内情祝的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标准和规程。

第六,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性进行综合研究,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同样需要xx积极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南,王博麟.废混凝土回收粗粒料品质与再生混凝土工程性质之探讨[J].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2009,12(03):435-444.

[2] 吴中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科技创新[J].建筑材料学报,2011 (01):1~5.

[3] 邢锋,冯乃谦,丁建彤.再生骨料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9(02):10~13.

[4] 孙跃东,肖建庄.再生混凝土骨料[J].混凝土,2014(06):33-36.

[5] 邢振贤,周日农.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开发思路[J].建筑技术开发,2005,25(05):28-31.

建筑垃圾配制再生混凝土的试验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近些年来,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每天都有旧建筑物被拆除,新建筑物在兴建,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将废弃的建筑垃圾(废混凝土块、废砖、废砂浆)作为一种资源,经裂解、破碎、清洗和筛分等加工处理,可以得到再次用于生产混凝土的骨料--再生骨料。用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得到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建筑垃圾废料只有再循环利用才能变废为宝,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研究,旨在探讨利用建筑垃圾替代粗骨料配制中等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以促进本地区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1 试验原材料原材料包括:太行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太行山牌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普通河砂,级配良好,细度模数为,属细砂)、天然粗骨料碎石(粒径范围为,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采用废弃混凝土块和砖块经破碎加工而成,选取粒径范围,连续级配、石家庄产GK-300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自来水。2 试验方案建筑垃圾用作粗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参数较多,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光凭经验已不能科学地安排试验并选取最佳配合比。因此,为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出各影响因素内在规律的目的,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在水泥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主要研究再生粗骨料掺量、水灰比和外加剂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坍落度的影响。首先要确定控制试验的主要因素,在试验中选取3个因子、3种水平。按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以探讨水灰比(因素A)、再生粗骨料(建筑垃圾)掺量(因素B)和外加剂掺量(因素C)3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以指导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3 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1)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次序 从表3中可看出,极差的大小顺序为A>B>C,即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B>C,因而,对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大小的影响顺序是水灰比、再生粗骨料掺量、外加剂掺量。其中水灰比为主要影响因素,外加剂掺量对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2)各因素最佳水平 因素A处于主要地位,首先选择水灰比的最佳水平,从极差分析可以看出,A1的效果最佳,故确定为A1;其次为C,外加剂掺量的影响较大,C3的效果最好,故确定为C3;最后为B,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B2为最佳水平。(3)最佳组合 最佳配制方案为A1B2C3,即水灰比为,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为30%,外加剂掺量为。4 结论(1)再生粗骨料的掺量为30%时是最佳掺量,但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继续增大,混凝土强度下降。(2)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配制出了28d强度达的再生骨料混凝土。(3)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下降。(4)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外加剂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提高。(5)从再生混凝土破坏的断裂面可以看出:再生骨料的强度较低,但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较好,优于天然骨料。建筑垃圾中砖的含量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虽然试验室的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并不大,但由于试验规模有限,当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和废砖交错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破碎时,对于加工出的骨料质量的稳定性以及质量优劣的评定,还需要大量的试验并进一步探讨研究。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自88年以来,在《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工业建筑》、《低温建筑技术》、《混凝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惠州学院学报》、《粉煤灰》、《中南林学院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及有关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重要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论文60余篇,教改研究论文3篇。其中英文论文12篇,10篇论文被美国SCI、EI、ISTP文档收录(收录号:146380,)。 1、主要著作[1] 邓铁军,邓寿昌编著,高层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要教材[1] 邓寿昌、李晓目,《土木工程施工》,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 邓寿昌、刘俊玲、王均,《土木工程施工》,科学出版社,北京,[3] 邓寿昌、何颖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国质检出版社,(待出版)3、主要论文[1] 邓寿昌,大面积土方工程最优计划高的理论探讨,长沙交通学院学报,(3 ~ 4):52~62[2] 邓寿昌,不埋式弹性基础薄板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设计理论,湖南农学院学报,(4):116-126[3] 邓寿昌,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却时间计算和计算表格的应用,建筑技术,(10):12-14[4] 邓寿昌,吴震东蓄热微分方程与Б .Г斯克拉姆塔耶夫公式的理论分析与计算精度的比较,工业建筑,(12):31-39[5] 邓寿昌,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计算公式中m和Qo取值的研讨,建筑技术,(10):17-20[6] 邓寿昌,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却计算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分析,建筑技术,(10):593-596[7] 邓寿昌,解其良,邓铁军,吴震东公式简化计算理论的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95-102 , (EI Compendex收录)收录号:146380,[8] 邓寿昌,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 却计算和表格的补充,建筑技术,(10):603-605[9] 邓寿昌,非大体积混凝土蓄冷却计算和表格的补充,(续)建筑技术,(10):583-587[10] 邓寿昌,徐光辉,非大体积混凝土蓄热冷却计算理论状况的分析,低温建筑技术,(1):6-7[11] 邓寿昌,吴震东公式纳于国标GB50204-92的增补说明,低温建筑技术,(1):14-16[12] 邓寿昌,吴震东公式纳于国标GB50203-92的应用说明,低温建筑技术,(3):17-19[13] 邓寿昌,混凝土电气加热蓄热冷却计算理论的研究,建筑技术, (10):598-602[14] 邓寿昌,吴震东电热热平衡微分方程建立的理论研究,湖南省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下册),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88-95[15] 邓寿昌,解其良,吴震东公式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施工技术,(10):35-37[16] 邓寿昌,吴震东方程考虑外源热不稳定传热的理论研究,建筑技术,(12):824-827[17] 邓寿昌,掺化学防冻剂混凝土蓄热冷却计算理论的研究,建筑技术,(10)672-675[18] 邓寿昌,李克俭,吴震东公式简化计算研究(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67-71[19] 邓寿昌,李克俭,吴震东公式简化计算研究(Ⅱ),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142-146[20] 邓寿昌,吴震东公式纳于国标GB50204-92的应用说明(续),低温建筑技术,(2):3-8[21] 邓寿昌,李克俭,对吴震东公式引入截面形状修正系数P的分析与讨论(上),低温建筑技术,(3):6-8[22] 邓寿昌,李克俭,对吴震东公式引入截面形状修正系数P的分析与讨论(下),低温建筑技术,(4):6-8[23] 邓寿昌,吴震东方程分析解的研究与混凝土电气加热法,建筑技术(10):672-674[24] 邓寿昌,李克俭,混凝土电极加热养护设计与施工要求,低温建筑技术,(3):21-23[25] 邓寿昌,李建,教学法研究之一——如何拟定教案,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6] 李建,邓寿昌,教学法研究之二——如何编写讲稿,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7] 邓寿昌,李建,钢筋混凝土双筋第二类T形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8] 邓寿昌,土地整理中大面积土方工程几种最优计划高的计算方法,农业工程学报,(1):173-176[29] 邓寿昌,李克俭,超负温混凝土的性质研究,低温建筑技术,(3):6-7[30] 邓寿昌、易晓、陈先才,大面积土方工程最优调配理论的研究,湘潭大学学报,:99—104 (EI Compendex收录)[31] 邓寿昌、李树丞,混凝土电阻系数的研究与分析,混凝土,(3):10-12;43-43[32] 邓寿昌、郦伟、李树丞,导电混凝土材料电阻系数的研究与分析,湘潭大学学报,(3): (EI Compendex收录)[33] 张学兵、邓寿昌,杨永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统一计算公式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31~33,11[34] 邓寿昌、任宜春、邓旭华,细沙混凝土试验研究,混凝土,(4):18~19[35] 任宜春、邓寿昌、仇一颗,基于小波分析的系统识别研究,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8月,第26卷第2期(Vol 26 No 2),56~59[36] 张学兵, 邓寿昌. 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的实验研究 [J]. 混凝土(CSCD),2004,(10): 38-40, 64.[37] 张学兵, 邓寿昌, 覃银辉.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统一计算公式的应用 [C]. 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结构工程师增刊,上海: 结构工程师杂志社, 2004: 200-205.[38] 覃银辉, 邓寿昌, 张学兵, 刘付华, 彭相华.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 [J]. 混凝土(CSCD),2005,(12): 49-52.[39] 张学兵, 邓寿昌, 邓旭华, 王智超. 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 [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CSCD), 2005, 27(1): 129-133.[40] Xue-bing Zhang, Shou-chang Deng, Xu-hua Deng, etc. Approaching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in Recycled Concrete Bolomey Formula [C]. Yingshe Luo, Qiuhua Rao & Yuanze Xu.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Shanghai, 2005. New York: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730-733.[41] Xue-bing Zhang, Shou-chang Deng, Yin-hui Qin. Experimental Reseach on Unit Water Use in Recycled Concrete [C]. Yingshe Luo, Qiuhua Rao & Yuanze Xu.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Shanghai, 2005. New York: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939-943.[42] 张学兵, 邓寿昌, 黄继承, 覃银辉. 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的计算 [J]. 中南林学院学报(CSCD核心), 2005, (10).102-104[43] Shouchang Deng, Keying Chen, Xue-bing Zhang, etc.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Small Sized Brick of the Shallow Shell with Non-moment Theory [C]. Yingshe Luo, Qiuhua Rao & Yuanze Xu.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Shanghai, 2005. New York: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794-797.[44] Yinhui Qin, Shouchang Deng, Xue-bing Zhang, etc.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C]. Yingshe Luo, Qiuhua Rao & Yuanze Xu.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Shanghai, 2005. New York: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884-887.[45] Shouchang Deng, Keying Chen, Xue-bing Zhang, etc. Analysis of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Fresh Mixing Concrete for Pumping in Pipeline [C]. Yingshe Luo, Qiuhua Rao & Yuanze Xu. 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4th Pacific Rim Conference on Rheology, Shanghai, 2005. New York: Science Press USA Inc, 2005: 959-962.[46] 覃银辉, 邓寿昌, 张学兵. 掺外加剂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CSCD),2006年9月第03期: 117-121.[47] 邓寿昌, 张学兵,罗迎社.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展望 [J]. 混凝土(CSCD),2006年11月 第11期: 20-24.[48] 覃银辉, 邓寿昌, 张学兵. 再生混凝土利用与研究现状[J]. 粉煤灰, 2006,(6).[49] Zhang Xue-bing, Deng Shou-chang, Deng Xu-hua, Qin Yin-hu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in recycled concrete Bolomey formul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ug. 2007, p 314-317.(SCI、EI、ISTP, Compendex收录)[50] Zhang Xue-bing, Deng Shou-chang, Qin Yin-hui. Additional adsorbed water in recycled concret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ug. 2007, p 449-453. (SCI、EI、ISTP, Compendex收录)[51] Deng Shou-chang, Zhang Xue-bing, Qin Yin-hui, Luo Guan-xiang.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cement clean paste and flowing behavior of fresh mixing concrete with pumping in pipelin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ug. 2007, p 462-465. (SCI、EI、ISTP, Compendex收录)[52] Qin Yin-hui , Deng Shou-chang , Zhang Xue-bing . Frost resista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ug. 2007, p 409-413.(SCI、EI、ISTP, Compendex收录)[53] 邓寿昌、王正平、张学兵、张新胜、余方,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1-52,中国,上海,同济大学2008年7月[54] 邓寿昌、张学兵,再生混凝土强度计算公式的试验研究,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5-202,中国,上海,同济大学2008年7月[55] 张学兵、邓寿昌、方志、覃银辉、成柯,附加用水量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其流动性能的影响,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3-207,中国,上海,同济大学2008年7月[56] Zhang Xuebing ,Fang Zhi,Deng Shouchang, Cheng Ke, Qin Yinhui, Addition water use influencing strength and fluid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ept. 2008, 221-224[57] 邓寿昌,郦伟,王正平,张学兵.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会科学版).(6):58-61;65[58] 邓寿昌.混凝土和建筑外壁面温度场热学计算中的热交换系数的取值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1-11[59] Deng Shouchang, Li Wanjun, Zhang Xuebing, RECYCLING OF CONSTRUCTION SOLID WASTE AND ESTABLISHMENT OF CIRCULAR ECONOMICAL SYSTEM, The 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10 (EI、ISTP, Compendex收录)[60] DENG shou-chang, YU-fa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basic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The 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10 (EI、ISTP, Compendex收录))[61] DENG shou-chang, YU-fang ,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LEXURAL STRENGTH AND MECHaNICS Performance for recycled concrete beam , The 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October 2010 (EI、ISTP, Compendex收录)[62] 邓寿昌,负温混凝土蓄热冷却计算与负温混凝土自然冷却计算理论的研究,: 待刊[63] 邓寿昌,吴震东公式几个理论问题的辨析,低温建筑技术,待刊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Unit Water Use in Recycled ConcreteDeng Shouchang (1*)2005Advances in Rhe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Science Press USA Inc.》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主页

  • 索引序列
  • 单粒径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论文
  • 海砂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 高延性混凝土研究现状论文
  • 再生混凝土利用现状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