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食品的快速检验检测技术
摘要: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检 技术综述
引言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加了吊白块的面粉,有毒的大米,注了水的鸡肉,掺了石蜡的火锅底料,硫酸泡过的荔枝,以及假酒假烟假蜂蜜劣质奶粉充斥着市场,真让老百姓担心起这片“天”。因此,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实施监测监控势在必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传统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是指化学分析法和大型仪器检测法,相对成熟。但它们的操作只能局限于实验室,操作复杂,耗时长,不能满足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时监督掌控的需求,尤其在突发事件时,快速检验检测技术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1、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化学速测技术
化学速测技术主要是根据待测成分的某些化学性质,将样品与特定试剂发生水解、氧化、磺酸化或络合等化学反应,通过与标准品的颜色比较或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比较,以获得检测结果,通常也成为化学比色分析法。
利用普通化学原理的速测法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和试纸,随着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均已有与测试剂相配套的微型光电比色计。针对试纸检测的仪器也有报道,如硝酸盐试纸条[1],主要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和N-1-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试纸变色,插入检测仪读数即可。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与试纸联用的光反射仪技术相对成熟,国内尚无商品化仪器问世。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的速测法主要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商品化成品以美国3M公司的PerrifilmTM 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为代表,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只需要测试片与确认片配套使用即可。测试片有上下两层薄膜组成,下层的聚乙烯薄膜上印有网格,便于计数,同时覆盖着含有特异性显色物质和抗生素的培养基,若样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须增菌,直接接种纸片培养24h后便可观察到显示出特殊颜色的菌落;确认片与测试片相似,只是含有不同的特异性显色物质,将有疑似菌落的测试片影印到确认片后,培养1-3h即可观察,不需进行繁琐的生理生化鉴定。而常规的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耗时长达78h。
酶抑制速测技术
酶抑制速测技术主要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快速检测。这些物质可通过键合作用造成酶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改变,产生的酶-底物结合体会发生颜色、吸光度或者pH值的变化,通过测定这些变化以达到定性或定量检测的目的。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试纸法、pH计法和光度法。相比而言,试纸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更易于推广。它主要是将酶和底物分别固定在两张试纸片上,当样品中有待测组分时,会对酶产生抑制作用,两张试纸片接触后,酶和底物结合便会发生显著地颜色变化,比较适合农贸市场和超市等一些食品集散地的实时安全监管。由于该方法的检出限和保存性等方面的局限,只适用于初筛检测[2]。
生物传感器速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用信号,使这种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具有快速、灵敏、高效的特点,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与传统的离线分析技术相比,它更适应于在复杂的体系内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在现场快速检测领域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按照传感器类型又可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等。
免疫传感器是在抗原抗体结合免疫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常见肠道细菌时,通过葡萄球菌蛋白A将肠道菌共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宝贝在10MHz的石英晶体表面,以大肠菌群为例,响应值可达10-6-10-9。
免疫速测技术
免疫速测是利用抗原抗体的专一、特异性反应建立起来的方法,根据选用的标记物可分为放射免疫检测、酶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发光免疫检测、胶体金免疫检测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免疫速测技术。它将酶标记在抗体/抗原分子上,形成酶标抗体/抗原即酶结合物,抗原抗体反应信号放大后,作用于能呈现出颜色的底物上,可通过仪器或肉眼进行辨别。目前,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
分子生物学速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迅速发展并运用的一种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它利用是否能从待测样品所提取的DNA序列中扩增出与目标菌种同源性的核酸序列来判定是否为阳性,该方法从富集菌体、提取遗传物质、PCR扩增到电泳、测序鉴定,可控制在24h,而致病菌的传统培养检测至少需要4-5天。
随着研究的逐深入,由PCR技术派生出的实时荧光PCR法、DNA指纹图谱法、免疫捕获PCR法、基因芯片法等也逐步得到了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很小的面积内预置千万个核酸分子的微阵列,利用细菌的共有基因作为靶基因,选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利用特异性探针检测这些共有基因的独特性碱基,从而区分出不同的细菌微生物。该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实现微生物检测的高通量和并行性检测。
2、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食品安全快检法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缺点也显而易见,需要完善的地方依然很多:
简单 速检验检测技术往往是由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因此,检测方法采样、处理、检测、分析等各个环节简单、易行是该方法的一大发展趋势。
准确 检法前处理简单,势必导致待测样品纯度不高,基体干扰大。因此,在今后方法的研究中,应更多关注与如何避免假阳性结果,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速测法中,增强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排除死菌体造成的假阳性应得到进一步探索。
便携 着微电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芯片技术的发展,检测仪器应向微型化、集约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以满足更多的现场、实时、动态的检测要求。
经济 测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检测技术能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何在确保又好又快的检测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标准化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也阻碍了快检法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检测中对快检法的需要,应及时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以增强快检结果的认可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房彦军,周焕英,杨伟群。试纸-光电检测仪快速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17):18-21
[2]易良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J】中国信息科技,2012,3:4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论文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1]韩剑众.肉品品质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139-187.[2]周光宏,徐幸莲.肉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246-314.[3]韩玲.新型牦牛肉干加工工艺[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456-460.[4]邓伟刚,陈滨香.五香牛肉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02):76.[5]余田.牛肉干贮藏性的研究[J].肉类工业,1994(11):19-20.[6]高福成等.冻干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63-197.[7]孔凡真.真空冻干食品的生产及设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8;2[8]张顺新等.我国发展冻干食品的前景与对策[J].冷藏技术,1998,(3),23.[9]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76-235.[10]陈友亮.牛产品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83-214.[11]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58-193.[12]吴谋成.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7-170.[13]黄鸿宾.肉的色泽与嫩度[J].肉类研究.2003,(3):12-14.[14]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5]赵杰文.现代食品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5-107.[16]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RGB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7] Lyon B. G. and Lyon C. E. three devices used in shear tests of cooked breast meat[J]. Poultry Science, 1998, (77):1585-1590.[18]尹文进.测定冷藏鲜猪肉系水力的几种方法[J].肉类研究,1994,(2):27-2[19]张伟力.猪肉系水力测定方法[J].养猪.2002,(3):25-26.[20]马荣安.肉新鲜度检验的进展[J].肉品卫生,2000,197(11):27-28.
怎样写论文? 建议你先去知网找相关论文研究,不会弄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参考下网络找论文的介绍
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必将促成生物检测方法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生物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食品检测中的生物技术分析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生物技术等新兴的食品检测技术也因此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在简要介绍生物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食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既有政府监管不严、制度体系不完全的原因,也有食品检测技术不够科学先进的原因。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满足当前食品检测的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捷的生物技术逐渐在食品检测领域大放异彩,文章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一、生物技术概述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及其组成部分,或是利用其组织、细胞、酶来合成、转化、降解,从而实现生产产品等目的的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面包、酱油生产,如今已延伸到食品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现代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高科技技术,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诸多类技术。细胞工程是以动物、植物细胞及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的一类生物技术,主要用于食品生产;酶工程是通过特定细胞酶来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基因工程是通过重组基因来改造食品生物特性,起到生产特殊产品的作用;食品发酵技术如今已发展为发酵工程学,用于预定食品及成分的生产。
二、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表现在食品中微生物、转基因成分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例如借助细菌学、血清学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致病菌,但是这些传统生物技术方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目前应用更多的是操作简便、快捷且精准的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技术、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基因探针等生物技术。
1.生物芯片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的,检测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抗原、抗体等亲和反应或碱基对互补杂交,检测、分析样品中的成分。由于生物芯片技术可在小面积内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并行检测分析,分析量很大,因而检测效率较高,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是将基因探针固化在检测工具表面,利用软件分析检测工具与样品间发生的基因杂交信息,从而检测出遗传信息。基因芯片可同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够快速检测分析大量序列的杂交信息。蛋白质芯片的原理则是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样品成分,具体操作与基因芯片技术类似。基于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原理及特点,生物芯片技术通常用于转基因食品、原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2.胶体金免疫层技术的应用
一直以来,胶体金免疫层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胶体金免疫层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耗时较短等优势,一般需要定性分析或半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有害微生物、药物残留、违禁药物的检测。该技术用于有害微生物的检测较多,例如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较为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双抗体夹心法;用于药物残留的检测是通过制得的抗体抗原与药物残留反应来分析食品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残留;用于违禁药物的检测一般是利用竞争免疫层析法来分析食品中是否含有罂粟碱、吗啡等物质。目前国内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投入广泛的应用,还有待新型免疫层析产品的开发、研制。
技术的应用
PCR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的一种技术,借助体外扩增DNA来实现转基因食品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传统PCR技术早于1992年便用于病原菌的检测,但直到近年来才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可用于检测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技术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定量检测,而且存在死细菌的环境下检测结果不准确,难以检测微生物毒素,因此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改进和技术融合产生了多种改进的PCR技术,包括实时定量的PCR技术、PCR―DGGE技术、巢式及半巢式PCR技术等。定时定量的PCR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中加荧光基团来实现实时检测,能够做定量分析,主要应用于检测外源基因污染、病原微生物、掺假量等,例如检测葡萄中的曲霉菌、肉骨粉中的牛羊源成分。PCR―DGGE技术在传统PCR技术基础上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不仅特异性强,而且敏感度高。巢式及半巢式PCR技术通过设计两对或1对半引物来降低假阳性结果的产生,使检测下限大幅度下降,检测结果通常无需其他方法再验证。
4.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利用免疫或酶促反应来进行食品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耗时短、灵活、可批量检测的优势。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比常规培养法耗时少三至四天,而且无需特殊设备支持,结果易于观察辨别,样品易于保存,例如有研究用该法检测牛奶中的沙门氏菌敏感性100%、特异性,检测时间不超过3天,因而广泛应用在黄曲霉毒素等毒素检测、残留药物检测、过敏原检测、生理活性物质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等领域。
探针技术的应用
DNA探针技术利用碱基对结合原理制成DNA探针,能够检测样品中的碱基序列,从而判定样品基因序列。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而且检测结果精确度高,应用十分广泛,通常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检测。DNA探针技术主要有异相杂交和同相杂交两种技术,其关键在于针对检测目标构建相应的DNA探针,只有DNA探针的基因序列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方能取得理想的检测结果。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检测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虽然生物技术普遍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效率高、特异性高等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生物检测技术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搭配。为了更好的提高食品检测水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开发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对现有技术方法不断进行优化,这需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持续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谢修志.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1).
[2]唐亚丽.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0(5).
[3]刘彦辉.浅议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4]胡朝晖.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生物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17).
[5]吴彤.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1l(S1).
[6]张奇志.DNA探针和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
[7]刘辉,杨利平,张滨.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8(4).
[8J水小溪,蔡乐,赵宝华.ELISA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1]韩剑众.肉品品质及其控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5,139-187.[2]周光宏,徐幸莲.肉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246-314.[3]韩玲.新型牦牛肉干加工工艺[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4):456-460.[4]邓伟刚,陈滨香.五香牛肉干[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02):76.[5]余田.牛肉干贮藏性的研究[J].肉类工业,1994(11):19-20.[6]高福成等.冻干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63-197.[7]孔凡真.真空冻干食品的生产及设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8;2[8]张顺新等.我国发展冻干食品的前景与对策[J].冷藏技术,1998,(3),23.[9]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76-235.[10]陈友亮.牛产品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83-214.[11]马长伟,孔保华,韩剑众.肉与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158-193.[12]吴谋成.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7-170.[13]黄鸿宾.肉的色泽与嫩度[J].肉类研究.2003,(3):12-14.[14]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5]赵杰文.现代食品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95-107.[16]贾渊,汤晓艳,姬长英.牛肉颜色的RGB特征[J].食品科学.2004,25(7)86-89.[17] Lyon B. G. and Lyon C. E. three devices used in shear tests of cooked breast meat[J]. Poultry Science, 1998, (77):1585-1590.[18]尹文进.测定冷藏鲜猪肉系水力的几种方法[J].肉类研究,1994,(2):27-2[19]张伟力.猪肉系水力测定方法[J].养猪.2002,(3):25-26.[20]马荣安.肉新鲜度检验的进展[J].肉品卫生,2000,197(11):27-28.
对于含脂肪较高的植物种子来说,用熟的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有力挤压,白纸上会出“油迹”就是脂肪;要想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可用一张白纸放在肉上。用力压,如果纸上有油渍说明含有脂肪。
热量测定仪现在食品中的热量是没有国标方法的,只是在一些标准中有一些换算的方法,最近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时间仓促,能力有限,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希望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先看看这篇文章.食品中营养标签成分检测技术比较与方法建立研究承担单位: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专题负责人: 李 东 唐华澄1、课题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1) 我国现有国家标准对营养标签的适应性研究课题选择了带有营养标签标示的进口食品18种(其中粮谷类食品8种、肉制食品5种和乳制品5种),采用我国现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将各种产品的检测结果以营养标签的规则进行格式标示,完成现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营养标签的适应性研究报告(见附件1粮谷、肉制品与乳制品类食品的检验研究报告)。2) 我国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调查比较研究课题完成了食品营养成分蛋白质、水分、灰分、脂肪(粗脂肪、总脂肪、脂肪酸、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不溶性、可溶性)、热量、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C)、矿物质(K、Na、Fe、Ca)检测方法的调查比较研究报告(见附件2-1、2-2、2-3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比较、2-4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与国际通用营养标签法定检测方法的比较)。3) 我国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与国际通用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通过对我国国家标准之间、国家标准与国际通用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三大类食品中6种基本营养成分的检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蛋白质:总体而言,国标中蛋白质(粗蛋白)的测定方法和FDA规定的用于营养标签的法定蛋白质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能完全满足营养标签标示的需要。凯氏定氮法仍是目前食品中粗蛋白测定的最可靠方法。 2) 脂肪:有关粗脂肪的主要测定方法是针对不同的样品采用不同的提取条件,相应的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即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研究结果表明国标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和FDA规定的用于营养标签的法定脂肪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能完全满足营养标签标示的需要。在饱和脂肪的测定中,AOAC推荐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内容和国标GB/T 17376-1998、GB/T 17377-1998内容基本相同。但采用国标测定的饱和脂肪测定结果与原标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能受到检测方法和计算方法不统一的影响。3) 总膳食纤维:研究表明,国标中目前使用的粗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方法和美国营养标签采用的测定方法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够满足营养标签标示的需要。需参照AOAC 及方法建立适合我国营养标签分析要求的膳食纤维检测方法。4) 维生素A:国标中维生素A的测定方法和FDA规定的用于营养标签的法定维生素A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能完全满足营养标签标示的需要。国标维生素A的编号为GB/T 12388-1990 、GB/T 。5) 维生素C:国标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和FDA规定的用于营养标签的法定维生素C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能完全满足营养标签标示的需要。通过比较发现AOAC的与国标的GB/T 测定原理相同,AOAC的与国标的GB/T 12392-90测定原理相同,其中半自动仪器测定原理相同与荧光法相同,只是更加简化了测定的步骤,便于操作者进行测定。4) 新建我国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六项10种通过对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与美国营养标签法定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针对我国不能满足营养标签标示需要的检测方法,参照有关的AOAC方法和国外研究报告,建立了与营养标签相适应的新检测分析方法,具体包括:食品总热量、脂肪热量、可溶性膳食纤维、脂肪酸(饱和、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类(单糖、双糖)、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营养成分检测方法,其中建立的食品总能量、膳食纤维和胆固醇检测方法计划已申报国家标准,并完成了2-3家室间协同实验。优化、确定和完成了糖类(单糖、双糖)、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检测方法,并正在进行了3家实验室间协同实验和国内外检测方法比较。(1) 膳食纤维检测方法参照AOAC 及方法,建立了酶-重量法测定食品中的总膳食纤维。该法适合我国营养标签膳食纤维分析的要求(见附件5)。(2) 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方法我们建立了气-液联用色谱测定脂肪酸,该法很好地解决了以往气相色谱在脂肪酸分析中存在的不能准确定量的问题,并确立了脂肪酸系数,根据该系数可实现食品中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含量的准确定量(见附件6)。(3) 总能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弹式量热法测定食品的热量,该法通过减去每克蛋白质一定的热量值后,可校正不完全消化误差。能量测定法也是FDA推荐使用的测定食品总能量的方法之一(见附件7、附件11)。(4) 胆固醇的检测方法依据美国FDA提出的直接皂化法建议,建立了能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HPLC方法,经实验证实,该法与GC法测定数据有较好的对比性(见附件8)。(5) 单、双糖的检测方法考虑到HPLC法是国际上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并被广泛用于营养标签的一种方法,我们建立了能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单、双糖的HPLC法,可实现单双糖的彻底分离和定量(见附件9)。(6) 糖醇(山梨醇、木糖醇、甘露糖醇)的检测方法建立了能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山梨醇、木糖醇和甘露糖醇的HPLC方法(见附件10)。5)已经申报国家标准两项,正在申报国家标准三项已经申报国家标准:(1)食品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2)食品中的总能量测定(氧弹法)正在申报国家标准:(3)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4)食品中单糖、双糖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5)食品中糖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6) 已整理完成待发表论文5篇。2、课题对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包括所取得的成效或预期成效,社会效益及其证明、经济效益及其计算依据世界各国的“营养标签”法规都不相同,由于美国是全球食品“营养标签”最为完备和严谨的国家,并在新法规的研究制订和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技术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选择美国主管“营养标签” 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局)规定、推荐的AOAC检测方法和中国国家食品标准检测方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检测方法的研究与比较,为我国“营养标签”提供技术支持。“食品中营养标签成分检测技术比较与方法建立研究”课题的完成为我国实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我们的工作走在了我国营养标签研究的前列。研究课题进行中我们与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总局“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委员会”郝秘书长和卫生部主管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起草的杨月新教授都有很好的沟通和合作。本课题的完成可推动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的建立;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要求,打破国外对我国出口食品的营养标示限制,为规范我国食品标签的标示提供技术支持。1) 产生的间接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消费者越来越希望了解食品的营养特性,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针对目前我国食品标签存在的营养成分标识表达格式乱、营养声明不准确等问题,需制定我国的“营养标签”标准。本课题的完成为我国“营养标签”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1)首先营养标签可成为指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的一种基本工具,使合理营养和保障健康成为可能;(2)其次营养标签也是进行公众营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公民的自我营养教育提供了条件;(3)“营养标签” 成为保证食品质量,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国际贸易的—种重要手段。2) 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对外出口食品的增加和有更多的单位获得直接出口产品的认可,需要按美国营养标签格式做出分析检测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有很多的单位在卫生部发布营养标签法规征求意见稿后,企业已开始提出制作营养标签的要求。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室是从事营养成分分析检测的专业实验室,加之承担营养成分分析的课题,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已为客户制定产品的检测方案、提供检验数据、按照美国食品营养标签的格式给出标示,帮助企业解决出口时遇到的技术问题。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室已为国内大约40个单位,120多种食品进行“营养标签”检测项目检测分析,提供数据2000余个。服务的著名外资或合资企业有:爱芬食品、北京联华、安利(中国)、北京丘比、美国AsianWok、北京京日东大、北京诚一国际、泛亚乳品等。服务的著名国内企业有: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全聚德、北京王致和、徐州维维、北京汇源、北京康比特威创、北京中棉紫光等。3)实行食品营养标签的技术经济考虑:美国已经实施营养标签法规管理,以美国推行反式脂肪酸标示为例,采用RTI International 2002年4月推出的计算机标签费用模型:Summary of Costs and Benefits by Year after Publication, Discounted to Effective Date, in Millions of Dollars (单位:百万美元)实行年限 2 3 4 5 6 7 8…… 20年累计全美食品实行反式脂肪酸营养标示的预计费用(一次性):低 $ 139 - - - - - - …… $ 139 中 $ 185 - - - - - - …… $ 185高 $ 275 - - - - - - …… $ 275 全美食品实行反式脂肪酸营养标示20年后获取利益(从第四年开始累计): 方法1 每年 - - - $968 $940 $913 累计获利- - - $968 $1,908 $2,821 …… $13,130 方法2 每年 - - - $1,973 $1,916 $1,860 累计获利- - - $1,973 $3,889 $5,784 …… $26,757总之,以美国推行反式脂肪酸标示为例预计花费二亿七千五百万美元,涉及到十五万四千个产品,20年后,整个美国社会可从减少获利二百六十七亿五千七百万美元,是一次性营养标签投入的近100倍。3、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机制和经验1) 首先该计划和课题设置非常及时,符合食品工业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符合正在制订的营养标签法规的需要。2) 面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种类繁多的食品、特别是不同基质的营养物质添加食品。面对多种食品的营养成分检测方法和具有独特性质和基质的食品, 都可能引起分析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确立能接近“营养标签”标示项目营养学定义的检测方法,结合基体标物,对检测方法进行选择、规范,为即将出台的中国“营养标签”法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3) 国内在食品正向营养成分的检测方面相对落后,“大头娃娃”现象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食品正向营养成分的不合理、不平衡,将对人体乃至社会造成的更大的危害。4、课题实施过程中可作为新闻线索的人物和事迹材料课题主要负责人代表课题组在三个国家级研讨会上宣讲课题研究工作:1)2003年10月,课题主要负责人李东、唐华澄在杭州参加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受邀在会上为我国卫生系统营养工作者宣讲“美国营养标签法规现状及对中国营养标签的建议”。2)2003年11月,课题主要负责人李东、唐华澄在北京参加中国营养产业高层研讨会,并为我国食品营养产业界宣讲“食品的营养标签对我国营养产业的意义”,引起与会者关注。3)2003年12月,课题主要负责人李东、唐华澄在深圳参加2003年全球华人功能食品研讨会,为食品行业界宣讲“食品的营养标签对我国保健食品的意义”;通过以上努力,使参加会议的我国食品营养研究工作者、营养产业界、食品行业界人员了解了“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和意义。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的网站()上也开辟了“食品营养标签”专题栏目,宣传和普及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 4) 新建我国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六项10种通过对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与美国营养标签法定检测方法之间的比较,针对我国不能满足营养标签标示需要的检测方法,参照有关的AOAC方法和国外研究报告,建立了与营养标签相适应的新检测分析方法,具体包括:食品总热量、脂肪热量、可溶性膳食纤维、脂肪酸(饱和、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类(单糖、双糖)、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营养成分检测方法,其中建立的食品总能量、膳食纤维和胆固醇检测方法计划已申报国家标准,并完成了2-3家室间协同实验。优化、确定和完成了糖类(单糖、双糖)、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检测方法,并正在进行了3家实验室间协同实验和国内外检测方法比较。(3) 总能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弹式量热法测定食品的热量,该法通过减去每克蛋白质一定的热量值后,可校正不完全消化误差。能量测定法也是FDA推荐使用的测定食品总能量的方法之一(见附件7、附件11)。上文中说道总热量尚无国家标准.有的只是一些换算方法.下面在看看这个从网上搜索的换算系数: 能量和营养素的标示方式 能量 应标示每100g(100mL)或每份(每餐)食品的能量值。 能量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示例:1966kJ/100g,或1966kJ/100mL注:食品的能量是指食物中能提供燃烧热的能量,即热能。 营养素的能量系数按以下数值计算:碳水化合物 17kJ/g蛋白质 17kJ/g脂肪 37kJ/g乙醇 29kJ/g有机酸 13kJ/g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的五种方法:1、索氏提取法2、酸水解法3、罗紫-哥特里法4、巴布科克法5、氯仿-甲醇提取法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部分还含有N,P等元素。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在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解于水。脂类分类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合成的甘油三酯。(1)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是猪油、花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的主要成分(2)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1. 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并给予能量 1克脂肪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38KJ(9Kcal)能量,比1克蛋白质或1克葡萄糖高一倍多。2. 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脂肪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是人体内的三大组成部分(蛋白质、脂肪、糖类)之一。 磷脂、糖脂和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类脂层,胆固醇又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3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3. 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 皮下脂肪可防止体温过多向外散失,减少身体热量散失, 维持体温恒定。也可阻止外界热能传导到体内,有维持正常体温的作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垫有缓冲外力冲击保护内脏的作用。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 。4. 提供必需脂肪酸。5. 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6.增加饱腹感 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检测方法食品中的脂肪含量,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索氏提取法、酸性乙醚抽取法、碱性乙醚抽取法,快速抽取法等。一、索氏提取法 仪器原理样品经酸水解后烘干, 通过提取仪将试样先浸泡在沸腾的溶剂中浸提, 提取出大部分脂肪, 然后将试样提出至溶液面上, 再用溶剂淋洗, 提取试样中残余的脂肪, 提取完成后, 蒸出溶剂, 将浸提杯烘干, 称量, 浸提杯抽提前后的质量差即为脂肪质量。 仪器Soxtec Avanti 索氏2050 型抽提仪(瑞士FOSS); SoxCap2047 酸水解仪(瑞士FOSS); 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 电热恒温干燥箱(ED115, 德国Binder)。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盐酸(AR); 无水乙醇(AR); 石油醚(沸程30℃~60℃, AR); 无水乙醚(AR)。 采样随机抽取市售散装及包装食品5 类(应节食品如月饼、肉类、面制品、豆制品、休闲食品如薯条等) 40 份。 分析步骤 样品酸水解样品经粉碎后准确称取到样品杯中, 转移到沸腾架上并放置到盐酸中, 加热溶液至缓慢沸腾60~90 min,充分水解后排酸, 注入冷水洗涤样品, 重复数次, 洗至样品至中性。取出样品杯, 放在吸水纸上吸取水分, 放入干燥箱中进行烘干, 充分干燥后取出放至室温, 上机待测。 索氏抽提仪测定在样品杯的顶部安装一个纸滤筒, 放置到索氏抽提仪上, 在每个样品杯中加入约80 ml 有机溶剂,启动仪器, 经沸腾、淋洗、回收、干燥四步后提取脂肪完成,取出浸提杯放入干燥箱充分干燥至恒重, 称量计算脂肪含量。 计算X= m1-m2/m 样×100式中: X—样品脂肪含量(g / 100 g)m1—浸提杯和脂肪的质量(g)m2—浸提杯的质量(g)m 样—样品的质量(g)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为了更好的提高微生物食品的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检验技术的发展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微生物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实验开放管理
【论文摘要】: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本文从精心选择实验内容,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引进综合考评机制并加强开放管理实验室方面进行思考和 总结 ,以期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等 教育 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普通微生物学的延伸。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发酵食品的制备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以及现代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方法 等。通过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出不仅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而且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并熟练操作的高技能人才。
如何加强食品微生物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在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食品工业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及其实验课的内容也不断扩展,而实验课既受理论课内容进度的限制,又受课时及实验室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科学地完成食品微生物所有的实验项目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实验教师在掌握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动态,精心设计实验课教学体系,合理选择实验项目。
选择实验内容,我们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首先要求学生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进行观察,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培养生长条件。学会识别哪些是有益菌,哪些是有害菌,利用有益菌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发酵产品,提高食品的质量,同时防止有害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食物中毒。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发酵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利用微生物生产发酵食品的整个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使同学们对食品发酵有一个总体印象,并能举一反三。最后对不同的食品和发酵食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学检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食品研究 热点 介绍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实验设计过程中,不仅有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引进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分成几人一组,让学生从实验设计,自己选择原材料,准备实验材料,试剂的配置,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后写成规范的实验 报告 。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甜酒酿、酸奶、腐乳等都是同学们喜欢并制作的发酵食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所学内容贯通,并熟悉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这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强化基础技能的训练,有效组织管理实验教学
食品微生物学是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培养、正确使用、掌握微生物的实验仪器,如光学显微镜、灭菌消毒器械等都非常重要。但基于很多原因,学生的这些基础技能还是很薄弱,所以我们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每一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只要涉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都会给予强调,亲自演示。
学生微生物基础技能培养和形成,不是一两堂课能完成,也不是单单有老师演示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必须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硬件等条件限制,人手一套实验器材不现实,那么在有限人力、有限资源情况下,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并熟悉实验过程,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过程就尤为重要。
(1)首先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做好预实验,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和关键操作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地强调,并分析某步骤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2)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就实验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对实验准备的物品和材料沟通,更要对实验的组织过程协商。
(3)在实验过程中则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并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课堂理论教学课和实验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课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参与,以及实验过程出现问题发现问题的及时解决。 (4)教师要严于律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热情帮助,回答好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随时纠正不正确或不规范操作。
3 加强实验课考核,引进综合实验考评
实验课的成绩给定,往往包括实验课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成绩两方面综合。所以首先就要求教师认真考勤,只有学生的出勤率有保证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详细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失败要分析原因。同时教师也对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实验课质量高低的检验。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的现象比较多见,为综合考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建议今后引进期末的综合实验考评:即将各个试验项目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题目,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操作,视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分。比如:“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平板培养”考察了无菌操作、培养基的制备,对食品中常见菌类平板接菌技术;“食品中常见菌类的形态观察”考察了革兰氏染色,各真菌形态辨别等。在进行具体考核过程中,可把每个考核的内容进行量化定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每一个操作环节现场打分,并对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进行答辩。
4 有计划推进实验室的开放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的开放是对食品微生物实验课的有益补充,能强化、巩固、提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鼓励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的科研项目,而且学校有很优厚的资金加以支持。但是开放实验室不是无条件的,有时因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隐患是很严重和难以预料。因此实验室开放时管理须给予加强。
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利用校园网建设实验网站,公布开放实验项目的题目、时间和地点,供学生选择和预约。
专人负责学生的科研队伍,对菌种、标准品、和学生用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要有专人负责,注意保管,不随意丢弃,做好无害化处理。对使用仪器学生做好使用登记,实验物品注意清洗、归还、交接。
总之,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只有提高对实验教学活动的认识,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合理有效组织和管理实验过程,并加强实验课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进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就能确保实验课安全、有序、成功的完成,达到教学目的,也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赖建平.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加强化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2:77~79.
[2] 潘蕾.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31~133.
[3] 陶思源,食品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11~2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针对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文章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和成绩考核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科学,通过对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制造、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的变质[1]。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实用性强,是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除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传授外,也注重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换教学立场
教师的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2],是在对教学内容熟悉的基础上,优化内容,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要改以往课堂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强迫坐于课堂,不能也不敢出声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身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食品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授课时间上有前有后,为了避免相近课程某些内容重复,我们进行了授课内容的优化。对于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已讲过“物质代谢”内容,则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丰富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科研论文(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然后课堂向教师提问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的难易做到由浅及深地回答,帮助学生回顾已忘或还未掌握的内容。学生在提问时,允许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老师答疑时要尽可能多联系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和本学科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简练、幽默、易懂的语言回答相关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主角,要发挥主角作用。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食品微生物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信息量。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及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教学中,使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提高。首先,多媒体技术使直观教学成为可能。将微观世界在课堂上生动再现,其效果胜过任何语言的描述。其次,多媒体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可以观看多幅图片,阅读多篇教学材料,这个数量可以是传统教学的几倍。第三,多媒体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件、动画、相关网络声像资料及新闻报道等。
食品微生物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发展迅速,而且个体微小,学生对它的认识远不如对宏观事物,再加上其营养方式、遗传类型多种多样、代谢机制错综复杂,学生往往感觉其知识繁琐、抽象和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4]。例如,把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以色彩丰富、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三维画面或科教电影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细菌鞭毛的运动、T偶噬菌体的增殖、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胞的分裂过程等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讲课的效率。
三、采取形象化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化抽象理论与具体实例结合,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食品微生物学主要讲解了微生物在食品生产、贮运及销售过程的利害影响,但由于微生物的自身特性,我们很难就只有显微条件下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让其形象化,宏观化。虽然多媒体已经在此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要做到与具体实例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借助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例子来实现形象化教学。如,上课时我们将一些常见的白酒、红酒、酸乳、面包、酱类等发酵食品带入课堂来讲授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并且通过与实验紧密结合,开展发酵酸乳来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利用的认知,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制作酸乳,品评自已的劳动成果,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重点。再如讲到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时,我们选用了一些发霉的粮食、发霉的马铃薯以及发臭的肉和罐头等进入课堂,这样在理论讲解时有现实的例子,无论从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掌握都因有了宏观感性认识而变得轻松容易。
四、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5]食品微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做起。第一,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目标要求。第二,以“新”为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新”的理念(即运用新思想,联系新理论,列举新课题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讨论会,大胆提问等方面都无疑会起重要作用,同时还赋予学生宝贵的 创新思维 。第三,多样化传授知识。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食品中微生物变化的课外观察,自行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课堂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积极开展相关实验,引入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安排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五、强化实验教学,重视动手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技能欠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力所能及的各种条件,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是最快捷有效的弥补方法。
(一)课堂实验
食品微生物实验课开始时,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最初,教师进行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
其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将预先录制的实验过程向学生播放。这样既可以回顾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实验印象,又可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帮助掌握实验技能。
再次,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进行实验,学生在观看了录像后对部分仍不明白或是记忆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他们实验的同步,进行实验信息交换,从而让学生能够最短最及时最迅速地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
最后,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批阅,从中找出问题并进行集中答疑,进一步修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
(二)课外实验
不定期安排学生在课外做些简单实验或集中安排学生课外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如在讲微生物腐败变质时安排学生课外取一空矿泉水瓶内装入校园河流中比较清澈的水,然后进行封口存放,直至水质变化产生腥臭。让学生通过这种现象来强化课堂所学内容,起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再如集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园河水中微生物检测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从实验设计到完成检测报告一系列工作,并且最后进行结果评比。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考核机制[6],正确评定学生成绩
实行理论和实验考试分离,突出实验,综合评定的考试模式。改以往教师授课内容为蓝本,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非正常态考试模式。将理论考查内容面放宽加大,强调与实际食品生产的联系,将知识点以命题形式溶入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实验考试采用笔试和操作各占一半的命题形式,做到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并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两部分命题,达到理论、操作都掌握的目的。实验笔试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关键操作步骤为主要命题范围,实验操作以抽签形式定,内容均为食品微生物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细菌计数等。最后学生成绩由理论和实验两部成绩再结合平时的课堂提问及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学生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模式考试既要求学生掌握了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我们进行的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教学内容的丰富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考核机制的客观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英民,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43
[2]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3]梁峙,微生物教学中的CAI[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3(16),76~79
[4]李平、杜先锋、蒋军,运用多媒体课件好食品微生物学的尝试[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42~44
[5]叶丹玲,如何在微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及稳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检验方法,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检测技术越显重要。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测试片法、电阻电导测定法四方面的检测方法,并评述了他们的特点。随着生物等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应用,文章对近几年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这样做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
关键词: 检测方法;微生物
0 引言
随着人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菌门”、“福寿螺”、“毒饺子”等名词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亿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其中70%是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目前,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领域。
1 食品微生物分类及命名
微生物并不是生物学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其群体非常庞杂,种类繁多,包括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两类。凡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称为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方法
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 (ELIsA)[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也是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和排除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现代免疫学将“免疫”定义为:机体对“自己”和“异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是食品检验中应用的主要免疫检测技术。它的中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来检测。具体说就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即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分子生物学方法
核酸探针法[2] 核酸探针是将已知核苷酸序列
D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他方法标记,加入已变性的被检DNA中,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与该样品中有同源序列的DNA区段形成杂交双链,从而达到鉴定样品中DNA的目的,这种能认识到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有标记的单链DNA分子就称为核酸探针或基因探针。与免疫学方法相似,探针也需要附加适当标记。以往研究的探针技术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只在专门的实验室使用,而现在较热门的技术是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一—比色计。该方法依赖核糖体RNA(tRNA)发育中储存的核酸成分进行检测。这种天然富含rRNA标靶序列的使用使得无辐射检测成为可能,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者更高的灵敏度。总体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技术,特点是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缺点是一种菌就需要一种探针,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探针,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再者就是检验费用比较昂贵。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方法)[2] 聚合酶链反应 (PCR)PCR是美国科学家Mllllis于1983年发明的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又称为基因体外扩增法,是一种体外选择性扩增DNA或RNA的技术。该方法通过对人工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相应RNA或DNA片段扩增,检测扩增的产物含量,从而快速对饲料中致病菌的含量进行检测。PCR技术可直接检测样品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肉毒梭菌等。
快速测试片法 快速测试片法是利用无毒的纸膜、纸片、胶片为培养基载体,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试纸和胶片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它是一种集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微生物学于一体的检测方法。对有些项目的测定,其准确度和精确度高,几乎与标准方法相媲美。其优点:第一,常规法需要时间较长,而且温度要求严格,而测试片操作简单,大大缩短了测试时间,以往许多实验室不能实施,不能达到及时检测的目的。第二,快速测试片可以在取样时同时接种,防止延长接种时间时由于细菌繁殖造成的数量增多,结果更能反映当时样本中真实的细菌数。第三,测定少量样品,不需配试剂,价格低廉,可随时进行,便于运输,携带方便,易于消毒保存,操作简便快速。
电阻电导测定法 电阻电导测定法原理是:在细菌生长繁殖期间,将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糖类等)分解成有机酸、氨基酸等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改变其培养液的导电度。这样,通过电阻和导电度的数值变化,就可推算出样品含菌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电阻电导检测器有:美国Vitek公司生产的Bactometer可适用于检测肉品、乳制品等含菌量;英国推出的Mathus系统,可用来检测牛乳、酿造液、鱼及海产品的含菌量[3]。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本文中罗列了几个方面的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虽然很多技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属于世界前沿,有的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2]杨向荣,江志毅等.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学术论坛,2006,5.
[3]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
1.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大专食品毕业论文范文
3. 食品加工论文范文
4. 医学微生物论文
5. 微生物学习心得
6.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微生物在宠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 除臭剂 益生菌 摘要: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宠物散发出的异味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微生物除臭技术 微生物除臭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脱臭技术。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达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 生物除臭的发展状况最早利用微生物处理恶臭的报道是1957年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H2S废气”的美国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其中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能降解臭气的微生物种群和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条件、生物吸收剂的成份等。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部分微生物除臭的产品和设备开始运用于治金、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微生物种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开发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对环境除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这可能与有效微生物种群中含有光合细菌群有关。光合细菌作为有益菌群,一方面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改善有机物的分解途径,减少NH3和H2S的释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可利用H2S作氢受体,消耗H2S,从而减轻环境中的恶臭,减少蚊蝇孳生。 微生物法除臭的原理恶臭物质的活性基团一旦氧化,气味就消失。一般认为微生物处理臭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基本上分为三个过程: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传质过程;②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③臭气进入细胞后,在体内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得以去除。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是该过程的限速阶段,可见微生物处于生物脱臭的核心地位。微生物消化吸收恶臭物质后产生的代谢物再作为其他微生物的养料,继续吸收消化,如此循环使恶臭物质逐步降解。真菌生长速度快,形成的菌丝网可有效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适用于难溶性臭气。从微生物除臭的原理可知,微生物除臭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更有利于吸收、分解产生的SO2、H2S、CH4等具恶臭味的有害气体。同时,这些微生物又可以产生无机酸,形成不利于腐败微生物生活的酸性环境,并从根本上降解分解时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1)脱氮除臭生物除氮法的应用较广,处理底物的范围大,产物为氮气,无二次污染。包含硝化反应: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脱氮反应:2NO3+10H++10e=N2+4H2O+2OH— 。硝化细菌可以进行上述生物反应。日本福冈县一机构利用土壤、发酵鸡粪、活性污泥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使鸡舍排出的恶臭气只需停留便可使氨减少到15mg·L-1的低浓度。(2)脱硫除臭光合细菌的脱硫反应为:2H2S+CO2+hv=2S+H2O+[CH20],H2S+2CO2+2H2O+hv= H2SO4+2[CH20];好气微生物的脱硫反应为:2H2S +O2=2H2O+2S,2S+3O2+2H2O=2H2S+O4。发现H2S首先被转化为单质硫,再转化为硫酸且硫酸为主要产物。硫氧化分中性、酸性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化能自养菌是脱除无机硫的主力,但自然界中去除有机硫的菌株极少,多为经变异处理的异养菌,厌养脱硫菌的研究更少。国外从不同生境中分离高效脱硫菌,如日本的研究者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分解甲基醚的氧化硫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测定这种菌对甲基醚的分解是把这种菌吸附在泡沫塑料上,采用填料塔方式的脱臭装置,空塔线速度为·s-1,其对硫化氢、甲基硫醇、甲基硫醚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缺氧条件下,氮与硫的联合去除的反应如下:2H2S+2NO3=SO4+S+N2+ 2H2O,两者因为中和作用吸收会更快。 微生物抗菌除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恶臭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以及各国对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关注,对恶臭的处理研究也日益活跃。虽然微生物脱臭法的历史尚短、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由于其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性和安全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微生物抗菌除臭技术及微生物抗菌除臭剂在研究与应用中的意义及优势如下:(1)纯绿色环保性质。由于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化恶臭为无臭。不含任何化学药品,也不含转基因产品成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代表着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2)处理功效高。运用微生物除臭技术大大增强了其处理污染的功效,与一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比较,微生物除臭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是传统方法的100倍。污染物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剂,可迅速祛除臭味,净化水质,降低COD、BOD5、氨、氮等指标。 (3)适应性更广。微生物除臭技术特别是混菌微生物除臭剂降低微生物生存条件要求,增强适应性,减少过滤,适应多种温度和pH值范围,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4)更有针对性。微生物除臭技术可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环境;并可根据具体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专门研发出针对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5)治理成本最低。微生物除臭技术品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用征地建厂或购买庞大设备,综合治理成本和动态投资成本最低,而治理效果显著。(6)化害为益。以前认为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经微生物除臭制成肥料,如氨和硫酸化合成硫酸铵肥料,其中各种元素可被植物吸收;提高了污泥中有机碳的利用率;而且脱臭微生物大多是土壤中的有益菌群。 (7)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化学产品比较。每种化学产品都是针对性强的产品,当遇有复杂的其他化学基质时,便会失效;使用化学产品之后,在水体中总有化学残留物,它可能带来副作用或新的污染;使用化学产品可掩盖臭味,却不能改变臭味的生成或阻止其散发。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自然分解和在分解过程中的积极生化作用,不会产生上述问题。(8)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生物净化剂相比。微生物除臭技术可以极大祛除臭味,使液体状污物、有机物质迅速新陈代谢,减小固体物质体积,快速净化被污染物质。微生物脱臭法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的设备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廉、管理维护方便等,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由于受研究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微生物脱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①适合于特定恶臭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驯化的方法;②恶臭气体的去除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定量化;③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还需规模化;④对高浓度的恶臭废气、复杂的混合气体处理还有待研究;⑤混菌发酵工艺有待优化。抗菌除臭微生物的种类除臭菌株主要是光合细菌类、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假单胞菌属、链球菌类、酵母菌、丝状真菌以及放线菌类,共计12个属73个种的微生物。现就主要种属的除臭菌简介如下:(1)光合菌群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简称:PSB)属细菌中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本实验室分离到的兼性厌氧菌主要是紫色非硫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红假单胞菌属(Rhoropseudomonas)和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澡类。光合菌群由自养微生物分离而来,具有化害为利的特殊功能,即可将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氨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氨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也可以成为其它有益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因此,随着光合菌群的增殖,其它有益微生物也相应增殖。(2) 乳酸菌群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本实验主要筛选的主要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若干个种。乳酸菌群(嫌气性)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制作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份。乳酸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一般情况下,致病菌如果增加,植物就会衰弱,有害线虫也会急剧增加。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的活动,有害线虫也逐渐消失。(3) 假单胞菌类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到具有很强抗菌除臭能力的一株荧光假单胞杆菌陕西变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ar shanxigensis)。荧光假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定殖于植物根际的优势细菌种群。由于此类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根围,又称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此类细菌以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人工培养、对许多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成为近年来报道最多、最具生防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生防菌。 (4) 酸母菌群酸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菌群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份。(5)放线菌群放线菌(好气性)是细胞和霉菌的中间形态。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氨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组成的混合菌群,其抑菌作用比单一放线菌成倍增加。另外,被放线菌分解的物质容易被动植物吸收,从而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性和免疫性。 (6)醋酸菌群醋酸杆菌(好气性)它是氨素合成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它从光合细菌中摄取糖类固态氮,然后一部分供给植物,另一部分再还给光合细菌,形成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结构的共生态。 新型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的发酵工艺研究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性菌群。它由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及假单胞菌类六大菌群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功能群体,如何将上述好气性微生物和嫌气性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各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具有多种多样细菌的微生物群落的生物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其本身的生产工艺更表现出世界性的高科技水平。二、益生菌益生菌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是预防、改善肠道疾病,增强宠物免疫力。含超强活力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放线菌、酵母菌及促进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调整和维持宠物肠道菌群平衡,对肠炎、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弱等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作用原理1、形成占位,产生抑菌物质:高活性有益菌可在肠道粘膜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对肠道保护的菌群屏障,保持有益菌的优势,从而减少病菌的生长机会。有益菌分泌的益生菌素可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治疗各种肠炎、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菌及其代谢物可提高宠物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活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宠物对病原性物质(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因而可减轻宠物因运输、惊吓、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对宠物幼仔可补充母源抗体不足,提高成活率。对老年宠物可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健康水平。 3、排毒、除臭:有益菌能有效转化宠物肠内的游离氨(胺)、硫化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肠毒素失活。因此,可大大降低宠物排泄物的臭气,减少毒素。从而达到有利宠物健康,优化饲养环境的目的。 4、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分泌乳酸。有利于宠物消化吸收,提高动物体对饲料中钙、磷、铁的利用率。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宠物更健康。 5.产生有机酸,降低发病率:有益菌可发酵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维持宠物肠道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宠物肠道发病率。参考文献: · 微生物除臭评价与分析 - 江苏环境科技 - 韩艳忠,韩梅,吴英春, · 污水微生物除臭技术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周春火,邱雪红,眭光华,彭艳玉, · 微生物除臭技术及产品 - 科技开发动态 - 无 ·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今日科技 - 冷云伟
宠物应该如何 饲养 与管理呢?宠物饲养与管理的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宠物饲养与管理论文,一起来看看。
新手养狗知识和训练 方法
摘要 狗,亦称“犬”,系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
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动物之一,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为人类“器”重之处在于,它听觉嗅觉敏锐,用“吠”的方式守卫家园。
关键词:养狗、训练、爱犬、喂食饲养
前言
狗是人类最早训化的动物,也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而且听觉嗅觉敏锐,可以看家,有些得以可爱,活泼机灵,为家人带来快乐,欢声笑语,有些则可以帮助残疾人。因此,很多人会在家养狗,但是养狗要注意的东西有很多,例如:选犬、饲养喂食、爱犬的清洁、训练等等„„但是如果训练不当、不及时的话则有可能为主人带来困扰和麻烦,或对爱犬的照顾不当的话你的爱犬可能会经常病甚至死去。不管怎么说养狗需要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正文:
1.狗的分类
世界犬类可以按体形可以分为:超小型犬;小型犬;中型犬;大型犬;超大型犬。
超小型犬:是体形最小的一种犬。是指从生长到成年时体重不超过四公斤,体高不足25厘米的犬类。体型小巧玲珑,格外受人宠爱,是玩赏犬中的珍品。也称“袖犬”“口袋犬"等„„
超小型犬有:吉娃娃,拉萨狮子狗,法国玩具贵宾犬,博美犬,腊肠犬,马耳他犬等„„
小型犬:是指成年时体重不超过10公斤,身高在40厘米以下的犬类。小型犬体形适小型犬有:北京狮子狗,西施犬,哈叭狗,冠毛狗,西藏狮子犬,小曼彻斯特犬,猎狐犬,威尔斯柯基犬,可卡犬,格备犬等„„
中型犬:是指犬成年时体重在11-30公斤,身高在41-60厘米的犬种。中型犬体型了,这种狗天性活泼,有着象羊般卷曲的体毛,它最爱干的较大,活动范围较广,勇猛善斗,通常作狩猎之用。通常用链条拴着或着关着。这类犬分布了广,数量最多,对人类的作用也最大。
中型犬有:沙皮狗,松狮犬,昆明犬,潮汕犬等;斗牛犬,甲斐犬, 伯瑞犬,比利牛斯牧羊犬,拳狮犬,威玛拉娜犬,猎血犬,波音打犬等„„
大型犬:是指犬成年时体重在30-40公斤,身高在60-70厘米的犬。大型犬体格魁梧,不易驯服,气大勇猛。常被用作军犬和警犬。它们与人类有深厚的友谊,忠于主人。大型犬的饲养要求非常高,是在国家
尤其是军警犬。由于选种严格,淘汰率高,价格不菲,一般都专用的部门中养殖。难以在普通家庭中推广。
大型犬有:日本秋田犬,英国猎血犬,斗牛犬。老式英国牧羊犬。德国洛威犬,杜伯文警犬,巨型史猱查提,阿拉斯加雪撬犬,大麦町犬等等„„
超大型犬:是指成年时,体重在41公斤以上,身高在71厘米以上的犬种。是最大的一种犬。数量较小。多用来工作或在军中服役。大丹犬,大白熊犬,圣伯纳犬,纽芬兰犬等„„
2.新犬饲养注意
刚购回的幼犬最好能立即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以增强体制。 切忌立既给犬洗澡,应在犬几天后适应新环境后,且进食排泄正常的前提下,再给犬洗澡。到家后应控制犬的食量,低于正常食量喂食,几天内慢慢增加至正常食量。 刚买回的幼犬若有任何可疑情况,请立即打电话咨询医生,若有必要尽快带爱犬去动物医院就医,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3.挑选爱犬的方法
血统是否纯正,商家是否能提供相关证书。是否活泼机灵,是否乐于和人类为伴,尤其是孩子。尽量挑选性格温和的,体型不宜过大。颊须和颁须都应长而丰满,眼睛要有神,见了主人要不畏缩,且能勇敢而机警。体质要求健壮,不能带有任何轻微疾病;肛门周围有黄渍或粘有粪便不能入选。 毛色应以白色或白色中带有柠檬色的为合适,除头部五官黑色之外,其他部分黑色过多的最好不入选。 眼睛小而色浅,鼻色白或呈樱桃色或有斑点,耳朵直立或耳形不正,口颌不正,这些都不合此犬的体形标准。
头颈粗短而腿长,被毛柔细而卷曲像羊毛,牙齿呈钳式或虎式咬合的,也不符此宠物狗的形体标准。
另外在选择宠物狗的性别和年龄方面也有以下几点要求:
个性上而言,公犬比母犬更具强烈的好奇心与冒险性,不懂淘气也比较活泼。一般而言,母犬比较好照顾;但过了8个月~1年,一年约有2次的发情期,大概持续3周。但也要考虑母犬将来交配或妊娠的问题。刚开始饲养宠物狗的人,或不习惯照顾宠物狗的人而言,选择成年犬比幼犬轻松多了 。大多人喜欢饲养出生后约2、3个月大的幼犬,因为其可爱的模样所致,以及饲养的乐趣,使人产生一份满足感吧。
4.爱犬的饲料选择
犬最好的食物是狗粮,如不能给它吃狗粮而吃家制食物时,要注意搭配保证营养均衡。动物内脏(注意:不要长期喂食猪肝,会中毒),肉类,玉米粉,鱼肉(注意:鱼的硬刺可能会卡住,最好挑去),胡萝卜等,都可以是犬的食品,几乎不放盐煮熟后喂食。另,喂食幼犬狗粮时需和拌少许温水。
5. 爱犬的健康
给犬注射疫苗是防止犬和主人远离狂犬病等恶性疾病的最好办法 ,狗瘟和犬细小病毒在中国也是犬死亡的主要原因。犬的除虫对犬的健康成长也很重要。犬买回几天后若进食排泄正常就应尽早进行免疫和除虫。推荐英特威和辅导疫苗,其免疫率在99。99%以上。
6.爱犬屋的选择
选择狗屋,理想的应该是足够犬只进入、转身和平躺身体。任何多出来的空间都会在寒冷的日子里增加热量的消耗。
选择正确尺寸的狗屋才能确保你的狗住的舒服。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用犬只的重量来决定屋子的尺寸。但是有些犬只是高大型的,所以高度因素也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你住的地方冬天非常的冷,那么选择一个大一些的狗屋肯定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如果你住的地方冬天很温暖的话,那么一个大一些的屋子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7.爱犬的清洁
犬在生下两个月以后或购入十天无疾病的,接种疫苗一周后,才可以洗澡。
因犬身上无汗腺,夏天最多一周洗一次冬天最多2周洗一次,最好一月一次。给爱犬洗澡切忌使用洗洁精和普通人用香波,此类洗涤剂的会破坏犬皮肤的PH值,损伤犬皮肤。犬专用香波除对犬无刺激外,还有一定的杀菌防寄生虫等功能。注意:洗澡太勤或洗涤剂不合适会造成犬的皮肤病。洗澡后应立即吹干。除洗澡外,使用犬梳常给犬梳毛,也可去除犬毛皮上的灰尘和污垢,令犬毛色更光泽。
8.爱犬的喂食
①喂食次数:出生~12周:喂食4~ 5 次/天 ;12 周~ 4 个月:喂食3 - 4 次/天;4 个月-1岁:喂食2次/天;1岁以后:喂食1次/天 。
②幼犬喂食注意:幼犬对饥饿的控制能力很差,要按照狗粮 说明书 上的喂食量进行喂食,以防吃得太饱造成肠胃疾病。
③不要让幼犬有机会吞鸡骨、排骨或鱼骨、因为它们会滞留在咽喉里,然后碎裂,如果不留在咽喉里,就会滑进体内,刺穿胃壁和肠道。
④不要让幼犬吃人们的剩菜剩饭,因为犬类对营养的需求和人类不同,若用人类的食谱调理狗食,不但费时费事,而且爱犬很难摄取到完整均衡的营养,因而应以狗粮为主。这种饲料是经过科学方法配制而成的,可口,营养全面,容易被消化吸收,使用也非常方便。据统计,长期吃狗粮的狗比不吃狗粮的狗寿命长三分之一以上。而且体味、口气和排泄物的气味也会减轻很多,对于住在公寓里狗是不错的福音。
⑤每餐饭之间不要给幼犬零食吃,如果它服从 其它 训练,可以给它少许零食,以示鼓励。
⑥切记不要让幼犬到餐桌进食,原因是这会养成坏习惯。只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喂食特定的食物,食物只能放在幼犬的碗里,不可用其他的食具来喂食。除此之外,不要忘记提供爱犬足量且干净的水 。
9爱犬的饲养
①两维持,三过渡。两维持是指维持在原圈舍饲养和维持原饲料饲养;三过渡是指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饲料过渡:仔狗断奶后1周左右,饲科配方仍与哺乳期补料相同,以后逐渐过渡,至断奶后2周左右,即可改为幼狗饲科。饲养制度过渡:稳定的生活制度可促进幼狗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幼狗饲料宜精,定时定量,少喂多餐,以保持其旺盛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环境过渡:仔狗断奶后采用原因饲养法,即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将母狗带出。
②三点定位是指吃食饮水地点固定、睡觉地点固定、排粪尿地点固定。
③选择天气晴朗、无大风的日子进行去势。对于母狗不要求去势,因为性成熟时已达到出栏期,对肥育无多大影响,但对淘汰母狗应去势育肥。根据大小、体质强弱进行分群管理,一般每小群以8-10只为宜。
④驱虫一般在20-25日龄时进行,以后每月定期进行1次,驱虫后的狗粪和虫体集中准放发酵处理。水盆每天清洗1次。食盐、水盆每周消毒1次,可煮沸20 min,也可用新洁尔灭液浸泡20 min或用2%-4%烧碱水浸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小狗的成长发育期所需的热量是成年犬的2倍 。据说狗大约能活12-16年,与人相比狗要短得多。可以说狗的一生就像浓缩的人生。 狗的发育速度也非常快。出生1年到1年半就可以长成成犬。 这段成长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左右小狗的一生。为了让小狗健康茁壮地成长,应该特别注意它在发育过程中的饮食。 10.自己训练爱犬的用餐礼仪的训练方法
①食物在训练的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狗狗要被食物大大地吸引,却也要大大地忍耐,不吸引它的食物便无法加速它学习的脚步,所以请您准备它最爱吃的点心。当狗狗能克制食欲忍不住吃,就是训练将要成功的时候。
②训练的方法是:让狗狗乖乖坐下。将食物放在狗狗前面或让它闻一闻食物的香味,以吸引狗狗的注意力,然后将食物高举在狗狗的头顶上方,同时要求狗狗坐下。狗狗这是通常都回看着食物目不转睛,生怕食物会突然消失。
③将食物缓缓地放在离狗狗一步远的距离,如果狗狗冲向前要吃掉食物,就将食物拿开不让它吃,让它知道要是一直不听口令就永远吃不到东西。
④加强开饭口令印象。当狗狗乖乖坐下也不会马上吃掉放在它面前的食物只要让它等待约10秒,就可发出“开饭”口令,同时将食物推向狗狗,并且在它吃下时立即给予鼓励。要注意狗狗的耐心是有限的,刚开始训练时不要让狗狗等太久,以免让它失去了等待的动力,而无法落实训练。
11.使爱犬习惯被人类抚摸和拥抱
① 训练的方法是:刚开始让狗宝宝习惯抚摸时的动作一定要轻柔,主人可以坐在地上,让狗宝宝卧在腿上,它不乱动后,逐步抚摸它,先顺着背部,再试着摸摸前爪,然后是腹部和后腿、尾部,等它完全信任您时,可以试着摸摸它的臀部。
② 每只狗宝宝都会有它非常敏感的部位,当您碰触时它会扭动身体或有其他反抗行为,这时您可以一边用食物吸引它的注意力,一边轻轻抚摸它的敏感区,直到它适应。
③ 用毛巾帮它擦身体,开始要慢,以免刺激它咬毛巾玩。开始可以只擦一部分,然后让它活动一下,慢慢延长时间。如果它咬毛巾,抓住项圈阻止它,并把毛巾移到后面它看不到的部位。
④ 如果狗宝宝习惯了抚摸,可以试着抱起它,并给予食物吸引它的注意力。 ⑤ 抱起狗宝宝时,用一只手搂住它的胸部和前肢以免它乱动,另一只手托住它的臀部。如果狗狗在您抱起时挣扎,不要起立得太快,那种感觉就像您做电梯太快会不舒服一样。在它脚离开地面后,尽量把它搂在怀里,这样它会感觉安全些!
12.使胆小狗的行为矫正
①“减敏训练”是针对狗狗害怕的事物降低其敏感度。这里以“狗狗害怕的声音”为例,提出训练的方法。狗主人可依此原则对狗狗害怕的任何事物施予训练。训练的方法是:请狗主人用录音机录下让狗狗害怕的声音。
②慢慢拉近距离和放大音量,但仍以狗狗能吃得下饭为原则。
③每天吃饭时做持续的练习,并不断称赞狗狗直到狗狗可以在声音下独自进食。
参考文献:
《爱犬训练-新概念》 Diane 编著 徐明 主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犬 百科 全书》 (英)布鲁斯佛格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
《KISS系列--爱犬》 (英)布鲁斯佛格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 《爱犬养护大全》 (英)布鲁斯佛格
《爱猫养护大全》 (英)安德鲁埃德尼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香港万里机构 1996年
《中外名犬鉴赏与养护》 书籍作者:徐汉坤,吴德华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
《家庭趣味养狗》 华惠伦,华辉 编著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年
《新编世界名犬438种》 (德)克雷莫 编著 石兴玲 翻译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狗狗驯养入门》日本 丹羽三枝子 编著
《图解家庭训狗全书》 日本 安达俊夫 编著 李殿元 翻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狗狗训练百科》犬物语编辑部
《新手养狗知识》
《如何养好你的狗狗》
狗粮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狗粮生产过程!声明:访问者可将本人提供的文章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人的合法著作权。除此以外,将本文章或理论用于其他商业用途时,须征得本人的书面许可。《关于宠物食品中维生素的研究》节选自《宠物食品制造技术与应用》作者简介 王天飞,宠物营养高级配方师,《宠物营养》杂志编委。“宠物食品适口性损害修复”理论倡导第一人。在国内最先提出了“关于宠物食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适口性损害修复性技术”的理论。此举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从事动物、宠物食品营养科学的研究十余年,具体负责产品营养技术配方、宠物食品诱食采食技术的钻研。在宠物营养食品方面有着多年的研发制造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国内诸多专业期刊发表技术论文,如:《宠物食品的适口性技术与研究》、《宠物食品的膨化技术利与弊》、《氨基酸在宠物食品中的促进生长作用》、《宠物食品的低脂化要求》、《宠物神经性诱食产品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等。现为多家宠物食品企业、狗粮制造企业的技术顾问和宠物食品技术创新多课题项目研发主要专家。【维生素的发现与来源】维生素vitamin的发现是20世纪的伟大发现之一。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发现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脚气病,未经碾磨的糙米能治疗这种病。并发现可治脚气病的物质能用水或酒精提取,当时称这种物质为“水溶性B”。1906年证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以外的“辅助因素”,其量很小,但为动物生长所必需。1911年C.丰克鉴定出在糙米中能对抗脚气病的物质是胺类(一类含氮的化合物),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所以建议命名为“ Vitamine”。即Vital(生命的)amine(胺),中文意思为“生命胺”。以后陆续发现许多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生理功能不同;也发现许多维生素根本不含胺,不含氮,但丰克的命名延续使用下来了,只是将最后字母“e”去掉。最初发现的维生素B后来证实为维生素B复合体,经提纯分离发现,是几种物质,只是性质和在食品中的分布类似,且多数为辅酶。有的供给量须彼此平衡,如维生素B1、B2和PP,否则可影响生理作用。维生素B 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6)和氰钴胺(维生素B12)。有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对氨基苯甲酸)、肉毒碱、硫辛酸包括在B复合体内。脂溶性抗干眼病维生素(维生素A),亦称美容维生素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水溶性 硫胺素(维生素B1) 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水溶性 核黄素(维生素B2)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酵母、肝脏、蔬菜、蛋类;水溶性 烟酸(维生素B3)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两种物质,均属于吡啶衍生物。水溶性 泛酸(维生素B5) 遍多酸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 水溶性 吡哆醇类(维生素B6)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水溶性 生物素(维生素B7) 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 水溶性 叶酸(维生素B9)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 水溶性 氰钴胺素(维生素B12)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 水溶性 胆碱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 ; 水溶性 肌醇 环己六醇、维生素B-h; 水溶性 抗坏血酸(维生素C) 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坏血酸;脂溶性 钙化醇(维生素D)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脂溶性 生育酚(维生素E)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脂溶性 萘醌类(维生素K)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各种维生素对宠物生命的作用及意义】维生素是一种对宠物体质代谢必需的并且是需要量很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够合成,主要依赖于宠物食品提供,除了个别的几种维生素以外,大部分要求在宠物食品的生产制造中额外添加。维生素不是形成机体的组织器官原料,也不是能源物质,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的代谢,从而保证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正常功能、维持宠物的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在宠物食品中根据宠物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发育状况等具体因素要求非常严格的进行添加,不可采取以其他动物所需维生素进行替代,正常量与非正常量之间往往会引起宠物的敏感变化,切勿随意添加。不同的种类维生素对宠物有着不同的作用与意义,例如:Va(抗干眼症维生素、视黄醇):□□□□□□□□□□□□□□□□□□□□□□□□□□□□□□□□□□□□□□□□□□□□;Vk(抗出血症维生素):□□□□□□□□□□□□□□□□□□□;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3(泛酸、遍多酸);□□□□□□□□□□□□□□□□□□□□□□□□□□□□□□□□□□□□□□□□□□□□□□□□□;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Vb6:□□□□□□□□□□□□□□□□□□□□□□□□□□□;Vb12(钴胺素):□□□□□□□□□□□□□□□□□□□□□□;Vd(抗佝偻症维生素):□□□□□□□□□□□□□□□□□□□;Ve(抗不育症维生素、生育酚):□□□□□□□□□□□□□□□□□□□□□□□□□□□□□□□□□□□□□□□□□□□□;生物素(维生素H):□□□□□□□□□□□□□□□□□□□□;叶酸:□□□□□□□□□□□□□□□□□□□□□□□□□□;胆碱:□□□□□□□□□□□□□□□□□□□□□□□□□□;Vc(抗坏血酸):□□□□□□□□□□□□□□□□□□□□□□;有一些维生素是可以通过宠物自身机体合成的部分,在宠物食品制造与生产时不需额外添加,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有些维生素是必须要求在宠物食品中添加的,因为,宠物自身无法合成又很难从其他途径获得,唯有从食品中获取。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对宠物均有着不同的生理作用与特性,缺乏与过量都会给宠物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在宠物食品的生产配方设计中严格掌握宠物对不同维生素的需求量。【各种维生素在宠物食品中的严格用量】Va(抗干眼症维生素、视黄醇):□□%;Vk(抗出血症维生素):□□%;Vb1(硫胺素):□□%;Vb2(核黄素):□□%;Vb3(泛酸、遍多酸);□□%;烟酸(尼克酸、维生素PP):□□%;Vb6:□□%;Vb12(钴胺素):□□%;Vd(抗佝偻症维生素):□□%;Ve(抗不育症维生素、生育酚):□□%;生物素(维生素H):□□%;叶酸:□□%;胆碱:□□%;Vc(抗坏血酸):□□%;【维生素缺乏与过量的不良后果】目前已经确定的维生素有14种,按其溶解性既分为上述两大类:水溶性、脂溶性。不同的维生素在其用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恰当的添加对于宠物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品适口性、提高体质免疫力、预防疾病等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缺乏与过量都会给宠物的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维生素添加量不准确一旦缺乏或超量添加,会给宠物带来诸如中毒、器官退化、脱毛、行动困难、无法站立、溶血、食欲不振、心肌炎、肌肉萎缩、生长停滞、失明、贫血、痉挛、缺氧甚至死亡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宠物食品中必须严格按照宠物所需的量来添加。【维生素在宠物食品原料中的来源】 在宠物食品生产与制造过程中,往往会额外添加一些食品级或者饲料级的维生素,同样,在广泛的宠物食品原料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维生素营养,具体为: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胡萝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绿叶蔬菜中; 维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猪肉、谷类中; 维生素B6:肉类、谷类、蔬菜和坚果中; 维生素B12:猪牛羊肉、鱼、禽、贝壳类、蛋类中。 维生素C:柠檬、橘子、苹果、酸枣、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 维生素D:鱼肝油、鸡蛋、人造黄油、牛奶、金枪鱼中; 维生素E:谷物胚胎、植物油、绿叶;维生素K:绿叶蔬菜中。【在宠物食品中使用维生素应注意的事项】宠物食品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物理的变化、化学的变化甚至是微生物的变化,那么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待维生素的使用同样要根据维生素物质的特殊特性进行调整,具体总结以下注意事项:1、 根据宠物不同生理阶段、不同品种严格掌握添加量;2、 充分考虑维生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问题;3、 利用好维生素的特性,强调生产工艺的变化;4、 考虑维生素彼此之间和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拮抗与禁忌;5、 结合宠物食品制造特点具体分析,有些种类的维生素是宠物自身能够合成的既可以放弃选择,从而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维护企业利益;【总结】维生素作为宠物食品中必须添加的营养成分,有着广泛和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前国内宠物食品的生产制造现状来看,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用其他动物多维替代使用、使用剂量不严格、不准确、缺乏添加或者过量添加等落后现象,因此,提高掌握维生素在宠物食品营养学中专业应用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参考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