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医生沟通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医生沟通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医生沟通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我国医疗行业面对的主要困境之一。下面我为各位临床医学的毕业生们准备了一篇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论文,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毕业生。

摘要: 现在大部分的医患纠纷并不是医疗技术水平、质量方面的理由引起的,而是因为医疗服务不到位、医患的及时沟通不够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通过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展开探讨。

关键词: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能力培养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其中对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0年起,职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素养部分。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三十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比例达438%,医生认为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这种不信任将慢慢演变成“集体不信任”。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疗质量感到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对医务界的不满和误解。这充分地说明了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单单只是医疗技术的理由,而是医疗服务的理由。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生而言显得越为重要。

二、现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理由

1.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疗队伍后备力量的教学基地,在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生需要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这种原始的师徒教学模式缺乏规范性、系统性,有些带教老师自身就缺乏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同而迥异。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2.医学生紧张及胆怯心理

大部分的医学生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接触病患时,都会产生紧张及胆怯的心理,不知道应该怎么与病人沟通。有部分医学生甚至会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加上部分患者对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1医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在我国,极少有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沟通技能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采集病史”阶段和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医患沟通课程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1.带教老师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

带教老师应该给医学生足够的信心,尽早地将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介绍给患者,使学生能够以医生的角色面对患者;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教会他们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切入点,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锻炼他们帮助患者解决理由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励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感。

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学生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从而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还应该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说清楚病因,尽量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3.建立监督考核奖罚制度

不定期派老师深入各个病房进行教学质量抽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医学生的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并且定期组织评分,对优秀生进行适当奖励,对后进生进行适当教育。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长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临床医师,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理由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5).

[2]阎平慧,李冬梅,屈榆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7).

[3]张师前,沈祥芹,纪春岩.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2007(13).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一、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健.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伦版,2008,29(4):61-62.

[2]钟随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10,37(1):73.

[4]饶光雄,唐承红.浅谈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2-363.

[5]谢保群.论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沟通技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32-34.

[6]雏传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8-29.

职场沟通能力的论文参考文献

职场沟通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场沟通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沟通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经常会争吵。争吵完,大家并没有解决事情,反而因为吵架发展到言语攻击,人身攻击,甚至有时候大打出手。在沟通中,双方的观点不一样是非常正常的。也许你会发现别人的观点让你难以接受,甚至非常生气。此时,你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只有双方能够平静下来才有可能于更好的沟通,有利于事情的处理!

二、沟通时,要有同理心,换位思考

职场上,由于每个人站的立场不一样。所谓同理心,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为什么他会反对我的观点呢?为什么会不支持我呢?是否有哪些障碍导致对方无法帮忙?因此,在沟通时,你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能够设身处地的思考对方的所思所想,学会换位思考,大部分都能促进沟通,那么事情的.解决就朝着良好的状态发展了。

三、沟通时,表达清楚,理由充分

职场上,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因此,沟通时,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让对方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同时,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你的理由要尽力充分,让对方感受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你的理由足够充分,对方大部分都能够理解,朝着双方要达成的目标前进。

总之,职场沟通要遵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要有同理心,换位思考;表达清楚,理由充分的原则,这样,上下级和同事间的沟通效率就会提高!

职场沟通避雷指南

①再忙也不要回复语音信息

首先,在讨论事项的时候,突然向对方发送10秒及以上的语音事实上是非常费时间的。如果是文字,那么凭大家“一目十行”的本事就能够把事情看出个大概。但如果是语音的话,还是需要费时间从头听完,就算是转换成文字也会出现字眼模糊无法分辨。另外,一般的办公场所都是非常安静的,如果发送语音很容易出现不方便听的情况。

②看到消息及时回复

无论是邮件还是其他通讯软件,在看到消息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复,尤其是在分配工作时。如果对方有很要紧的事,但是一直找不到人,会让人觉得焦躁着急,同时很有可能会大大降低对方对你的信任和好感。

③回复要有礼貌

我们在前文提到了最让人恼火的几种回复,还包括了命令式的回复,这会让同事心生嫌隙,拉大与同事共处的距离。

【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查尔斯·E·贝克:《管理沟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彼得·德鲁克:《全球沟通管理学精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约翰.巴尔多尼:《向领导大师学沟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拉里.金:《沟通现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保罗·阿根狄:《企业沟通和威力》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人际沟通能力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剖析及交往策略摘 要: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未来的基础能力之一。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会直接影响其心里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在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人际交往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存在问题的成因,进一步提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及策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策略 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来讲,学习如何处理好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类型和内容。一般来说,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热情乐观,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同学关系是和谐美好的,但也有少数学生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有的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甚至导致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分析 当今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部分学生缺乏交往的能力,有的因人际交往问题,无法正常学习。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待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总希望周围的人围着自己转,只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和看待问题,对待事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这类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大学生要纠正自我认知的偏差,不仅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客观认识他人。 2.自卑心理 自卑就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却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缺乏自信,做事胆怯,优柔寡断,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也有部分学生以盛气凌人的架势掩盖心中的脆弱。还有的学生自卑是因为凡事期望值过高,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得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面对这些情况,大学生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并正确认知自己,增强自信,用积极的态度与同学交往。 3.嫉妒别人 嫉妒是对条件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交织的复合情绪,这是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等。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超过别人,但有些人对超过自己的人不服,自己却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采取报复行为,以此来满足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厌恶,使交往变得困难。嫉妒心强的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修养,用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4.猜疑心态 猜疑是对别人不信任的一种情感体验。有猜疑心理者在思维上常进行毫无事实根据和缺乏合理逻辑的判断推理,经常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和无中生有;在情感上表现为高度的敏感和不安,总怀疑某人某事在威胁自己而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无端地怀疑别人在威胁自己的名誉、地位、声望,把别人的举动都与自己联系起来并看成是自己的障碍。猜疑心理者给人的感觉是心胸狭隘,气度窄小,不坦率,不暴露思想,过分注意自己的得失。如此抱着怀疑的态度与人交往,势必导致多疑的心理障碍,可以表现为自我暗示、缺乏自信等。克服这种心理,要加强锻炼,做到心胸开阔,如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培养豁达乐观的人格、消除对他人的偏见等。 5.性格孤僻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将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封闭的人一般不愿和别人交谈,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出现寡言少语的现象。如出现这种情况,要努力让自己融入集体,其次还要克服自负、自尊或自傲的心态,积极与他人交往。 6.怕被拒绝 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担心别人不理睬、不热情。当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信心,如果对方也拘谨,不那样热情,就会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另一种人际交往不安全感的表现形式是认为世人都很狡猾,担心自己被利用、被欺。这类人总是不信任别人,感到社会复杂、人心难测,自己不像别人那样狡猾,怕吃亏。与同性交往时,总是在想别人是否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与异性交往时,又在想别人对我有什么企图等。 7.过分依赖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以相互支持、互为收益为前提的,而有些人却过多依赖他人,以致成为别人的负担。这类人可能对某个人很依赖,也可能非选择性地依赖任意一个人,凡事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从所依赖的对象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庇护,而自己却从没给对方一些心理支持;并不愿意也不允许自己依赖的人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惟恐自己被“抛弃”。结果会使被依附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并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而许多心理脆弱者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这是一种儿童对成人的幼稚的行为方式。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可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缓解或解除,从而使之学会客观地看待、完善自己,并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品质。 1.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积极、主动、良好的交往观是健康交往的基础,大学生应培养主动交往的勇气,坦诚自律,互助互爱,平等交往,达到团结同学、自我发展的目标。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大学生应该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多读书,读好书。多向阅历丰富的长者学习。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质高,有安全感,能取得别人信任的人。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反之有阻碍作用。 2.遵循交往原则,积极主动交流 大学生要加强自我训练,提高心理素质,遵循诚实守信、理解宽容、求同存异、真诚互助和平等待人的原则。正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际关系好的人,一般都诚实守信。在交往中要胸怀宽广,学会换位思考,要把交往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并信任对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热情之手,像雪中送炭一样给以物质或精神的慰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交谈,或和人交谈时没合适的话题,这样很难在短期内赢得朋友。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与交流,寻找交往双方共同的话题来讨论,避免冷场。如社会新闻、体育赛事等,从彼此的谈话中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增进彼此的了解。 3.提升沟通能力 有人说:人的生活和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他的沟通能力及影响力。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样,沟通能力可以在后天的学习、塑造中获得和提升。首先,大学生应当拓展阅读面,选修一些有关课程,如《管理沟通》、《人际沟通与礼仪》、《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帮助自己了解关于沟通的理论知识;其次,建立自身的语言词库,学会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得体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再次,学会用温文而雅的举止、真诚亲切的微笑等身体语言来强化沟通。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能有效避免一些可能发生的“不愉快”。 4.学会有效地倾听 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对于交谈的双方,积极倾听能让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人,无形中提高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加深彼此的感情。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在与人沟通时,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枉加评论。 5.善于赞美和表扬 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它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适时的赞美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真诚地赞美对方,但是不要夸大,让对方感觉你是出自真心。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6.学会宽恕和道歉 人与人的处境是不同的,所选择的做事方式也各不相同,朋友之间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处处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去看待和要求别人,难免产生矛盾。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就会理解别人的言行。在不涉及原则性的事情上,对别人的选择多一点尊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隔阂,这是朋友关系延续的保证。衷心的道歉不仅可以弥补破裂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感情,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7.学会微笑和感谢 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微笑可以让自己的语言易于接受,并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如果一个人总是绷着一张脸,同学肯定就会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了。恰当地运用感谢,这也是增近人际关系的细节行为。当别人帮了自己的忙,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应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诚感谢,感谢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三、结语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大学生要积极储备各种交往品质,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营造良好的大学人际氛围,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变化 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因为与同龄伙伴交往的平等关系能提供父母所不能提供的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通过朋友之间分享共同的情感、矛盾、忧虑和困难,在相互帮助和尊重中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 (二)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学时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识和体验方面发展。他们选择朋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2) 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3) 性格相近,(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三)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的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由于此时青少年的判断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因而能够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朋友间的一些非原则问题不会影响友谊的继续。由于青少年志趣爱好不断的拓展,内心的丰富使高中生的交往领域比少年广泛的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同的朋友来满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特点 伴随着性的成熟,身体发育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认知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上也日益显示出与童年完全不同的特点,并在人际关系上建立了新的模式。

人际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沟通。培养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而且还要不怕出身、相貌、经历,不要因来自边远的地区、相貌不好看或者经历不如别人而封闭自己,其次要从小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1.人际交往的原则(1) 平等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人际交往,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这些心态都影响人际关系的顺利发展。 (2) 相容的原则: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主动与人交往,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与自己相似的人、还要交与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异、互学互补、处理好竞争与相容的关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 互利的原则: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要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所以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4) 信用的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朋友之间,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5) 宽容的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又密切,不可必免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容纳他人,发火的一方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浅议如何提高人际传播与沟通的能力沟通是信息发送者遵循一系列规则,凭借一定媒介将信息发给信息接收者,并通过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离不开与人沟通、交流。只有沟通才能使人们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才能使人们彼此取得了解、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据统计,人们每天几乎要用6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别人进行沟通。因此,全面提升沟通能力对于实现与人高速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在沟通中常常会遇到别人意见和自己不同、得不到他人赞同的情况。在沟通中,这是很正常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从漫长的生活体验中累积而成的。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个人的思想也就随之不同。这种由实际生活体验累积而成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人们通常不愿意抛弃自己的思想去接受另一种“陌生”的思想,就像是一套穿惯了的衣服或者鞋子一样,是很难予以更换的。由于这个缘故,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改变别人的想法。因此,在沟通艺术中,如果想把你的想法“推销”给对方,就要让他“试穿”一下你的想法,看一看适合不适合他。适合了,他自然就会抛弃原有的想法,去接受你所“推销”的新的想法。这个“推销”的过程就是说服。没有人喜欢接受推销,或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按照自己的意思行动。因此,说服别人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而不是僵硬地把你个人的想法强加给对方,与人沟通是有艺术的,会与人相处,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尽早成功.其实,每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仅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是不够的,你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事实上,由于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以及观念的差异,我们所遇到的人也就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倘若你明白对方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对症下药,见机行事,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哈佛大学公关学教授史密斯•泰格总结了与各种人相处的种种类型: 无私好人型 这种人因为他们的确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所以也就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他们不会坏你的事儿,所以你可能也会忽视或者拿他们不当回事。如果那样的话你就错了,其实他们才是你可以真心相处的朋友。办公室里无友谊的论断,只有在这些人身上才会失去它的意义。 固执己见型 这类人一般观念陈腐,思想老化,但又坚决抵制外来建议和意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对待这种人,仅靠你三寸不烂之舌是难以说服他的。你不妨单刀直入,把他工作和生活中某些错误的做法一一扩大列举出来,再结合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醒他将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这样一来,他即使当面抗拒你,内心也开始动摇,怀疑起自己决定的正确性。这时,你趁机摆出自己的观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他接受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傲慢无礼型 这种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常摆出一副盛气凌人、惟我独尊的架势,缺乏自知之明。和这种人打交道或共事,你千万不要低三下四,也不要以傲抗傲,你只需长话短说,把需要交待的事情简明交待完就行。如果求他办事,那就另当别论了。 毫无表情型 这种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他也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按心理学中所说,叫无表情。无表情并不代表他没有喜怒哀乐。只是这种人压抑住了激情,不表露出来罢了。所以,对于这种人,你无需生气,只需把你想说的继续往下说,说到关键时刻,他自然会用言语代表表情。 沉默寡言型 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言辞。但并不代表他没话说。和他共处,你需要把谈话节奏放慢,多开掘话题。一旦谈到他擅长或感兴趣的事,他马上会“解冻”,滔滔不绝地向你倾诉起来。 自私自利型 这种人一般缺少关爱,心里比较孤独。他永远把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你要他做些于己不利的事,那你便难于和他沟通了。和这种人相处,你必须从心灵上关注他,让他感受情感的温暖和可贵。 生活散漫型 这种人缺乏理想和积极上进的心,在生活中比较懒惰,工作上缺乏激情。和这种人相处,你只有用激将法把他的斗志给挖掘出来。 深藏不露型 这种人自我防卫心理特强。生怕你窥视出他内心的秘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自卑的表现。你想了解他的为人和心理,不妨和他坐在一起多喝几次酒,让他酒后吐真言。 行动迟缓型 这种人一般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和他做朋友可以,和他共事,就不是理想的搭档了。 草率决断型 这种人乍看起来反应敏捷,常常在交涉进行到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缺乏深谋远虑,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和他相处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给他泼泼冷水,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感情用事草率做决定。 过分糊涂型 这种人有点精神分裂倾向,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低下,理解能力不够。这种人和行动迟缓者一样,不是理想的共事伙伴。但交朋友,这种人很有人缘。看起来随便、大度。 家庭妇女型 这类人不仅指女性,有一部分男性也很“妇女”。这种人,上班一进办公室就把家里昨天晚上直到今天早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跟办公室里的人讲。如果实在没什么说的,就跟你重复昨晚的电视剧。单位的事情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张家长李家短的,手里做着工作,嘴上也不闲着。遇见分个福利什么的,他们会尽挑好的往自己那里拢。这种人让你心烦,在你心情不好时,听见他们在你耳边嗡嗡,可能会让你恨不能骂两句才解恨。不过你千万不要发火,这样的人,你少接他们的话就是了,他说什么你全当没有听见。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候不太会说你的坏话,还可能说你的好话的,因为他们比较有同情心。 搬弄是非型 这种人与前一种类型的人相比有质的不同。他们可能嘴也不愿闲着。但却是到处打听周围人的隐私,并乐于制造、传播一些谣言,企图从中获得些什么。而且,在他们的心中,任何人都不在话下(上司除外),而他们自身却没有什么所长。这种人让你讨厌,但他们并不可怕。所以,你也不必如临大敌,与他们计较。只要他们说的构不成诽谤,又能伤着你什么呢。 欺负新人型 这种人的思想,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少有一些。他们对待新到的人,不管性别、年龄怎样,都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拿你不当回事,指使你做这做那,尽是些“下活”。这种人并非真正的坏人,至多算个素质低下的“小市民”,只要他们做得不过分,我劝你还是忍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自然会接受你的。不过你如果不愿忍,或者说没有那么长时间的耐性,你也不妨抓好时机,奋起反击他们一两次。而这种人一般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只要你反击,十有八九他们会不敢再怎么样你了,他们的矛头很快会指向下一个新来的人。 性格古怪型 这种人多半是天生的,有很大的遗传因素在里边,但他们不势利,也不愿与人同流合污。你可能会莫名其妙地与他们“遭遇”冲突,但不要记恨他们。他们一般是事情过去了也就算了,会仍然像从前一样对你,所以,你不要企图去改变人家什么,当然,人家也不想改变你什么。对这种人,注意不要做过深的交往,也不能对他们有过激的行为和语言。 清狂高傲型 这种人谁也看不起,包括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们处处要显得与众不同,比别人优越,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刚刚在报上读到的知识或者奇闻,就会当自己的知识当众卖弄。其实这种人的内心是有着深深的自卑的,他们多半是目光短浅的人,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对这种人,你根本用不着与之计较,他喜欢吹嘘自己,那就由他去吧。就是他贬低了你,你也不要去与他们较量,何必与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分个谁行谁不行呢。 阴毒恶人型 这种人才是你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人呢。这种人不多,但几乎每个集体里都会有。而且这种人,不与他一起工作过一定长的时间,是不可能发现他们的阴毒的。他们绝大多数是以其反面出现的。在你刚与之接触时,他们非常热情主动,并会积极地为你解决一些小困难,而且为你想得很周到,也表现出来真是为了帮助你的样子,客观上也能达到使你好的效果。但是,这里有个前提,你不能侵犯他们的利益。你侵犯了一点,他们可以忍让,甚至他们也会自己牺牲些小小的利益,比如一定量的金钱,一定量的时间,但是,关键时,你是绝对不能占他们的便宜的,也绝对不能走在他们的前边的,比如晋级、加薪等。否则的话,他们会立即拉下脸来,与你拼个你死我活。 这种人很难对付,因为他们一般早已以他们的假相取得了上司的信任,你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是万万不能与之争斗的。如果你发现了这种人,最好是少招惹他们,但敬而远之也不行,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最好的办法是与他们办事时,多装糊涂,让他们看不起你,觉着你对他们没有什么威胁。如果你真想与他们争斗一番的话,你必须越级向更高层领导反映他们的恶行(因直接领导已被他们抓在了手里,上司更相信他们而不相信你,欠水平的上司还可能把你的话传到他们的耳朵里),同时还要有一旦不成,立即离开他们的准备。不过这样你的损失可能就要大些了,但是这总比你与他们在一起耗着强,因为你是绝对耗不过他们的。哪种类型的人,对症下药,见机行事,交流起来就容易多了。

全科医患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医患沟通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口腔医生的医患心理沟通》

【摘要】口腔医生需要培养医患心理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本文试从接诊前的准备,口腔医生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开始,然后从态度性技巧,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等角度浅议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口腔医生 医患沟通 心理

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是人际关系的一门学问,许多医疗纠纷就是因为没有良好沟通导致的,口腔医生需要培养自己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让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这有助于提高诊疗效果。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病人在心情愉悦中完成治疗,也会让医生得到成就感,满足感。

1 口腔医生接诊前的准备

(1)沟通态度,平稳心态。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1]。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沟通时才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并能够较好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沟通过程。在表达自己的意图时,一定要注意使自己被人充分理解。

口腔医生要学会让自己变得平静。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对口腔医生是一种刺激,不同的个体会对相同或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口腔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在不知不觉中被病人引导了,偏离了帮助人的行为。情绪具有感染性,而感染性又是相互的,所以口腔医生必须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2)敬业精神,精湛医术。医生的天职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良好的业务为基础,在细心认真、自信及善解人意中,为病人医治。一名口腔医生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积极热情地与病人沟通,一名口腔医生只有意识到所从事的职业的成就感,才会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乐趣。一名口腔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心理沟通是成功进行治疗的关键

要让病人感到口腔医生是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保护,从而敞开心扉。

态度性技巧。倾听是一种态度性技巧,倾听不单单是听病人说话,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用心交流。口腔医生只能持有非评判性态度。倾听能够引导患者叙述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倾听能表达对病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以利于营造宽松的会谈氛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情绪。

鼓励重复也是一种态度性技巧,鼓励是指口腔医生直接重复患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调患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继续讲下去,重复是通过语句重复表明口腔医生对患者谈话中的关键词语或重要内容的关注,有利于患者进一步讲述,有利于引导患者的谈话向某一方向纵深进行。

言语与非言语性技巧。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配合使用,使病人更清楚地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和蔼的语调、清晰的语音,对病人犹如一剂良药,语言具有暗示和治疗功能,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2]。口腔医生对病人讲的每句话,都应该是对病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都应该给病人带来希望。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微小的非语言行为变化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分寸,可以使交流更富有生气和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如注视和目光接触主要为正视对方眼睛,不仅可以从眼神中读出患者的内心活动,并可以给予对方信心,有助于患者对您所讲内容的理解。当病人叙述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心或痛苦时,尤其是老人、小孩或妇女,医生或护士(最好由与患者同性别的)可轻抚患者的手背或轻拍手臂,给予其安慰和支持[3]。

3 结论

在诊疗活动中,必须考虑方法的可靠性与操作的合理性,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结果才有价值。例如,阻生齿的拔除,与病人沟通时,既要让病人意识到拔牙的难度,又不能让病人感到拔牙的恐惧,否则病人可能就不敢拔牙了或者去找另一个医生(病人认为更好的),要让病人感到这个手术有难度,只有在医患的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

加强医患沟通是要让患者“看”得见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听”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感受”得到口腔医生的医疗服务。口腔医生通过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更加学会尊重病人的权利,在给予他们良好服务的同时,让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口腔医生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使患者亦更加理解、信任医务人员[4]。

口腔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应该善于学习,成为有进取精神的人。在医疗服务中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在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在减轻患者病痛的同时尽可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态清,汪明,汤秀玲.实行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2):1525.

[2]萧会军,王慧.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09-211.

[3]章小缓,胡雁,罗园园.医患沟通技巧在临床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08,3(19):163~165.

[4]冯慕虹.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88.

医患沟通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来,医患纠纷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我国医疗行业面对的主要困境之一。下面我为各位临床医学的毕业生们准备了一篇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论文,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毕业生。

摘要: 现在大部分的医患纠纷并不是医疗技术水平、质量方面的理由引起的,而是因为医疗服务不到位、医患的及时沟通不够引起的。因此,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通过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展开探讨。

关键词: 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能力培养

一、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其中对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0年起,职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职业素养部分。2002年4月,南京大学专家组对三十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比例达438%,医生认为双方存在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这种不信任将慢慢演变成“集体不信任”。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发生,使得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疗质量感到不满,进而引发社会对医务界的不满和误解。这充分地说明了目前的医疗纠纷并不单单只是医疗技术的理由,而是医疗服务的理由。由此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医生而言显得越为重要。

二、现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理由

1.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疗队伍后备力量的教学基地,在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水平和技巧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生需要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这种原始的师徒教学模式缺乏规范性、系统性,有些带教老师自身就缺乏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因带教老师的水平不同而迥异。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2.医学生紧张及胆怯心理

大部分的医学生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接触病患时,都会产生紧张及胆怯的心理,不知道应该怎么与病人沟通。有部分医学生甚至会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加上部分患者对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有着强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三、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1医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在我国,极少有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沟通技能还只停留在简单的`“采集病史”阶段和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的交代上。因此,把医患沟通课程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迫切需要的。

1.带教老师帮助医学生树立信心

带教老师应该给医学生足够的信心,尽早地将医学生以“医生”的身份介绍给患者,使学生能够以医生的角色面对患者;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同时,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教会他们找到与患者沟通的切入点,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分析,锻炼他们帮助患者解决理由的能力;在患者面前多肯定、鼓励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树立自信,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又可以增加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感。

2.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

医学生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感同身受,使患者感到被理解,从而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另外,还应该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说清楚病因,尽量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

3.建立监督考核奖罚制度

不定期派老师深入各个病房进行教学质量抽查,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状况进行调研,收集医学生的医患关系状况、医疗纠纷发生率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等,并且定期组织评分,对优秀生进行适当奖励,对后进生进行适当教育。

总之,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引导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之成长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临床医师,是我国未来医疗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双虹,陈治珍,胡小英,等.医患沟通理由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05).

[2]阎平慧,李冬梅,屈榆生.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7).

[3]张师前,沈祥芹,纪春岩.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疗前沿,2007(13).

《针对病人心理,实施医患沟通》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针对病人心理,运用心理学技巧,有效实施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病人心理;医患沟通;心理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207-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青睐,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1]。

1明确病人的角色特点,摆正医患之间的位置

病人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是“求助者”,看病求医是他们的权利,对医护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他们的求医心态,摆正自己“救助者”的位置,在医患关系处理中应该注意帮助病人解决因患病所带来的担忧和困难。

医患、护患关系是在医院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治疗性的,并非其他感情性或商业性。医患、护患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是平等、互助、合作和共同参与,而非“施舍”与“受惠”、“命令”与“服从”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当然,平等关系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理解病人角色的前提下,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治疗性的医患关系,了解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同时,通过采集病史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这将有助于疗效的改善。

2研究病人的心理表现,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病人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既相同又不相同,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是适应社会生活,而病人则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于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地指向于自身与疾病。及时了解与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实施行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掌握与病人沟通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人常见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感觉异常与心绪不佳

病人患病之后,由于病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理冲突,主观感受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他们会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身,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地敏感,不仅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就连自己的体位、姿势也似乎觉察得很清楚,有的会出现空间知觉的异常。这时候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激怒或消沉。

孤独无助与被动依赖

一个人生病住进医院病房,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由于心理应激的失控,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信心的降低,病人往往出现自悲自怜的情绪。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顺从、娇嗔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只要亲人在场,本来可以自己干的事也让别人去做,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一向独立性很强的人变得没有主见,一向自负好胜的人变得没有信心。这时他们的爱和所属感增加,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敏感与疑虑

人有了病,自我价值感必然受到挫伤,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时病人较之往常更为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别人的好言相劝也半信半疑,甚至曲解别人的意思,对吃药打针处置检查也疑虑重重。有的凭一知半解的医学和药理知识,推断药物,推断预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到自己身上。有些病人文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生理、药理知识,当病情和他自己预想的不一致时,便陷入胡思乱想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与恐惧

医院特殊的生活环境易使病人产生陌生感,病人患病后针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诊时会焦躁不安、精神负担过重、悲观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恐惧心理[2]。希望对疾病作检查,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怕痛、怕开刀、怕留后遗症、怕死亡,整天提心吊胆,心理矛盾重重。他们有的反复询问病情;有的虽然避病不谈,实则也是忧心忡忡。

期待心理与择优心理

人生病之后,不但躯体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也经受着折磨。因此病人都希望获得同情和支持,都希望能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并希望最好的医生为他诊疗,最好的护士为他护理,而且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需要安慰,对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解释,他们寄托于医术高超的医生,寄托于护理工作的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总之,就是期待着康复,期待着生存。

习惯性心理

病人刚刚生病时,因长期的健康生活的习惯定势,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一时承认有病,一时又常把自己当成健康人。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配合治疗,不利于安心养病。可是,当病人一旦适应了病人生活,又往往产生对疾病的习惯性,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总认为自己的病需要长期的休养和治疗。即使躯体疾病已经康复,心理上也总感到“虚弱”。他们在心理上、躯体上又习惯了多依赖、活动少和动脑少等病人生活模式,一时改变不过来。

3运用心理学技巧,多方面实施医患沟通

良好的医患、护患沟通需要以规范的制度来保证,需要以高超的医术来改善,需要以先进的设备来加强,也需要医护人员用心理护理来维护。心理护理是研究病人心理的活动规律,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缩短治疗护理的历程以利于病人尽快恢复的一门交叉学科,要求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综合运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根据不同病人、病种、疾病的状态、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3]。

要注重倾听与记录,使病人获得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艺术,医护人员在与病人交流中,要既见其“病”,又见其“人”,学会倾听病人的叙述,疏泄病人的压抑情感,适当地矫正病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表示对病人意见的重视,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要养成记录的习惯,对病人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可以让病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6],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在心理上恢复战胜病魔的信心。

要学会缩短空间距离,使病人有心理认同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社会距离:以上。如果医护人员在和病人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护人员在和病人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在语言交流时,要常用“我们”或“咱们”一词,以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病人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

要经常在细微处体贴,让病人有温暖感

在医患、护患接触中,病人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医护人员的温暖,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整理一下衣服等。这样做会让病人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温暖感可以有效消除病人的孤独感,使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

要运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指目光、表情、姿势等。根据研究显示,单纯的语言交流能达到沟通目的只有7%,结合语气语调可以提高到38%,而语言和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相结合,则能达到55%以上[4]。因此,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肢体语言和病人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如果能够利用各种时机,每天与病人目光接触2-3秒钟,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病人感到亲切,彼此有了信任感,增强其求治动机与信心。

要尽量予以同情与理解,助其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或一定的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的自信,仍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指导病人对不良行为因素的自控与纠正,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学会应对和处理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疾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医疗与护理的质量。

因此,针对病人心理,实施良好医患、护患沟通,对病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乃至预后都起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医学就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治病要标本兼治。真正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看病”或“治病”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看病人”或“治疗病人”这方面来,虽然从字面上只增加了一个“人”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 金福年.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中国医院,2007,11(8):63-65.

[2] 段雪融.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4):397.

[3] 贾伯娟.医患沟通与医患和谐[J].中国保健,2008,16(14):590-591.

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难点,时常困扰着医务人员,严重干扰着医院的正常工作。究其根源既有医患双方的问题也有社会的问题。众所周知,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服务行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而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治愈的期望过高,同时,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局限等等,都是医患矛盾的潜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加深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另据我办近年来接待的医疗纠纷信访投诉资料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或未能有效沟通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可见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沟通及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包括思想观念、价值情感等多个方面。如果交流的信息能够被沟通双方理解和接受,那么这种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医患关系是一种“性命相托”的特殊关系,因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沟通中医方就成了沟通的主体。医患纠纷,大多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到位、不全面,效果不佳。即沟了未通,未能达到被理解,认同和接受。

如手术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着对患者简单介绍,草草了事,让患者认为是常规手术签字,结果出现了并发症或疾病转轨而发生纠纷。

2、有效医患沟通的主体及意义

(1)因医患之间对医学知识认识的差异性,导致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即成为沟通的主体。

(2)有效医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信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接诊中的病史采集工作,医生除仔细耐心地听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外,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和谒的态度告知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及检查的目的等,达到有效沟通,并从患者对疾病的描述过程中,捕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可疑信息或可能性,以便详细全面的考虑病情,以免误诊或漏诊,尽可能排除以后纠纷的隐患,同时,为接下来的辅助检查及明确诊断奠定基础,也为加深医患理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铺垫。

(3)有效沟通有利于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阶段,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医院或医务人员。因此,医院要发展就必需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通过与首诊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感受医院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诊疗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就医者。

(4)医患的有效沟通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医学科学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医学科学的发展,有赖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同时也非常需要广大患者的支持和配合。

3、有效沟通的技巧

3.1和谒可亲的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态度是每个人心灵的表白,易受个人感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谒可亲态度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做到真诚面对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情患者的疾苦,使患者感受到接诊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关心、重视和认真负责精神,为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拟定治疗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美动听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良药通过患者对疾病的描述,适时通过幽默诙谐或质朴易懂的语言消除患者对自身关疾病的恐慌,稳定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适时加入引导,是全面获取患者信任及采集相关疾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然在倾听时,做到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其次,注意谈话艺术,讲究方式和技巧,做到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用亲切、平和的语言,体贴的心态交待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4、有效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4.1合理合法原则医患关系是也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厘清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合法问题,设法帮助解决,违法违规的事情要耐心地向患者讲明,并取得理解。

4.2真心实意原则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沟通中抱着真诚的态度,真心实意为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病人放心,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使之配合治疗,达到有效沟通。

4.3换位思考原则不管何时何地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难题自可迎刃而解,沟通更是水到渠成。

4.4时机把握原则沟通中,特别注意在沟通遇到困难或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可以温和的态度采用冷处理、沉默等方式,给患者和家属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免产生矛盾,影响沟通效果。

总之,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在诊疗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善于用真诚去感动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为密切医患关系,加深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赢得良好声誉推动、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3]于恩彦,祝世法.浅谈医患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2008,24(10):683-684.

[4]支凯林,金月红.浅谈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J].人民军医,2009,52(1):11.

一、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够所引起的,而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医疗纠纷仅占。[4]因此,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医生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解答疑惑,同时也使患者理性认识医疗活动,这样就可以加深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多注重医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医学生缺乏沟通技能,医学生引起的医疗纠纷从无到有,逐年递增。因此,对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是防范日后执业生涯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利于临床实习顺利进行。医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是离开学校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时间。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为医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医师奠定基础。[5]因此,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刚开始临床实习时,由于体格检查及治疗手法还不娴熟,患者不愿意接受他们的问诊查体,更不愿意接受他们的实践操作,这将大大减少医学生的学习机会,影响了临床实习质量。如果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帮助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将有利于得到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通过采集病史可以获得病人的医疗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病史的采集过程就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过程。医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获得正确、全面、可靠的病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同样依赖于有效的沟通,才能了解病人对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反应,有助于医生改进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因此,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该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二、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主要举措

1.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欧美国家的医学院校很重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播医患沟通的知识与技能。[7]例如,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的艺术》、《与病人沟通》等课程。英国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医生与病人相处的能力》、《医患沟通》、《如何告诉病人坏消息》等课程。而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仅少数试点高校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等课程,且存在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课时数相对偏少等问题。[8]尚未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技能》、《临床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中才涉及与医患沟通有关的内容,讲授内容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学生进入医院以后与患者沟通的需要。因此,我国医学院校应该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教学经验,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并列为必修课程,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实习前教育。医学生在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医院的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实习前教育,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等等,使医学生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医疗形式,增强医患沟通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在临床实习中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每天与患者接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医患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多去病房,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当学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请教临床教师,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医患沟通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增强其沟通能力。此外,医学生在实习时应当仔细观察临床教师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习老师的沟通技巧。医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见沟通技巧包括:(1)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医生良好的仪表和仪态可以给患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后续的医患沟通顺利进行。如果医生衣冠不整、手忙脚乱,则会给患者留下邋遢的印象,失去患者的信任。(2)耐心倾听。医生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要随便打断,这既是对患者的尊重,又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正确诊断。(3)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同意权。因此,医生在适当的时候要向患者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疾病的诊断、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选择的依据、治疗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疾病的预后和医疗费用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4)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时,医生应当使用礼貌的语言,尊重患者的人格,不要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在告诉病人坏消息时,要运用保护性言辞,防止交流信息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此外,医生在沟通时,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患者容易理解,尽量少用患者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术语。(5)正确使用肢体语言。研究发现,影响面对面沟通效果的三大因素中,肢体语言占55%,语气、语调占38%,语言仅占7%。[9]因此,在语言沟通时要配有肢体语言。例如,医生在门诊与患者交流时,面带微笑,同时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和关爱的身体触摸,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赖,有利于沟通顺利进行。(6)避免冲突。有些患者在患病期间心情不好,脾气比较暴躁,作为医生要理解病人的痛苦,学会宽容,避免冲突。

4.提高临床教师的素质。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临床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指导医学生实习时,临床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患者积极沟通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传输给学生,这对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模式具有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建立:(1)建立临床教师资格审核制度,聘请教学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医患关系融洽的临床医师担任教师。(2)通过举办“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对现有临床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水平。(3)严格的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副院长、科教科和教学督导组专家定期检查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科教科定时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由医学生对老师的带教进行评价,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带教老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5.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让医学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在医学生的出科考试中,除了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国外许多医学院校主要采取真实临床场景考试法。[10]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学生被告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获得病人对某项治疗的知情同意、告诉病人坏消息等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后,教师根据专门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技能进行评估。其他的考核方式还有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学生自我评估等。总之,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医患沟通;妇产科;实习医学生;重要性

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是一个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由于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妇产科针对的人群为女性,涉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在首位,占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这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有很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使医疗行为能够有效及时的实施,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进入妇产科实习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国对医患关系重视不足,在医学课程设置上也忽略了相关医患关系的教育。医患沟通技术是世界医学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妇产科医学生未来能够胜任自身岗位,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根本,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医患沟通教育日渐凸显其行为医疗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妇产科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将医患沟通教育作为高校医学基础课程十分必要,同时也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2妇产科临床教学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实习的内容多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实习单位简介等,而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只进行笼统的培养,由于妇产科有其检查对象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即便对实习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也是随意而为,并未形成一门课程,建立完整培养模式。

3医患沟通对于妇产科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科室

妇产科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如婚前行为、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存在着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交谈和检查中,患者常常怀有害羞、惧怕心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引起误会,发生医疗纠纷。所以要当好一名妇产科临床医生就必须掌握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达到与患者交流的有效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

因此,我们实习医学生应从入科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4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妇产科医学生在接诊每一位患者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如采集病史,医生只有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才能换得全面、可靠的病史;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依赖医生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才能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反应,以及后期的治疗效果,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将在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因此,妇产科医学生在学校和医院实习期间就应加强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努力学习各种医患沟通技巧,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打下基础。

5应加强实习医学生人文精神与法制素养的培养

首先培养医学生树立医学人文精神——以患者为中心。教育学生要把患者作为完整社会中的人来对待,不能单纯为了治病而治病,应培养医学生树立医有大德,大德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要有真诚的同情心,用高尚的医德情感,设身处地关心和体贴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从自身原因减少医患矛盾的隐患[3]。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医德医风的养成,成为精干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

应加强实习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懂法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必须要求,患者有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而医务人员有告知的义务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义务,由于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关于分娩方式、病情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于疾病史、婚育史等隐私权缺乏应有的保护,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实习医学生不仅要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应学习《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6运用沟通技巧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主动倾听倾听,是医患沟通的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原则和技巧[4]。只有医者对患者由衷的关心,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了解对方,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途径和解决方案。通过倾听患者说话,患者会在心理上得到的极大满足与温暖感,逐渐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并开始接纳医生和配合治疗。

语言沟通技巧医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应多用生活化的口语,少用术语,不用简称,让患者真正理解医者所传达的信息,并帮助患者做出合适的选择[5]。实习医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称呼患者需要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医患沟通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准确、简洁、条理清楚,避免措辞不当、思绪混乱、重点不突出等情况;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非语言沟通技巧医患沟通过程中有大量信号通过非语言手段传递,这些信号包括肢体动作语言、言语因素和空间物体信息。妇产科接触的对象为女性患者,对这些信息的捕捉更为敏感,所以,尤其要注意非语言信息的表达,如注意面部表情,保持目光接触,说话语调保持温柔,把握适当人际距离等等,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医生也要注意捕捉患者的非语言信号,比如患者的焦虑或疼痛,表达适当的关系[6]。

师生交流会实习结束时,由科主任召集全科师生召开师生交流会,采取自主发言的形式,要求每个实习医学生发言,内容包括医患之间沟通、医护之间沟通、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沟通等话题,畅谈沟通中常见的问题、沟通中遇到的障碍及运用沟通技巧取得实效的分享等,谈感受、提建议,并发放无记名问卷调查,提供一个无记名的沟通平台,利于医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科主任根据记录进行梳理,总结好的建议,使实习生带教工作可持续性改进。

总之,医患沟通能力是实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学生自身等多方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健.妇产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医疗环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伦版,2008,29(4):61-62.

[2]钟随平.沈玉洁.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6,2(12):1913-1914.

[3]王娟,聂秀,杨黎,等.大学生同伴交往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现代医学,2010,37(1):73.

[4]饶光雄,唐承红.浅谈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62-363.

[5]谢保群.论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语言沟通技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1):32-34.

[6]雏传军.非语言沟通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9):28-29.

  • 索引序列
  • 医生沟通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职场沟通能力的论文参考文献
  • 人际沟通能力论文
  • 全科医患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 医患沟通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