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调查设计和常用统计指标
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它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职业卫生调查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研究过程中没有人为的施加干预措施,而是客观地观察记录某些现象的现状及其相关特征;在调查中,欲研究的现象及其相关特征(包括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这是调查研究区别于实验研究的重要特征;混杂因素的控制常借助于标准化法、分层分析、多因素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容易产生误差和偏倚,应特别注意设计技巧和质量控制。
(二)调查设计的主要用途
调查设计又称为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调查或现况研究,用于了解某一特定时间横断面上特定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或人群职业病的分布情况。
(三)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并将其具体化到指标
明确调查目的是调查研究各个环节中最核心的问题。确定调查目的时应注意是要了解总体参数还是研究相关联系。指标要精选,尽量用客观、灵敏、精确的定量指标。
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即要确定调查总体及其同质范围,观察单位可为人、物、群体、地区等。
3.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确定并选择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普查(overall stirvey)。对总体中所有的观察单位进行调查,一般用于了解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情况,如年中人口数、时点患病率。在医学领域的适用范围是:
①发病率较高的疾病;②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检查或诊断方法;③普查方法便于操作、易于接受;④具有实施条件。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lwey)。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具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3)典型调查。亦称案例调查。即对事物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选择典型的人和单位进行调查。如调查几个卫生先进或后进单位,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资料的搜集方式
(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检查、测量。
(2)采访法:调查者直接或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又分访谈、信访和开调查会三种。
6.确定观察指标
结合调查的实际问题,将调查目的转化为具体的调查指标。
(四)常用的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
将调查总体全部观察单位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操作简单,均数、率及相应的标准误计算简单。
缺点:总体较大时,难以一一编号。
2.系统抽样
又称机械抽样、等距抽样,即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取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距,从每一部分各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
优点:易于理解、简便易行。
缺点:总体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易产生偏性。
3.整群抽样
总体分群,再随机抽取几个群组成样本,群内全部调查。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经费。
缺点:抽样误差大于单纯随机抽样。
4.分层抽样
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有按比例分配和最优分配两种方案。
优点: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以上4种基本抽样方法都属单阶段抽样,实际应用中常根据实际情况将整个抽样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称为多阶段抽样。
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一般是: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1.发病(中毒)率
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中毒)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中毒)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数×100﹪
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一般平均人口数。
发病率(中毒率)是反映某病(中毒)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其中某病病例总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I司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
3.病死率
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间内某病患者数×100﹪
上式分母中患病情况不同,指标的概念也不同。如住院病人的病死率,分母为出院人数。某一地区某病病死率的分母则包括该地区所有患该病的病人。故医院的病死率不能代表地区的病死率。
4.粗死亡率
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
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粗死亡率和粗出生率一样,具有资料易获得、计算简单的优点,但其高低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故只能粗略地反映人口的死亡水平,不能用来衡量和评价—个国家的卫生文化水平。
职业卫生也叫劳动卫生。它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措施的一门学科。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称这门学科为“劳动卫生学”,欧美有些国家称之为“工业卫生学”,日本则叫“产业医学”,目前较多国家倾向于使用“职业卫生”这一术语。
职业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部分,研究对象包括工业、农业以及商业、交通、科研、教育、行政管理等各行各业。它既包括各种体力劳动,也包括各种脑力劳动;不但研究职业病,而且研究职业性多发病。职业卫生这门学科对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促进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职业卫生问题十分突出,国际劳工组织新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亿起工伤事故,因工死亡人数22万;每年约有亿人由于工作中的有害因素而患病,其中30%~40%的人将会引起慢性疾病,约有10%的患者将成为终身残废。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的4%,对职业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则更难以估计。
拿我们自己国家来说,全国有毒有害作业企业有58万个,有毒有害作业点145万个,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总数2513万人。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急性中毒1500例,慢性中毒2000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大量兴起的乡镇企业和涉外企业更增加了职业卫生工作的难度。特别是某些国外限制的有毒有害作业转移到国内的一些涉外小企业中,引起了不少严重的职业中毒、致残或死亡,甚至出现了许多过去罕见的疾病。
因此,必须时刻记住,职业卫生和安全是全球、国际、国家、企业议事日程的优先任务。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必须造福于全人类,职业安全与卫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在生产劳动中,凡是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广义上均可称为职业病。各个国家根据其社会制度、经济条件以及诊断技术水平,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或称狭义的职业病)。1987年由国家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我国法定职业病范围作了规定,包括9类职业病、总病种99种。“规定”已于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一般被认定是职业病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该疾病应与工作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密切相关;二是所接触的有害因素剂量(强度或浓度)无论过去或现在,已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三是必须区别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病因所起的作用,而前者的可能性必须大于后者。
另外,职业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病因明确,所接触的病因大多可以检测出来,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致病;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愈后对身体无影响;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职业病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诊断时要着重详细询问职业史,深入调查了解劳动卫生条件,周密进行临床检查与系统观察,根据所获得的结果,参照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诊断。我国职业病的诊断实行指定专业机构和诊断小组的集体诊断,疑难病例还要严格执行逐级诊断的原则。
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制订科学规范的量化评分标准,运用于我院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推荐过程中,通过政策导向由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方向转变,有效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创优争先的积极性,提高推荐工作的社会公认度和职工满意度,是新时期医疗卫生单位职称管理新机制的一种尝试。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卫生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卫生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全文如下:
【摘要】 :为了建立品德、能力、业绩全面考察的专业化、量化、两级职称评审方法,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讨论和测试、细化量化指标和权重,建立了公示评审标准、严格评审程序、建立监督机制、公示评审结果等符合医院发展需求的高级职称量化评审方法。本方法应用4年来,避免了以往高级职称评审中遇到的诸多积弊,较真实地考察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绩,弱化了医院等级、地域分布不同等带来的职称评审的难点问题。量化评审方法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 企业医院 职称评审 量化 专业化
作为拥有9所三甲医院、50余所二甲医院及近百个二乙以下医院及卫生疾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大型企业,医疗单位分布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地域等条件不同带来了医疗单位之间卫生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1]。在应用专业化、量化、两级评审方法4年来,调动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设计职业生涯、努力发展个人技术水平的热情,职称评审效果得到了各级职改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评审方法
专业化评审
按专业类别将专业技术人员分为5个专业组组织评审,分别是临床医学、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学辅助技术、预防医学、综合(药学、护理等)。如遇专业组申报人员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专业组评审,专业组申报人数超过150人时,分成2个专业组进行评审。按专业不同制定侧重点不同的量化标准。
两级评审
推荐评审 各分支局级企业职改办组织所属医疗单位的推荐评审。首先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然后组织推荐评审会议,按量化标准对申报人的能力与业绩进行量化评分,得出量化成绩。
评审 评审会前,各局级企业将推荐评审成绩及申报人的评审材料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组织专职人员审查上报材料,主要审查:①上报材料的真实性;②是否符合申报的基本条件;③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文章、科研等业绩指标进行初步量化评分。另外,评审办公室还要将全部申报人员的材料按专业分组、按已量化成绩排序。评审会分为两程序:①专业组会议,5个专业组分别对本专业组的申报人员进行评价和量化评分,按量化评分结果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员,形成专业组评审意见报评委会;②评委会,对5个专业组报送的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逐一进行审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绩较差的申报人,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基本申报条件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基本申报条件 对申报人的品德、学历、资历、外语、年度考核结果、科研和论文著作、企业服务等业绩进行基本条件设置。对在学历、资历上不符合基本条件的,设置破格申报条件,对破格申报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提高。
量化评价 由推荐评审的职改部门、评审会的评审办公室先后进行材料审查和初步评分,在推荐评审会、专业组会议、评审会上,由评委再次审核材料、复核评分的准确性。推荐评审会、评审会,按量化总成绩进行排序,分别得出推荐评审成绩和评审成绩,按排序结果等额投信任赞成票。
2 量化指标与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的量化
学历 按申报人员所取得的最高学历、学位计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学位的9分,硕士研究生8分,本科硕士7分,本科学士6分,本科无学位者5分,破格评审0~1分。
资历 按申报人员取得现任职资格之日开始,计算到拟评审高一级任职资格当年的12月31日。累计1年计1分,满分10分。
外语和计算机 要求申报人员参加全国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且成绩合格,成绩×进行量化。
单位年度考核及荣誉 按申报者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的结果、任现职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劳动或技术荣誉称号进行评价。年度考核是每年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技术能力、工作实绩的考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合格”的5分,“优秀”1次加1分,依据获得与专业技术工作相关的荣誉称号,如劳动模范、优秀老师等,按国家级、省部级等级别不同给予~分的加分。
科研 依据国家级、省部级、地市局级的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等政府奖给予量化计分,见表1。非政府奖如各医疗单位、各种协会、学会评定的奖项在评审会上不计分。
论文著作 论文按发表的期刊的性质、等级、论文类别、作者排名情况评分,见表2~4。单篇论文得分=4×期刊性质权重×期刊等级及论文类别权重×排名权重。
著作要求是有学术价值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专著或译著。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编者均以中华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即计4分;其他著作或译著的主编按中央级核心期刊论著第一作者的权重计分。计分的权重与申报人著译部分的字数相关,著作中未明确标识作者著译章节、无法统计个人编写字数的,按“×著作总字数/作者人数”计算。单部著作实得分=×著作作者的计分权重(不包括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见表5。
教学 按申报人员承担继续医学教育课程、研究生和本、专科等教学任务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业绩进行评分。
推荐评审成绩 本项指标只用于评审。依据“各单位在推荐评审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化评分-本单位全部申报人员推荐评审的平均成绩+50”的十分之一进行量化。
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考试 本项指标只用于推荐评审。要求参评人每年必须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在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技术考试(如“三基”考试)中成绩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术考试平均成绩直接量化[2]。
评审指标
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申报人的述职答辩情况、代表个人最高技术水平的诊治病种、手术、技术操作及开展过的新技术项目的病例资料、科技资料等,结合相应的年度、地域等技术环境因素,在本专业组内比较,评价申报人技术水平情况。
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工作量、工作质量 评分以专业技术履职岗位、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报告、工作业绩和成果为重点,参考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及创造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在本专业组进行评价。
学术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从3方面评价。一是学会等社会兼职。学会限于本专业全国性一级学科学(协)会及其各专业组、各省市级分会。国家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局级学术带头人10分,省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处级学术带头人8~10分,地市局级学术委员会成员或科级学术带头人6~8分,本单位学科带头人4~6分,其他0~4分。主任委员等学(协)会负责人酌情按评分值的上限量化,副主任委员等学(协)会主要成员酌情计分,委员降一等级酌情计分,会员不计分。二是承担的专业技术职务,需组织过临床、教学、科研、卫生、管理等工作,凭任命文件(如科主任、教学秘书、护士长等)或有效证明材料计分。三是组织的一次性的学术活动或工作。要求有相关的证明文件,如省部级以上科研工作要有科研立项及成果证书,仅限主研人。 述职、答辩 除考察答辩论文的质量,按期刊级别、影响力、文章类别、作者排序、文章设计是否合理、论证是否严谨、实用性、与本专业的相关性进行评分外,还要结合申报人员的现场述职、答辩情况,特别是回答提问的情况(提问问题一般为与答辩论文相关的专业基础、专业应用和新进展的学术问题,不少于3个),进行评分。
专业技术工作环境、条件 参考申报人员上报的各项申报资料,同时要考虑申报人所在单位和科室等技术工作环境,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比较按一至五级评分。见表6。
权重的设置
基础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基本业绩的依据进行评分,主要反映了申报人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完成继续医学教育等能力与业绩基础,以及科研、论文、教学能力、推荐评审成绩等,权重共占总成绩的55%。
评审指标 根据申报人的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履行技术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学术影响力、述职和答辩、专业技术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分,反映申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由评委进行评分,权重占总成绩的45%。
3 矛盾分析与政策应对
地域分布不同带来的问题
因企业所属卫生机构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新疆、内蒙等西北部地区的医疗单位的工作条件和技术水平整体上不如东南部地区,在偏远地区医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员更难在科研、教学、论文上取得较好的业绩。在评审指标中酌情考虑为企业服务和地域因素进行评分。
医院等级不同带来的问题
在企业的卫生工作中,三甲医院负责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医院,对企业员工和家属的医疗服务工作也非常重要。考虑医院等级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不同,小的卫生机构更难取得科研、教学的业绩,在指标权重的设置上,分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两个标准,非三甲医院的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年度考核及荣誉、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权重设置较大,科研、论文、教学等权重设置较小。
评审会不能现场答辩的问题
因人员在全国散在分布,统一现场述职答辩困难较大,在评审会上不进行现场述职答辩。通过要求推荐评审会组织现场述职答辩、并将推荐评审会的现场述职答辩成绩、总成绩纳入评审会成绩中(占评审最后成绩的20%左右)、对推荐评审的答辩论文质量重新评分,作为评审成绩的指标之一,弥补了不能现场答辩的不足。
4 成效及体会
提前公示量化标准
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明职称评审、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医疗机构的发展[3]。学历、外语、计算机指标的设置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动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新技术项目等指标的设置(以病历为依据),使专业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日常的点滴工作;教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设置使大家更加重视教研能力的培养、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交流;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的动力[4];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工作环境等指标的设置,促进了医院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
程序和结果公平是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的理性诉求[5]。建立评委专家库,将企业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专家库成员,随机抽选评委;专业化评审,将相近专业的申报人、评委相对集中分组;量化评审、两级评审;细化《评审标准》,评委在评分时对能力与业绩的具体评分“刚性较强、弹性较小”,对全部申报人员的评审条件、推荐评审和评审量化成绩进行公示。每个申报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报人员中总体得分和排名情况,看到自己各项量化考评方面取得的业绩和不足,将职称评审材料相关的电子版材料归档保存备查[6],增加了职称评审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广大申报人员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认可程度。另外,通过权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地域不同、医院等级不同引起的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了程序和结果的公平。
重视日常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工作实绩[7]
“三基”等技术考试、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年度考核和荣誉等指标的设置,以及将推荐评审成绩、推荐评审时的答辩成绩纳入评审总成绩的方法,改变了以往论文和科研业绩主导职称评审结果的局面。在申报材料中要求上报能代表个人技术水平的病历、科研任务书等资料,端正了卫生技术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开展新技术、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正确应对技术难题的工作态度,改变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只重视科研和论文、不重视日常工作和日常技术工作进步的工作作风。
严格量化评审
量化评审能够对申报人员进行相对全面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改变了以往评审专家只能对申报人员的学历、资历、外语、发表文章形成感性认识的弊端,减少了评委的主观因素,能够形成对申报人员的业绩进行具体刚性评价的结论,避免了评审结果的确定弹性过大等诸多矛盾与弊端,评审结论能够得到申报人员的普遍认可。
严格评审纪律
评审办公室、专业组评审与评审委员会相互核查评审材料的真实性,保证评审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在评审程序上,各局级企业的职改部门将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推荐评审结果上报到职称评审办公室,评审办公室的专职工作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次审核,明确并公示核心期刊目录[8],对论文、著作、科研成果奖等业绩进行检索核实[9-10],并对基础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渐杜绝了论文、科研、教学等业绩造假现象,消灭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报送现象。专业组评审会上,专业组评委对评审办公室的材料审核和对基础指标的评分情况进行核查,对评审指标逐一评分。对每个申报人员,明确主评、副评人,如整个评审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责任追究到主评和副评人。评审委员会会议最后对评审办公室的工作、专业组评审的工作进行核查。通过以上措施,杜绝了职称评审中的舞弊和违规现象。 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和权重
量化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评审方法的核心和关键[11-13]。本研究共设置指标14项、20多个方面,包括了卫生技术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承担的工作和业绩等内容。在指标和权重设置前,注重工作实绩,向各个医疗机构专家、职改部门广泛征求了意见,复习了各个省市职称评审的文件要求和相关文献报道。在办法正式实施前组织了专家进行了模拟评审,对办法进行了反复修订和广泛宣传,保证了办法正式实施中无重大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淇敏,史峰,诸海英.医院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6):375-377,412.
[2] 马海泉,王冬,许红民,等.将“临床技能考核”纳入医师职称晋升评审的做法[J].中国医院,2007,11(5):45-47.
[3] 周丽蓉.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职称评审中加强临床技能考核对临床队伍建设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华.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荣,徐键.我院职称晋升实行评分制的实践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218-220.
[8] 谭长拥,赵飞,彭国莉.高校职称评审中核心期刊认定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审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绘玲.高校职称评审材料学术检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评分模式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中的运用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华.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J].现代医院,2009,9(1):134-135.
[12] 林文红,黎绮和.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度的经验及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128-129.
当然有用啦,如果毕业论文通不过盲审和校内审核,也不能通过答辩的话,这个学生是毕业不了的。所以你看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毕业论文的话是有一定的查重率的,当重复率达到一定的程度的话,这篇论文理论上来说是不合格的。
会问的。
毕业论文问题是复试时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因为毕业论文往往能展示你的专业能力与研究能力,甚至还会表现出导师关心的研究方向问题,所以一定要好好回答。关于毕业论文,导师们经常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选题
选题问题可能涉及到你的研究兴趣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所以你要好好回答,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并且之前已经认真了解过的话其实可以大胆告诉导师,如果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也不要紧,可以和老师说说你的选题来源以及之前搜集过的资料。
2、你论文的价值是什么-价值
论文价值问题可能是老师想考察你对于现实的关注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可以回答一些论文的现实意义之类的。
3、你论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考查的就是你的专业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不能理论部分还犯一些错误,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老师们都喜欢踏实的学生。
4、你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写论文前必做的功课,只有大量地阅读之前的研究论文才能对自己的研究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你的研究能力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多积累一些查找学术论文的网站,如果有阅读过外文文献会更加分哦。
5、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研究方法
一些专业在初试中可能不会重点考察研究方法问题,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研究方法却是基础,所以基础研究方法还没掌握的同学可要好好补补课了,不然没有研究方法怎么做毕业论文的研究啊。6、你论文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思路
这就是考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了,毕竟毕业论文动辄几千字,而你要将你的思路清晰地传达给面试老师,所以一定要简练明确,有什么就说什么就好。
7、你认为你毕业论文的优/缺点是什么
关于毕业论文的优缺点,优点你可以大胆说,只要不过分夸张就好,缺点部分可以说“研究不太深入,但在研究生阶段会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向老师展现你的研究热情和决心。如果毕业论文还没有形成,老师就会问你的开题报告,或者来问一下你其他的相关论文,或者来问一下你的整个毕业论文的设想。虽然我们的毕业论文没有形成,但是是可以有一个设想的。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来是有点困难要花点时间和功夫,不过一般的学校都要求不高,质量都一
般。只要认真肯花功夫,一般没有问题。好一点的大学要求稍高,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完成,不
过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的,极少数人会因为各种奇葩问题才通不过。
毕业论文范本:
论文封面
编号:
北京手机调查报告学院
毕 业 调 查 报 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
编号: 系: 专业: 班级 :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课题名称
一、课题概况(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课题内容(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三、课题工作进度安排(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四、参考文献资料(要求至少查阅6篇以上正式刊物的文献资料)
五、指导教师意见
要花点时间和功夫,不过一般的学校都要求不高,质量都一般,比较水。
好一点的大学要求稍高,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完成,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的,极少数人会因为各种奇葩问题才通不过。
一、文献研究法的优点:
1、文献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国内外古今文献的调查,我们可以研究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况。
2、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收集到的文献是真实的,就可以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头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记录错误。
3、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它只调查和研究各种文献,但不与被访者联系,也不干预被访者的任何回应。这就避免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性错误,这些错误通常发生在直接调查中。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免费、安全、自由的调查方法。文献调查不受外界的限制,只要找到必要的文献,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即使有错误,也可以通过再研究加以弥补,因此其安全系数较高。
5。文献法节省时间、金钱,而且效率高。文献调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它不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和专用设备,可以比其他调查方法以更少的人力、资金和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文献研究法的缺点:
缺点主要来自文献本身的一些缺陷,如:许多文献的作者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保留下来的文献已经过某种精选或是观点不够完整等。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查法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文献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其类别主要有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在完成文献综述的过程中应当符合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客观全面等要求,并且应该按照既定步骤来完成整个文献综述部分。
2、讨论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三种类别。其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表格调查法。实施调查研究时,一定要明确调查研究的四要素和专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3、实验研究法是一种旨在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可控制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有严格的逻辑推断,更多地掺杂了人的因素,但是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
4、实地研究法是质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使用的是类似于数学上的归纳总结,特别强调研究者的融入,考察的对象是较为具体的个案。这种研究方法虽然具有很高的效度,但是其本身也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按照既定程序逐步实施。
医院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质量保障是前提和基础,而在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评分、护理操作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应用分析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增高,对于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医院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成了当前医院所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60例护理人员进行分组调查,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60例各科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观察组30例护理人员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护理人员其中本科学历31例,大专学历18例,中专学历11例。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医院要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人文环境,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展开培训课程,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及礼仪规范知识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护理操作交流大会,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技术沟通和经验沟通,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1]。随时了解护理人员是否有工作和生活上的难处,与其进行心理沟通,可酌情给予适当的帮助,以消除其思想包袱,令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②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硬件上,可以在休息室配备适合小米的沙发、空调、饮水机等设施[2]。在软件上,可以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流程,并制定奖惩措施、晋升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收入挂钩、晋升与护理人员的表现挂钩,以达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3]。③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专业以及技能水平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随时关注护理人员的教育情况,根据情况可以安排部分护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素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护理事务[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上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性化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人的思想“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战略。将其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据国内李雪飞文献报道[5],采用人性化管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医院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对该院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人性化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护理操作准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而护理差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结果和李雪飞文献报道相似。充分说明了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人性化管理能让护理人员充分体会到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在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人性的要点,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挖掘员工的潜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感管理。首先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内心世界,根据其情感的特点进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尊重护理人员,不定期的与其进行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难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护理人员;②开放式管理。管理者要随时与护理人员进行互动,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建议,要虚心的接受并采纳,邀请护理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使最终决策更容易被护理人员所接受;③人文管理。由于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想、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等,管理者要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将护理工作提升到人文管理的层次,并加重依靠护理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减轻冷冰冰的制度管理[6]。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完善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2):1733-1734.
[2]张元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261-262.
[3]邱春艳,金英福,穆源颖.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12):73.
[4]杨欢秀,章帼瑛,刘艳平.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5):94-96.
[5]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626.
[6]王秀芹.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4):456-457.
摘要:[目的]调查山西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探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MicrosoftExcel统计软件对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3所医院中床护比未达1∶的占;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分布为高级职称者占,中级职称者占,初级职称者占;其中在编制护士占。[结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才缺乏,护理队伍不稳定;建议增加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配置,改善护理人员职称结构,解决人员编制问题,逐步稳定护理队伍。
关键词: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逐步达到1∶(~),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中级职称人员占,高级职称人员仅占,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2238-2239.
周密的设计和思考、观察方法要可靠、记录要客观、资料要完整、分析和论证要符合逻辑。 总之反映事实要真实选择材料要客观分析判断要合理这是保证论文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护理论文的创新性就是要反映作者提供的新事实、新方法或新见解。所谓应用性就是论文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益。它包括理论应用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在理论应用方面好的护理论文能开拓人们的思路启发人们对某一方面问题有新的见解为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钥匙。在实际应用方面好论文论述的问题可直接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论文自评的优点与不足
论文自评的优点与不足,论文是很多大学生都很困扰的一个项目,因为论文写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了能不能毕业,在写完论文以后导师经常会要让学生自评,那怎么评价论文自评的优点与不足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评价论文的优缺点范文如下:
1、该论文选题较为新颖,视角较为独特,体现了一定论的扎实功底,特别是文章能够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论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经过对论文的审核可以看出,作者在资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观点,但在理论的深度和部分论据的引证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2、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4、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中,该学员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显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论述比较充分,条理也很清晰。
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不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工作的进程。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5、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没有大的语法错误。问题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袭的痕迹。应当说,完成这篇论文所需的材料已经具备,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何评价论文的优缺点如下:
(一)优秀
1、能正确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本专业的有关知识。
2、能密切联系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创见,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达能力较强。
4、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
1、能正确体现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2、能较好地联系工作实际,分析问题比较正确、全面,对指导现实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分明,文句通顺,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4、材料比较丰富,数据基本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三)及格
1、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与政策,在理论上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能基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已学的有关知识。
2、尚能联系工作实际,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但分析问题较肤浅,或只能罗列现象,中心不够突出。
3、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句尚通顺。
4、有一定的原始材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四)不及格
凡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应评为不及格。
1、违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在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掌握已学有关专业知识很差。
2、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文句不通。
3、材料零乱不全或主要数据失真,加工整理差。
4、主要内容基本抄袭他人成果。
(五)凡属抄袭他人成果或属他人代 写的论文,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评阅、答辩资格。
以上评阅标准,一要严格掌握,不可降低标准,拔高分数;二要因时因地制宜,但在同一时间、同一批学员中,应“一碗水端平”,不可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标准。
因为研究生阶段很认真钻研的学生出来的论文都是特别好的,但是也有的研究生他们只是想混个文凭,他们并没有专心搞科研,所以写出的论文质量比较差。
铁定过不了首先导师那里就过不去现在硕士论文都是盲审且答辩通过后每年教育部还会抽查抽查不合格,不光会撤销学生的学位,还会追究导师及答辩老师的责任没人会为你担风险的
1.我国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培养质量下降,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中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人才库和智力库”,“拔尖创新人才的产生依赖于本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自主创新。优质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为国家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基础,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此研究报告指出: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科方向、培养目标上多样化,博士研究生仍然是优中选优的精英教育,硕士研究生则应该按照需要培养科学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人才。
研究生论文水平参差不齐
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的问题: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使其生源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扩招后的本科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他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考研,这样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也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论文写作水平低等。他们考研主要目的是能找个收入高的好工作,功利心理很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导致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并不十分热爱,更谈不上为之奋斗了。从学校方面来说,扩招导致生师比例越来越大,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更多研究生,导师很难做到精心指导,导致研究生学习本科化。再有,现代研究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差,缺少社会实践锻炼。
研究生论文水平参差不齐
2.研究生个人素质及学术水平差异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研究生的各方面素质体现与他们的个人特征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现在的研究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自小在父母的宠爱、呵护下长大。父母对他们无论是才艺还是知识方面的培养都优于以前的研究生。但同时,他们也缺乏在艰苦环境下的锻炼,不能吃苦耐劳,团队意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研究生论文水平参差不齐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研究生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一旦这种憧憬在现实中被击碎,他们又可能会自暴自弃。二、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各高校也逐年加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现代社会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限制,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这让他们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就业情况。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他们的愿景相差甚远,很多学生无论是从逃避就业压力还是从提升自身素质方面,都选择的了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在这一背景下,考研已经成为目前一大社会热点,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生生源的差异日益显现。从培养方式看,既有公费学生,也有自筹经费或委培的学生;从学历方面看,既有本科毕业生,也有参加过社会工作的往届生及专科生;从婚姻状况看,既有未婚青年,也有已婚者。这势必使得学生生源的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硕士论文很烂,肯定过不了,这个论文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自己是原创,或者60%是原创。一般会在网上搜关键词,或者输一段文字发现相同的就视为抄袭。其次,论点论据要充分条理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