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56年,1958年出版中断, 1981年《华中农学院学报》复刊,1986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以柑橘专家章文才教授为主编的19位科学家组成首届编委会,陈华癸院士、孙济中教授、王运华教授、陈焕春院士、邓秀新院士都曾先后担任本刊主编,现任主编为张献龙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查重率的要求是20%。《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属国家科技论文统计刊源之一。对于稿件重复率的要求是所投稿件不得剽窃抄袭,重复率低于20%,作者文责自负。对录用的稿件,刊缩辑部有权删改,作者有特别要求需要在投稿时声明。
好投。刊物档次都差不多,论文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相对较好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1986年随学校更名而改用现名,现任编委会主任王运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不当,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因采矿造成的废弃地等问题,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增加,土壤一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居民食用了含cd量高的稻米和引用含cd量高的水中毒而引起的。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工程量小、无二次污染、能减少土壤侵蚀、美化景观、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等优点,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对于超富集植物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野外品种的筛选阶段,多集中于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耐性及积累机理,究竟如何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的研究并不多见。影响植物修复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通过改善栽培技术,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超富集植物在植物修复方面存在的问题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富集植物根系吸收固定重金属,并转移到地面部分,采用收割植物的方式去除土壤中重金属。这项技术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植物修复中使用的修复植物是一类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s)。超富集植物是能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移到地上部的植物。通常,超富集植物的界定可考虑以下两个主要因素:①植物体内富集的重金属应达到一定的量;②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应高于根部,由于各种重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及在土壤和植物中的背景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重金属,其超富集植物富集浓度界限也有所不同。目前,采用较多的是BAKER和BROOKSt提出的参考值,即把植物叶片或地上部(干重)中含Cd达到100μg,含Co,Cu,Ni,Ph达到l 000 t~g/g,Mn,zn达到10000μg/g以上的植物称为超富集植物。同时这些植物还应满足植物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根部重金属的含量>1。 理想的超富集植物应具有生长速率快、生长周 期短、地上部生物量大、能同时富集两种或两种以上重金属的特点,但现实中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认为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量较低和中等地块或污染处于相对浅表层的区域最为有效。采取适宜的栽培调控措施可以促进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pH值以及利用土壤改良剂和生物螯合剂促进土壤结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 2超富集植物的栽培措施 2.1 品种选择 首先要调查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土壤主要重金属的类型,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污染重金属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超富集植物品种进行修复。从金属矿区筛选来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是一个有效途径。ZU等从Pb,zn矿区筛选到了多种具有明显效果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中华山蓼(Oxyria isnensis Var.Hemsl)、圆叶无心菜(Are— TtaT~a rotumdifolia Var.Bieberstein)、续断菊(Son— chus asper(L.)Var.Hill)和小花南芥(Arabis alpinal Var.parviflora Franch)等。 国内外对此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现将部分常见的超富集植物及其积累的重金属含量归纳于表1。2.2 幼苗繁育 超富集植物多数是野生植物,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甚少,几乎没有完善的幼苗繁育技术。通常可以借鉴农作物的驯化栽培经验对其幼苗进行繁育。野生植物的种子一般都很小,可以利用种子包衣技术促进超富集植物种子萌发。首先采用收集种子的方式进行直接繁育,如果没有采到成熟的种子可以移栽植物待其成熟后进行采收。育苗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养分、湿度和温度,土壤不可过于贫瘠、板结,培育出健壮的小苗是试验能否继续的关键因素。其次可以将收集到的苗进行组织培养,以顶芽或带节的嫩茎为材料,用这种繁育方法可以生产无病毒种苗,有的植物要靠分株来增加数量是非常难的,此时可以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短期时间内迅速而且大量的繁殖与母株一模一样的种苗,以组织培养繁殖的种苗与母株有着相同的遗传基因。这项技术可让优良的品种不断地延续。 一般情况下,为了缩短植物修复的周期,在育苗方面还可以采取移栽的方法缩短植物的生育期。在植物收割前的一段时间培育秧苗,等到植物收割后,将适宜移栽的秧苗移栽到污染土壤区,可以节省种子播种到出苗之间的时间。例如在塑料大棚内,利用其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植物进行繁育,若是喜荫植物则可利用遮荫设备促进其萌发生长,还可施干冰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提高植物的光和强度促进植物幼苗生长。 2.3施肥措施 超富集植物的施肥研究主要包括施有机肥和化肥对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效果的影响。 2.3.1有机肥 有机肥料包括动物厩肥、绿肥和堆肥等,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及植物对它的吸收,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 也有人研究表明使用有机肥必须注意腐殖质的性质和种类。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可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从而更容易被植物吸收。若长期施用人粪尿,不仅易使土壤板结,其中的cl-可络合汞,造成被汞污染的土壤汞活性增强。利用有机肥改良Cd污染土壤,由于有机肥在矿化过程中分解出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组分对土壤中的Cd起到了活化作用,从而有利于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有机肥的使用要注意土壤中腐殖酸组分和土壤环境条件。主要是由于有机肥在矿化过程中分解出的低分子量的有机酸和腐殖酸组分对土壤中的cd起到了活化作用,关键取决于腐殖酸组分和土壤环境条件,如果能够系统地掌握不同pH, Eh,质地等土壤条件下,腐殖酸组分对cd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就能够合理利用有机肥更好的应用于植物修复。 2.3.2化肥 不同形态的N,P,K化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化肥,既是一种简便的提高植物生物量的方式又有利于植物修复中超累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 氮肥施入土壤后,首先改变了土壤的pH,一般情况下pH降低,土壤溶液电导值增大,离子强度增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就会增强。因此,如果施氮肥使土壤变酸,就会增大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减少了土壤中吸附重金属的量,提高了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从根际环境看,当植物吸收NH和N0,根系分泌不同的离子,吸收NH-N时引起H+的分泌,造成根际周围酸化。而吸收NO2-N植物分泌OH-,造成根际碱化。利于超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的氮肥其作用强度顺序为(NH4)2SO4> NH4N03>ca(NO3)2。即不同形态的氮肥,由于对土壤酸化、根际环境及竞争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超富集植物累积重金属的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施加氮肥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活性,利于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 磷肥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作用有所不同,有促进植物活性,也有抑制。磷肥对土壤重金属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沉淀效应,使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降低植物的吸收。磷还通常用来改良砷污染土壤,使生长的蔬菜可食部分砷含量降至食品卫生标准以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施人较多的磷时,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磷砷(V价盐)的吸收表现为协同作用。说明磷肥的种类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选用磷肥才能增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研究表明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和重金属镉浓度的积累量的化肥形态是:①氮肥: (NH4)2S04>CO(NH2)2> NH4HC03>Ca(N03)2;②磷肥:Ca(H2P04)2>钙镁磷肥;③钾肥:KCI>K2S04。 综上所述,由于N,P肥和有机肥能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化学行为,因而植物对其吸收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参与根际环境中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往往包含微生物多种类型。N,P肥和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离不开环境条件。所以,实践中通过施肥来增加超富集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应考虑土壤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的生物量,进而更好的应用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 2.4土壤中施用螯合剂和改良剂 向土壤中施用螯合剂和改良剂能诱导、强化植物超富集作用,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的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理想的螯合剂应具有3个特点:专一性靶络合金属;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移;降解快,无残留毒性。生产中常用的螯合剂如:EDTA,DTPA,EG-TA,柠檬酸等。 施用螯合剂可提高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如在铅污染的土壤中,能被植物利用的Ph仅为0.1%,增施螯合剂以后,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Pb的量达100倍以上;Pb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增强,使某些植物超富集Pb,达到修复Pb污染土壤的目的。螯合剂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增加了土壤中的Pb溶解度;提高了Pb的根际扩散能力;增加了Pb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近年来,施加螯合剂不但提高了某些植物对Pb的吸收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 Pb在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累积量。 己研究过的影响Pb迁移性的螯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环己烷二胺四乙酸(CD— TA)、二次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乙二胺(氧乙基氮基)四乙酸(EGTA)、乙二胺二(0一羟基苯)乙酸(EDDHA)、羟乙基替乙二胺三乙酸(HEDTA)和氮川三乙酸(NTA)等。不同螯合剂促进植物对Pb吸收的效应与螯合剂对土壤 Pb的活化效应相一致,其强弱顺序为:EDTA> HEDTA>CDTA:DTPA>EGTA>EDDH>NAT.因此,EDTA被证明是最有效的螯合剂。 土壤酸化与施加螯合物相结合可显著增加印度芥菜对Ph的吸收效率。VASSIL等报道用Pb和EDTA共同处理印度芥菜,其地上部分Pb含量高达55 mmol/kg(干重),相当于培养液Pb浓度的75倍,对印度芥菜茎部提取液的直接测定证明,茎部的大部分Pb是以与EDTA结合的形式存在的。 在土壤中施加改良剂可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由于污染土壤结构较差,养分缺乏,重金属以毒性较强的形态存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通常要加入各种改良剂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生物量,增强植物修复的效果。除了必要的氮、磷、钾肥料外,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灰、磷矿物、铁锰氧化物、粉煤灰、生物活性污泥、合成锆石等。不同改良剂适用于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石灰适用大多数重金属的稳定化过程,但不适用砷的稳定,因为砷在碱性土壤环境中吸附性降低而趋于释放,二巯基丁二酸盐是一种砷的螯合剂,加入后可促进印度芥菜对砷的吸收。 2.5土壤水分条件 合理的灌水是促进超富集植物生长和增加地上部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了解超富集植物需水的关键期,对于科学用水和提高超富集植物地上部生物量具有重要意义的。 从超富集植物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需水量情况看,是一个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变化过程。因此,要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及生理特性进行灌溉,营养生长初期阶段应适量浇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应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开花以后随耗水量降低而减少水量。过量灌水既浪费资源也不利于植物生长,直接影响土壤的pH和氧化还原条件,还可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的扩散。湿地中微量和有毒金属元素的移动性较旱地条件下高,淹水(厌氧)条件下普通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较非淹水条件下的低。 2.6群落构建 要合理做好乔、灌、草的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都有其特定的植物生态功能,各自在自然界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 重金属污染土壤多是几种重金属混合在一起的复合污染,而超富集植物往往只对其中一种重金属具有提取作用,只种植一种超富集植物每次仅能治理一种重金属,待这一种重金属治理完之后再种植理一种超富集植物去治理其余的重金属,如此进行下去既费工又耗时。因此,根据土壤污染的情况,将几种具有不同修复功能的超富集植物搭配种植,既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又可以节省修复时间。在cu,Zn污染的土壤上可种植印度芥菜、黑麦草、海州香薷、天蓝遏蓝菜、东南景天等。对于Cd,Pb,zn和Cu含量较高的污染土壤,可种植野菊花、旋鳞莎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cd污染的植物修复中,已筛选出了湖桑、苎麻、红麻、棉花等一批耐cd作物品种,种植后使土壤cd含量普遍下降。通过套种超富集植物天蓝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和非超富集植物 Thlaspi arvense,发现当这两种植物的根系交织在一起时,Thlaspi carulescens对zn的富集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套种超富集植物 Thlaspi carullesce和非超富集植物黑麦草(Lolium perence L)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Thlaspi carulescens对土壤中Cd的去除率3个月达35%,是黑麦草吸收能力的10倍。对于 Thlaspi carulescens和非超富集植物玉米处理zn和 Cu超标的城市污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修复半年后,污泥体积降低为原来的1/4,EDTA浸取zn明显降低。而且用该处理技术产出的玉米,经多次试验均表明符合食品卫生标准(cu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云南农业大学坐落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云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审核严格,故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好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 中国农学通报好 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ISSN:1008-7672CN:31-177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创刊时间:1986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语言与艺术 是核心社会科学版是CSSCI自然科学版是北核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万字(全书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学术会议是一种隐蔽的、体面的 文化 消费方式,其以文化为载体,团结了学术场域里的精英,在经济资本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资本的整合,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的格式 范文 ,仅供参考。 时间:xx年x月x日下午两点(明天下午) 地点:卫生局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市人民医院神内科主任:吕海东 讲课内容: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 参加人:1.市直第一、二、三院,中医院,保健院(内科主 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每个医院不超过5人 2.各乡镇卫生院一人 会议名称 xxxx: 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光学领域的研究 热点 。得益于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为医学领域提供并将继续开拓为追求人类健康所期望的各种生物医学研究 方法 和生物医学仪器。召开本次讨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流需要,邀请各位在光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回顾 总结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成就,同时积极展示最新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进该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希望您届时光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1、宣读学术论文;2、交流教学和科研 经验 。 二、 出席会议的代表应向大会提交学术会 议论文 摘要。 三、 会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代表自负。 四、 接到会议通知后,请即向会议筹备组寄回登记表(电子邮件或传真均可, 会议开前三天没有寄回登记表,即视为不出席会议,不再安排食宿)。 五、 会议时间: 六、 会议地点: 七、 代表登记表和会议论文投稿邮箱:*@***** 八、 联系电话:000-‐00000000(人名);传真:000-‐ 00000000 附:会议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国籍 主要职务 联系电话 往返抵离时间 备注: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定于XX年11月10-13日在福建厦门召开。这将是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员广泛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旨在通过广泛的学术和信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明确研究方向,推进我国的疲劳与断裂研究的发展。第一轮 征文通知 1、会议主要内容 1)材料的断裂与循环形变的晶体学 2)断裂与疲劳损伤的微细观方面 3)金属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4)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包括工程塑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等)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5)环境对材料与结构的断裂与疲劳的影响 6)载荷谱和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7)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可靠性、延寿及老龄化分析 8)计算断裂力学、实验断裂力学、概率断裂力学及可靠性 9)线弹性弹塑性断裂、界面断裂、动态断裂 10)断裂与疲劳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11)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中的实验及测试技术 12)抗断裂与疲劳的设计技术 13)断裂与疲劳的的失效分析 14)断裂与疲劳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 15)断裂与疲劳分析软件及材料数据库 2、会议征文 凡未经正式刊物发表,与材料的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楚,一般约为5000字以内(3页),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并附word文件类型的软盘、email word文件到会议秘书处或在线投稿。论文经专家审阅后给予书面答复。经评审合格的论文将在《机械强度》杂志(增刊)上正式出版。接到论文录用通知和论文收费通知后汇交会议注册费600元(学生400元)和版面费600元/篇到《机械强度》杂志社,每超过一页加收200元。不交会议注册费和版面费的论文,将不编入论文集(期刊)中。已经录用的稿件将付一定稿酬。没被录用的稿件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 欢迎全国各地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3、会议地点 会议地点在厦门市鼓浪屿别墅酒店(厦门市鼓浪屿鼓声路14号,电话:;传真:),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注意到厦门后,一定要到厦门旅游客运码头上船。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4、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年3月30日 提交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年5月1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年6月1日 汇交版面费截止日期: XX年7月15日 会议召开日期: XX年11月10-13日 5、技术展示和产品宣传 欢迎在本次会场内设置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宣传 广告 (以材料、图片、样品和软件为主)。 6、特别提示 本次会议将邀请日本和我国知名专家学者就疲劳与断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作若干专题 报告 。 7、应征论文参考格式 “机械强度”的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250字),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名字的汉语拼音和工作单位的英文译文,以及 文章 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由于“机械强度”被美国工程索引和英国的“科学文摘”等收录,为了便于国际著名检索刊物和 其它 信息机构采用,英文摘要应详细,尽可能反映文稿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所论述的主要信息;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三部分。字数不得少于900个印刷符号。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论文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 文中图表附最具代表性的,并一律安排在正文中.图表题请附中英文对照稿。 稿末写明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包括省、市、县名)、单位、职称、职务、学位、学术简历、研究领域和主要成就;详细通讯处、e-mail、电话及传真号。 8、会议主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 会议承办: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第一号) 为充分展示我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学术交流,推动应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xxxx年9月在长春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农业土壤及生态等应用地球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大会交流议题亦将覆盖应用地球化学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主要议题: 1.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 2. 油气及能源勘查地球化学 3. 矿床地球化学 4. 有机地球化学 5. 环境与生态地球化学 6. 地震与自然灾害地球化学 7. 地球化学工程学 8. 应用地球化学新理论、方法与技术 9.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及数据综合处理 10.地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 11.地球化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发起和主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地质学会 吉林大学矿产资源研究院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 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吉林省发改委地下空间探测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高校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主任:於崇文 刘丛强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俊 毛景文 王世称 王京彬 王瑞江 邓军 叶天竺 任天祥 朱立新 陈仁义 侯增谦 胡瑞忠 奚小环 柴育成 彭省临 吕志成 郭进义 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张本仁 陈毓川 欧阳自远 莫宣学 高 山 谢学锦 翟明国 翟裕生 组织委员会 主任:刘 财 张德会 委员: 成秋明 杜建国 方维萱 严光生 王学求 邓吉牛 戴塔根 周永章 鲍征宇 燕长海 凌洪飞 陶明信 韩润生 曹志敏 罗先熔 郝立波 赵克斌 黄智龙 张连昌 沈存利 徐文喜 康明 杨万志 施泽明 潘家永 李振生 龚庆杰 秘书长:郝立波 柴社立 联系秘书:赵玉岩 会议征集论文 征集大会论文及摘要。论文择优以专辑形式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xxxx年第5期出版。格式参照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要求。投稿网址为,并标注“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 摘要一般控制在2-3个版面(包括参考文献在内,每个版面1200个字符),以大会论文集形式印刷。通过电子邮件向大会秘书组提供电子文档。 要求xxxx年6月30日前提交正式论文/摘要。 主要内容 1、开展学术交流。 2、召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3、评选青年学者和学生优秀论文。 4、会议期间为有关组织和公司提供条件,进行业务宣传、产品介绍及技术成果展示。 5、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会议地点与时间 吉林大学,xxxx年9月中下旬 重要截止日期 第一轮会议通知回执:xxxx年4月30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xxxx年5月30日 论文接收截止时间:2012年6月30日 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各成员单位: 为提高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科研水平,推动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按照CMRS-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的计划,定于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办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与“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同期举行。 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将就我国近年来金属间化合物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应用进行交流;会议将邀请著名专家作金属间化合物发展特邀报告,推动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 欢迎我国从事金属间化合物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及商贸等业界人士积极向大会投稿和前来参会。论文并非参会的必要条件,欢迎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学者积极参会交流。会议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陈玉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均品 北京科技大学 郭建亭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陈 光 南京理工大学 胡鸿飞 攀钢集团研究院 秘书长:孔凡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 间: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地 点: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假日酒店 地 址: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温泉度假开发区 酒店电话: 四、会议日程安排 xxxx年11月27日全天: 报到 xxxx年11月28日上午: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 主题论坛 xxxx年11月28日下午: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29日全天: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30日全天:参观或返程 五、论文要求及出版事项 1. 会议接受中文论文,论文必须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 为保证论文的原创性与质量,组委会将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筛选,符合要求的论文将被录用,并编入会议论文集。 3. 论文集论文经过正常评审程序评审后,拟在《稀有金属》出版,请认真准备,文责自负。论文一旦录用,须按时交纳相关杂志规定的版面费至编辑部,方可发表。 六、会务事项 1、本次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攀枝花是西部阳光城,冬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每年11月-12月属旅游旺季,请务必在10月15日前将参会回执表(见附件)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会议联系人哈工大王晓鹏,以便安排。 3、红格假日酒店内有温泉(自费),代表可自备泳衣。 4、北京、成都、重庆、深圳有航班直达攀枝花。昆明、成都都有火车、汽车直达攀枝花。 5、如需接站请与攀钢研究院贺同正联系。 七、注册费 1、本次会议收取会议注册费: 1500元/人 学生注册费(凭有效证件): 800元/人 非注册陪同人员:600元/人 (注:10月30日前交注册费在上述标准上优惠100元) 2、注册费交付方式: (1) 9月30日前通过银行直接汇款至(汇款时请注明“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会议注册费和参会者姓名”, 凭银行汇款单参会时直接换取正规发票。): 收款单位: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攀枝花工行炳支; 账号:2302328109022107864 (2)参会时交付(条件限制,只收取现金) 3、交付注册费联系人:董雅君 八、会议联系人 王晓鹏(哈工大), 贺同正(攀研院), 九、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征文通知 xxxx年5月20日 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8日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20日 正式会议通知 xxxx年9月10日 参会预登记回执 xxxx年10月20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xx年10月30日 论文全文修改稿截止日期 xxxx年11月15日 会议时间 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广东省气象学会关于召开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十届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同志: 为了交流气象研究成果与业务技术经验,根据学会理事会的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于xxxx年12月3—4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广东省气象学会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青年气 已被本次大会安排在分会场报告。接到通知后请作好出席会议的准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 地址:韶关市曲江区五里亭镇良村公路2号,碧桂园内 二、会议报到时间:xxxx年12月2日 三、会议注意事项:被会议安排在分会场报告的人员请按照10分钟发言和5分钟讨论的要求,准备PPT材料报告材料。 四、交通情况: 象学术研讨会”。经有关专家审定, 您的论文: 1.会议接站安排:韶关高铁站—碧桂园凤凰酒店,12月2日,韶关高铁站开车时间: 14:00,16:00,18:00,20:00。逾时自行解决交通问题。 2.自驾车的代表请直接到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报到。 五、为了做好会务工作,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会议回执通过Notes或E-mail告知学会秘书处。 Notes: 气象学会/气象学会/广东/CMA@CMA E-mail: 学会秘书处联系电话: , 联系人: 钱美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 , 六、每位代表收取会议费500元(由承办会议的酒店代收),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附件:1.会议回执 2.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交通图 广东省气象学会 20xx年x月x日 地处南充,属于小城市,物价较便宜,吃的话自己注意一点大概三四百一月的样子,住宿一般为六人间(但修的是弧形的住宿楼,大小不一样)离教学楼较近。教学方面,大多师范类专业的教师配置都还可以,新成立的专业和刚升本的有点弱,要注意自己查一下。 南充城市不错,有三个区,在嘉陵江边,很干净,西华师范大学是老牌学校,四川省重点大学,就业在西南来说可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硕士点108个,2013年就有博士点,有些专业在全国都很好,文学,生物,数信,化学,国土,教育,历史等学院 绵阳一中校党委书记,校长贾清仁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西南大学课程研究生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绵阳市优秀党员。2005年、2008年和2011年管理的高三年级均获得绵阳市普通高中A组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特等奖第一名。曾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绵阳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绵阳市优秀教师”,“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教练员”,“全国图书管理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陶文忠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现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课改专家组成员、四川省高考改革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30年,担任过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导处主任。2000年荣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2011年分别被评为绵阳市优秀校长,是四川省英语骨干教师、绵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荣获绵阳市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一等奖,多次参与四川省教育厅普(职)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其成果分别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三等奖、省教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所著论文《关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过大发展的理性思考》刊登在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发表在教学与研究杂志、《论发展性学生评价》刊登在《教育导报》、《感受新西兰教育》收录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集,并有多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参加过四川省第二届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2004年随教育部赴新西兰Hamilton University学习,2006年到美国Oklahoma,King School访问,并担任见习校长。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林运志校工会主席,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员。大学法律专业毕业,教育部中学校长研修班结业。教育理念先进,管理科学,作风务实,善于构建有创新精神、有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团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奠定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功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及管理业绩显著。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罗立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先后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主任,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师、绵阳市优秀教师、绵阳市劳动模范、绵阳市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业绩突出,有多篇教研论文发表。市特级教师潘家林曾多次从事英语教师培训和四川省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口语培训等工作。先后两次出国担任口语翻译,历时五年。在此期间,三次被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表彰为“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长期担任绵阳中级职称评委、四川高级、特级职称评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注重教学研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成绩突出。历届高考英语的上线率、优生率均居全市前列;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先后取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所教学生考入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重点大学若干;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刊登在市、省、国家级刊物,并获一等奖;多次对省市教师作专题讲座并参加绵阳市中考、统考命题工作。屡次获“绵阳市先进工作者”、“绵阳市优秀党员称号”等荣誉称号。市特级教师黄娅春学校化学教研组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绵阳一中主委。1982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高中教学工作并连续担任班主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教学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高考成绩优秀和在班主任工作的出色表现,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绵阳市先进班主任(2004年)、四川省模范班主任(2000年)、绵阳市先进盟员(2001年、2004年)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获绵阳市先进班级(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四川省先进班集体(1999年、2002年)等荣誉称号。在教研工作中,长期参与绵阳市教科所高考复习资料的编写工作,曾为全市统考命题。在市化学教研会上上公开课,并作专题发言。担任绵阳一中化学教研组组长,教研工作获得一等奖。撰写论文《化学史是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被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学教育改革探索》一书收录。《在理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发表于四川师大研究生论文集),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心理教育活动,培养健康人格品质》一文,在四川省德育工作会上交流。另有关于环保、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备考及填报高考志愿等文章在绵阳报纸上公开发表。市特级教师冯永康1978年9月~1992年8月,在中国核工业第24建设总公司中学任教生物学科。 1992年开始,在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从事高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并兼任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约教研员。 现为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会员,四川省植物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初中生物教学大赛评委,四川省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生物与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7年以来,先后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教育教学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1996年以来,应邀参加了西南地区第一次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科学》、《科学月刊》(台湾)《中国科技史料》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遗传学史研究论文10余篇。 参与了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高中生物综合练习》、《高考3+X理科综合训练手册》、《高考3+X演练·理科综合》等教辅书籍的编写。 2002年12月,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教授等担任主编的《中国遗传学史》编写完成,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9月,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 2002年7月,获绵阳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2003年10月,获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绵阳市环保十佳人物”的荣誉称号。市特级教师向瑢德理学学士。从事高中物理教学27年,一直在省重点中学执教,其中担任15届班主任、16届高考毕业班教学,2003年获得省人民政府中学特级教师称号。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标兵,第十二届民进全国优秀会员教师,市高三明星教师,市高三优秀骨干教师。市联合教研组成员,市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考核检测员,市中学物理实验技术主讲教师,省教材编写委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市两届中级职称评审专家,一届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市教科所赛课及论文评审专家,省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专家。参编教学论著、编写复习丛书及试卷11部,公开发表论文44篇,辅导学生奥赛获奖50多人次,课题《图文互偿教学研究》获省教科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参与课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研究》获省政府普教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课程方案、调查报告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46项.市高级教师雷顺才理学学士,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教导处主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2002年被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绵阳市优秀教师”荣誉,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级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党员,2010年被省教厅、省教院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2003年编写的《物理·三维整合方案》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2006年在全市高中课堂效益管理研讨会上作《让课堂养育文明延伸实践》的专题发言,参与主研的《初中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报告》荣获四川省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同年参与编写的《中考易错题解读·物理》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年担任副主编并参与编写的《优化设计·2007年四川中考模拟冲刺卷》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2011年撰写的《中考物理丢分现象简析》在全国基础教育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探讨》发表并被《中学物理教学探究》收录。市高级教师魏婉蓉理学学士,1983年7月由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绵阳第一中学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中共绵阳市第五届党代会教育系统代表。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一直从事高、初中物理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担任年级主任,学校教工团支部书记,物理教研组长。魏婉荣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潜心钻研教学业务,特别是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一定造诣,曾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班学习,并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特别擅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调整,有多篇有关心理辅导方面文章发表。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23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所教班级成绩一直位居市区前列,特别师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中,成绩突出,有多人获全国、省、市表彰奖励。 荣誉称号: 1985年被共青团绵阳市委、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员”; 1986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000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 2001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 2003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因分别在第十届、第十二届、第十三、第十四届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辅导学生夺得全国一等奖而获“优秀教师指导奖”; 2003年获绵阳初中教学质量(物理学科)一等奖。 2004年获绵阳初中教学质量(物理学科)二等奖。 2005年被绵阳市教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5年7月6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2006年5月17日评为绵阳市高中招生实验操昨直属考场考务工作 先进个人 分别在98—99;99—2000;2000—2001;2001-2002; 2003-2004;2005—2006学年度被评为绵阳一中优秀共产党员 学科竞赛辅导奖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共计25人获国家级奖,52人获省级奖。市高级教师陈小川中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绵阳市级骨干教师指导教师专家团队成员,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年会上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次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及市级中考质量“一等奖”,被评为绵阳市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市级“红旗团支部”。教学风格生动幽默,针对性强,善于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学生长远发展,主张“先成人,再成才”,欣赏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舞台,并为之喝彩。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乐于研究学生、善于因材施教。努力让学生好学、会学、学会、学好,注重让学生体验成长、进步、成功的快乐。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谈数学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运用》和《重视学生心理研究 激活数学教学》在全国公开发表,并获一等奖;调查研究报告《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现状及反思》发表在《天府数学》;论文《初三数学复习策略》、《浅谈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分获市级一等奖、三等奖;在报刊上发表《数学不仅仅是聪明人的游戏》;合著《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6 华东版》、《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7 华东版》、《四川中考复习与训练 数学 2008 华东版》并担任主编,并担任《神州中考 数学 2008 人教版》主编。所辅导学生有三人在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十多人获国家级奖励,其中初2014级9班彭文楷同学以满分获得全国一等奖。市高级教师张长虹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首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教师,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市(县)级升学奖,有丰富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市高级教师山松四川省绵阳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摄影报记者,绵阳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获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大赛中学组特等奖;多年来指导培训的美术高考考生专业上线率和升学率达100%; 2002年参加市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工作,独立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和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思考〉,该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研究〉杂志上,并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003年陶艺作品《扭曲》参加绵阳市青年画家作品展获铜奖;2004年我撰写的论文〈搓出“成就”玩出“自信”〉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华创新教育〉杂志上;在绵阳市少儿书法大赛中多次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受市教委之聘多次担任绵阳市美术优质课大赛评委。市高级教师李胜高校地理教研组长,中国民盟一中支部委员,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师;绵阳市教科所特聘教研员;绵阳市优秀教师。中国民盟盟员。长期从事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和中学地理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 学术园地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绵阳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要论著及获奖论文:《中学地理自主研究课的形成性研究》 全国地理教学论文一等奖《研究性学习的地理实践性研究》 四川省教学论文一等奖《试论情感教育的功能和方法》 《地理教育》《高中地理目标与评价》市高级教师伍海英执教20年,长期担任高中毕业班政治课教学工作,多次荣获绵阳市教育局高考文科综合一等奖,多次在绵阳市高三政治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并获一致好评。也曾获四川省、绵阳市优秀班主任的殊荣。市高级教师杨得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二十位候选人之一。极富爱心和耐心,善于倾听与对话,长于思考和表达。所带班的学生连年书写高考传奇,屡创佳绩。市高级教师彭世超绵阳市中级职称评委,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民进绵阳一中支部书记。从1994年调入绵阳一中后长期从事高三应届和往届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多次荣获高考文综一等奖,多次参加省市历史教学资料编写,先后有《成功跑道》任志鸿《优化设计》等五本专著出版。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