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试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 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 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 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 规章制度 。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 经验 ,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家雄.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 [6]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 总结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 人际交往 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 故事 、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猜你喜欢: 1. 幼儿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反思 篇1 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等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幼儿园的人、事、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并通过游戏和活动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学习了解一日生活 的基本规则;通过与同伴的亲密接触来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学习和他人交往和沟通。通过四周的主题活动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反思: 1、生活方面: 通过四周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学会了自己上厕、喝水、洗手,知道喝水用自己标记的杯子,檫手用自己标记的毛巾。午睡时能找到自己标记的小床,大部分会脱外衣、外裤睡觉,部分幼儿学会了穿外衣外裤和鞋子。大部分幼儿已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并学会了拿勺子,吃完后会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好并分类规放。 但也有部分幼儿不会拿勺、吃饭较慢和挑食的现象,个别幼儿不会穿脱衣裤,上厕有困难,如:可意、欣语。2、认知方面: 大部分幼儿已经能用普通话交流,能跟着老师大声的念儿歌,愿意倾听故事,并能初步理解故事中的内容和人物,愿意 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乐意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和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做运动,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会跟着音乐开火车,并找到自己做操的位置和点跟着音乐有序的做操。喜欢做音乐游戏,愿意和同伴一起愉快的唱歌表演并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初步认识了颜色,并对玩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尝试用手印做了创意图案,手指点画。学习制作了手工小鸟,学会了正确使用粘合材料。 但大部分幼儿倾听习惯较差,喜欢插嘴,不举手等现象,个别幼儿不肯说不愿说如:张天一、可意。还有个别幼儿喜欢捣蛋,游戏时穿来穿去,故意去撞到别的幼儿,绘画手工时有意拉破手工纸和绘画纸。这些不良习惯还有待于今后我们老师的帮助和教育。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反思 篇2 快乐的大班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了,小朋友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 为帮助幼儿将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再见吧幼儿园》。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参观了小学,看小学生怎样上课,共同聆听老师的讲课,感受小学生活,为幼儿入学进一步做好各种准备。手工活动中我们帮助孩子制作书签,绘画活动,请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画写真,音乐活动中,我选择了《毕业歌》,让幼儿感受在幼儿园的快乐和对老师的不舍之情。语言活动中,通过学习《毕业诗》让幼儿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依依不舍的情感。我们还帮助幼儿拍毕业照,表演文艺节目等,让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愉快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反思 篇3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状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推荐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齐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齐合作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但是思考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个性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齐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推荐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透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搞笑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搞笑的教学资料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但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样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样办呢?这样立刻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向在思考一个搞笑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十分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潜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资料,兴趣仍然十分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忙才能完成,那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能够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忙的小朋友,也能够再到老师那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那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齐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带给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带给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十分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资料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就应想到,但又不必须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潜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潜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仅就应专注于“如何做”,还就应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忙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一)、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设计方案范文(三篇) (二)、幼儿园走进社区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三)、幼儿园守育人初心做合格教师的心得笔记(四篇) (四)、幼儿园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两篇) (五)、幼儿园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两篇) (六)、幼儿园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三篇) (七)、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怎么写(五篇) (八)、幼儿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九)、幼儿园师德表现简短的自我评价范文(五篇) (十)、幼儿园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五篇)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反思 篇4 刚拿到《小兔逃跑》这一故事时,首先被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过之后才发现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备课和准备教具时才发现,《小兔逃跑》这个故事并没有配套图片,也没有相关的活动材料,后来去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有小兔逃跑的课件,考虑到一些设备的问题,我就选取了几张图片作为上课时的教具,以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的中间环节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师逃跑了,你们怎么办”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学说“要是老师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对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儿体会师幼之情,在开学之初也有必要让幼儿了解师幼之情。在最后环节,建构式课程上是以游戏为结尾的,但我考虑到,这学期才刚开始,经过一个暑假很多幼儿很难静下来,再加上对与幼儿来说我是一位新老师,他们一下子还不会认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点困难,因此我把游戏活动该成了美术活动,让他们学会静坐,要求幼儿将自己讨论后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有两个地方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一是孩子们对画面的观察比较仔细,从高山上的大石头到花园里的小花,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小兔子变成了什么,也能尝试着用故事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二是幼儿从故事中的一些语句中体会到浓浓亲情,如“因为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把你吹回家”…… 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们在观察、讲述中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有的始终专注、积极参与,也有在讲述时开小差的,课后想来,或许我的设计还需要调整,不能引起每个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情绪情感上没能很好的唤醒孩子,虽然在上的过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间的亲情,但并没有很着重的讲述,愿意是希望孩子在我的启发下自己感受亲情,但现在大多独生子女,他们并没有真正去体会过父母对于自己的爱。所以幼儿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够,同时对于这一点跟自己在讲述时的处理有关,在讲述时不能把语调和动作神态很好的结合是导致这一原因的问题之一。 从总体上来说,对于这节课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幼儿对于“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点是肯定得存在的,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这节课也使我发现幼儿的仿编能力满强的,让我对幼儿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
可以划分五大领域进行各个领域的解说和教育目的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水果》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背景:
本周有一次活动是带孩子们到公园观察秋天的景象,在回来的路上途径水果摊,孩子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水果都特别兴奋,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叫起来:“这么多水果呀,有苹果、香蕉……”,“我吃过香蕉,还有猕猴桃呢,那是什么水果我没见过……”。许多孩子便讨论起水果来,相互交流着自己吃过的以及认识和不认识的水果。
二、活动产生:
水果家族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它是幼儿每天直接接触的事物,然而,这种接触大多是一种自然的接触,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主动建构的学习需要我们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幼儿从无组织、未分化的知觉转变为有意义、有结构的知觉重组。于是我便设计了“水果”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水果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2、感受水果的多种多样。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水果市场,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水果。
2、活动室内布置各种水果图片、挂图、实物、或模型。
3、每组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4、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回忆、交流,能大胆、清楚地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去参观什么地方了吗?你在水果市场找到什么水果?我们教师里有没有?(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介绍,并指出相应的水果)
幼A:我找到了苹果。
幼B:我找到了香蕉,我吃过可甜呢。
幼C:我找到了荔枝,我爸爸说这是南方的水果。老师哪个水果叫什么?
幼D:那是山竹,我吃过,超市里有买的。
(分析:活动一开始幼儿的认识兴趣就很浓厚,还提出问题,这说明水果对幼儿有着深深的吸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下一个活动环节)
2、通过“摸水果”感知各种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去摸一摸,摸到以后可以拿出来一个,看一看你认不认识?说一说它的名字、形状和颜色。
幼A:老师我摸到了,好像是苹果。
师:可以拿出来看一看。
幼A:呀!就是苹果,这么大,它圆圆的,是红色的。
幼B:老师我摸到了,是香蕉,它是黄色的,有点弯,像小船。
幼C:我看还像月亮。
(分析:幼儿在认识过程中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3、通过品尝与交流,了解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师: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们想不想尝一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我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边品尝边交流)
集体交流:我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幼A:我吃的是香蕉,它甜甜地、软软地。
幼B:我吃的是荔枝,它需要剥皮,味道甜甜的还有核呢。
幼C:我吃的是苹果,酸甜酸甜的,还挺脆的。
幼D:老师我吃的苹果是甜的但是不脆很绵软。
4、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等等;还有各种颜色,红的、绿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等;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酸甜的、又甜又苦的等。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5、延伸活动:在活动区进行秋天水果展,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干支水果的特征。
(分析:让幼儿吃水果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像新鲜水果一样甜美,他们通过吃水果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感觉与同伴分享。)
活动二:水果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将各种水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水果筐4个里面放有各种水果图片(图片数多余幼儿数两倍以上)
2、将幼儿分成4组。小盘每组若干。
3、水果超市的货架(可用几张桌子放上若干个水果筐)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将水果按不同特征分类。
师:现在请你们把筐中的水果分类后分别放入你们桌上的小盘中。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鼓励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给水果分类。)
2、展示和交流分水果的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水果的,你把哪些水果放在一起?
幼A:我把苹果、橘子、橙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
幼B:我把香蕉、梨、苹果梨、芒果、柠檬、菠萝放在一起,它们都是黄色的。我把苹果、李子、樱桃放在一起,它们是红色的。橘子、橙子、柿子放在一起它们都是橘红色的。
幼C:我把荔枝、山竹、红毛丹放在一起,它们都有硬壳。桃、葡萄、李子放到一起它们的'果皮比较薄又软。
(分析:在这个环节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不同的水果,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提供的水果数量较少,而且只有一种分法,帮助他们通过操作,理解分类的含义,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提供的水果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分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分类的标准,给予他们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3、游戏:“水果超市”(讨论水果超市的水果怎么分。)
⑴师:“水果超市”的水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水果都分开来。
幼B:把同样颜色的水果放在一起。
(幼儿给“水果超市”分水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水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萌萌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按颜色特征来分,水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水果超市”的水果分得整整齐齐。)
⑵幼儿交流分水果的过程。
师:“水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果皮是红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绿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橘红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黄色的水果放在一起。
(分析:其实幼儿最后采用的根据颜色不同来分糖果的方法并不十分合理,但这也反映出了幼儿的思维特点——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我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采用更合理的分类方法。)
4、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增添“水果超市”的游戏,帮助幼儿用更合理的方法将“水果超市”的水果进行分类让幼儿有巩固练习的机会。
活动三:水果造型
一、活动目标:
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添画的方法将水果变成其它各种造型。
二、活动准备:
1、画有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的方形纸若干。
2、水彩笔人手一套。
三、活动过程:
1、水果变、变、变。
⑴示苹果造型——瓢虫
师:你们瞧,老师这有一幅漂亮的画,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变的吗?是怎样变的呢?
幼A:这不是瓢虫吗?怎么会变呢?
幼B:是圆形变的吧,先画一个圆,再画上头、脚和背上的花纹就可以了。
幼C:我怎么看着有点像苹果变的,可是我不知道是怎样变的。
(分析:苹果造型的出示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起来,从他们口中说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不过每个孩子说的都不无道理)
师:你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变的?它又是怎样变的呢?
⑵教师现场作画:苹果变瓢虫
幼儿A:我猜对了,就是苹果变的。
幼儿B:我也会,我还能让苹果变成房子呢。
(我的作画引起了幼儿很大的兴趣,他们都想跃跃欲试了)
师:好,你真聪明,还能把苹果变成房子。那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可以变呢?
2、选择材料进行水果造型
⑴出示其它水果图案,说说这些水果可以变成什么?
幼A:我想把香蕉变成小船。
幼B:我想把香蕉变成秋千。
幼C:我能把橘子变成茶壶。
师:好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图案将它进行变化,如果你想出了我这里没有的水果那你可以拿一张空白纸画。
(分析:我给幼儿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3、作品展览及交流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是水果就变成了什么?
幼A:我把香蕉变成了秋千,上面还坐了一个小朋友呢?
幼B:我把橘子变成了茶壶。
幼C:我把香蕉变成了月亮,我画了星星。
幼D:我把苹果变成了太阳,还画了云象棉花糖一样。
4、小结:
师:你们真能干,都是聪明的魔术师,可以把水果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的活动区里还有好多蔬菜图案,你们还可以试一试把蔬菜变成更有趣的东西。
(分析:添画是在幼儿对水果及某些局部近似物体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重组,能使幼儿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与中班的幼儿初期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添画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时鼓励、引导和帮助。在添画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水果图案,尽量分散坐,减少相互模仿,一面影响自己独特的想象。)
分析:整个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并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多渠道地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了解各种水果的特性,(教案网)如:活动前的“去水果市场看水果”“找水果”,活动中的“摸水果”、“尝水果”、“分水果”,活动后的“水果造型”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整个活动注重倡导|“乐学”的教育精神,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一直很高。在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要求和指导也是因人而异的,力求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尽可能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注意挖掘各种教育因素,并将其有机地结合、渗透。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表达、交往、合作的能力;适时地渗透保健意识;注重激发幼儿对水果正确、美好的情感;注重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创造、想象等能力,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等。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水果造型”活动中的添画,对与中班的幼儿初期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案网)所以我在添画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时鼓励、引导和帮助。在添画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水果图案,尽量分散坐,减少相互模仿,一面影响自己独特的想象。教学活动《水果分类》又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按特征分类的技能,添画是在幼儿对水果及某些局部近似物体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重组,能使幼儿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所以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和准备,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巩固和延伸。
教学反思
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孩子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能说出水果的颜色;第二部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第三部分是尝水果、说水果味道,第四部分选一种水果说一说,第五部分了解更多的水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水果。
说起水果,我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兴起来,因为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吃水果,像西瓜呀、桃呀、葡萄和苹果等等,有的时候我饭吃得不多,但是每天我都要吃很多的水果,家长还老说我是吃水果长大的漂亮的女儿呢。 在我爱吃的水果当中,草莓是我的爱,因为它不仅成熟早,可以在所有瓜果中率先上市,而且新鲜味美,酸味不大,甜味清淡,酸甜可口,还不伤肠胃。 为了了解草莓是怎样生长的,我还专门上网查看了很多草莓的资料呢,从中我知道了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南美洲。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草莓喜欢温暖的天气,不耐寒冷。我国的河北省、山东省和很多南方省市都有草莓的种植。 草莓的果实是球形或椭圆球形。成熟的果实红艳艳的,表面疙疙瘩瘩,附有许多小种子,小时候我还以为那是很多的芝麻粘在上面呢。草莓的果实鲜艳红嫩,柔软多汁,甜酸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所以有人管草莓又叫“美容果”,拿起一个放到口中轻轻的嚼动,那粉红色的汁液伴随着鲜嫩的果肉在嘴里有一种甜滋滋、酸溜溜、凉爽爽的美妙感觉,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那附在草莓表面上的小种子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每当家长买回草莓的时候,只要我有时间,我都要亲手把草莓下面的绿叶摘下来,如果叶子是水灵灵鲜绿色的,那么草莓一定是新鲜的,我真希望有机会去种植草莓的地方亲眼看看草莓是怎样生长的。 我还有很多种吃草莓的方法呢,有的是家长告诉我的,有的是我自己发明的,比如:把草莓洗净用小刀切成四块放入盘中,在上面洒上一点白糖,这样吃起来就算是不太熟的草莓,也不会感到很酸了。还可以把切好的草莓和切好的黄瓜和小西红柿放在一起,放入沙拉酱拌好,就成了一道美味的水果沙拉了呢。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水果主题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用手触摸,感知几种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并能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2、尝试、探索用颜色代表水果进行大小排序,用数字代表颜色来读数,发展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箱5个,水果数份,卡片,盘子,叉子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1、幼儿自由摸箱子,猜一猜,里面是哪些水果宝宝?
2、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幼儿依次摸出自己摸的水果。
二、排一排
1、每组四位幼儿合作按水果的大小进行排序。
说说:哪个水果排在第几个?
2、每位幼儿一种颜色代表水果,幼儿游戏——大小排序
柚子——黄色——1 苹果——红色——2
猕猴桃——绿色——3 葡萄——紫色——4
三、读一读
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数字
柚子——黄色——1 苹果——红色——2
猕猴桃——绿色——3 葡萄——紫色——4
看颜色读数
四、尝一尝
1、分水果:
将盘子中的水果分到客人老师的嘴巴里,并且问一问老师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
2、幼儿将客人老师的水果颜色总结。
3、自己尝一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品尝水果。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连贯性的讲述自己吃过的水果及最喜欢吃的水果。
2、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黄澄澄、亮晶晶、金灿灿。
3、通过学习使幼儿养成不挑食水果、爱吃水果的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孩子们能积极参与谈话,并能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谈话。
活动难点:幼儿基本能说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名字和味道。
活动准备
1、图片(苹果、梨子、葡萄、西瓜)。
2、装有各种水果的魔术盒子。
3、水果拼盘。
4、多媒体图片和音乐。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
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水果吗?今天呀,我们班来了几位水果小客人是谁呢?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在黑板上划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师提问:这些水果宝宝有颜色吗?
3、教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圆溜溜的葡萄、绿油油的大西瓜。”
(二)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
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水果,摸得时候要说出自己摸到的水果是什么形状,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有点弯像小船。
幼儿2:苹果圆圆的。
幼儿3:杨桃是椭圆的。
(三)尝水果,说味道
老师这有这么多的水果,(教师出示果盘)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尝完水果说说你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说出水果的名字?
幼儿1:香蕉甜甜的软软的。
幼儿2:桔子酸酸的
幼儿3:苹果又酸又甜还很脆。
(四):说水果
我喜欢吃( ),它是( )。
结束环节:
讲水果屋的故事。
延伸环节:
1、孩子们你们想到水果王国去看一看吗?那里有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
2、听水果歌
让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尝尝的活动中了解水果变成水果干后的不同滋味。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经验,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水果及它们制成的水果干(猕猴桃、苹果、香蕉、菠萝、芒果、葡萄、龙眼、金橘);
2、幻灯图片;盘子、勺子或筷子、牙签;垃圾筒、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1、幻灯片一(放鞭炮)
(1)听听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3)要过新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你们想准备些什么呢?
2、小结:新年里我们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东西,那今天我们一起到水果店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水果吧。
二、观察讨论
1、幻灯片二(一盘水果)
(1)你们看到了哪些水果?
(2)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
(3)小结:水果的营养真好,有丰富的维生素,吃了以后还能美容的。
(4)这么新鲜的水果吃不完怎么办,过两天就坏掉了,聪明的叔叔阿姨们想了一个好办法,知道是什么吗?
2、幻灯片三(葡萄干)
(1)你们认识它吗?它是什么水果变成的?
(2)小结:原来叔叔阿姨们把新鲜的水果变成了水果干,让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了。
(3)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水果也能变成好吃的水果干吗?
3、出示水果盆,配对活动
(1)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干,请你们看一看、闻一闻,
猜猜它们是由哪种水果变成的?(5-6名幼儿回答)
(2)有没有你不认识的水果干?
(3)集体验证:有异意的水果,可以请幼儿自己验证,也可以由家长或老师给予验证。
(4)小结:原来水果在变成水果干之后,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时是会变化的。
活动由来:
夏天与秋天一样是个水果丰收的季节,并且很多水果是夏季特有的。而水果色泽鲜艳,色彩丰富,易于造型,为让孩子更深刻了解夏天的另一特征--盛产水果,同时给孩子美的享受,特组织活动:夏日水果造型比赛。
活动目标: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培养幼儿的尝试创造夏日水果造型比赛的 精神。
活动准备:
1、发通知邀请家长,请家长协助支持,与家长共同制作水果造型。
2、知识准备:请家长回家后了解水果有什么营养,如何正确吃水果。
活动过程:
1、布置场地:班级桌子清洗摆成方形,铺好台毯,展示幼儿带来的水果造型。
2、幼儿自由向同伴介绍,并 评价造型。
3、三个班级相互参观比较造型。
4、小朋友各持一枚雪花片进行投票评选,每班选出十名最佳造型制作奖。
5、颁奖开始:
6、健康教育:水果有什么营养,如何正确吃水果。
7、冷餐会
a、冷餐会注意事项:果皮、垃圾放到盆里,注意品尝不同的水果。
b、小朋友有序地洗手。
c、冷餐会开始。
8、师生共同收拾会场。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很多水果的知识,对它们的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懂得了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水果制作非常感兴趣,体验了与父母合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提示在家里幼儿还可以用蔬菜和水果来制作和拼贴美丽的花型。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基本了解本地不常见的一些水果名称。
2、了解各种水果制品,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水果制成的。
3、利用提供的材料现榨水果汁,体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各种洗、切好的水果,果盘若干。
2、电脑图片(各种各样的水果制品)
3、各种榨水果的工具(榨汁机、勺子、小棒、杯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品尝水果,回味味道,猜猜名称
师:“现在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老师也带来了各种水果,请大家一起品尝一下,尝尝是什么味道,猜猜什么水果?”幼儿讲述。
二、认识各种水果图片,加强对一些不常见的水果的认识
1、师:“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你还吃过哪些水果呢?”
2、看图片,加强对一些不常见的水果的认识。
三、认识水果制品
1、请幼儿说说你认识的各种水果制品。
2、看课件,它们是由什么水果制作出来的?
四、现榨果汁
1、教师示范
2、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
幼儿共同品尝水果汁的味道、观察颜色。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是水果大丰收的季节,水果品种多,数量多。
2、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3、在为家人买水果的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印有家人象征图的记录纸。
2、各种常见的水果实物、卡片和粘贴纸。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金色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许多水果都在这个时候新鲜上市了。说说各自吃过哪些水果呢?
2、谈论多吃水果的好处。
二、妈妈买水果
1、了解操作方法:
(1)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①看看妈妈想买什么水果?买几个呢?在心里数一数,赶快告诉大家。交流数得又快又准的好方法,例如:在心里一个一个数;先看两个点子,然后接着数3、4、5,也有的是用眼睛看的办法,一看就知道是5个点子等。
②装水果篮:按妈妈的提示卡到水果店里买5个橘子装在水果篮里。
(2)提出操作要求:每个人都去拿一个篮子,看清楚妈妈的提示卡,然后用眼睛看一看、心里数一数的办法来买水果,装在篮子里。
2、幼儿操作。
3、交流验证:
(1)和同伴交换篮子互相检查。
(2)集体检验:按水果的品种归类整理。请动作快的幼儿来介绍数数的方法。
三、游戏“为水果店进货”
1、交代任务:水果店的老板想去进些新货。请大家来帮他调查哪些水果最受人欢迎。
2、观察“水果统计表”,了解老板原来想进哪几个品种的水果。
3、讨论各自的家人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爱吃的理由(水分多、味道好、有营养等)。
4、每人拿一份家人贴纸,按照家人的喜好将头像贴纸贴到相应的水果下。
5、用先目测再数的方法,逐一进行小统计,对应摆放数字。
6、说说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哪些水果也比较受欢迎。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买水果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守秩序。学习按名称将水果分类活动一开始以“到水果店买水果”引入活动。每位幼儿带了一个小篮子,请一位教师扮演水果店阿姨,教师和幼儿扮演顾客。带领幼儿进入水果店时教师鼓励幼儿与水果店的阿姨问好,大部分的幼儿有做到,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幼儿没有。到了水果店在选水果时要求幼儿要排好队不能推也不能挤,可幼儿都乱了,甚至还出现抢水果,这是很大的失误。买好水果后,组织幼儿集体说说买了什么水果,这点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说出来,到了让幼儿分类的时候有的幼儿能分得正确而且有秩序,可绝大部分幼儿都出现乱丢,乱放的情况,在数水果多少的时候大部分都能仔细认真的数并且数得正确率很好。整个活动下来还是有许多的不足,特别是课堂的秩序,应该继续钻研活动的过程,加以修正。
在本次集体活动中通过讲讲水果,既让幼儿感受到水果的丰富多样,又懂得多吃水果对身体有益的道理。活动隐含了关爱家人的情感,其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关爱家人是件幸福的事,这也正是我们幼儿园所倡导的“爱的教育”的思想内涵。
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能简单地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果若干(苹果、桔子、葡萄、桂圆)。
2、每张桌子上放有水果,一盆水。
3、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水果娃娃,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到桌子旁去看一看,摸一摸。
二、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这些水果娃娃想到水里洗个澡,那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会浮在上面?(幼儿猜测。)
2、教师根据幼儿猜想和判断,做记录。
三、试一试,记一记,讲一讲。
1、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先操作,后记录。
先拿一种水果,把它放在水里,看它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底,然后记录在记录卡上。
2、请幼儿说说记录结果。
(边说教师边演示实验,并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记录卡上。)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实验。
4、展示记录卡。
四、结束活动。
教师:除了这些水果,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回家后,如果爸爸妈妈买了其它的水果回来,你也试一试,把它们放到水里又会怎么样?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水果》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背景:
本周有一次活动是带孩子们到公园观察秋天的景象,在回来的路上途径水果摊,孩子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水果都特别兴奋,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叫起来:“这么多水果呀,有苹果、香蕉……”,“我吃过香蕉,还有猕猴桃呢,那是什么水果我没见过……”。许多孩子便讨论起水果来,相互交流着自己吃过的以及认识和不认识的水果。
二、活动产生:
水果家族其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来源。它是幼儿每天直接接触的事物,然而,这种接触大多是一种自然的接触,一种模糊的混沌的知觉。主动建构的学习需要我们引导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幼儿从无组织、未分化的知觉转变为有意义、有结构的知觉重组。于是我便设计了“水果”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水果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见到或吃过的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点。
2、感受水果的多种多样。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水果市场,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水果。
2、活动室内布置各种水果图片、挂图、实物、或模型。
3、每组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有各种各样的水果。
4、收集各种各样的水果。
三、活动过程:
1、通过回忆、交流,能大胆、清楚地说出水果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去参观什么地方了吗?你在水果市场找到什么水果?我们教师里有没有?(幼儿自由交流后个别介绍,并指出相应的水果)
幼A:我找到了苹果。
幼B:我找到了香蕉,我吃过可甜呢。
幼C:我找到了荔枝,我爸爸说这是南方的水果。老师哪个水果叫什么?
幼D:那是山竹,我吃过,超市里有买的。
(分析:活动一开始幼儿的认识兴趣就很浓厚,还提出问题,这说明水果对幼儿有着深深的吸引,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下一个活动环节)
2、通过“摸水果”感知各种水果的特点。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了好多水果,我要请小朋友去摸一摸,摸到以后可以拿出来一个,看一看你认不认识?说一说它的名字、形状和颜色。
幼A:老师我摸到了,好像是苹果。
师:可以拿出来看一看。
幼A:呀!就是苹果,这么大,它圆圆的,是红色的。
幼B:老师我摸到了,是香蕉,它是黄色的,有点弯,像小船。
幼C:我看还像月亮。
(分析:幼儿在认识过程中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3、通过品尝与交流,了解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师:这么多好吃的水果你们想不想尝一尝?你可以一边吃一边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我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边品尝边交流)
集体交流:我吃的是什么水果,什么味道。
幼A:我吃的是香蕉,它甜甜地、软软地。
幼B:我吃的是荔枝,它需要剥皮,味道甜甜的还有核呢。
幼C:我吃的是苹果,酸甜酸甜的,还挺脆的。
幼D:老师我吃的苹果是甜的但是不脆很绵软。
4、小结:水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的、椭圆的、长的等等;还有各种颜色,红的、绿的、黄的、橘红的、紫的等;还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酸甜的、又甜又苦的等。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我们要每天吃水果。
5、延伸活动:在活动区进行秋天水果展,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干支水果的特征。
(分析:让幼儿吃水果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每个孩子的脸上都像新鲜水果一样甜美,他们通过吃水果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感觉与同伴分享。)
活动二:水果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将各种水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活动准备:
1、水果筐4个里面放有各种水果图片(图片数多余幼儿数两倍以上)
2、将幼儿分成4组。小盘每组若干。
3、水果超市的货架(可用几张桌子放上若干个水果筐)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将水果按不同特征分类。
师:现在请你们把筐中的水果分类后分别放入你们桌上的小盘中。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鼓励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给水果分类。)
2、展示和交流分水果的方法。
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水果的,你把哪些水果放在一起?
幼A:我把苹果、橘子、橙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
幼B:我把香蕉、梨、苹果梨、芒果、柠檬、菠萝放在一起,它们都是黄色的。我把苹果、李子、樱桃放在一起,它们是红色的。橘子、橙子、柿子放在一起它们都是橘红色的。
幼C:我把荔枝、山竹、红毛丹放在一起,它们都有硬壳。桃、葡萄、李子放到一起它们的'果皮比较薄又软。
(分析:在这个环节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不同的水果,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提供的水果数量较少,而且只有一种分法,帮助他们通过操作,理解分类的含义,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提供的水果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分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分类的标准,给予他们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
3、游戏:“水果超市”(讨论水果超市的水果怎么分。)
⑴师:“水果超市”的水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水果都分开来。
幼B:把同样颜色的水果放在一起。
(幼儿给“水果超市”分水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水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萌萌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按颜色特征来分,水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水果超市”的水果分得整整齐齐。)
⑵幼儿交流分水果的过程。
师:“水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果皮是红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绿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橘红色的水果放在一起,果皮是黄色的水果放在一起。
(分析:其实幼儿最后采用的根据颜色不同来分糖果的方法并不十分合理,但这也反映出了幼儿的思维特点——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我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采用更合理的分类方法。)
4、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增添“水果超市”的游戏,帮助幼儿用更合理的方法将“水果超市”的水果进行分类让幼儿有巩固练习的机会。
活动三:水果造型
一、活动目标:
大胆想象和创造,能用添画的方法将水果变成其它各种造型。
二、活动准备:
1、画有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的方形纸若干。
2、水彩笔人手一套。
三、活动过程:
1、水果变、变、变。
⑴示苹果造型——瓢虫
师:你们瞧,老师这有一幅漂亮的画,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变的吗?是怎样变的呢?
幼A:这不是瓢虫吗?怎么会变呢?
幼B:是圆形变的吧,先画一个圆,再画上头、脚和背上的花纹就可以了。
幼C:我怎么看着有点像苹果变的,可是我不知道是怎样变的。
(分析:苹果造型的出示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起来,从他们口中说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不过每个孩子说的都不无道理)
师:你们真棒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变的?它又是怎样变的呢?
⑵教师现场作画:苹果变瓢虫
幼儿A:我猜对了,就是苹果变的。
幼儿B:我也会,我还能让苹果变成房子呢。
(我的作画引起了幼儿很大的兴趣,他们都想跃跃欲试了)
师:好,你真聪明,还能把苹果变成房子。那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可以变呢?
2、选择材料进行水果造型
⑴出示其它水果图案,说说这些水果可以变成什么?
幼A:我想把香蕉变成小船。
幼B:我想把香蕉变成秋千。
幼C:我能把橘子变成茶壶。
师:好了,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图案将它进行变化,如果你想出了我这里没有的水果那你可以拿一张空白纸画。
(分析:我给幼儿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3、作品展览及交流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是水果就变成了什么?
幼A:我把香蕉变成了秋千,上面还坐了一个小朋友呢?
幼B:我把橘子变成了茶壶。
幼C:我把香蕉变成了月亮,我画了星星。
幼D:我把苹果变成了太阳,还画了云象棉花糖一样。
4、小结:
师:你们真能干,都是聪明的魔术师,可以把水果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的活动区里还有好多蔬菜图案,你们还可以试一试把蔬菜变成更有趣的东西。
(分析:添画是在幼儿对水果及某些局部近似物体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重组,能使幼儿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与中班的幼儿初期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添画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时鼓励、引导和帮助。在添画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水果图案,尽量分散坐,减少相互模仿,一面影响自己独特的想象。)
分析:整个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并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多渠道地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了解各种水果的特性,(教案网)如:活动前的“去水果市场看水果”“找水果”,活动中的“摸水果”、“尝水果”、“分水果”,活动后的“水果造型”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整个活动注重倡导|“乐学”的教育精神,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一直很高。在活动中,我们对幼儿的要求和指导也是因人而异的,力求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发展的机会,尽可能地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注意挖掘各种教育因素,并将其有机地结合、渗透。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表达、交往、合作的能力;适时地渗透保健意识;注重激发幼儿对水果正确、美好的情感;注重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创造、想象等能力,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等。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水果造型”活动中的添画,对与中班的幼儿初期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案网)所以我在添画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时鼓励、引导和帮助。在添画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水果图案,尽量分散坐,减少相互模仿,一面影响自己独特的想象。教学活动《水果分类》又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按特征分类的技能,添画是在幼儿对水果及某些局部近似物体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经验重组,能使幼儿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所以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和准备,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巩固和延伸。
教学反思
我把这个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孩子看图片初步感知水果,能说出水果的颜色;第二部做游戏亲密接触水果,第三部分是尝水果、说水果味道,第四部分选一种水果说一说,第五部分了解更多的水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水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爱吃的水果》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水果的形状、颜色、用途等用具体的语言概括出水果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2、教幼儿编谜语的简单方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自己爱吃的水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具体,形象的语言给水果编谜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等。
挂件:水果宝宝。
课件:各种水果生长情况及相关知识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二、(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实物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桔子、葡萄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水果吗?在那里见到的?请小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有谁知道这些水果的家在哪吗?进一步深入了解)
三、观看课件,了解各种水果的生长情况及相关知识。
1、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了哪几种水果?
你最喜欢哪种水果?
为什么喜欢它?
四、猜谜语(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时都穿穿黄外衣。打一水果(桔子)
(“兄弟几个真和气”说明它不是单个的。“天天并肩在一起”说明它是紧相连的。“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时都穿黄外衣说明果子不成熟时是绿的,成熟的时候是黄色的”
五、教幼儿根据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创编谜语
1、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宝宝挂件,并藏起来。不让其他的小朋友看到。
2、请小朋友用简单的语言为他喜欢的水果创编谜语,如:样子像葫芦,身穿黄外衣。(鸭梨)
3、对创编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给以帮助。
六、音乐《摘果子》活动结束
七、活动延伸:把今天学到的谜语带回家,让爸爸妈妈来猜。看谁猜得快。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喜欢而熟悉的水果为教学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幼儿喜欢的课件,逐步渗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知识经验准备不够充足,个别小朋友创编谜语有困难。课前应进行一些猜谜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说一说,并鼓励他们的求异性,发挥他们的观察、想像、思维、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在不断推进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传达了如下的观点:在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依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加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全面和整体的教育。以下是我对渗透式领域课程的一点思考,并以艺术为例提出领域渗透的策略。
一、领域课程要相互渗透
完全分割开来的领域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例如艺术教育,追求的只是一种由技入道的知识技能传承方式。按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腾守尧先生的说法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而艺术本是感性和精神的结合体,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承上,就会把一种富有灵性的、丰富多彩的东西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从而失去了艺术在培养人类情感和创造性上的意义。传统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学校教育将学科的知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满足人类 经验 传承的需要,但是它容易造成 儿童 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
综合课程模式以主题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将原有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是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但必然遗失了另一个教育价值,那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尽管幼儿尚不能也不必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儿童的学习确实存在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组织教育内容,我们都无法回避特定领域教育的规律性。很多老师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的活动综合,却不去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导致有些幼儿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都不具备。
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极端化的课程模式都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实际存在的课程必定是一种妥协和折中。《纲要》把幼儿园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这样有利于关照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规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五个领域其实是相互渗透、边际交融的。就象陈鹤琴先生指出的那样,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且相互联系。
在幼儿园里课程不是分割的,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 编织 在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渗透式领域课程更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它保持了学科领域完整性的同时,更多关注了幼儿发展的完整性、整体性。
二、艺术领域之间、艺术与 其它 领域如何渗透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本耐特·雷默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它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在组织艺术活动时,要以某一艺术学科为核心,紧紧地围绕这一核心所要达到的目标,有选择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1、艺术与艺术学科相互渗透。
(1)文学与音乐。文学与音乐相互渗透,能使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在音乐的渲染烘托下,变得更加强烈,给幼儿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同时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文学语言的描绘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使幼儿对情感的识别、体验更深刻。
(2)文学与美术。文学与美术相互渗透能将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让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对画面形象和寓意的理解更加透彻。如:文学活动《树妈妈和叶娃娃》中,首先以语言优美的 散文 引起幼儿兴趣,通过欣赏帮助幼儿感知作品角色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树妈妈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情绪表现。幼儿的情绪高涨,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创作的画面形象生动、各具特色。
(3)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相互渗透可以取长补短,使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协同作用,彼此相通,让幼儿在 音乐欣赏 中所激发的不可言状的内心体验变成可视性形象,成为可以交流和识别的情感。如:在音乐活动《波尔卡圆舞曲》中,先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幼儿用线条、色彩表现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体现自己听后的感受。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统一,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波。
(4)文学、音乐与美术。这三者有机渗透,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帮助幼儿挖掘艺术之间共通的因素,提高整体效果。如我把《小蝌蚪找妈妈》分三次活动来进行。活动一:以文学欣赏为主,让幼儿倾听 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二:以音乐为主,引导幼儿给故事的不同情节选择配乐,创编表演动作,以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角色的情感。活动三:以美术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境。
2、艺术与非艺术学科的渗透。
艺术与非艺术类学科的渗透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坚持艺术教育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目标,从而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二是在其他领域中,把艺术作为表现认识的手段和宣泄情感的方式,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实现认知方面的目标,又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浅谈幼儿艺术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教育的必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 文化 、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 方法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
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2]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3]
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二者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目标都着眼于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热爱,在能力的培养上,都重视儿童主动地探究和独立大胆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联系。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5]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 总结 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
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物(小班)
(1)小鸡的一家
通过感知和观察大公鸡、母鸡和小鸡,讨论对小鸡一家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共同创编儿歌,表现小鸡一家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鸡的情感。
(2)可爱的兔子
感知和观察兔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兔子的毛色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兔子喜欢吃什么食物,制作兔子头饰,模仿兔子跳跃或唱小兔子的歌。
(3)机灵的猴子
感知和观察猴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观看录像或参观动物园发现猴子的灵巧和聪明以及猴子的种类和习性,制作猴子的面具进行自由游戏。
单科渗透式的融合,是在保持单科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与其它学科的核心联系,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连接和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表现。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6]
例如在以“冷和暖”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
(1)夏天和冬天
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如气候,动植物,河流,雨雪,人们的穿着,
饮食,活动等方面,获得对冷暖的不同感受。
(2)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文学故事和情境表演体验作品中温暖与悲凉的感觉。
(3)热情的音乐与悲伤的音乐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中传达的不同情感,如欢快、低沉等或用其它象征性语言来描述,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如音高、音速等,用自由舞蹈或抽象画的形式表现热情的与悲伤的音乐。
(4)冷暖的变化
谈论生活中的冷暖变化,了解制冷和取暖的工具与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如取缓可以将房间装扮成暖色,围着火炉 唱歌 ,讲故事等,将日常的感受和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3、主题网络式
主题网络式的融合适用于综合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它是围绕一个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网络中的活动可能与特定的某个学科相关,更多的活动是与多个学科相关,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而多科并列式的融合其活动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在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中,艺术与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园主题网络中的一部分,与其它领域、其它方面的活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主题网络式的融合是比较充分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不是从学科的关系出发,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成相结合。
下面以“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参观桥;
(2)在参观活动的基础上,自由谈论“桥”,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3)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桥”的资料;(教师在儿童的话题和资料中选择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欣赏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桥。)
(4)“我最喜欢的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感知桥的不同造型和态势,初步了解桥的不同种类,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我最喜爱的桥”。
(5)“怎样造桥”。在上一次的活动中生成,讲“赵洲桥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用自选材料搭桥;
(6)“桥的形状。”孩于们搭出了不同形状的桥,并且争论谁的桥最漂亮。
四、结语
对于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实现模式进行了主要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诸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暴雨中,100多孩子手举雨伞,面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没带伞的孩子,通过这座“桥”去到食堂的餐厅就餐。24日,这组拍摄于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校园内的温馨照片,感动了众多网友。张坤是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的副校长,当天他在6:30分左右赶到学校,当时雨下得正大,初中部正在上早自习的孩子早餐的时间快到了,由于担心孩子们从教室到食堂就餐时淋着,他通过校内广播提醒早自习的学生可以教学楼相连的走廊到科技楼,然后从科技楼到食堂就餐,这段距离约近200米。十多分钟,当他下楼准备到食堂就餐的时候,只见学生们站成两排,手举雨伞,面对面站着,两排雨伞连在一起,从科技楼到食堂之间搭起了一座“彩虹桥”,没带雨伞的孩子从中间通过,身上除了零星的雨滴,基本上就不会淋着了。“我当时感觉很温馨,也很感动,就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张坤说。张坤把图片发到自己QQ空间后,感动了众多网友,有400多人点赞。一位网友留言说,“这是雨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另外一位网友跟帖说,“真好!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当时进入班级后,看到有同学没带雨伞上自习,衣服都淋湿了,当时心里想着怎么帮助他们!”八年级11班的方馨梓同学是参与到搭建“彩虹桥”的同学之一,她当即和本班的几个走读生商量,到路上为没伞的同学搭个伞桥,其余班的同学见了,也纷纷仿效,有200多名带伞的孩子参与进来,很快,一座遮雨的“彩虹桥”在校园中出现了。一位从“彩虹桥”下走过的同学说,他早已不在乎是否会被雨水淋湿了衣服,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感动于同学之间情意的珍贵和纯粹。“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温度的人,能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孩子们做得很好,也很让人感动。”学校的汤春妹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