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音乐的学术性论文

关于音乐的学术性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音乐的学术性论文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在时间中展开,又在时间中消失,是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抽象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博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博士论文篇1 浅析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包含较多,例如音乐改编、舞曲的编制、歌曲音乐串烧、为活动创作主题歌曲等音乐创作活动。但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创作的实际工作中,因为一些原因使得音乐创作者在音乐的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现阶段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现状 1.音乐创作的质量与风格差异显著 因群众文化的主体为群众,群众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创作者也大多为普通的人民群众或是音乐创作的业余爱好者,不同创作者的音乐专业知识、受教育程度、个人音乐素养及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导致了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音乐创作质量及作品水平差异显著,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对群众文化的音乐创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群众文化音乐创作中呈现了较为繁荣的局势,但能够真正在广大的人民群众间起到号召力的歌曲少之又少,在对这些歌曲进行创作时,音乐创作者不但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与时间,还要为这些歌曲的上市投入一定的财力,逐渐脱离了音乐创作本身具有的乐趣和意义。 2.缺乏专业音乐创作人才 基层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面对广大的群众,为提高音乐创作效果,需要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及专业设备。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及具体要求,在确保音乐符合活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音乐创作;音乐创作人员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人员及专业设备是确保音乐创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基层的文化馆单位因为自身规模限制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缺乏专业的人才及设备,进而影响了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展开。 3.资金不足 虽然现在政府大力的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但还是跟不上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变性。在资金不足或完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创作的,基层群众人员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买不起专业书籍或是上不起专业课程,从而阻碍了作品的创作。 二、解决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问题的主要策略 1.完善音乐创作所需的硬件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所需要的硬件是指音乐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笛子等等或者是电脑设备声卡、软件等。再加上专业老师的指导,能使大家更快的去学习并完成音乐创作。同时由专业人士带动,更能调动大家想要学习的欲望和学习氛围,再加上乐器的使用,使得整个音乐创作过程中其乐融融。现如今也有许多人采用电脑制作的方式来创作音乐,电脑制作相比传统的方法来说轻便快捷易于整理,但却缺乏了集体的合作意识,在整首曲子大概创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去录音棚试音,这时应该有专业的录音棚或者录音室来供大家试听自己的歌曲。现代化的创作方式比传统方法要更费资金,如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会更加得体。 2.做好基层文化活动音乐创作前的基层调研工作 为解决基层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差异对基层文化活动音乐创作带来影响的问题,基层的文化组织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活动音乐创作前,应该在辖区内先开展仔细的调查研究工作,详细了解各种群众对音乐和文化的需求。同时做好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找到适合大部分人音乐认知的切入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出发点,创作出符合大部分群众喜欢的音乐作品。同时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再进行第二次调研工作,找到本次创作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种调研工作既包括了与居民的直接对话交流,也可以是通过社区问卷、网络调查等各种间接的调查形式。最后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汇总,以便在下次创作工作中提高创作水平。 3.引进专业音乐资源 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是基层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主力,但也是基层文化组织中比较缺乏的资源。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上级文化部门指派专业音乐人才,这种方法造成音乐人才来源单一而且基层单位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基层文化组织开始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专业的音乐创作人才,比如:在文化活动中使用音乐志愿者,这样不但可以宣传志愿活动,还能提高音乐创作的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专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基层文化组织除了利用上级拨款外,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最常见的就是与企业、学校及社会等进行文化共建,实现音乐资源共享,进而促进音乐创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4.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做到共性和个性的融会贯通 在处理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共性及个性关系上,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所依赖的生活化土壤中培养提炼新灵感,突破原有的艺术创作限制及瓶颈。其次,大胆运用本民族的音乐形式及音乐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提升群众文化音乐创作的魅力。第三,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技法的使用上,要加以缜密思考,选取最成熟最具特色的技法表达方式。 三、结语 总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在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为避免群众文化创作陷入误区,应注重在创作形式、创作思想、创作内容上加以创新发展,使群众文化音乐成为助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音乐学博士论文篇2 浅析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音乐类型,因其形态丰富、风格多样而迅速被西方人们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因为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流行音乐创作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现。所以我国流行音乐必须开始本土化的发展,这就需要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让我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具有审美性。在这种结合实践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来流行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乐作品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之处不仅是韵律上的优美,还有精神的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依然屹立不倒,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抛弃,还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显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国流行音乐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将二者相结合,做到“推陈出新”,一定会给观众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其中,首先就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结合。比如,宋祖英的《浏阳河》就被曾格格和冯晓泉改变为《小河淌水》;对传统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韩红老师的《北京的金山上》等;运用流行的现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这基础上传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伦、许嵩等,许嵩[3]的《清明雨上》《庐州月》《半城烟沙》都充满着深厚的民族元素,听起来娓娓动听、洋洋盈耳。 二、民族乐器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我国对于乐器的创造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后经殷商的进一步创造而得到发展,和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一起流传下来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应该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乐,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民族乐器的使用上。在我国,极具特色的乐器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埙、磐、古筝、琵琶、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表现力各不相同,极具特色。 所以,对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乐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民族乐器中所表达的独特性,会让歌曲整体变的个性十足。比如王勇在进行《往生》的创作时就加入了古筝、柳琴等民族乐器,而后成为了我国摇滚乐的代表之作;花儿乐队在《化蝶飞》这首歌曲的创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国著名的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完成的;还有吴克?t的《将军令》,歌曲的取材就是来源于戏曲《将军令》中,在原戏曲中对于大小锣和钹的使用都给予保留,这样将二者相结合古今韵味皆在,也能够更加被观众所接受甚至喜爱。 三、戏曲艺术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一大类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流行音乐中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也会发生很多奇妙的反应。 比如说著名的作曲家姚明,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他来说京韵大鼓信手拈来,所以你在听《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故乡是北京》时,就可以听出那充满京味儿的曲调;刘欢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错》,还有赵传的《粉墨登场》就是摇滚乐和京剧的有机结合;再比如前几年流行的《新贵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剧的旋律再结合李玉刚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尽显。因此,戏曲艺术对于流行音乐来说是灵感的资源库,利用合适,就可以让歌曲的风格特点得到很好的强化。 唱腔也是戏曲中一个丰富的系统,现在的流行音乐也有很多在借鉴这种唱腔,比如朱德荣在《梦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剧唱段,利用京剧来表达“梦北京”这个主题十分的巧妙。还有《反过来走走》,在这首孙燕姿的歌曲中,开场就使用了京剧唱腔,瞬间让人耳目一新,之后的演唱加说唱更让人觉得歌曲充满了戏剧化。 四、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文创作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将文字作为发展的载体,我国从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字来见证的,这是我国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音乐作品是否能成称得上优秀,文本内容也是评鉴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中,不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征的融合,让听众能在音乐中找到一些民族归属感。可是这说起来异常简单,要做也是相当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过于普通,反而不会受到听众的喜爱,相反可能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因此,流行音乐创作人在进行两者结合的创作中要注意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在文本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强。 比如张也老师在创作《枉凝眉》[5]时,就是将元曲和我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相融合;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比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台》,《红尘客栈》都是将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后形成他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中国风,并深受青年们的喜爱;歌后王菲《水调歌头》也是由苏轼的同名的词句所改编的。 五、未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融合发展 (一)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相互依存发展。 在我国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与周杰伦的“英伦组合”就将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碰撞。在相关的调查中,此节目成为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会是一个双赢结果。传统民族音乐需要发展,现代流行音乐需要创新。两种音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不仅能让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步迈入世界级别,还能保证我国传统民主音乐也能长久的发展和继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商业性。 所谓的流行就是大众,这种音乐不受地域和题材的限制。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转换心情。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流行音乐带来了无限的商业性。就比如近几年异常火爆凤凰传奇,这个组合非常受欢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属《最炫民族风》了,这首歌的风靡程度较高,更成为了广场舞大妈的:“心头爱”,不仅如此,就连国外也会将这首歌曲当成健美操训练的背景音乐。下载量和播放量的数据更是惊人。这异常火爆的光环背后和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分不开的,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确实把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这也需要音乐创作人在进行歌曲的创作时,也注意自身历史知识的累计。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流行音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乐上得到多种多样的发挥,完全可以把民族音乐中的优美旋律与民族文化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为了用而用。不能随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乐中的精髓,在不同音乐风格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让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恰当的发挥作用,我国的流行音乐才能够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审美性。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对博士学术论文的学术评语 3. 音乐学毕业论文范文 4. 博士毕业论文评语集锦 5. 博士论文评语大全

科技论文是以文字材料为表现形式的科研产品,是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独到的学术见解、科学的分析论证,还应有严谨的论文结构、清晰的段落层次,同时还不能忽视语言的通顺、用词的准确.但有不少的科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注意后面的这些问题,以致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也就影响了论文投稿的命中率,同时还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笔者以编辑学、语法修辞学为依据,就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谈谈写作规范,以期对科技人员的写作有所帮助。1.论文结构写作规范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 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因此,在写作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常见的问题如下: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冠上“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删去。 层次标题科技论文层次划分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数字表示法。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 作者署名与摘要 作者署名对于论文作者,除在题名下方署名外,还应在首页地脚处(下方)对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从事什么研究.便于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文责任人。 摘要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这是绝大多数作者要注意的地方。 正文与正文中图和表中英文对照 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有的论文思路混乱、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令人把握不准文章主题,这主要是作者没有掌握好正文的论述方式。正文的论述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另一种是将所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 图和表中英文对照现代科技刊物中图和表用得较多,它们已成为科技文献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于它们的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更强。论文作者在撰写时较好地运用了图、表来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论文在对外交流时必要的图和表的中、英文对照,这就势必影响外国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他们虽然能从英文题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论文的创新内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对事物运动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参量变化过程及试验的数据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无法了解,因此,图和表的中、英文并列给出将便于外国读者了解作者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短线。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因此一篇论文不能不写结论,但又不能是正文标题的重复,还要避免以“结果与讨论”作结尾的论文出现其内容仍属“结果与分析”,因为这样会缺乏真正的讨论内容,也没有结论性的文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尽管列出,却很不规范。几种主要的标准著录格式见下: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会议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录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句后右上角标出,按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2.语言表达写作规范科技论文通常运用严整而很少变化的句式。其完全句多,长句多,各种限制性的附加成份多,用连接词语的复句多。这是因为带有大量附加成分的长句准确、周密,适合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但科技论文手稿中,有不少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较差,也有一些作者采用口头谈话式写作方式,结果造成句子不是没有主语就是没有宾语,或是语序安排不当、滥用词语,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论文的表达.以下各举几例说明. 滥用介词而缺主语【例】 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句中介词“关于”与后面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偏正短语构成了介宾短语,使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因此删掉介词“关于”,使后面的“问题”恢复到主语位置,整个句子才表达完整。 语序安排不当①状语位置安排不当【例】 流沙地、盐碱地大面积造林技术从90年代初就在新疆推广应用.句子中状语有两个位置:一在句首,一在句中。一般表限制的状语放在句首,如时间、处所、条件、关涉对象等状语.描写性状语放在句中。将上面例中的“从90年代初“提到句首,它的位置就恰当

关于音乐艺术的论文

音乐声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普遍的综合表演性的音乐种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声乐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摘要:对于音乐而言,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音乐美学是音乐和美学之间的交叉产物,是从美学的角度看待音乐艺术,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渗透在各个环节,如作品处理、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阐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作用

前言

在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指导原则,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创造力,这样才能将表演中熟练的技巧、表演艺术体现出来。另外通过音乐美学,还能将声乐作品的特征、风格用独特的视角演绎出来,并引起观众的认可,因此,对声乐表演而言,音乐美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音乐美学的概述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音乐和美学的结合体,同时音乐美学也是音乐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的本质是对音乐的美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形式、音乐特征、人类想象、情感、感知等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美学是一种社会科学,是通过理性的方法对音乐艺术进行探究,音乐美学涉及到的范围很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研究成果,都可以对音乐形式进行探究。利用音乐美学,能极大的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提高音乐艺术的欣赏价值。

2.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重要作用

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作用不言而喻,首先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基石,声乐表演不仅仅是对技术的一种表现,更重要的是将声乐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在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是将作曲家创作作品的情感、意图、利用作品传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表演效果。通过音乐美学的应用,能实现声乐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并从音乐美学的审美特点出发,将节奏、音高、音程、音色等声乐的基本形式体现出来。在具体的声乐表演中,往往对表演者的审美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不仅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鉴赏,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感触去演绎作品,可以说声乐表演是表演者内在感触和外在感知有效结合的审美活动,这就需要利用音乐美学来提升声乐表演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欣赏性。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在与观众互动过程中会形成审美对象,对于表演者,也就是声乐表演的主体,其表演有演唱、外在形式两种情况,表演者的表演是构成审美对象的基础,而观众的视觉、听觉、意识是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进行分析时,需要从表演主体和观众两方面进行。

声乐表演中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对于声乐表演,其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过程,其表述的内容是表演者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承担着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任务,是声乐作品首次创作(作曲家创作作品)和作品三度创作(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欣赏)的连接桥梁,表演者不仅需要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还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表演中,是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实现的,声乐表演本身就是表演者个人审美情感的外在体现,因此,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与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有很大的关联。

在声乐表演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不同的表演者,即便演唱同一首歌,演绎出来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表演主体的音乐文化修养有一定差异,导致其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偏差,最终造成演唱效果不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只是将没有灵魂的音符书写在乐谱上,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需要表演者自己体会,并赋予作品生命力。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很喜欢真人演唱表演,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欣赏表演者个体的创作性表演,这里面渗透着表演者的智慧、情感,这是非真人表演无法代替的。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爱音乐,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表演经过不同表演者的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且会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优秀的表演,会超出作曲家的预想,让作品的情感、内涵更加形象,因此,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是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声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重要环节。

声乐表演中观众的审美意识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历史风格,不同时期演绎出来的声乐作品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手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会在作品一次创作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风格及情感,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审美价值,但是表演者的审美并不能代表观众的审美,表演者必须结合所处时代进行作品演绎,这也就是音乐美学中的“尊重作品历史背景,用当代人的眼光进行表演”。只有用当代人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实现作品的当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

对于不同民族的观众,其音乐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当前声乐表演中,作品的旋律、节奏、音阶、曲风、结构等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拉丁民族的音乐,其风格注重热情,并且带有一定的轻浮气息,这种风格有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对拉丁民族来说,这是最优美的音乐;而对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其风格典雅含蓄,含有深刻的哲学含义;嘻哈音乐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因此,声乐表演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结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演绎满足观众审美要求的作品,这样才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预期的表演效果。

在声乐表演中,“情”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激发观众想象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表演者会在对作品进行处理时,注入自己的真是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唤醒观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对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而言,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必须将注重自身的情感体现,对作品进行再次发现、再次创作,挖掘作品每一个情感元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利用优秀的情感表现能力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很多时候表演者的情感投入过于虚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声乐表演必须注重情感的真实投入。

4.总结

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将艺术和音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情感、理智完美结合的艺术美,通音乐美学,能对声乐表演进行深层次的修饰,提高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价值,因此,表演中必须充分重视声乐表演中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结合优秀的表演技巧、真实的情感体验,演绎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给观众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郭海龙.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J].黄河之声,2013,(09):125-126.

[2]张诗杰.浅谈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的重要意义[J].音乐时空,2013,(12):131-132.

[3]程昕.浅谈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实践的作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3,(08):112-113.

[4]马丽萍.樊玲玲浅析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的关系[J].青年与社会:下,2013,(11):86-87.

[5]邱晶晶.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4,(09):81-83.

>>>下页带来更多的音乐声乐硕士论文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论文写作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学论文写作篇1 浅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为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沃土。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西方的艺术大多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上,但我国传统艺术则主要是建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之上,在传统音乐中的具体展现就是单一旋律思维是音乐思维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上来考虑的话,这种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传统音乐正是具备真善美三类因素的艺术形式,借助于文化现象呈现出欣赏主体的面前,通俗来说就是音乐魅力的所在。 一、传统思想影响下的音乐人文精神 纵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其存在和发展的脚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为依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就像很多传统音乐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内涵,这些都是儒家所倡导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学的基本特征是仁、义、礼、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伦理意识作为衡量处世做人的价值标准,主张利人利己,强调爱人,对等,互利和诚信等原则。因此,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过“爱人者人亦爱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现,渗透了“不独享其享,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道德理念。且在距离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无形中使传统音乐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讲究声音“中正和平”,强调“礼乐治国”与“和而不淫”。但是贯穿于传统音乐发展始终的思想理念却一直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追求和达到的,即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的统一,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代表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时期的五行音乐思想中就曾认为“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在其思想观念中认为只有使音乐平和才能够促使阴阳调和、人心和乐,如果声不平的话则会造成阴阳不调以及民离神怒的问题。 就像《吕氏春秋》一样,正是根据阴阳家和道家思想的综合借鉴,以五音配五时,十二律配十二月构成宇宙图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对自然统一的追求,并且在音乐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张平和、适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天人合一为主要内涵的传统音乐就是从此时期开始得以形成。而直到《乐记》的出现,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强调音乐能够做到以气和天和人进行沟通,促使天人之间能够进行互相感应,进而做到改变自然事物,影响到社会政治方面的相关决定。到此阶段标志着以天人感应为主要人文精神的传统音乐文化开始走向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音乐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独到性,能够从一个侧面发现出相应的品质光辉。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保存并发展下来,并在过去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中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其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可取之处。从我国历代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庄哲学中存在着浓厚的虚无思想,这种思想曾引导无数文人隐居山林,逃避纷扰的社会,以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庄哲学中体现出的泛神论以及相对自由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着精神上的关联。所谓儒道互补,这构成了我国文人雅士世代相传的机制。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接受着道家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的渗透方式是无声无息的,往往在我们不自居的情况下就会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深刻影响,更在很多方面成为了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成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从另一方面的层次上来讲,这些思想文化进过历史的发展和沉淀,已经能够适应各种文化阶级的需要,成为一种具有比较稳定地文化结构。并直接作用到传统音乐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经有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音乐比较倾向于庄子的“静”,认为这种特质可以用来培养“知”,启发“慧”,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当时的音乐艺术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对人性的解释上,庄子和其他思想之间也存在一定共通之处,认为人应当被动的回归自然,不应具备自身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结语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剖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实质上是从独特视角上去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重新的认识,通过相应的分析来得出展现出其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意义,更能够折射出对当代社会和艺术的借鉴作用。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中,或许自然才是能够与人性最好结合的载体,因此通过传统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表达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统一愿望。 音乐学论文写作篇2 浅析影视音乐的形式和特征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与人们的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甚至可以说音乐属于生理和心理领域,它从潜意识影响我们的情感。由于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情怀,使音乐成为超越种族、国家、地域的国际性情感语言。 作者简介:周晓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航空系教务办主任,担任《名片赏析》、《公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前言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实践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但是,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决不能离开可视的屏幕形象,它只能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辅助元素而存在,并且只有与影视的其他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具有影视音乐的独特价值。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悦耳的乐音,它主要是通过声波作用于人的听觉;而电影的物质材料是优美的画面,它主要是通过影像作用于人的视觉。 影视音乐就像星星和月亮,本身是一个存在物,但离开了影视剧就失去了作为影视音乐的存在价值。所有的成功和所有的艺术魅力都取决于影视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就像月亮、星星,失去了太阳,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和遐想。 一、影视音乐的形式 1.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 画内音乐与画外音乐这一对关系,是自有声电影出现后就随之产生的。画内音乐又叫有生源音乐或客观音乐,它是在画面内可以看得到声音来源的音乐,比如剧中人歌唱、弹琴(当然,音乐片不在此例),或者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扩音器等传出的音乐。影片《马路天使》的开场戏就是男主人公陈少平所在的乐队为别人的婚礼吹吹打打,在鼓乐声中,展示了大上海的都市风貌,也交代了小陈和报贩老王、歌女小红的关系,把观众较快地带到影片的规定情境里。画内音乐真实性较强,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同,在用纪实风格拍摄的影片中,画内音乐运用得比较多。 画外音乐,是指在画面上见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绝大多数影视音乐都是画外音乐。画外音乐主要体现编导者的思想意图,所以也被称为主观音乐。 影片中的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影片的主题音乐是用画内音乐的形式呈示的,如英国影片《简?爱》,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见面,应罗切斯特的要求弹奏了一段钢琴,她所弹奏的这段旋律也就成为全片的音乐 主题。 2.片头音乐与片尾音乐 片头音乐:用于片头字幕的音乐。它的作用包括呈示出影片主题音乐,展示影片风格,用音乐语言概括全片基调,把观众引入到影片之中。 片尾音乐:用于影片片尾的音乐,它与片头音乐呼应,是对影片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基本情况的回顾和总结,以使观众对影片进行联想和回味。 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通常都是影片中较长的,而且是相对完整的音乐段落。由于一般影片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在艺术上要求较高,也要求他们在曲式结构上相对完整,并且还会要求具体的对准画面上的某一部分的动作、情绪等,所以作曲家对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都很重视,尽量在这里完整地展现自己的乐思。人们经常把片头音乐当做迎客音乐,把片尾音乐当做送客音乐。 3.影视音乐的特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用“语言”这样的文学术语很难准确地表达音乐艺术的特点,在此只是借用这些词汇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和人们的联想来描述音乐。 一般来说,应该要求各种艺术形式的语言都是雅俗共赏的,但对影视音乐来说,在雅与俗的两端中,我们要求它偏向于俗的方面。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看影片的目的主要是观赏与娱乐,而且去电影院看电影,也只是看一次而已(当然那些具有号召力的影片是一个例外,世界上就有一项纪录是专门为看美国影片《乱世佳人》而设的,据说这项纪录还在不断被打破)。要求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在观众看过一次电影后就能受到感染,能够记住,甚至于让观众为了听影片中的歌曲和音乐再去看这部电影,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影视音乐,指影视作品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影视艺术既有音乐艺术的共性,又有影视音乐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影视音乐不是独立的音乐作品,也不是只为了说明画面内容的被动因素,而是影视综合艺术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因而影视音乐必须按照影视作品所规定的形象、情景、矛盾冲突和风格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为表现影片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服务,与整部影视作品融为一体。 影片《勇敢的心》表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来士和苏格兰人民英雄反抗外族压迫的伟大历史。在人物的个性塑造和表现战争的壮阔场面上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这部影片在音乐的运用上,手法比较多样,既注意到铺垫史诗性情怀,又注意对具体场景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苏格兰风笛音乐的运用,无论是在具体场景上还是在赋予它更深的含义上都做得恰到好处。 (2)影视音乐具有间断性 影视音乐不同于独立的音乐作品,独立的音乐是一气呵成的,而影视音乐在整部作品中要受到影视总体结构的制约,特别是影视蒙太奇的制约。在时空跳跃大的蒙太奇段落,影视音乐时隐时现,表现出间断性。也就是说,影视画面持续不断地展现,而音乐则根据剧情需要,以分段穿插,间歇间现,跳跃进行的方式逐步展开,并受到镜头时间的严格限制,其精确度常常以秒计算。如影片《洛丁山》中,《When you say noting at all》这段音乐的运用,就是以分段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来表达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渲染影片气氛的。 (3)影视音乐的不完整性 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就如同交响乐的某一声部和整部交响乐的关系一样。交响乐的某一声部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又不能到音乐会上演奏;而影视音乐中的一个和弦或一个音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却也不能在影视音乐中完整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影视音乐不一定追求结构的完整。另外,影视音乐不像交响乐那样变化起伏,而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单纯性、松散性、灵活性。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与影片《不能说的秘密》,都是采用以多首不完整音乐形式相串联的方式来展现影片的主题的。 猜你喜欢: 1.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音乐的毕业设计论文样本 4. 音乐系本科毕业论文 5. 音乐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3 浅谈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政课教育的作用 在古代,西方哲学家都非常音乐素质修养的培养,比如,中国―孔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音乐和政治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政治宣传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其常见的宣传形式,而政治也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同时,和 其它 阶段相比,大学阶段更加注重普及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非常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情感等巧妙地融入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更好地学习音乐学科、政治学科,完善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想课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不同方面。一是:音乐对政治起到感化作用。就音乐而言,能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感化他们的精神生活,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的祖国,为构建“和谐、民主”的国家提供有利的保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角度、多层次发挥音乐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那些“积极、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抵制那些下流、庸俗的音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无数次站在讲台上演绎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比如,《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唤起他们的自豪感,热爱自己的祖国,而音乐教育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社会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可见,提高大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 措施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音乐的应用实践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 兴趣爱好 、个性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音乐剧视频,教师必须熟悉播放的音乐作品,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其创作背景、作品主题等,明确历史内容、政治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理论内容,选取相应的音乐作品,把握好作品播放时间的长短,避免政治理论的传授受到影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重要内容,插入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讲解改革开放历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相关的音乐作品―《春天的 故事 》。进而,引出改革开放的功臣―邓小平,结合章节内容,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稍微较长的音乐剧、电影片段,比如,《白毛女》、《洪湖水浪打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剥削制度,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借助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剧,引导学生更好地改革实践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该章节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国际歌》,激发他们对政治、音乐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正视人生路上的挫折,热爱生活、祖国,培养自身综合素养。 (二)严格音乐教师的准入机制 就音乐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巧妙地、严格地引入准入制度,促使所聘用的音乐教师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 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大学生而言,大都喜欢音乐艺术,但高校音乐教师严重不足,必须适当增加音乐教师人数,扩大音乐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要多角度、多层次鼓励音乐教师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巩固选修课授课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更好地受到音乐的熏陶。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全方位分析学生已有水平,制定科学化的教学计划,合理编写教学大纲,优化设计教案,安排好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课程特点,多选取一些相关的歌曲,比如,歌颂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即《五星红旗》、《南泥湾》,在音乐教育作用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使其充分意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融合到音乐学习中,促使学生把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此外,还要多角度、多层次优化人事制度,要坚持“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等原则,从不同角度入手考察教师,比如,学术研究、奖励荣誉,注重自身综合技能的提高,高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此外,高校还要充分发挥音乐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氛围,在清晨、傍晚,借助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各方面发展客观要求的音乐、歌曲,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大学生音乐精品社团建设、培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生活的时间并不是无限的,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却是无限的,音乐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高校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发展多样化的音乐精品社团,比如,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音乐社团中的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向专业的音乐教师求教,多和音乐爱好者沟通、交流,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提高自身综合技能。还可以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比赛,比如,音乐艺术节比赛,促使大学生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政治、音乐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借助音乐教育,更好地展现其实用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祖国的热爱,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有利保障,要不断挖掘学生的艺术才能,并借助多样化的途径,比如,微博、微信,培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学会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准确理解政治课、文化课等,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引起高度的重视,正确审视大学生潜在的音乐技能,坚持“因材施教、层层递进”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设计音乐教学,强化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准确把握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三观”。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篇4 浅谈多媒体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职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职教育开始积极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以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和影像技术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的课程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多种教学资源,以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中职音乐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专业,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与此同时,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显著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保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功能,做好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感性对教材全面接触的过程,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主体思想以及音乐作品的风格相关知识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每次上课都能感到新鲜,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长久持续。例如在欣赏大西北腔过程中,教师面对一群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学生,他们对这些音乐作品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人物代表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举例。阿宝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而出名,将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出本节课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去探求大西北民歌的艺术特点和内在美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乐在其中。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拉近距离 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进化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中职音乐专业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乐曲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一整套民族乐器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数量多、体积大,教学过程中也不方便一一拿出来呈现。另外,很多中职学校也不具备购买整套民族乐器的经济实力。 为了方便学生认识和熟悉民族乐器,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上搜集相应的民族乐器和音乐作品,然后将其做成课件,将各种民族乐器的特点、发音形式和音色包含在内,让学生观看和对比。通过音乐作品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对比不同乐器之间的特点。比较古筝和瑟在音色和外形上的区别,认识唢呐和国外乐器的音色和外形的区别,通过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我国民族传统乐器发展历史,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形象力 音乐作为具有灵性的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想象和感受。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理解音乐作品中意境。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之一是看这个人是否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中职音乐教学要想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采取措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中职实际音乐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如何 唱歌 ,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教会学生如何唱歌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讲解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画面,内容是一群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在夕阳下翩翩起舞,然后让学生通过感受这组画面,用一首歌曲进行描述。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教师叙述画面,让学生闭上眼根据教师的叙述进行联想。教师说:“如果你到了新疆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怎样唱歌跳舞呢”,然后让学生想象。最后教师播放维吾尔族少数民族跳舞的视频,有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性下就会跟着旋律扭动起来。很快的学生就会进入到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课上说教。学生通过试唱、联想、看一看和动一动,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现出来,切实发挥好艺术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够受到歌曲艺术的想象教育,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音乐联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自信,不断充实自我,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例如学生在学习现代京剧知识时,南方学生对京剧会感到很陌生,因为南方语言的关系,京剧字正腔圆的唱法对南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音乐教师在进行这个课程教学时,首先将京剧门派进行了分类,将四大名旦的剧照和京剧 脸谱 做成课件,让学生先熟悉相关京剧知识,然后让学生观看《梅兰芳》电影片段,激发学生对学习京剧浓厚的兴趣,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理念的一种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更是教学改革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中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展了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1. 音乐艺术概论论文 2. 大学生艺术概论论文 3. 艺术概论论文 4. 音乐艺术论文 5. 艺术概论结课论文 6. 音乐学概论论文

音乐论文的学术性是什么

音乐教育论文的特征 音乐教育论文作为教育科研的一种成果形式,既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客观体现,也是作者学识水平与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志,因此它常常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评定职称、晋升职务、评先选优的条件和依据之一。一篇优秀的音乐教育论文,往往代表着作者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达水平。特别是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新型音乐教师的要求,而新型音乐教师的标志之一即是研究型教师,无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论文的写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研究水平,是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从本期起,本刊以连载的方式刊登金亚文老师的“音乐教育论文选题与写作”讲座,以 飨 读者。 论文,是议论类文体之一,是表述科研成果、论证科学观点的文章体裁。 论文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领域、各门学科,从现象到本质,从特征到规律,认识与研究客观世界的一种文本形式的表述。论文作为一种常用的文体,无论是从其内容、形式、方法,还是从其研究领域、应用对象,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按学科分类,论文可以分为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等。自然科学论文又包括理、工、农、医、林等学科论文;社会科学论文又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美学、文学、艺术学、音乐学、宗教学、军事学论文等。 以教育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称为教育论文,以音乐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称为音乐论文,以教育学和音乐学的分支、交叉性的学科——音乐教育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即称为音乐教育论文。作为论文的一种,音乐教育论文是围绕音乐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揭示音乐教育原理与规律,阐述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以及音乐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等的文章体裁。 音乐教育论文按其主旨可分为三个大的范围:一是音乐教育思想、观念范围;二是音乐教育理论、规律范围;三是音乐教育实践、操作范围。从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来看,三个范围均各有相应的关注群体,相对来说,第一个范围音乐教育界的领导和专家关注得多一些,第二个范围是音乐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和研究人员主要思考、涉猎的领域,而第三个范围的关注群体主要是广大的音乐教师(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 音乐教育论文具有理论性、科学性、独创性、教育性等基本特征。 一、理论性 理论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而论文所探索和论证的正是这种“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客观规律问题。由于音乐教育论文是作者对音乐教育的某些客观规律的研究、认识和揭示,所以具有理论性。探讨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十分广泛,而只有从学术的角度对音乐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才能体现音乐教育论文的理论性质。具体来说: 第一,论文所提出和阐述的观点应具有普遍意义,其观点是从广泛的音乐教育现象归纳和提炼出来的东西,反映的不是一般的音乐教育现象和音乐教育过程,而是对音乐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与论证,对信息的观察与处理,以及所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均要从理论高度上进行,并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和现象上的陈述。也就是说,论证推理过程必须严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要环环相扣,所有内容都要纳入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之中。 第三,作者对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要进行系统而完备的论述,既有基本原理的阐述,又有经典著作、权威论断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此外,论文的理论性还表现在对问题探讨的力度和深度上,这样,所论述的音乐教育问题才更具理论意义,才更有利于指导音乐教育实践。 二、科学性 科学,是对客观现实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通过概念、判断、假说和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体系,是形成理论体系的各种知识的总称。 科学性是形成论文的基础。音乐教育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论点、论据和论证诸方面。 1.论点是从音乐教育的客观材料中引出和得来的,不带有主观随意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论题和结论提供了关于音乐教育的真实面貌和一般规律的知识,因而经得起音乐教育实践检验,能够解释音乐教育的客观现象,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论文的作者首先应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科学地剖析研究对象的客观状况、因果关系等,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并以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和理论形态表现出来,这才能够保证论文观点的科学性。 2.论据要真实、确凿、典型、充分,能有力地支撑论点。论据充分才能证明观点,论据确凿才能使人信服。也就是说,论证材料的可靠性决定着论文的科学性。这里所说的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二是质。论据必须充分,孤证是不可靠的;论据必须真实,仅凭主观臆测是不可靠的。比如数字要准确、事实要确凿。而准确、确凿的论据常常又是具体的,有时甚至是通过科学测量得来的数据。应该指出,一切虚假的论据都是论文的大敌,是伪科学的表现。 3.论证严密,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突出问题的实质。这就是说,论证和推理过程要整体地、全面地考虑问题,具有大局观和统筹意识。谋篇布局,设计周密,层次清楚,前后呼应;分析阐述,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丝丝入扣。总之,音乐教育论文是科学的结晶.是踏踏实实的学问。 三、创见性 创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论文写作尤其如此。因为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求,那么,音乐教育论文的新意就显得至关重要。借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段名言:第一个用花形容女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科学研究最忌步人后尘、人云亦云,同样,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反对鹦鹉学舌似的因循别人的成果。换句话来说,音乐教育论文的创见性应体现为一个“新”字,选题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形式新,角度新等等。这些“新”代表了一种独特、独到、独创,是以前没人提出过的、运用过的,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具体来说,音乐教育论文的创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说的创立。论文提出别人没有涉及到和研究过的问题,填补了前人学术上的空白。如有的论文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例如《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概论》);有的论文对艺术教育进行了整体性的理论探讨(例如《艺术教育论》);还有的论文分别针对评价或心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音乐教学评价研究》、《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研究》等等。由于这些研究都是前人没有进行过的,因此,此类填补音乐教育学术史的空白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学术的内涵学术是一个较难界定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学是指学问,治学;术是指艺术、方法。简单释义,学术可以理解为治学、做学问的艺术或方法。梁启超在《论学会》中推崇“学无不成,术无不精”的治学精神。[2]《辞海》中的定义为“学术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学术是指具有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即带有理论分析的或理论归纳的实践经验总结。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大科学时代的到来,过去的一些定义已经难以确切地表述出学术的内涵和特征。因为学术不仅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学术是人类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以及通过交流衍生出来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广义上讲,学术包括了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以及所有研究思考的结果。它概括了学术与探索过程的统一性,强调了学术既可以是在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也可以是通过各种交流衍生出来的。学术的主体是各类探索者,学术的体现形式是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2.学术的本质特征学术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的。从本质上讲,学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相互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如生命的起源、天体的形成、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我们无法实录重现远古的变迁,只能通过科学研究提出一些学说观点,为多数人认同,并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得到修正和发展。由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学术研究将永无止境。学术也体现为一种学习环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探索自然奥秘是学习,研究社会规律是学习,而相互交流也是学习,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后者是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能和谐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在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人们可以集聚智慧、启迪思路、激发灵感、陶冶情操,有益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学术又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而人类创造的所有不同形态的特质复合体都渗透着学术研究的成果,从而形成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是学术的一大特征。健康的学术文化一般均体现在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和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些共有的特性之中。3.学术的基本属性学术的基本属性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思想性人们在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必然要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规律性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产生认识事物的种种思考、观点、假说,即通常所说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人类的任何探索活动都会在认识上产生这类思想和观点。这就是学术的思想性。思想性是学术的固有属性,是学术的核心和灵魂。(2)理论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初始阶段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这就是学术理论。学术研究中形成的各种理论性假说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将进一步发展为科学理论,如电磁波理论;错误的将被抛弃,如以太假说。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形成、扬弃与发展的过程。(3)互换性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理论、方法,都是可以相互交换的。学术的可交换性决定了人们可以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当然,学术的交流,也包括质疑和争论。学术交流能够使交流者互相启迪,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多位思想者在一起交流将极大地激发创造灵感,形成种种新的思想、观点,形成新的创意和理念,这正是学术交流重要价值的体现。国内外许多重大发明、发现都是在学术交流中受到启迪,再进而深入研究后成功的。(4)综合性在当今知识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各学科的交叉渗透,科学与技术、艺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形成众多的学术课题,学术研究的范围可无限宽广,内容也无所不包,综合归纳通常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往往通过综合归纳,可寻求、发现前人学术成就的结合点和学科间的共同点,实现学术或学科的创新发展,这就是学术的综合性。学术的综合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促进了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5)预见性学术涉及的问题往往是比较超前、比较复杂的。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思考、综合分析,往往可预测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化学家门捷列夫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元素的化学性质随原子量增大的顺序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揭示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准确地预言了一些当前尚未发现的元素及其性质,这些预言为后来的科学实验所证实。这是学术预见性的典型事例。学术的预见性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方向。(6)否定性(批判性)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性难免会造成人们认知上的错误和假象,学术研究就是要打破这种假象,达到去伪存真、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学术发展的主流形成了科学,同时也可能产生反科学和伪科学,可通过学术活动,对反科学、伪科学予以否定和批判。以上二者均形成了学术的否定性和批判性。此外,学术还具有公众可广泛参与的社会性。

在符合学科本身要求的边界范围内、以该学科特定的概念或范畴来解说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思想。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

1755年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是第一次学术界创办世俗机构。1819年创立弗吉尼亚大学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一、组织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

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

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二、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 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

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

学术性是在符合学科本身要求的边界范围内、以该学科特定的概念或范畴来解说问题以阐述自己的思想。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

1755年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是第一次学术界创办世俗机构。1819年创立弗吉尼亚大学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

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将学术的概念界定为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

一所学院是一种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或荣誉会籍的机构。这个名字可追溯到柏拉图哲学学派,那里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大约公元前385年在希腊雅典北部的智慧和技能女神雅典娜的避难所阿卡德米亚建立。

学术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随着社会发展,学术内容逐渐细化,各类专门的学术领域逐渐出现,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有针对性。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

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

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探讨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缺点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地、完全地接受,学生不能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另一方面,小学生又被学习成绩所牵绊,学生只好在音乐学习中用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音乐失去了原本的魅力。这样,在这种粗鄙的教学模式之下,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有的音乐老师甚至将音乐课变成了自习课,除了按照教材宣读音乐知识外就是播放音乐打发时间。这样一来,小学音乐课就成了摆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教学模式违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忽视了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要求,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一些学生的音乐天赋。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初探

1、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舞蹈进行教学

小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爱动不爱静,因此,音乐与舞蹈结合符合了小学生的发展规律。音乐配合舞蹈,不仅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而且能够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首先,音乐配合舞蹈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翩翩起舞,不仅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肌肉,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平衡度,愉悦了身心。其次,在音乐配合舞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跳舞美化了学生的形体,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舞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姿,不仅促进了学生骨骼的发展,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气质。最后,舞蹈是创造性的艺术,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进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跟着音乐跳舞时,自然而然地就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例如,学生们非常喜欢看《熊出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演熊大和熊二,让他们跟着音乐模仿熊一样跳舞,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了音乐和舞蹈。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取音乐的时候尽量避免选择较为激烈的音乐,以免学生在跳舞时给自己造成创伤。

2、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小学生说到底还是属于孩子,孩子天生爱玩。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爱玩是一种不良的表现。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丰富,“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领悟“玩”的真谛,将“玩”带入到课堂中,带领学生“玩”。教师要把游戏带到音乐课堂,做好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让学生排好位置,模仿在船上,教师站在学生的前面唱这首歌,让学生模仿划船,老师一边唱,学生一边划船,很有意境,不仅让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室内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歌曲中的音符和节拍。

3、利用音乐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创造力成了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在学生懵懂时期为他们上好具有创造性的音乐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普及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智慧结晶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把音乐当成学生人生的一门大课,摒弃将音乐课作为副科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谨慎自己的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标要求小学教师要充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音乐教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小学生对网络的利用也越来越普遍。互联网的发展为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机遇。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网络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素质,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积极寻觅适合自身学生学习的素材;最后,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气氛。结语综上,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和新课标的要求,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小学音乐教师质量得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议现代小学音乐课堂教育》

摘要: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笔者觉得当下的音乐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不要太多“花架子”,基础的音乐元素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还是要真正的渗透到教学当中,让课堂真正的充满音乐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基础知识;音乐;课堂

一、引言

新课改提出的“学科综合”这个基本理念使音乐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课堂的音乐性也在逐渐地被削弱。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让其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我们要怎样去解决才能真正让音乐元素和基本的音乐技能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们掌握音乐之魂,感受音乐之美呢?下面我们就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解决策略。

二、种种课堂弊端出现的原因

(一)过度追求兴趣体验,忽视音乐本位

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着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应该只是辅助手段,同时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根本途径,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通道。但过分追求以音乐兴趣为主力、重视音乐实践,就会忽视音乐的“魂”――音乐最本位的东西,如果喧宾夺主的去上音乐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拼盘式的课堂结构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如看过一节音乐课――《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这不是音乐课,而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是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三)无限制的学生活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新课改下,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本末倒置。有这样一节音乐课:人音版一年级第五课《跳起舞》。这堂课的重点是了解蒙古族的舞蹈和风情,并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蒙古族风俗来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的意思是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挤奶等都可以。可学生们的理解却和教师预想的大相径庭。学生们兴致大发,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摔跤,更有甚者说打架,而且迅速地抱成一团,课堂变成了摔跤场,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驾驭课堂,好半天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呢?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和表演,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度地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

要想让孩子真正感受音乐,喜欢音乐,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分辨音准和节奏的旋律,从而才能懂得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造音乐。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切合学生生活的音乐实践活动,并适时把握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音乐性、艺术性,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并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样就真正体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功――音准和节奏

往往有教师认为,课改要求课堂不要太过于死板,要从视、听、做、玩各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对于音乐、歌曲中最基本的音准、节奏一带而过,最终导致歌曲学完了,音乐欣赏完了,留给学生的却只有一些表面的感觉,如怎样好玩、怎样好看,而对于真正的旋律、节奏却不能准确的掌握。对于一首新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分析节拍节奏,将节拍带入到节奏中去,加上很好的情感处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歌曲的节奏。我在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钢琴带旋律,进行细致的歌曲教学,学生们表现出来的不是厌烦和枯燥,而是在钢琴的引领下,对旋律有了更准确的记忆,学习起来也投入,歌曲反而掌握的更加准确和熟练了。如果教师再进一步的用上好听的钢琴伴奏,优美的音乐旋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了,也更加投入了,整个课堂让音乐填的满满的,这难道不比整节课虽然热闹,却什么都没留下要好得多吗?

(三)注重音乐课堂的音乐性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音乐课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环绕动听的音乐旋律。怎样才能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研究的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

四、结论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在注重新课标的前提下将音乐的基本元素与基本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切不可顾此失彼,不能走出“填鸭式”、“一言堂”的极端,却又进入了“民主开放=越乱越好”的误区。这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真正的充满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2000字

论文摘要: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论文关键词: 小学生 德育 音乐教学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国旗国旗真美丽》、《小乌鸦爱妈妈》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在学习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乐课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往往让几个学生组成一组选唱一首歌曲,打上一个等级草草了事。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综合评价作用,更重要的是严重淡化了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们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或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美的追求。例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洗手绢》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五、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中低年级同学的喜爱。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当众、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现”。学生在自由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自信与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养成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

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七、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需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关于音乐论文

音乐有陶冶情操,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功能;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音乐课堂之我见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唱歌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

音乐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的身心愉悦,能缓解生活的繁重压力,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1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1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1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14.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15.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16.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7.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18.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19.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20.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21.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22.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3.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论文题目(二) 1.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2.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3.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4.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5.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6.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7.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9.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1.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2.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3.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4.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5.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16.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17. 多媒体影响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以庆阳市西峰区幼儿园为例 18.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音乐论文题目(三) 1、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儿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高校音乐表演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 3、浅谈多媒体课件中背景音乐的作用及使用 4、陕西高校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论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6、歌诗传统成就风雅中国 7、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9、如何找准多媒体与中职音乐教学的整合点 10、数字化教学手段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1、网络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2、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1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多媒体教学在拉丁舞教学中的优化作用探究 16、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17、乐器类网站的功能与意义--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谈起 18、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19、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20、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2. 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关于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5. 初级音乐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 索引序列
  • 关于音乐的学术性论文
  • 关于音乐艺术的论文
  • 音乐论文的学术性是什么
  • 关于小学音乐课的论文
  • 关于音乐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