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双母线可靠供电毕业论文

双母线可靠供电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双母线可靠供电毕业论文

第一章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及主接线的设计一、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式的选择1、变压器台数的选择据国际《35-110 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有关条文规定,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变电所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当只有一个电源的变电所可由低压侧电网取得备用电源给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装设一台,现时待设变电所有水电厂和220 KV变电所两个电源,故选择2台主变。2、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主变容量应根据5-10年的发展规划进行选择,适当考虑到远期10-20年负荷的发展,对城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还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并应考虑主变正常运行和事故时的过负荷能力。对选两台主变的变电所,每台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按式Sn=(Pm为变电所最大负荷)选择:按5年发展规划:Sn=(MVA)按10年发展规划:Sn=(MVA)这样当一台主变停用时,可保证对70%负荷供电,考虑变压器的事故过负荷能力40%,而可保证对98%负荷供电,由于一般变电所大约有25%的非重要负荷,因此在一台主变停用时,仍能对一、二级负荷供电。3、 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变压器有油浸式和干式两种,一般在户外情况下采用三相油浸节能型变压器。具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如通过各侧绕组的功率均达到15%以上时,多采用自耦变压器,以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现待设变电所为郊区中间变电所,且只有110 KV和10 KV两个电压等级,所以待设变电所选择三相双绕组高阻抗有载调压油浸式变压器,查《设备手册》选择型号为 SFZ7系列110KV级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其技术参数列于表1-1表1-1 SFZ7系列110KV级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技术参数表发展方案型号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KV) 损耗(KW) 阻抗电压(%) 空载电流(%) 连接组别高压 低压 空载 负载5年SFZ7-16000/11016000 110±8×年 SFZ7-20000/110 20000 110±8×二、变电所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待设的110KV变电站为市郊中间变电站,是降压变电站具有110KV、10KV两个电压等级。高压侧为电源侧,有二回路,其中连接着110KV水电厂一个和220KV变电站一个的一回110KV线路,距离待设变电站分别为12KM和10KM。两电源之间存在15MW的功率交换,低压侧10KV为负荷侧,负荷性质分别为:I、II、III类。根据负荷性质,应设计20回10KV馈线其中包括四回备用馈线。变电所主接线的设计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工作的灵活性、继电保护以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有密切关系,而电气主接线是变电所电气部份的主体,对变电所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起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且应满足运行可靠、简单灵活。操作方便和节省投资等要求。现就主接线应满足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三项基本要求说明如下:1、保证供电可靠性(1)、断路器检修时,不影响对用户供电;(2)、设备的母线故障或检修时,应尽量减少停止运行的回数和停运时间并保证对I类和II类负荷的供电;(3)尽量避免全变电所停运的可能性2、具有一定的灵活性(1)、调度灵活,操作方便,应能灵活地投入或切除某些元件,调配电源负荷,能满足系统在事故检修及运行方式下的调整要求。(2)、检修安全应能方便地运断路器,母线及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影响电力网的正常运行及用户的供电。(3)扩建方便,应能容易地从初期过渡到最终接线,并在扩建过渡时,一次和二次设备等所需的改造最少。3、具有合理的经济性(1)投资省,主接线应简单清晰,以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投资,要使控制、保护方式不过于复杂,以利于运行并节约二次设备的电缆投资。(2)占地面积小,电气主接线的设计要为配电装置的布置创造条件,以节约用地和节省架构、导线、绝缘子及安装费用。(3)电能损耗,经济合理地选择主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的损耗。综合以上所述,由于待设110KV变电所电源侧110KV有二回线路,低压侧10KV负荷侧负荷的性质分别为I、II、III类。根据负荷性质,必须保证重要负荷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为此,拟定本次设计的主接线初步方案。三、变电所主接线初步方案A、技术比较(确定各级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接线方式)设计规程规定:110 -220 KV配电装置中出线一回时,采用不分段单母线或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当出线为2回时,一般采用桥形接线,当出线不超过4回时,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出线回数较多,连接的电源较多,负荷大或污秽环境中,则采用双母线接线。6-10 KV配电装置中,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如果单母线分段不能满足供电可靠性,则可采用双母线接线。现待设变电所中,其中110 KV侧连着水电厂和220 KV变电所2回进线,由于待设变电所中选用2台主变压器,故引出2回出线,因此采用桥形接线,而在10 KV侧有多个供电线路,为满足供电可靠性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双母线。1、变电所110 KV侧可能接线方案技术比较如下表1-2所示表1-2 变电所110 KV侧接线方案技术比较表接线方案内桥接线外桥接线接线图优点内桥接线一次侧可装设线路保护,倒换线路时操作方便,设备投资与占地面积少对变压器的切换方便,比内桥少两组隔离开关,继电保护简单,易于过渡到单母线分段接线,且投资少,占地面积少缺点操作变压器和扩建成单母线分段不如外桥方便,不利于变压器经常切换倒换线路时操作不方便,变电所一次侧无线路保护适用范围这种接线适用于进线距离长的终端变电所 这种接线适用于进线短而倒闸次数少的变电所或变压器采取经济运行需要经常切换的终端变电所以及可能发展为有穿越负荷的变电所技术比较结果经上述比较,由于待设变电所两回线路进线分别为12KM和10KM较短,且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因此选用外桥接线2、变电所10 KV侧可能接线方案技术比较如下表1-3所示:表1-3 变电所10 KV侧可能接线方案技术表接线方案单母线分段接线双母线接线接线图优点 任一母线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另一母线运行。单母线分段比双母线所用设备少,系统简单、经济、操作安全可靠性比单母线分段高,运行灵活缺点 当其中任一段母线需要检修或发生故障时,接于该母线的全部进出线均停止运行 设备投资多,接线复杂,操作安全性较差适用范围多用于具有一、二级负荷,且进出线较多的变电所主要用于负荷容量大,可靠性要求高、进出回路多的变电所技术比较结果经上述比较,由于待设变电所负荷容量不大,在两种接线方式均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考虑到经济问题,因此选用单母线分段接线B、经济比较经过上述技术比较,可初步确定待设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由于主变容量根据5-10年的发展规划进行选择,且选择不同容量的变压器其综合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就不同,因此进行经济比较是很有必要的,初步拟定按5年发展规划和按10年发展规划两个方案对变压器进行经济比较。查《电气设备选择施工安装设计应用手册》,计算过程详看计算书,可得相关参数如下表1-4所示:表1-4 经济比较表方案号 综合投资Z(万元) 年运行费用u(万元)Ⅰ(按5年发展规划) (按10年发展规划) 112 比较结果 经上述比较,方案Ⅰ的综合投资和年运行费用都比方案II少,故选择方案Ⅰ(按5年发展规划)第二章 变电所自用电接线设计自用电接线包括从电源引接至所用电的全部网络,其中高压部分也是电站主接线的组成部分。所用电接线的基本要求与主接线大体相同,其中最主要的是供电的可靠性。对小电站还要力求接线简单、清晰、运行方便,并合理节省费用。现主要以电源的引接方式、接线的形式的供电网络三个层次给予说明,所用变压器选择。一、所用变压器的选择按设计题目要求,变电所自用负荷接两台100KVA考虑,因此所用变压器应装设两台容量为100KVA的变压器,为了节省一、二次设备的投资和占地面积,以及运行维护的方便。查表可选择SC9—100/10型树脂干式变压器,将其配置成可推拉式,装嵌在10KV高压柜内其技术参数列于表2-1表2-1 所用变压器技术参数型号 额定容量(KVA) 额定电压(KV) 损耗(KW) 阻抗电压(%) 空载电流(%) 连接组别高压 低压 空载 负载SC9-100/10 100 ±5% 4 Y/Yn0二、所用电的接线形式所用电的低压电路还具有相应的接线形式以满足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1)由前面一章知,单母线分段有较高的可靠性,现决定采用单用单母线分段,二分段母线用自动开关和闸刀开关相联,分段自动开关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分闸位置,当因故失去一个电源时,投入分段自动开关,由另一电源带全部负荷,这就是暗备用。为了满足I类负荷对恢复供电的紧迫要求宜设置BZT(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以加速成切换过程和避免匆忙中的人为操作。两电源不允许在低压侧并列。三、负荷供电回路所用负荷的供电回路常用以下四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从低压母线取电。(1)、一级辐射式供电每个回路有单独的隔离引接、保护和操作电器以避免影响主母线的正常运行,供电可靠性较高。一般只限于某些容量较大或较重要的公共负荷。(2)、二级辐射式供电二级辐射式供电的前提是负荷的分组,采用分组二级供电方式的优点是:A、便于供电的分组管理,方便运行维护;B、减小主盘的供电回数,提高一级辐射供电的可靠性;C、就地设置可大量节约电缆。向Ⅰ、II类负荷供电的分盘应采用有独立的引接闸刀开关的配电盘,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3)、干线式供电对一些相邻近的小容量III类负荷或同一用电设备的不同负荷可共用一组供电回路和电源电缆,直接在各负荷的操作电器的电源侧并接电源。(4)、环网式供电将干线式供电回路的末端接至另一电源,构成环式供电,环式供电用于重要负荷,但同样也禁闭环运行。综合考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决定采用:高压部分采用单母线分段,负荷配电采用一级辐射式、环网式混合供电。具体图样见图纸书上。第三章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的选择一、短路电流计算根据设计的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绘制出等值电路图,采用标么值计算,取Sj=100MVA;Uj=Up网络,对选择10KV~110KV配电装置的电器和导体,需计算出在最大运行方式下流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选取d1、d2两个短路点,计算过程详见计算书,各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见表3-1表3-1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一览表短路点 支路名称(KV)回路名称 次暂态短路电流I″(3)(KA) 短路电流(3) (KA) 短路电流(3)(KA) 1S短路电流I1(3)(KA) 2S短路电流I2(3)(KA) 4S稳态短路电流I∞(3)(KA) 短路电流冲击值i ch(KA)d1115 水电厂S=2×30MW/省网Xxt=∞ 短路点总电流Id∑ 水电厂S=2×30MW/省网Xxt=∞ 短路点总电流Id∑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导体和电器力求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贯彻以铝代铜,减小占地等政策。2、在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应按正常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按短路情况校验其动稳定和热稳定以满足正常运行、检修和短路情况下的要求。3、验算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按本工程的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进行计算。4、为了便于维修,减少备品备件的型号,设计时同一电压等级的导体和电器尽量采用同一品种。5、所选的导体和电器,应按当地的气温、风速、覆冰、海拔等环境条件进行校验根据原水电部86年颁布的《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程SDGJ14-86》,对主电路所有电气设备进行选择和校验,选择结果列于下列各表中。表3-1 10KV高压开关柜一览表开关柜的型号KYN-10型BA1-10、16、25一次线路方案编号052327471819一次线路方案图用途型号及名称馈电左右联络所用 变压器 TV及避雷器(柜宽1000) 电容器柜(柜宽1000)SN10-10Ⅰ/630型少油断路器1SN10-10III/2000型少油断路器11LDJ型电流互感器 3 3 3UKI-12型电压互感器 3RN2-10型熔断器 3FZ型避雷器 3 3SCL-10型变压器 型电流互感器 3RN3-10型熔断器 3 型电容器 3外形尺寸(宽×深×高)mm 800×1500×2200 800×1800×2200 800×1500×2200 800×1500×2200额定电流(A) 630 2000表3-2: 导体选择结果一览表导线名称 型号 载流量(A) 最大允许应力110KV母线 LGJ-25/4 25210KV母线 LGY-100×8单条平放矩形铝母线 1454 69000000Pa10KV电缆 3XZLQ-185普通粘性绝缘三芯(铝) 771表3-3: 断路器选择结果一览表安装地点型号额定电压(KV) 最高工作电压(KV)额定电流(A)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KA)动稳定电流(KA)4秒后热稳定电流(KA)110KV出线 SW 110 126 1200 21 53 21110KV分段 SW6-110110 126 1200 21 53 21主变110KV侧SW6-1101101261200215321主变10KV侧分段 SN10-10III 10 2000 40 130 4010KV馈线 SN10-10J 10 630 20 50 20表3-4: 电流互感器选择结果一览表安装地点型号 额定电流比2×600/5级次组合 额定二次负荷(Ω) 1秒后热稳定倍数动稳定倍数级 级主变110KV侧LCWD-102×600/分段 LCWDL-10 2×600/5 2 75 135主变10KV LDJ-10 3000/5 50 9010KV分段 LDJ-10 3000/5 50 9010KV馈线 LDJ-10 630/5 50 90表3-5: 高压熔断器选择结果一览表安装地点型号额定电压(KV)额定电流(A)最大开断电流(KA) 额定断流容量(MVA)备注10KV侧电压互感器所用变压器 RN3-10/50 10 50 50 20010KV侧电容器 RN3-10/50 10 50 50 200表3-6: 电压互感器选择结果表安装地点 型号 数量 额定变比 额定容量(VA)级 级 1级110KV线路侧TYD-1106个 110000/√3、100/√3、100/√3、1005010010KV母侧VKI122组 10000/√3、1000/√3、100/√33090280表3-7 隔离开并选择结果一览表安装地点 型号 额定电压(KV) 额定电流(A) 动稳定电流(KA) 4秒热稳定电流(KA)110KV侧 GW4-110 110 1250 50 20表3-8 电容器选择结果表安装地点 型号 额定电压(KV) 标称容量(KVA) 标称电容μF10KV侧 12 表3-9 支柱绝缘子选择结果一览表安装地点 型号 额定电压(KV) 绝缘子高度(mm) 机械破坏负荷(kg)110KV侧 ZS-110 110 1200 150010KV侧 ZL-10/4 10 160 第四章 无功功率补偿一、补偿无功功率的必要性。无功功率的主要消耗者是感应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焊机等。它们都需要无功功率来建立交变磁场。无功功率除发电机是主要无功功率电源外,线路电容也产生一部分无功功率。但上述无功功率往往不能满足负荷对无功功率和电网对无功功率的需要, 需要加装无功补偿设备。例如,同期调相机、移相电容器等,它们都是无功功率电源,这里仅谈,用移相电容补偿无功功率,即无功补偿问题。无功电源不足,交流系统电压降低,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严重的会造成电压崩溃,使系统瓦解而造成大面积停电,还会使电能损耗增加,效率降低,限制线路的输电能力,因而补偿无功功率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二、提高功率因数的补偿方法1、采用同期调相机,同期调相机主要是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在过励磁情况下输出感性无功功率。与采用移相电容器相比,有功功率的单相损耗较大,具有旋转部分,需专人监护,运行时有噪音,但在短路故障时较为稳定, 损坏后可修复继续使用。由于其容量较大, 一般用于电力系统较大的变电所中, 工业企业较少采用。2、采用移相电容器,与采用同期调相机相比,移相电容器有下列特点:A、优点(1)、无旋转部件,不需专人维护管理;(2)、安装简单;(3)、可以做到自动投切,按需要增减补偿量;(4)、有功功率损耗小;B、缺点:(1)、移相电容器的无功功率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电压波动对其影响较大;(2)、寿命短,损坏后不易修复;(3)、对电流的稳定性差;(4)、切除后有残留电荷,危及人身安全。待设变电所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达到,而中间变电所负荷量不大,从技术性和经济性等综合考虑本所采用移相电容器补偿,详情请见计算书。三、电容器的补偿方式电容器的补偿方式的选择,首先要从减少大量无功功率的传输入手,其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使用户的无功负荷就地供应。工厂企业内部电容器的补偿方式,可分为个别补偿、分组补偿和集中补偿三种。1、个别补偿适用于低压网络,与单台用电设备装于同一回路,这种无功功率就地供应的方式,补偿效果最好,可以减少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及配电线路的截面及其相应传输无功功率的有功损耗,但电容器的利用率低,常用于由较长线路供电、长期运行的容量电动机。1、 分组补偿电容器装设在车间变、配电室母线上,可提高电容器的利用率,但只能减少高压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而低压配电线路中的无功功率不能减少。2、 集中补偿电容器装设在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母线上(一般装设在低压母线侧),这种补偿方式,电容器安装方便、运行可靠、利用率高。但不能减少工厂内部配电网络中的无功功率。综上所述,本变电所采用集中补偿的方式,分别装设在10KV母线两段侧。四、电容器的补偿容量的确定分别在低压母线的两侧并联电容器补偿,每侧补偿,型号为TBB310-750/50接线方式:单Y。第五章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及接地网设计一、避雷针的布置和保护范围避雷针是变电所屋外配电装置和所内电工建筑物防护直击雷过电压的主要设施,变电所避雷针布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避雷针和保护范围应保护到站内各电气设备。2、 避雷针和保护范围和地下连接点至10KV设备与主接地网和地下连点,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米。3、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避雷电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米。4、 电压在110KV以上和配电装置,一般将避雷器装在配电装置和构架上,35KV及以下和高压配电装置和构架或房顶不宜装设避雷针,因其绝缘水平很低,雷击时容易引起反击,另外在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上不宜装设避雷针。这是因为门型构架距离变压器近,装设避雷针后,构架的集中接地装置距离变压器和金属外壳接地点在地中距离难以达到不小于15米要求。二、避雷器的选择和校验避雷器是发电厂、变电所防护雷电侵入波的主要设施,避雷器的选择和校验是以《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为依据的。由于氧化锌避雷器一般是无间隙,避免了间隙电压分布不均的缺点;在过电压下动作后无续流通过;不用串联火花间隙, 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在运行中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造价也低等优点比普通阀式,磁吹阀式避雷器具有优越的保护性能,而且目前也具有逐步取代其他类型避雷器的趋势,因此,待设变电所各级电压的设备都选用氧化锌型避雷器来防护雷电侵入波的危害,并对各级电压的避雷器分别进行选择的校验,详细的校验过程参见计算书。表5-1: 避雷器选择果表安装地点型 号 避雷器额定电压(KV) 持续运行电压(KV) 雷电冲击8/20µs(10KA),峰值(KV)标称放电电流(KA) 直流1mA参考电压(KV)数量110KV母线侧 Y10WR-108/26810884268101572组主变压器中性点 组10KV母线侧 Y5WZ-17/45组三、接地装置1、接地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某些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是保证供用电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措施之一。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组成。接地类型如下:1、工作接地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和事故情况下能可靠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如发电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2、保护接地 是将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装置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防止在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外壳带电时发生人身触电事故。3、冲击接地 即防雷装置的接地。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大,作用时间短暂,故接地装置在冲击电流作用下呈现的电阻值与工频接地电阻值有所差别。2、接地网为了降低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使其不超过规定值。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装置在充分利用了自然接地体之后,还应装置人工接地体。一般情况下,发电厂、变电所接地网中的垂直接地体对工频电流散流作用不大。避雷针、避雷器和避雷线附近加强集中接地和散泄雷电流之用。接地网的外边缘应闭合,做成圆弧形,圆弧的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隔的一半。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接地网的埋深一般采用米或米。接地网的边缘经常有人出入的走道外,应铺设砾石、沥青路面或“帽檐式”均压带综上所述,站区敷设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主地网用Ф50镀锌圆钢,若土壤电阻率高,为满足接地电阻要求,可考虑外引接地网及深井接地极并施加降阻剂。第六章 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变电所内设备布置型式采用常规户外设备单列中型式:110KV设备及主变压器布置在室外。由于两电源点都位于所址北侧,考虑110KV进线方便的需要,110KV开关布置在所内北面。同时,负荷在变电所的东侧,10KV配电装置亦设在变电所内的东边,便于出线。而中央控制室和辅助厂房在南边,门口正面对着公路,方便运输。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变电所总平面布置图”;变电所接地网布置详见附图:“接地网布置图”。设计参考资料:《电力工程设计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电气设备选择施工安装设计应用手册上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刘宝林主编《发电厂电气部分》——西安电力学校 卫斌编《电力工程设备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无间隙氧化锌壁雷器选择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双母线接线是根据单母线接线的缺点提出来的,如图2-3所示。双母线接线,其中一组为工作母线,以组为备用母线,并通过母联断路器并联运行,在进行道砟操作时应注意,隔离开关的操作原则是:在等电位下操作或先通后断。它可以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固定连接分段运行方式。即一些电源与出线固定连接在一组母线上,母联断路器合上,相当于单母线分段运行。另一种工作方式相当于单母线运行方式。很显然双母线分段的可靠性高于前两种接线方式,只是母线保护较复杂。然而它比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投资更大。

配电网络规划 配电网络的规划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电网规划既要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又要保证电网经济运行,所以配电网络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可行技术的条件下,为满足负荷发展的需求,制定可行的电网发展方案。 1 负荷预测 网络规划设计最终目的是为满足负荷需求服务的,负荷的发展状况足以影响网络发展的每个环节。网络规划的发展步骤要以负荷发展状况为依据,使用各馈线负荷数据可以掌握负荷发展情况,将过去的负荷进行分析,掌握负荷的发展规律。要对负荷进行分析,确定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率,得出最高用电负荷时间和负荷值,这些数据是预测未来负荷的基本资料。配电网络规划可以使用两种常用的预测方法。外推法就是基于用电区域的历史数据,假设负荷发展率是连续变化的,根据原来的负荷发展率推移以后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在一个用电区域里,初期负荷发展比较快,但土地资源逐步使用,用电负荷逐步趋于稳定,负荷发展率从大到小变化,最终负荷达到饱和或稳步发展状态。但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负荷发展率并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呈现跳跃式的增长,用外推法显得有一定的误差。而仿真法与外推法有互补的作用,仿真法是以用电区域每年的用电量为依据的,通过调查每个用电负荷类型和每个类型用户的数量来计算负荷预测值。任何负荷预测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当掌握更新的负荷发展数据后,就必须对原有的负荷预测值进行修正。 2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 确定网络的系统模型,包括确定网络是采用架空线路还是电缆供电,确定导线截面大小,网络接线方式,负荷转移方案,网络中有关设备的选型,网络在运行期间遇到不适应要求时应如何进行改造,系统保护功能,配网自动化规划等。 (1)在负荷分散或发展缓慢地区应使用架空线供电。在负荷密度比较大、发展迅速或基于城市环境美化建设考虑,应使用电缆供电。 (2)导线截面大小的选择确定了导线的输送容量,要选择足够大的导线保证线路满足网络规划的要求,例如:负荷发展时期,不应经常更换导线截面。在线路故障时,可以将故障线路的负荷转由临近馈线供电,而不会过负荷运行。另外,导线截面的选择要保证线路末端电压降处于合格的范围内。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也能承受故障电流。所以导线截面要比最大负荷电流所需的截面大,但同时截面的选择要符合经济原则,在导线输送容量与工程投资之间作比较。 (3)具有灵活接线方式的规划,可以使供电网络最大地发挥功能。对于架空线网络,最有效的方式,是将馈线与邻近变电所或同一个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的出线在线路末端联网,两回馈线也分别装上分段负荷开关和隔离刀闸。在其中一回馈线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将故障段隔离出来,对于电缆网络接线方式可以采用两回馈线组成互为备用网络,或采用三回馈线相互联络组成一个供电区域,其中两回带负荷,一回空载,作为两回负荷线的备用线。馈线之间可以组成大环网,一条馈线的负荷之间也可以组成小环网,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形式。在负荷密集地区还可以建设开关站,变电所与开关站通过电源线连接,再由开关站向附近负荷供电,其作用是将变电所母线延长至用电负荷附近。 (4)制定负荷转移方案的原则是减少停电范围,尽量减少停电时间。在发现回馈线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查找到故障点,并将故障点前后的负荷转由邻近馈线供电,以使故障点的负荷隔离出去。 (5)国内外对各种电气设备都制定了详细标准,为设备选型提供了可靠依据。作为配网规划应选用运行效益好,损耗低,可靠性高,免维护的设备。对于开关设备应选用具备配网自动化功能,在设备中先安装配网自动化设备或者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有些新型设备的购置费用虽然高,但运行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维护费用少,总体经济效益是相当理想的。 (6)配电网络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发展状况稳定,在馈线负荷超出安全电流或没有足够的备用容量时,应该增加馈线,对用电区域的馈线正常供电范围进行调整。同时,配网规划内容也应作相应修改。 (7)为确保电网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保护系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最少的操作次数将故障点隔离,保证非故障点尽早恢复用电。现在常用的系统保护方法有: ①用熔断器或过电流继电器实现过流保护,熔断器在超过熔断电流时自动熔断,迅速切断电流、保护用电设备,熔断器主要用于变压器保护。过电流继电器用于线路保护。 ②接地故障保护用于消除接地故障,对直接接地或通过不可调阻抗接地的系统,可以把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接到接地故障继电器上,或者把过流继电器与接地故障继电器集中使用。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由于接地故障会造成系统电压和电流不对称,继电器可根据基本判据来确定是否控制相应的断路器动作断开。 ③单元保护,用于对系统中一个单元的保护,根据正常运行两侧电压相同的电路,流入的电流和流出的电流是相同的,通过比较两侧电流大小可以判断是否出现故障。但是单元保护要使用通讯线路,在保护线路太长的地方,很难将数据完整地集中起来进行比较。使用距离保护法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在距离保护方案中,根据故障距离与故障阻抗成正比的原理,采用线路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故障距离。 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方法是利用继电器控制断路器去执行不同的跳闸与闭合顺序。线路中有大部分故障是可以自动消除或暂时性的,使用自动重合闸装置可以自动恢复供电。⑤电力系统中,有时出现运行电压远远超过额定电压值的情况,例如:开关操作瞬间或系统受雷击时,都会产生过电压现象。加强各设备绝缘强度和绝缘水平,或在网络中安装过电压保护设备,可以使过电压降低到安全水平,例如使用空气间隙保护或安装避雷器作保护。 (8)配电网络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建立系统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为全面管理网络安全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成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功能,包括电网运行监视,电网运行的控制,故障诊断分析与恢复供电,运行数据统计及报告。第二是运行计划模拟和优化功能,包括配网运行模拟,倒闸操作计划的编制,各关口电量分配计划和优化。第三是运行分析和维护管理功能,包括对电网故障和供电质量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确定系统薄弱环节安排维修计划。第四是用户负荷监控和报障功能,包括用户端负荷和电能质量的遥测,用户端计量设备的控制,用户故障报修处理系统。 3 效益评估 配网规划经济效益评估,包括电网投资与增加用电量所产生收益的比较,以及为了使电网供电可靠性,线损率,电压合格率达到一定指标与所需投入费用之间的比较,采用投资与收益的研究可以确定使用那一种供电方式。 加快电力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电网投资与增加的用电量作比较,以此确定这些投资是否值得。所以电网投资要以分地区分时期发展,用电量发展快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大,用电量发展慢的地方,相应电网投资也少一些。 对于用户来说,供电可靠性越高越好,但相应电网的投资也会大大增加。对于大用电量或重要用户,为确保有更高的可靠性,可以加大电网投资,因为减少停电时间可以同时减少用户和供电企业的损失。线损率是用来反映电能在电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程度,公共电网中的损耗是由供电企业来承担的,通过对电网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让供电企业直接得到经济效益。为了使供用电设备和生产系统正常运行,国家对供电电压质量制定了标准,对电压的频率、幅值、波形和三相对称性的波动范围作了规定。稳定的电压质量可以使供用电设备免受损害,让用户能正常生产,相比之下用户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无线供电毕业论文

摘 要: 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传输电力的新技术,它将电力通过电磁耦合、射频微波、激光等载体进行传输。这种技术解除了对于导线的依赖,从而得到更加方便和广阔的应用。本文就无线电力传输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做了一些介绍,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 电磁感应 射频 原理与应用前景 1.引言 自17世纪人类发现如何发电后就用金属电线来四处传输电力。时至今日,供电网、高压线已遍布全球的角角落落。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电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不知不觉各种“理不清”的电源线、数据线带来的困扰也与日俱增。不过,这些年的科技发展表明,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日益普及之时,科学家对无线电力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突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线电力传输也不再是幻想——在未来的生活中摆脱那些纷乱的电源线已成为可能。 2.无线电力传输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被誉为“迎来电力时代的天才”的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在电气与无线电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1881年发现了旋转磁场原理,并用于制造感应电动机;1888年发明多相交流传输及配电系统;1889—1890年制成赫兹振荡器;1891年发明高频变压器(特斯拉线圈),现仍广泛用于无线电、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他曾致力于研究无线传输信号及能量的可能性,并在1899年演示了不用导线采用高频电流的电动机,但由于效率低和对安全方面的担忧,无线电力传输的技术无突破性进展[1]。1901—1905年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Wardenclyffe塔,是一座复杂的电磁振荡器,设想它将能够把电力输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特斯拉利用此塔实现地球与电离层共振。 2001年5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皮格努莱特,利用微波无线传输电能点亮40m外一个200W的灯泡。其后,2003年在岛上建造的10kW试验型微波输电装置,已开始以频率向接近1km的格朗巴桑村进行点对点无线供电。 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教授许树源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但其使用时仍然要将产品与充电器接触。 2006年10月,日本展出了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此系统输出端电力为7V、400mA,收发线圈间距为4mm时,输电效率最大为50%,用于手机快速充电。 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助理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研究团队实现了在短距离内的无线电力传输。他们给一个直径60厘米的线圈通电,6英尺(约米)之外连接在另一个线圈上的60瓦的灯泡被点亮了。这种马林称之为“WiTricity”技术的原理是“磁耦合共振”。 2008年9月,北美电力研讨会发布的论文显示,他们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雷电实验室成功地将800W电力用无线的方式传输到5m远的距离。 2009年10月,日本奈良市针对充电式混合动力巴士进行了无线充电实验。供电线圈埋入充电台的混凝土中,汽车驶上充电台,将车载线圈对准供电线圈就能开始充电。 3.无线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短程传输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变压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进行工作的。利用电磁感应进行短程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发射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之间利用磁耦合来传递能量。若线圈L1中通已交变电流,该电流将在周围介质中形成一个交变磁场,线圈L2中产生的感应电势可供电给移动设备或者给电池充电。 电磁耦合共振——中程传输 中程无线电力传输方式是以电磁波“射频”或者非辐射性谐振“磁耦合”等形式将电能进行传输。它基于电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辐射磁场实现电力高效传输。在电子学的理论中,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的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频率低于100khz时,电磁波就会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传输,当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便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且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较远距离传输能力,人们把具有较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即:RF)。将电信息源(模拟或者数字)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者调频),形成射频信号后,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较远的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需要进行反调制,再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中程传输是利用电磁波损失小的天线技术,并借助二极管、非接触IC卡、无线电子标签,等等,实现效率较高的无线电力传输。 具体来说,整个装置包含两个线圈,每一个线圈都是一个自振系统。其中一个是发射装置,与能量相连,它并不向外发射电磁波,而是利用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通过发射线圈向外发射电磁波,在周围形成一个非辐射磁场,即将电能转化为磁场。当接收装置的固有频率与收到的电磁波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最强,完成磁场到电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图2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电磁共振来实现无线电力传输的系统方案。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向空间辐射的能量就越大,传输效率就越高。 微波/激光——远程传输 理论上讲,无线电波的波长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弥散就越小。所以,可以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来实现电能的远程传输,这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解决未来能源短缺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1968年,美国工程师彼得格拉提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Space Solar Power,SSP)的概念。其构想是在地球外层空间建立太能能发电基地,通过微波将电能送回地球。 4.无线电力技术的应用前景 无线电力传输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一般应用于特殊的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给一些难以架设线路或危险的地区供应电能 高山、森林、沙漠、海岛等地的台站经常遇到架设电力线路困难的问题,而工作在这些地方的边防哨所、无线电导航台、卫星监控站、天文观测点等需要生活和工作用电,无线输电可补充电力不足。此外,无线输电技术还可以给游牧等分散区村落无变压器供电和给用于开采放射性矿物、伐木的机器人供电。 解决地面太阳能电站、水电站、风力电站、原子能电站的电能输送问题 我国的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降雨量少、日照充足且存在大片荒芜土地,南方部分地区水力、风力资源丰富,这些地区有利于建造地面太阳能发电站或水电站、风力电站。可是,这些地区人烟稀少、地形复杂,在崇山峻岭之中难以架设线路,这时无线输电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采用无线输电技术,还可以把核电站建在沙漠、荒岛等地。这样一方面便于埋葬核废料,另一方面当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也可以避免对周围动植物的大量伤害和耕地的污染。 传送卫星太阳能电站的电能 所谓卫星太阳能电站,就是用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将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聚光镜等材料发送到赤道上空35800km的地球静止同步轨道上。在太空的太阳光线没有地球大气层的影响,辐射能量十分稳定,是“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并且一年中有99%的时间是白天,其利用效率比地面上要高出6—15倍[3]。在那里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把阳光直接转变为电能,或者用太阳能聚光镜把阳光汇聚起来作为热源,像地面热电厂一样发电。这样产生的电能供给微波源或激光器,然后采用无线输电技术将大功率电磁射束发送至地面,接收到的微波能量经整流器后变成直流电,由变、配电设施供给用户。 无接点充电插座 随着无线电力技术的发展,一些小型用电设备已经实现了无线供电。如:电动牙刷、“免电池”无线鼠标、无线供电“膜片”/“垫”等。无线供电“膜片”/“垫”是一种家用电器无线供电方式,用一片图书大小的柔软塑料膜片就可对家电进行无线供电,可为圣诞树上的LED、装饰灯、鱼缸水中的灯泡、小型电机、手机、MP3、随身听、温度传感器、助听器、汽车零部件、甚至是植入式医疗器件等供电。 给以微波发动机推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供电 现在大部分交通运输工具燃烧石油产品,其发动机叫做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等。与此类比,以微波作为能源推进的发动机叫做微波发动机。微波是工作频率在—300GHz的电磁波,不能直接用它来驱动电动机,因为要设计出在如此高的频率下工作的发动机非常困难。如果思路加以改变,把微波能量转变为直流电流的整流器,那么微波就可以直接作为交通工具的能源了。煤、石油、天然气的存储量有限,而日消耗量巨大,总有耗尽之日,到那时卫星太阳能电站可望成为能源供给的主干,通过无线输电技术就可以直接把微波能量输给交通运输工具。 在月球和地球之间架起能量之桥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地球资源的日益耗尽,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开发利用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夙愿。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上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首先要开发的星体。未来人类对月球的利用主要是移民和资源获取。月球的土壤里富含SiO2,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如果先在月球上建立起工厂,然后把太阳能电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比起建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上要容易些,借助于微波束或激光束把电能发送到地球。 5.结语 随着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但使人们未来的生活有望摆脱手机、相机、 笔记本 电脑等移动设备电源线的束缚,享受在机场、车站、酒店多种场所提供的无线电力,而且可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人体植入仪器如心脏起搏器等的输电问题、新能源(电动)汽车、低轨道军用卫星、太阳能卫星发电站等。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节能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摆在能源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干净能源。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之外,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建造卫星太阳能电站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要将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轨道上的电能输送的地面,无线输电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该技术具有潜在的广泛应用前景。但是,每一种无线传输方式,都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电能传输效率问题,电力公司如何收费和计费,能量传输所产生的电磁波是否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等等。不管怎样,一旦这项技术能够普及,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白明侠,黄昭.无线电力传输的历史发展及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5):51-53. [2]刘永军.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创造未来空间神话[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8,11:70-75.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自动化在我国电力部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自动化研究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振铃遥控由提取来电显示号码、号码过滤器和振铃电压等模块组成,将具有相应权限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设置在远端电话控制模块中,以保证电话号码具有相应的“身份证”。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

1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

①通过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现代电力通信技术,能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当检测出故障后,能及时、准确地采取 措施 处理,迅速将故障排除,以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现代电话通信技术具有的远程遥控、维护和诊断等手段,可有效推进电力自动化进程。②与常规的遥控方式相比,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传输通道和线路,能利用用户电话交换网络、无线移动电话网络和有线固定电话网络等具有的便利性,以及电话通信网络不受遥控距离限制的条件,进行全天候、跨省市甚至是跨国的传送和控制。③利用移动手机、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等,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对于实现使用简单、安全可靠、造价低和降低维护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移动手机短信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和电话通信技术的结合,移动手机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机短信遥控电路技术是移动手机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典型应用。以往,移动手机通过短信控制太空中的卫星和读取卫星上的传输数据,而装上蓝牙系统后,可采用无线方式接收和发射信号,且可有效控制卫星对电力自动化进行监控。其原理为:手机短信遥控电路技术集合了过滤器、短信内容提取和来电显示等模块,在移动电话控制模块内输入具有相应权限的手机号码,并编制遥控指令的短信内容后,仅具有相应资格的手机号码和正确的短信内容,才能接收短信,从而实现对电力自动化的遥控,否则,无法驱动遥控对象,将拒绝执行短信遥控命令。

拨号遥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DTMF信号是一种稳定性、可靠性相对较高的实用通信技术,最早应用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中。DTMF信号包括以下2种:①高音组。包括1633Hz、1477Hz、1336Hz和1209Hz。②低音组。包括941Hz、852Hz、770Hz和697Hz。共8种频率信号,DTMF拨号遥控技术选用8选2的方式,分别在高音组和低音组中选择1个信号组成复合信号,进而形成16组特定编码的遥控信号系统。DTMF拨号遥控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原理为:在远端电话控制模块中设置具有遥控权限的电话,并保证电话号码具有相应的身份遥控功能;当拨号验证通过时,通信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提示,并进行相应的DTMF编码拨号,驱动相应的遥控对象动作;对于没有相应权限的电话,则不予以接听和拨号。DTMF拨号遥控指令编码方案主要包括9种:①第一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1*,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1#。②第二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2*,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2#。③第三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3*,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3#。④第四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4*,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4#。⑤第五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5*,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5#。⑥第六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6*,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6#。⑦第七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7*,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7#。⑧第八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8*,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8#。⑨第1~8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9*,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9#。

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振铃遥控由提取来电显示号码、号码过滤器和振铃电压等模块组成,将具有相应权限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设置在远端电话控制模块中,以保证电话号码具有相应的“身份证”。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远端控制模块仅接收具有相应权限电话的振铃信号,并驱动相应的遥控电路,进而根据相应的状态信息回传给远端电话,振铃遥控信号的回传。此外,还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连接,比如采用单片机电路,电路接口用下沿触发,触发电平自高而下,从5V至0V。对于没有权限的电话,则不予以接收振铃信号,进而也无法驱动遥控电路。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自动化系统必须紧随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其他IT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现代电话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能利用现代电话通信技术全面监控整个电力自动化系统,及时、准确地发现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迅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从而降低电力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理的维护费用,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电力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应用先进技术最多的一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都会被很快的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去,这就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电子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

1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发电、运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了一个完成的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通常是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以及开关。为了使这些一次设备可以在工作期间稳定、安全的进行,也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可以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这些一次设备进行在线监控,调度控制已经保护措施。在电力系统中,保护装置、测控装置以及一些有关通讯的设备还有各级电网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变电站以及发电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都统称为电力系统中的二次设备。这些二次设备基本囊括了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所运用到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这个三个大的方面。在这个三个大方面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建设,计算机的网络控制中心以及服务器工作站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中心组成部分。

发电厂自动化

目前我国的发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最常用的就是分散控制系统,同时分散控制系统也是较为普遍运用的一个系统,在开关柜中就可以直接安装分散控制系统的保护和测控装置,这两个装置与通过现场的总线连接起来之后再与后台通过通信管理机相连。分散控制系统一定要用多台计算机将这些回路分散控制起来,将各个控制站的部分参数通过通信方式与其他的控制CRT装置相连。当发电厂运用分散控制系统之后,发电厂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在计算机的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以及通信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分散控制系统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原本发电厂内部各自独立的控制功能经过分散与集中处理,都汇聚成了一个相互管理的整体。

电网调度自动化

整个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一个核心结构就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由电网调度中心的主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打印机、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工作站以及变电站的设备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进行电能的分配,同时也是电网调度安全的一个有效的保障。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采集在监控过程中,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同时分析出电网运行所需的安全数据,估算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将省级的发电系统控制起来以便使其满足人们的需求,保障电网能够正常的供电。在电力供送过程中还要保证电网工作的工作成本,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在电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推迟投资周期,这样就可以确保电网在运用过程的经济收益。

变电站自动化

为了提高变电站的监控功能与实现变电站的高效运行,同时节省人力操作时人工监控以及电话的步骤,从而出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变电站中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主要起源于当初使用的计算机智能设备。这个智能设备不但能对难以测量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测量,还可以将其实现数字化,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存储功能时间数据的记录。变电站自动化主要的功能就是对继电实行保护措施以及对第二次设备进行重组以及优化。变电站自动化从一些特殊意义上来讲取代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是电网调度自动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

3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兼容问题

目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就是电子信息设备与电子自动化设备的兼容问题。在电力系统中,微机型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的主流方向。但是由于电力系统非常复杂,电磁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微机型产品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影响,从而产生误动、拒动的情况。若是发生丢失或者 死机 的情况则会给电力系统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电子高新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红外成像技术与视频技术、图像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图像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于分析和理解的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一些场合就必须借用电子视觉技术来替代人工的计算来进行图像理解。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可以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将电子视觉技术应用到图像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中,可以将电力系统的图像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另外专家系统、模糊技术等应用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

4结语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目前在电子技术领域中应用先进技术最多的一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都会被很快的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去,这就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电子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电力自动化研究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2.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4.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科毕业论文

6.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供电方案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论文

通信电源的管理与维护1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电源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通信电源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蓄电池组、监控系统。2 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稳定性。一般通信设备发生故障的影响面比较小,是局部性的,但如果通信电源系统一旦发生故障,通信系统将全部中断,所以电源系统要应有备份设备,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市电要有双路或多路输入,交流和直流互为备用。我国对通信电源的要求是:防雷措施要求完善,设备允许的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大,多重备用系统以防止电源系统发生电源完全中断故障。由于电网分布和利用市电的条件存在千差万别,许多地方的市电电压波动范围很大。特别是一些变电站、微波站、光通信站和模块站等,有时交流电电压波动范围达±30%以上。为提高市电的可用度,要求电源设备具有更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否则就要增加稳压装置。3 通信电源的管理3.1 加强对电源设备的重视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它设备(如交换、传输等)有较大的不同,本质上,电源设备是机电设备而非通信设备。正因为如此,在通信中,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得不到相应的保证。然而,必须看到,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电信网中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3.2 加强电源管理上的专业化对通信电源要求通信网上的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因此,应该对它作相应的专业管理,由其它专业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3.3 重视通信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电源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工作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3.4 电源设备购置与维护的具体措施1)在购置通信电源过程中,除考虑性价比外,要考虑高可靠性、多种自动保护功能、宽电压、良好的均流均衡性能、在线运行模式,要考虑是否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生产,另外系统故障率、防雷和电涌措施、交直流配电一体化等都应是分析考虑配置的重点。要选用可靠性高的设备,合理配置备份设备。2)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要有备品和备份,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独立供电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其中一种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时,另一种电源设备能够及时排除。3)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预测故障的发生,并及时排除。4)设备宜采用模块化、热揷拔式,便于更换和维修。再一个就是平时应建立起对电源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可靠供电。最后,要提高技术水平,大力推广集中维护体制。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通信网的需要,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措施之一。随着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各种电源设备也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集中监控必须逐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三遥(遥信、遥测、遥控)点的设备要合理,决不是越多赿好,否则其效果适得其反。4 加强蓄电池维护通信电源涵盖范围很广,它至少应包括交流高电压、自备柴油发电机、UPS整流装置、蓄电池组、防雷接地、动力环境监控等这几大系统。在这几类系统中,直流系统和USP是直接供给通信负荷的,因此最为重要。而在这些系统中,蓄电池作为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电源系统中最为关键。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系器出现问题是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能在市电和自备柴油发电机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所以蓄电池是整个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的关键。在通信电源系统的日常维护中,蓄电池的维护测试和诊治是十分烦琐而又必须十分细致的事。通信系统现在应用较为普遍的免维护密封式蓄电池,它的日常维护相对要简单得多。对电池维护时的事项如下:蓄电池出厂时已经充分充电,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由于自放电会损失一部分容量,所以使用前应进行大充大放以补充电参;搬运蓄电池时要搬运电池底部,绝对不要在端子部用力;绝对不要打开排气阀;阀控式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使用前不需检查液面和加水,不要将蓄电池安放在产生火花物体附近或密封场所;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横、正放置均可,但在经常震动下应正立使用;相邻蓄电池接线可紧密一些,但多列并排使用时为较好散热,各列间应保持在10mm左右;连接好后应将各导电体盖上绝缘盖并拧紧;充电后若不立即使用,应尽量避免放置于高温环境,温度越高,自放电越大;长期保存后有时不经过几次循环充放电、容量不能充分恢复;放电时,周围温度应控制在-15~+45℃范围内;充放电电压精度在±2%以内为最好;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的蓄电池,都应定期(3个月或6个月)进行充放电;清扫蓄电池时应使用湿布,干布或化纤布有可能使使蓄电池外壳裂开,造成漏液或腐蚀着火;检查维修时应穿戴橡胶手套和胶皮鞋等保护用品;如果蓄电池组容量下降到额定容量的60%以下时,可视为寿命终止;在USP等转换器上使用时,应安装电容器,以防止人转换器来的返还电流流入电池。5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通信电源的管理还包括对外来引入电流、电压的管理措施,碰触电力线和雷击就是最主要的强电流、电压的引入方式。5.1 雷击产生的危害雷击产生强大电流和高电压对人体和设备都将造成重大损害。直接雷或间接雷都将对通信设备产生巨大危害。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某种有效技术和器材的采用,只能降低雷击危害的概率、减少损害,必须对所有进出局的电缆电线屏蔽和防雷处理,采用完善的接地系统,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接地、减少雷害。5.2 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雷电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损坏电源设备,在通信电源系统中,通信机站一般设有防雷接地装置,其接地阻值≤5Ω,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接地阻值应≤1Ω。在通信电源系统中,要求防雷接地线一定要与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线分开,而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要求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组地线。现在已开发了各种各样的雷电防护及接地技术,这些都是确保通信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技术,也是通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术。现已普遍采用的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防雷系统遍以及各种保安器,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搞好通信设备的防雷工作,同时还要采用理论和实用方面都比较成熟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等设备,诱导雷电流通过接地线进入大地。事实证明,联合接地系统和进出线的防雷系统处理得好时能大大降低雷击损坏概率。从接地的目的来看,特别是室外设备接地,防漏电和防雷显得特别重要。对它们的接地电阻要求,照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即可。为了保证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后的接地及电阻的检查和测试工作就非常必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检查接地装置系统,是一项应坚持的必要的制度。6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通信网的构成中,电源是它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副标题# 供电技术论文篇二 供电可靠性技术研究 摘要: 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供电可靠性才能科学的发挥供电设备的最大潜力,以达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实现供电系统的安全。由此可见加大对供电可靠性的研究,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技术水平就成为电力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对企业如何实现供电的可靠性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力系统中,供电可靠性一般用供电可靠率来进行考核,供电可靠率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由此可见,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量缩短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以下笔者对电力系统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技术措施。 一、实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供电可靠性用户直接相连,由于变电运行系统多采用辐射式的网状结构,因此对独立的故障非常敏感,对用电客户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变电运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供用电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完善和改进我国电力工业技术与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进行电力运行网络建设和改造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生产企业保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电力企业必须实现的技术指标,它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现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加大检修力度 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电网改造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电网改造方面加大改进力度。电网改造离不开科技的运用,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要推广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及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带电作业的研究,减少设备停电时间。还要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设备到期必修的惯例。 2、实现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 开展配电网络保护自动化工作,实现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网络的过负荷监测、实时调整和变更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等来减少停电频率。加快对旧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积极开展配电线路自动化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配电网结线主要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且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的改造方案并逐步实施。 3、加强配电线路的绝缘性 安排供电主要设备的停电时对供电可靠率的影响中架空线路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提高线路的绝缘性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可以利用电力电缆供电容量大、占路径小及故障率低的特点,不断加大铺设的电缆条数,对新建的线路也尽可能使用电缆。对因地理因素而条件不足的线路,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加大检修的灵活性 在配电检修中,应尝试将每年单一性的配电设备检修计划改为根据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及实际运行存在的缺陷的多少及其严重性进行状态检修,对是否进行配电网施工作业进行灵活处理。可以通过改良接线,保证线路以灵活方式和适当负荷水平运行,特别是多用户的线路。 5、完善低压网及台区的改造 低压网的改造应逐步用低压电缆取代原来的接户线,以解决因用户负荷增加而进线容量不足引起的故障。另外还要完善台区的改造,升高台架避免由用户引起的事故性停电。在台区改造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实行规划改造并分步实施,并且要加强与城建规划和市政建设的协调配合做好宣传工作,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低压台区改造的力度。 6、加大巡查力度 加强配网维护与巡查工作,特别是在多用户和常发故障的线路,发现缺陷要及时处理,不断提高设备完好水平。另外,还要做好预防事故及事后的抢修工作。 (二)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1、分解指标超前预测 在组织措施上要实行指标的分解,找出影响供电可靠率的直接原因,还要编制具体的可靠性指标滚动计划,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 2、加强计划停电的管理 要加强计划和临时停电的管理,尽量缩短停电时间,加强协调配合及进行其他改革。统筹安排计划停电,使输、变、配电施工一条龙同时进行。还要利用事故处理的机会进行预接开关或其他设备的检修工作,达到一次停电多方维护。 3、制定管理考核方法 制定具体的供电可靠性管理考核方法,完善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使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尽量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4、加强基础资料的管理 对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对基础资料的完善有助于准确统计出供电可靠率,从而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原因而及时进行改善。 (三)提高供电设备使用质量的措施 1、采用新产品不断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六氟化硫和真空断路器、微机保护等优良产品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近几年来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全部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电出线也更换为微机保护装置。采用优质的设备能大大减少停电机会,减少因设备原因而造成的停电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行可靠性。 2、做好运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和输配电线路以及保护装置都有可能会因发生故障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产生很大影响。在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方面,做好预防工作和事故预想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的有效方法,运行人员加强巡视维护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或消除设备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四)缩短停电时间提前做好设备停送电准备工作 供电可靠性承包方案规定停电期间的工作票准备和停送电操作所占用的时间,为变电所值班人员的承包时间。对计划内或非计划内的停送电工作,运行人员积极与施工部门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1、加强两票准备工作 为缩短填写操作票时间和保证在操作完成后办理许可工作手续,变电所在停电工作前一天接到调度下达停电工作计划命令后,所长或当值值班长要与施工单位调度联系,由签发人签发好第二天的工作票,前一天晚上当班运行人员必须准备好第二天停、送电全部操作票及许可工作票。每一次操作前当班都要将安全工具、标示牌等放置在准备使用的地点以备待用。当调度下令后即可立刻执行操作任务,这样既加快了速度,也缩短了许可工作时间。 2、 及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 值班人员应随时了解现场工作进度,提前做好送电准备工作。一旦现场工作提前结束应做到随时能恢复送电操作。工作票、操作票处理工作除交接班时间以外,能在本班完成的尽量完成,不能无故推延到下一班。接班人员接班后根据接班情况,应及时安排本班的工作任务,发现问题要以现场工作为主,及时解决不得推逶。 3、实行双重监护制安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又能保证供电安全,对各变电所可以实行所长或值长与监护人双重监护制。操作时所长或值长与操作监护人共同监督其操作,操作结束后站长或值长与监护人分工布置现场安全措施和调度报告,采用这种管理办法后,有效地压缩了操作时间,也缩短了工作票许可时间。 结 语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有效量度。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也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具体实践中要对供电可靠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范明天,刘思革,张祖平,周孝信.城市供电应急管理研究与展望[J]. 电网技术. 2007(10) [2] 邱丽萍,范明天.城市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价算法[J]. 电网技术. 2006(09) 看了“供电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电力方面专业技术论文 2. 电力技术论文范文 3. 浅谈电力技术论文 4. 电力专业技术论文 5. 有关电力行业技术论文

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摘要】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0概述�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 -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摘要】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0 概述� 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电网自动化。�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开环运行模式[1],故障恢复时间都在30�s以上甚至数分钟,不能满足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只能采取双回供电、自备发电、大容量UPS等高成本方式来弥补。在此背景下,笔者单位与有关电力企业合作,在某国家级开发区配备了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经过2年多的运行证明,系统功能和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开创性意义。�1 供电区域配电网概况及配网自动化规划功能和目标 该区共10�km2,区内110�kV变电站一座,目前投入�MVA变压器2台。110�kV进线2回内桥接线,分别引自上级500�kV变电站。出线为35�kV�10回、10�kV�14回,改造前为架空线路与电缆出线混合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改造后全部以电缆排管方式引出,小电阻接地。二次设备原采用常规继电保护和远动,仅有遥测、遥信送往上级调度中心,通信通道为载波和扩频,备有商用电话。� 拟分二期全面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本期规划主要目标是:� (1)以全闭环运行方式实现区内配电网自动化。� (2)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N-1”供电安全准则,供电可靠率。� (3)建立配电监控系统,提高供电质量,电压合格率98%。� (4)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能自动进行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5)实现对用户侧设备的远方监控、抄表等负荷管理功能。� (6)同时容纳开环运行的方式。本期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SCADA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人机联系和制表打印;� 2) 馈线自动化功能主要是故障识别、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 3) 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4) 包括远方自动抄表功能在内的负荷侧管理功能;� 5) 与变电站RTU和上级调度中心通信功能包括传送遥测、遥信和接收控调命令。对于电压无功控制,本系统只向变电站/上级调度中心传送电压运行值,不在本系统中进行调压操作,但提供接入用户侧调压装置的接口,也可传达并执行上级配电中心的调压指令,并保留功能上的扩充余地。�2 对原配电网改造的主要内容�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由于该110�kV变电站原有保护远动均采用常规装置,不具备联网、与用户变电室通信等功能,故首先对变电站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微机型的远动和保护系统。改造后的系统具备完善的“四遥”功能和微机保护功能,并能与调度中心、上级配调中心、本级配调中心、客户端RTU/FTU等进行通信。�2.2 部分用户变电室改造� 由于该开发区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采用电缆环网方式,所涉及的用户变电室在改造后均以2回电缆出线,与上下家企业连成环网,出线均安装可以遥控的开关。� 在每个企业的降压变加装DEP-900型FTU,并以光纤为信道连成环。区内整个配电网采用手拉手环网方案,可以在线路故障时就近的断路器自动跳闸,动作时间短,不依赖主站,对系统无冲击,避免了开环系统需开关多次跳合判断故障而带来的弊端。�2.3 接地方式的改变及接地电阻值的选择� 改造后全部改为电缆出线,电容电流要比架空线路高得多,需将原小电流接地方式改为经小电阻接地的大电流接地方式。从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入手,尝试了多个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系统的稳态和瞬时二方面进行计算,并比较随之改变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值、单相接地故障健全相电压值及弧光接地过电压值、铁磁谐振过电压值等,然后按照运行规程和继电保护等约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计算考虑系统总电容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工频过电压、继电保护配合及通信干扰限制等,将接地电阻阻值确定为5Ω[2]。�2.4 保护定值的调整� 系统接地方式改变及加装具备故障状态纵差保护功能的FTU后,对原110�kV变电站内的馈线、母线、主变压器、备自投各类保护定值均根据新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上级500�kV变电站相应出线的保护定值也作了微调。�2.5 其他� 少数企业原采用架空线路,这次统一改为排管电缆。此外,在小区内敷设了多模光纤的环网信道,既为配网自动化提供高速可靠的数字信道,又为抄表、MIS系统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预留了通信手段。� 由于FTU及开关操作都必须有可靠的不间断电源,以保证在配电网出现线路故障,导致保护动作、出线开关跳闸、故障电路全部停电或进行设备检修时,仍能提供FTU工作电源、通信电源和开关操作电源,故在各用户变配置了专用的小型220VDC高频开关式直流操作电源。�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摘要】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0概述�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 -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摘要】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0 概述� 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电网自动化。�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已经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上进行了配电网自动化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开环运行模式[1],故障恢复时间都在30�s以上甚至数分钟,不能满足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只能采取双回供电、自备发电、大容量UPS等高成本方式来弥补。在此背景下,笔者单位与有关电力企业合作,在某国家级开发区配备了闭环运行方式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经过2年多的运行证明,系统功能和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大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开创性意义。�1 供电区域配电网概况及配网自动化规划功能和目标 该区共10�km2,区内110�kV变电站一座,目前投入�MVA变压器2台。110�kV进线2回内桥接线,分别引自上级500�kV变电站。出线为35�kV�10回、10�kV�14回,改造前为架空线路与电缆出线混合方式,中性点不接地;改造后全部以电缆排管方式引出,小电阻接地。二次设备原采用常规继电保护和远动,仅有遥测、遥信送往上级调度中心,通信通道为载波和扩频,备有商用电话。� 拟分二期全面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本期规划主要目标是:� (1)以全闭环运行方式实现区内配电网自动化。� (2)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N-1”供电安全准则,供电可靠率。� (3)建立配电监控系统,提高供电质量,电压合格率98%。� (4)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时,能自动进行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5)实现对用户侧设备的远方监控、抄表等负荷管理功能。� (6)同时容纳开环运行的方式。本期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SCADA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及处理、人机联系和制表打印;� 2) 馈线自动化功能主要是故障识别、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 3) 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4) 包括远方自动抄表功能在内的负荷侧管理功能;� 5) 与变电站RTU和上级调度中心通信功能包括传送遥测、遥信和接收控调命令。对于电压无功控制,本系统只向变电站/上级调度中心传送电压运行值,不在本系统中进行调压操作,但提供接入用户侧调压装置的接口,也可传达并执行上级配电中心的调压指令,并保留功能上的扩充余地。�2 对原配电网改造的主要内容�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由于该110�kV变电站原有保护远动均采用常规装置,不具备联网、与用户变电室通信等功能,故首先对变电站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微机型的远动和保护系统。改造后的系统具备完善的“四遥”功能和微机保护功能,并能与调度中心、上级配调中心、本级配调中心、客户端RTU/FTU等进行通信。�2.2 部分用户变电室改造� 由于该开发区配网自动化规划设计采用电缆环网方式,所涉及的用户变电室在改造后均以2回电缆出线,与上下家企业连成环网,出线均安装可以遥控的开关。� 在每个企业的降压变加装DEP-900型FTU,并以光纤为信道连成环。区内整个配电网采用手拉手环网方案,可以在线路故障时就近的断路器自动跳闸,动作时间短,不依赖主站,对系统无冲击,避免了开环系统需开关多次跳合判断故障而带来的弊端。�2.3 接地方式的改变及接地电阻值的选择� 改造后全部改为电缆出线,电容电流要比架空线路高得多,需将原小电流接地方式改为经小电阻接地的大电流接地方式。从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入手,尝试了多个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系统的稳态和瞬时二方面进行计算,并比较随之改变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值、单相接地故障健全相电压值及弧光接地过电压值、铁磁谐振过电压值等,然后按照运行规程和继电保护等约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计算考虑系统总电容电流、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工频过电压、继电保护配合及通信干扰限制等,将接地电阻阻值确定为5Ω[2]。�2.4 保护定值的调整� 系统接地方式改变及加装具备故障状态纵差保护功能的FTU后,对原110�kV变电站内的馈线、母线、主变压器、备自投各类保护定值均根据新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上级500�kV变电站相应出线的保护定值也作了微调。�2.5 其他� 少数企业原采用架空线路,这次统一改为排管电缆。此外,在小区内敷设了多模光纤的环网信道,既为配网自动化提供高速可靠的数字信道,又为抄表、MIS系统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预留了通信手段。� 由于FTU及开关操作都必须有可靠的不间断电源,以保证在配电网出现线路故障,导致保护动作、出线开关跳闸、故障电路全部停电或进行设备检修时,仍能提供FTU工作电源、通信电源和开关操作电源,故在各用户变配置了专用的小型220VDC高频开关式直流操作电源。�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摘要】对闭环运行方式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探讨0概述�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

毕业论文的双横线

我这个是Word2007版本。

如果你的是Word2003版本按下面顺序操作

菜单栏——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

一般在页眉选项中都有样式给你选择。

截个图,或者发过来我看看,内容你可以删掉。

以word为例,其弄论文封面横线的方法是: 1、首先将光标定位在需要输入下划线的位置; 2、单击开始,下划线按钮(或按Ctrl加U组合键); 3、按空格键,即可输入下划线; 4、下划线的长度,由输入空格键的数量来确定,所以需要等长度的下划线,输入相同数量的空格即可。 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它最初是由RichardBrodie为了运行DOS的IBM计算机而在1983年编写的。随后的版本可运行于AppleMacintosh(1984年),SCOUNIX,和MicrosoftWindows(1989年),并成为了MicrosoftOffice的一部分。Word2001集成在MacintoshOffice中,在2000年十月发布。Word2001也有单独发行的版本。Macintosh版本的WordX在2001年发布,它是第一个本地支持(并且需要)MacOSX的版本。 更多关于论文封面横线怎么弄,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毕业论文页眉双线

页眉页脚——细线上画一条线,点击绘图工具栏右边的线宽:手写,关闭页眉页脚。

可以自己画线,也可以直接用双下划线.

我这个是Word2007版本。

如果你的是Word2003版本按下面顺序操作

菜单栏——文件——页面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

一般在页眉选项中都有样式给你选择。

找到这个应该就能看懂吧!!!

  • 索引序列
  • 双母线可靠供电毕业论文
  • 无线供电毕业论文
  • 供电方案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论文
  • 毕业论文的双横线
  • 毕业论文页眉双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