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文学评论》期刊文章

《文学评论》期刊文章

发布时间:

《文学评论》期刊文章

1、文学评论属于发表周期一般在1-60天左右,在论文发表之后等待编辑老师的一个准确的回复,编辑部会通过邮件或者是电子录用通知书的方式进行回复信息,确保文章录用。2、在确定收到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之后,该期刊会给作者发送确认刊登的具体相关信息,如刊在哪一期上等等。3、支付版面费。一般都是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部分也可以通过邮政汇款的方式。4、最后在进行文学评论杂志版面费汇款或者是银行转账之后,要求杂志社开具相关的发票等信息,后期进行报销使用。

» 游客: 注册 | 登录 | 论坛向导 | 帮助 返回 学术论坛首页Web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 文艺评论 (Page:) » 狄更斯及其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狄更斯及其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 标题: 狄更斯及其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梦的轻波超级版主积分 1080发贴 866精华 43注册 2003-9-22状态 离线 第 1 楼 字号 ----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30pt 35pt 40pt 45pt 50pt狄更斯及其小说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梦的轻波 2004-1-29 00:03 发表于: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作者:葛 桂 录来源:【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南京大学,南京210093)--------------------------------[摘 要] 20世纪上半叶狄更斯及其多部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后,大大促进了普通读者对这位英国小说家非凡生活经历、独特创作风格,以及不朽文学贡献的了解和把握。20世纪下半叶,我们对狄更斯的评价总是特别强调其作品内容的批判暴露性特征、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局限性。不过,狄更斯小说的创作方法与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去甚远。对其人道主义思想,我们也应该给予积极而客观的评价。[关键词] 狄更斯 人道主义 中国 接受 影响[中图分类号]I O-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S07-005(2000)02-0114-07[收稿日期] 2000-03-05[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委社科基金项目《英国作家与中国》,课题成果之一。[作者简介] 葛桂录,男,1967年生,淮阴师院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著有《比 较文学教程》(执行主编)等。一、“善状社会之情态的迭更司”——20世纪上半叶狄更斯在中国在20世纪上半叶,每一个喜欢狄更斯作品的中国读者首先要感谢林纾,因为就是他最早把狄更斯领到了中国。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学到中国的第一人,林纾之真正认识西方文学的妙处,也是在接触狄更斯之后,因而在其所有译作中,最重视的也正是狄更斯的小说。林纾从1907年到1909年间共翻译了狄更斯的五部小说:《滑稽外史》、《孝女耐儿传》、《块肉余生述》、《贼史》、《冰雪因缘》。[1]这几部译作被公认为林纾所有翻译作品中译得比较理想的小说。中国读者正是通过他的译品,才最早认识了英国这位久负盛名的伟大小说家。对我国新文学作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林纾翻译介绍狄更斯小说五种并产生重要影响之后,民国时期又有一批翻译者陆续介绍了狄更斯的不少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长篇小说方面,薛一谔、陈家麟翻译了《亚媚女士别传》(上下卷,即《小杜丽》);魏易翻译了《二城故事》(即《双城记》);常觉、小蝶翻译了《旅行笑史》(上下卷,即《匹克威克先生外传》的节译本)[2]。狄更斯的中短篇小说也有一些翻译介绍,有的作品还有多种译本。如狄更斯《圣诞故事集》中的一个中篇故事《圣诞欢歌》(A Christmas Carol )先后就有三个文言体译本、两个白话体译本和一个仿作改写本。其中,竞生的译本题作《悭人梦》刊于1914年《小说时报》21期;孙毓修的译本题作《耶稣诞日赋》刊于1915年《小说月报》5卷10号; 1919年上海东阜兄弟图书馆也出版了闻野鹤题为《鬼史》的译本;1928年上海商务馆出版了谢颂羔题为《三灵》的译本;1945年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方敬题作《圣诞欢歌》的译本。而根据狄更斯这个故事改写的一篇仿作则是天津人一鹃刊载于《礼拜六》杂志上的《一个侮辱圣诞节的人》(上、下)[3]。为大家竞相翻译或仿作的这个中篇小说,通过一个年迈而吝啬的商人从极端蔑视圣诞节日到虔诚信奉圣诞精神,从冷酷无情到最终变得温柔慷慨这样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狄更斯相信人与人之间必须保存更多信任和爱的伟大思想,反映了大家的共同心声;加之这篇小说是通过三个幽灵去展开情节的,构思奇特,因而深受读者喜爱。狄更斯的中篇小说《生活的斗争》(The Battle of Life)也是《圣诞故事集》中的一篇。这篇小说出现了周瘦鹃题为《至情》的文言体译本,以及陈原题为《人生的战斗》的白话体译本[4]。狄更斯的短篇小说《星》也有烟桥、佩玉的译本和周瘦鹃的译本[5]。周瘦鹃还翻译了狄更斯的其他小说,如《幻影》、《前尘》[6]等。20年代以前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狄更斯的介绍和评论文章。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年第四期上就刊登了一篇为纪念狄更斯百年诞辰而发行精美肖像情况的介绍文字。孙毓修在1913年《小说月报》4卷3号上著文则首先称狄更斯“非独著于一国,抑亦闻于世界。”并高度评价狄更斯小说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文中还特别介绍了狄更斯描写人物的特长,足见作者对狄更斯小说艺术魅力的赞赏溢于言表,同时也表明本世纪初期中国对狄更斯小说的认识、接受着重体现在其作品鲜明的社会功能和精湛的人物描写艺术这两个方面。20年代也有不少对狄更斯作品的翻译介绍文字。1922年4月的《学衡》杂志第四期上刊有狄更斯的画像。1926年《小说世界》13卷14期到14卷25期连载了伍光建翻译的狄更斯名著《劳苦世界》(现通译为《艰难时世》),并作为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商务馆于1926年12月出版了单行本,该书译者序概括了这部小说的特色及其重要价值。另外,1928年10月魏易自译自刊了狄更斯的另一部名著《双城故事》。沈步洲等译注的英汉合注本《二城故事》也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本时期对狄更斯的评价介绍也出现不少著述。谢六逸在《小说月报》13卷6号上的一篇文章就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狄更斯的创作情况。[7]文中把狄更斯称为继司各特之后描写社会贫困的最有势力的英伦第一小说家。《语丝》杂志刊载了德国批评家梅林格的《论迭更斯》一文。该文介绍了狄更斯这样一位最受德国人喜爱的大小说家,其具有旺盛创造力并确信民主主义、富于同情心的一面[8]。周瘦鹃翻译了狄更斯的一些小说,同时他还多次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狄更斯的一些趣闻轶事。如《爱修饰的文学家》[9]就反映了狄更斯成名之后的一个生活侧面。同时,周瘦鹃在该文中还以狄更斯小说艺术创作特点为例说明做小说本非难事,“但须留意社会中一切物状。一切琐事。略为点染。少加穿插。更以生动之笔描写之。则一篇脱稿。未始不成名作。”并指出狄更斯这种小说取材的方法特点对自己创作产生的诸多影响等等[10]。韩侍桁在《十九前半世纪英国的小说》一文中也认为狄更斯在英国文学中最与众不同。他有两种伟大的才干,即能够给死物加进人工的生气;能够象伟大的画家一般地捕捉与描绘人物的特形。文中特别强调狄更斯有一种讽刺家的才干,能够在刹那间观察出来某些奇异,而能生动地夸大地描画出来。[11]与20年代相比,30年代出现了翻译介绍狄更斯的高潮。1930年上海北新书局印行的林惠元译《英国文学史》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狄更斯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重大功绩及其人道主义小说的显著影响等基本情况,书中称狄更斯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和最独创的作家,用小说来唤醒人们提倡合于人道的对社会弊端的改革,因而他是文学中改革运动的领袖。1931年上海广学会翻译出版了美国清洁理女士所著的《迭更司著作中的男孩》一书。1933年吕天石《欧洲近代文艺思潮》(上海商务版)一书论及狄更斯时,也明确揭示出其作品中表现个人反抗社会的小说主题。1934年《国闻周报》上发表一篇题为《英国文坛新发现不列颠博物院秘档记——小说名家狄更斯夫人之泪史》的译述文章,则非常及时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了狄更斯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中的不圆满状态以及在小说作品中的诸多表现,1935年《中学生》杂志55号上刊登的一篇朱自清写的《文人宅》(伦敦杂记之四),则带着我们参观了伦敦的狄更斯故居。1936年《文学》杂志6卷4号、6号上也载文介绍了英美国家纪念狄更斯成名作《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发表百年的盛况。另外还有不少著作对狄更斯及其小说艺术作了详细介绍,如1935年出版的《西洋文学讲座》(英国文学部分,曾虚白著)、1936年出版的中译本《英国小说发展史》(Wilbur 原著)、1937年出版的《英国文学史纲》(金东雷著)等。这些书籍也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接受狄更斯作品提供了很大帮助。1937年是狄更斯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纪念。这一年《译文》新三卷一期为此刊发了“迭更斯特辑”,翻译介绍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苏联批评家写的纪念文章《迭更司论——为人道而战的现实主义大师》。文章指出,狄更斯作为一个人道情感的提倡者,其小说描述了小人物的境遇,同时其作品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思想矛盾性:“他要想除去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社会罪恶,但并不去触动这制度本身,因此产生了他那拥护明确的缓和办法的创作活动,因此产生了他那希冀劳资妥协和贫富妥协的倾向。这产生了他那些和解的‘圣诞故事’,这些和解的倾向反映着作为一个中等阶层的人道主义者的迭更斯的性格” [12]。作者认为此种和解的倾向正是狄更斯思想意识中的消极面。通过这篇译文,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苏联学术界对包括狄更斯在内的西方人道主义作家的总体评价标准,进而也为建国以后我国学术界评论这些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西方作家奠定了一个基调。《译文》新三卷一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是克夫翻译的《年青的迭更司》一文,文章则向我们展示了狄更斯童年的苦难经历、青年的创业过程以及创作方面的独特才能。另外,该期《译文》还刊登了许天虹翻译的法国传记大师莫洛亚写的《迭更司与小说的艺术》。《译文》新三卷三、四两期又连续译介了莫洛亚的《迭更司的生平及其作品》(上、下)。后来1941年的《现代文艺》二卷六期上也继续译介了莫洛亚的《迭更司的哲学》。以上四部分正是莫洛亚传记名作《狄更斯评传》一书的全部内容。后来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单行本(1943年7月版)。莫洛亚虽是法国人,但对狄更斯的理解似乎比大多数英国批评家还要深刻,而且有许多见解异常新颖,启人心智。因此,译介莫洛亚这部评传对我国读者全面深刻细致地认识狄更斯是功不可没的。《译文》新三卷三期上还发表了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文章《我对迭更司所负的债》。另外,《译文》新三卷一期配合出版“迭更司特辑”,还刊发了有关狄更斯不同时期的肖像、生活、写作及住宅等方面的图片10幅。总之,《译文》杂志刊发的多篇译文及多幅图片为我们比较集中地了解狄更斯发挥了良好作用,也为30年代我国介绍狄更斯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40年代在狄更斯作品的翻译方面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对狄更斯的评论和介绍文章虽不多见,但颇见新的角度。比如,朱维之就是从宗教的角度去接受和理解狄更斯及其作品的。他在《基督教与文学》一书中称狄更斯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作家,笔下常流露着基督教的思想和感情,其许多作品的基础是建筑在《新约·福音书》之上的。[13]。林海则从比较的角度去分析评价狄更斯及其小说的创作特点。通过比较狄更斯与萨克雷的小说创作后,林海形象地指出:“迭更斯像一个宗教家,背着一面人道主义的大旗,站在十字街头说法,想以苦口婆心来挽回世道人心。萨克雷则俨然一个鲁克理细阿(Lucretius)派的哲学家,专门坐在十八层楼上的沙发里,俯着拖泥带水、蝇营狗苟的人群,顺便发出几声感慨,或来个会心的微笑”。但作者认为:“细想一下,坐十八层楼冷眼静观的萨克雷,要比站十字街头闭眼瞎说的迭更斯可靠一点” [14]。其他评论文章还有如蒋天佐是从翻译的角度论及了狄更斯小说语言运用方面灵活之极、丰富之极的特点[15];何家槐译的一篇文章则通过一个少年酷爱狄更斯小说的生动情形,充分展示了狄更斯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16];林海在另文中也介绍了包括狄更斯式人道主义在内的有关狄更斯及其作品的详细内容[17]。这一时期翻译出版的狄更斯作品颇为丰富。除以前各种译本不断得到再版外,还有不少是初版的译作。如邹绿芷翻译了《黄昏的故事》(收入六个短篇,1944年2月重庆自强出版社)和《炉边蟋蟀》(1947年11月上海通惠印书馆);《大卫·科波菲尔》有许天虹译本(1945年6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和董秋斯译本(1947年6月上海骆驼书店);《奥列佛·退斯特》有蒋天佐译本(1948年3月上海骆驼书店);《双城记》有海上室主译本(1940年4月上海合众书店)、许天虹译本(1946年1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和罗稷南译本(1947年5月上海骆驼书店);《匹克威克外传》有许天虹译本(1945年11月上饶战地图书出版社)和蒋天佐译本(1948年3月上海骆驼书店)等等。这些译本多数附有译者序或译后记之类的内容,比较详尽而深刻地介绍分析了小说家及其作品,这对指导读者理解认识和把握接受狄更斯大有助益。总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翻译介绍狄更斯及其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上所述。不过,狄更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接受和影响,无论在广泛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比不上俄罗斯作家,如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学曾引起中国新文学先驱者们的巨大兴趣和热烈向往之情,其原因是由于中俄两国在国情上具有相似性,而促成中俄两国在文学上的亲密关系的深刻共鸣,这是任何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学所无法比拟的。正是社会现实需要和文学本身的要求,使得中国作家群体对于俄国文学产生出这种喜爱和亲切感。相比较而言,包括狄更斯在内的其他欧洲作家在中国新文学作家心目中的地位要稍逊一些。而且狄更斯现实主义小说中那种理想主义的成分、浪漫主义的气息、人道主义的基调,也难以被主张为社会为人生的新文学家们普遍接受。更有在民族文化心理方面,中国作家接受狄更斯小说所展现的英吉利民族心理和文化生活时,也多少存在着某些心理隔膜。因此,狄更斯在本时期就无法达到全面而深刻自觉接受的程度。二、“为人道而战的社会批判者”——20世纪下半叶狄更斯在中国建国以后涉及狄更斯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题为《狄更司笔下的美国》的译文,该文译自苏联刊物。文中谈及狄更斯1842年美国之行及其《游美札记》,认为狄更斯的美国见闻激起了他的愤怒和责难,《游美札记》则是控告美国社会组织与一切生活方式的起诉书,暴露了美国奴隶主的原形。同时文章也指出,狄更斯该书在今天仍未失去真实性,它所暴露的社会和国家制度,也属于这个世纪的美国,它目前正在幻想把整个人民变成服服贴贴的奴隶[18]。我国对狄更斯的研究评价受到苏联学术观点的影响很大。苏联学术界在接受狄更斯时,特别强调其作品中的批判暴露性内容、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面性,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且鲜明地反对英美批评界对狄更斯的认识评价。这在1956年《文史译丛》创刊号上刊载的两篇译自苏联的文章《英国文学概要》和《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后一篇文章的作者还说英国反动的批评家完全丧尽民族自尊心,完全不懂得爱护自己民族的伟大艺术,对其伟大遗产闭口不谈,或故意贬低歪曲,压抑其暴露性作品的意义,贬低他创造形象的批判意义,并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方法问题避而不谈,而把他称为浪漫主义作家。进而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批评家无法揭示出狄更斯现实主义的真实内容及意义,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及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的著作武装起来的苏联文艺学,才能给狄更斯创作以科学的评价[19]。受苏联学术界这种研究思路的影响,我国学者评价狄更斯的出发点及基本内容也大致如此。比如,全增嘏1954年写了《谈狄更斯》一文,其写作目的就是批驳英美批评家对狄更斯作品的弃绝态度。针对英美批评界认为狄更斯作品结构散漫、人物夸张、嘲笑露骨、感伤过分的看法,该文结合作品一一加以辩驳。文章最后也指出:“在今日之下来读狄更斯有重大意义。今天英美等国资本主义虽是在作垂死的挣扎,但仍然是很猖狂的。和资本主义做斗争,狄更斯仍然是我们的同盟军,仍然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力量。”[20]紧接着以后的几年间,学术界和读书界都非常重视对狄更斯的介绍与研究,特别是在1957年和1962年发表了大量文章,形成了两次高潮。1957年我国大量介绍狄更斯,是由几部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匹克威克外传》、《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等在中国上演所引起的。为满足观众对狄更斯及其作品了解的浓厚兴趣,学者们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电影》和《大众电影》等多种报刊上纷纷撰文介绍狄更斯及其相关作品。尽管这些介绍都是一般知识性、鉴赏性的,但却为我国普通读者认识狄更斯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该年发表在《南大学报》第一期上华林一写的《谈谈狄更斯的“劳苦世界”》一文,分析了狄更斯的重要作品《艰难时世》。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所采用的社会政治历史批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评价西方作家的一种基本研究模式。1962年是狄更斯诞辰150周年纪念,这更成为我国学者集中介绍评价狄更斯的一个契机,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大批文章,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研究论文,由此也便形成建国后十七年中介绍和研究狄更斯的真正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大学陈嘉、范存忠、姚永彩三位先生写的文章。陈嘉的论文《论狄更斯的〈双城记〉》也是针对英美资产阶级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在《双城记》理解与估价上的种种不正确、甚至故意歪曲的说法而写的。文中既驳斥了不少资产阶级文艺批评家企图贬低狄更斯而说他诋毁法国大革命的谬论,也指出由于狄更斯的阶级局限性和人道主义思想,使他对法国革命的历史过程采取一系列不正确、甚至根本错误的态度,但并未因此否定法国革命的正义性与必然性[21]。范存忠的论文《狄更斯与美国问题》则综述了狄更斯作品对19世纪中叶美国情况的反映以及对若干美国社会问题的认识情况,认为对美国社会尽情刻画和揭露,他提供的材料在不少方面比传统历史家所贡献的更真实更典型,有很大的进步意义。[22]姚永彩的论文《从〈艰难时世〉看狄更斯》在指出狄更斯揭露社会罪恶同情贫苦人民的痛苦不幸的同时,也表明他那种以情感与友爱作为改造社会现实的药方的做法,会引导人们脱离正确的斗争道路。文中也指出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有害的一面,即以抽象的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力图以阶级调和代替阶级斗争。[23]本时期全面分析狄更斯创作的一篇带有总结性的文章则是杨耀民发表在《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上的长达三万字的论文《狄更斯的创作历程与思想特征》。以上的一些评论文章都是侧重于思想内容分析的,而且又倾向于社会政治层面的探讨,由此得到的结论就显得大同小异。王佐良在1962年12月20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狄更斯的特点及其他》,则是当时唯一的一篇侧重于狄更斯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该文篇幅不长,却紧紧抓住狄更斯的创作特点,指出在其小说艺术里,真实的细节与诗样的气氛的混合,具体情节与深远的社会意义的混合,幽默、风趣与悲剧性的基本人生处境的混合,正是这一切使狄更斯的作品丰富厚实,而且充满了戏剧性。总而言之,回顾一下建国以后十七年期间狄更斯在我国的接受情况,可以看出:第一,对狄更斯的认识和评价受前苏联学术界的影响很大。在思想观点与研究方法论上都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去分析狄更斯作品的思想内容,特别强调的是其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暴露性,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等等;同时也无不指出狄更斯的阶级局限性、宣扬阶级调和论、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等内容,这由当时的政治气候与理论导向使然。第二,对狄更斯研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反驳英美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的相关评价,认为以此可以捍卫狄更斯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而介绍与评价狄更斯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古为今用,借此来认识看待现今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丑恶现实,着重看待的是狄更斯小说的认识价值和文献价值,对其审美价值多加忽视甚至排斥。其原因与当时中苏社会主义阵营与英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的国际政治形势有关,也使得对狄更斯的评价和接受就成为反英抗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起到了一种武器的作用,因此这一段时期的研究打上了鲜明的历史时代烙印。“文革”以后,学术界对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的狄更斯的介绍与研究出现新的高潮。1978年《外国文学研究》创刊号上王忠祥的文章《论狄更斯的〈双城记〉》,和1979年《读书》第二期上赵罗蕤的文章《批判的现实主义杰出作家狄更斯》都基本承续了文革前对狄更斯的总体评价,并为新时期以后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学术界评论狄更斯奠定了基调。进入80年代,介绍和研究狄更斯的文章极多,并出现新的研究趋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涉及到的有关评论文章相当多,但毫无例外地都指出了它的两重性,而又凸现出其消极意义。有的文章评论中的“左”的倾向相当明显,这表明我们对狄更斯小说创作中的这种主导思想还应该尽量客观而深入地认识理解。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的卓越成就是人所共知的。这一时期就出现一些文章专门论及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问题。如任明耀探讨了狄更斯作品中别具一格的“怪人画像” [24];郭珊宝则认为狄更斯人道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即注意塑造儿童形象;[25]。其他还有文章谈及了狄更斯笔下的劳动人民形象、女性形象和扁平人物形象等问题。关于狄更斯作品艺术特色方面的内容得到普遍重视,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潘耀泉的文章首先比较早的对此作了总体论述[26]。李肇星、郭珊宝、王力在其文章中也都对狄更斯的小说作了细致阐述,富有启发意义[27]。更值得我们加以注意的是,这时期评价狄更斯的作品,有些文章突破了传统定论,展示了更符合狄更斯小说创作实际情况的新认识。比如,《圣诞欢歌》作为一部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优秀作品,以往大多数评论都认为它提倡的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思想,而受到一致的批评否定。这种沿袭“阶级论”的过于简单的评论,到80年代初期受到挑战。郭珊宝在其文章中就认为这部作品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人的性格的两重性的探索,是对人怎样丧失人性和怎样复归人性的探索。狄更斯的深刻之处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不仅在于阶级压迫与造成贫富对立,更在于摧残人性、摧残一切人的人性,而一切人性的沦丧,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端和更深重的创伤。一切人性的复归正是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同情不仅倾注在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身上,而且倾注于一切被迫丧失人性的人身上[28]。与《圣诞欢歌》在以往得到的普遍否定性批评相比,狄更斯的另一部作品《游美札记》获得的则是一致的肯定性评论。人们只看到狄更斯在作品中对美国社会生活和制度各方面,特别是奴隶制的暴露批评的一面,而这与作品本身叙述的实际情况也有较大出入。张玲在为《游美札记》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狄更斯访美时值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显得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狄更斯笔下对当时美国社会某些进步方面所做的肯定,符合历史真实。而以往有些评论家只根据本人研究这部作品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需要,对书中所反映的狄更斯的对美国的看法加以不确切的诠释,诸如把狄更斯对美国某些监狱管理制度的批评夸大为反映“监狱制度的惨无人道”,把狄更斯对于当时美国国民性和社会风尚以及日常生活的一般介绍或略试品评解释为强烈的贬斥和指责,也有的又由于肯定和赞美当时美国社会的某些长处和优点,而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这是狄更斯思想局限性的表现,等等[29]。张玲的这些看法对我们重新客观评价狄更斯作品应该是有启发意义的。朱虹在1982年到1984年的《名作欣赏》杂志上发表了有关狄更斯小说的一组赏析文章,涉及到狄更斯的绝大多数作品,这些文章后来汇集出版了单行本《狄更斯小说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名作欣赏》杂志还从1984年第4期起连载了朱延生翻译的莫洛亚所著《狄更斯评传》一书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汇以单行本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11月出版。另外本时期出版的有关狄更斯的著述还有:罗经国所编《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张玲所著《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北京出版社1983年)、伊瓦肖娃的《狄更斯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赫·皮尔逊的《狄更斯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等。这些著作大大促进了狄更斯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广泛普及和深入研究的进程,为狄更斯在中国的接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入90年代后,也出版了不少有关狄更斯的传记,如埃德加·约翰逊的《狄更斯:他的悲剧与胜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杰克逊的《查

期刊文章评论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

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国外医学期刊天篇文章不会给回复。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期刊文章是由编辑审核以及发表的,一般不会提供任何回复,如果读者有任何问题,可以在期刊网站上发布评论,作者可能会看到并回复评论,但不会直接回复文章。

如何总结期刊论文?发布时间:2018-07-06 11:51:21总结一篇期刊文章的过程是对一项已完成的研究进行重点概述。期刊文章总结为潜在读者提供了简短的描述性评论,让他们了解文章的重点。写一篇期刊文章总结是大学生和研究助理共同的任务。只要稍加阅读总结,你就可以知道如何有效地阅读这篇文章。那么如何去写论文的总结呢?接下来就让papertime的小编来告诉你。先去读一下摘要,摘要是作者为总结研究文章而写的短文,摘要通常包括你的论点课题,假设等等,一般不超过100-200字.摘要简要总结了期刊文章的内容,为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重点。如何去撰写摘要可以去看看小编撰写的《如何撰写论文摘要?》然后跳到结论,找出论文的研究结果,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了解论文复杂的轮廓和论点。如果你先阅读论文的结论,就会更容易理解这些信息。在得出结论后,你仍然需要回去阅读这篇文章,但前提是研究仍然适用。如果你在收集研究,如果你在寻找一些不同的观点,你可能就不需要另一个支持你的原因了。确定文章的主要论点或立场。为了避免做重复功,提醒自己主要的想法,确保你第一次就把它读对了。阅读时记笔记,突出或强调主要观点。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或第二段。这是你应该把他们的论文的论点放的地方。找出论文的论点,并确定你试图通过研究证明的主要论点或观点。在写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人称代词我,你,我们,你,我,显得不科学专业。尽量保持语气的客观性。你甚至可以去适当去批评你的这篇文章,并且概述它。在文章的开头,可能在导论中,你应该讨论研究的重点,以及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这就是你总结的开始。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你希望通过研究来证明的主要论点。这一部分讨论了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换句话说,你需要总结你是如何通过第一手研究或数据收集得出结论的。一篇文章的总结不应该去复制原文,一般来说,总结的目的是总结你的观点,而不是提供你自己的补充和论述,避免直接引用期刊文章中的文字。在撰写期刊文章总结时,要更多地理解这些想法,同时又要关注它们的意义和预期内容。

评论期刊文章

等你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知名度达到比较权威的程度,有些期刊会主动找你写的。如果还处在默默无闻状态,写了也不会有期刊发表。但对于国外出版的学术期刊,有部分会在网络版上为读者提供评论论文的入口。你可以针对期刊中的论文发表评论(Comment)或读者来信(Letter),期刊会在网站上展示,与原论文作者进行学术讨论。有些期刊如果认为你的评论有价值,也可以选择性在期刊上发表。

目录方法1:做一个活跃的读者1、通读一遍文章掌握大意。2、第二遍通读,边读边标注。3、给你的标记做一个图例,用一个特殊符号来区别正文中让人费解,或是很重要,或前后不一致的部分。4、在读第二或者第三遍的时候做笔记。5、提出一个大概的观点。6、列出一个可以查找论据的资源清单。方法2:搜集论据1、思考作者的中心意思是否合乎逻辑。2、审核作者的简介和结论,确保其与论证内容相符合。3、查找有没有以作者的名义表达的偏见。4、思考作者对其他学术文章的分析。5、留意作者是否引用了不可信的论据。6、仔细阅读文章。7、考虑科技文章中的研究方法。8、深度挖掘。9、切记评论文章不需要完全赞同或者全盘否定。方法3:设计文章的结构1、首先写一个列举了你的论点的简介。2、在评论的主体段落中列出论据。3、在评论文章的结尾丰富你的论点。4、用富有逻辑、客观的语气来表达你的观点。5、总结你的论点并提出可能的影响,以此结束你的评论文章。学术评论是对一篇文学或科技类文章的客观分析,重点在于分析作者是否运用基于事实的合理及适用的论据来论证其主要观点。写学术评论很容易变成对原文观点的总结,而没有对原文真正的分析和质疑。一篇好的评论能够展现你对论文的理解,并列举充分的论据验证你的理解。按照以下建议学习怎样写出一篇全面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方法1:做一个活跃的读者1、通读一遍文章掌握大意。第一次通读一篇文章,应该直接尝试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整个论点。注意作者的论题。2、第二遍通读,边读边标注。有时候用红色的笔标注从而突出,会很有帮助。在读第二遍的过程中问自己以下的问题:作者的论题,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证所要证明的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的预期读者是哪些人?这篇论文是否有效的传达给了目标读者?作者的论据是否充分而可靠?作者的论点是否存在漏洞?作者是否曲解了论据或者给论据加入了个人的偏见?作者是否得到了一个总结性的观点?3、给你的标记做一个图例,用一个特殊符号来区别正文中让人费解,或是很重要,或前后不一致的部分。例如,你可以在重要的段落下画线,圈出有争议的地方,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标注星号。做一个包括指定符号的图例可以让你迅速的标注一篇文章。尽管需要花些时间来识别自己的符号,它们会迅速扎根在你的脑海里,相比没有图例,能让你更轻松的读完一篇文章。4、在读第二或者第三遍的时候做笔记。除了标记符号之外,在阅读时有联想的时候做笔记也很有帮助。比如你意识到作者的一个观点可以被之前看到的一个科学研究所推翻,在空白处,在单独的一张纸,或者在电脑上做笔记。不要傻乎乎的认为到你开始动笔写评论的时候,你还会记得这些最开始的想法。边读边花些时间写下你的意见和想法。当真正要把你的想法写成一篇分析论文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这么做而感到高兴。5、提出一个大概的观点。在读完文章两到三遍之后,评价作者的整体论点。记录你对这些内容的初始反应。6、列出一个可以查找论据的资源清单。回忆你所读过或者记录过的文献,看能否用来评价这篇文章。方法2:搜集论据1、思考作者的中心意思是否合乎逻辑。验证作者的假设,并与其他类似的例子比较。即使作者做了一定的研究并且提到了相关专家的名字,分析传达的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和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2、审核作者的简介和结论,确保其与论证内容相符合。3、查找有没有以作者的名义表达的偏见。如果作者从文章所表达的结论中获利,那有可能有些偏好已经透露出来。偏好包括互相矛盾的论据,不合理以致结论看上去与实际有偏差的论据,以及文章中阐述作者自己不成熟的观点。理论依据充分的观点完全没有问题,但那些缺乏理论支持的观点需要以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偏见也有可能来源于某种倾向。需要留意偏见可能与种族,血统,性别,阶层或政治有关。4、思考作者对其他学术文章的分析。如果作者对另一位学者的研究提出质疑,阅读该文献,看看你是否同意文章中提到的分析。通常,读者对别人的观点的理解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你的理解和作者的理解不同的地方。留意其他学者的观点。如果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个学者对于一篇文章持相同的观点,该观点应更加注重,相比较一个没有很多赞同的观点而言。5、留意作者是否引用了不可信的论据。作者是否引用了五十年前的一篇毫不相关,并在该领域已经无关紧要的文章?如果作者引用了不可信的文献,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可信度。6、仔细阅读文章。文章的内容对于写一篇评论而言极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但不要忽略了作者可能运用到的格式或文学手法。注意作者所使用的晦涩词语和贯穿文章的语气。这对于非学术性,比如文学类的文章尤其重要。一篇文章的这些方面可以反映出论点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用激烈或过分热情的口吻写出的文章也许会在分析中忽略或抵制相互矛盾的论据。多查阅字典,找出某些不知道的词汇的意思。一个单词的解释可以完全改变句子的意思,特别是在某个单词有多种解释的情况下。考虑为什么作者选择一个特定的单词而不是另外一个,该单词也许反映了一些关于论点的意思。7、考虑科技文章中的研究方法。如果对一篇文章中的科学理论进行评论,一定要评价试验中包含的研究方法。问自己以下这些问题:作者是否全面的解释了所用的方法?这个研究设计的是否有重大的缺陷?样本的容量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个控制组用作对照?所有统计性的计算是否正确?其他研究者是否能够重复该实验?该实验在其特定的研究领域是否有显著的意义?8、深度挖掘。运用现有的知识,接受的观点,以及任何你可以搜集到的研究成果来支持或者反对作者的文章。提供经验型的论据来支撑你的立场。虽然论据再多也不为过,但如果过度搜集资料使你的论点变得重复,那也会造成问题。确保每一个文献都能为文章提供独特的参考。此外,不要让搜集的资料冲淡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和论据。9、切记评论文章不需要完全赞同或者全盘否定。事实上,当其不仅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并且运用其他论据,基于作者的观点或者完善作者的观点,这类文学评论最为有趣。如果你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务必在此基础上提出另外的论据或者丰富作者的观点。你可以针对一个论点提出相矛盾的论据,但要保证这一特定的观点是正确的。方法3:设计文章的结构1、首先写一个列举了你的论点的简介。简介不要超过两段并列出评论文的基本框架。从分析所要评论的文章最显著的优点和缺点开始,并探讨其原因。确认包括作者的名字,文章的题目,文章所发表的期刊,发表日期,以及一个包括文章重点和论点的介绍。简介部分并不需要列出你的观点的论据。论据将出现在主体段落中。大胆的在简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即刻说明写作目的。围绕着论点兜圈子不完全认可论点会削弱你在论证时的可信度。2、在评论的主体段落中列出论据。每一个主要段落需要包含一个新的观点或者沿着一个方向拓展你的论点。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用一个主旨句开头,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要认为把整个段落压缩为一个主旨句。这里仅仅是用作过渡到一个新的所有所不同的观点。用一个过渡性的句子作为每个主体段落的结尾,尽管不需要明确指出,但能够暗示下一段的内容。比如,可以写虽然John Doe指出在美国儿童肥胖的数量正在显著增长,但一些美国城市的肥胖率却呈下降趋势。下一段就可以列举出前面提到的现象反常的城市的例子。3、在评论文章的结尾丰富你的论点。不管你的论点怎样充实,通常都至少有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可以做一个回顾,或进一步深化你的论点,并提出可能的影响。给读者留下一个最终的,值得回味的论点。4、用富有逻辑、客观的语气来表达你的观点。避免用一种过分热情或让人引起反感的激动的语气来写作,因为这样做会让很多读者敬而远之。把你的热情投入到严谨的科研中并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5、总结你的论点并提出可能的影响,以此结束你的评论文章。回顾你对于原文的主要观点非常重要,也需要告诉读者你的评论对于这个领域的意义。对于所评论的这个研究领域有什么广泛的应用?或者你的评论文章试着用来指出另一位学者的错误?尽力在结论处用坚定而自信的语句以给读者留下长久的印象,从而展示你的工作的重要性。警告避免不遗余力的总结原文。写一个简短的评论比为了充数而枯燥的总结好得多。避免格式化的评论,比如包括类似“我喜欢”,“写的很差”的评语。相反,注意力集中在原文的内容上。小提示除写作规范特别指定之外,以第三人称和现在时写评论文章。每次在写之前,先阅读格式要求。每次在交给教授,上司或出版者之前,至少检查阅读两遍。态度明确,信心十足的写作。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

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学周刊期刊点评

本科生发文还是有些难度,所以要高端的杂志也难,除非前面挂个您的导师,文章也保证有些水平。建议发《数学学习与研究》吧,还是不错的,应该也能认可。另外,可以发表在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报上,偶尔也是可以发本科生的文章的。我一直认为,学报上的文章学术性还是比一般的杂志要强。可能对对更有用处。祝您好运。

好像是一类普通的刊物的,不是核心的。

G4类专业教育期刊的意思是指这类期刊的作者群体主要是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而且服务对象也都是教育工作者,带有G4标志的刊物代表是教育刊物。

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扩展资料: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哲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综合性刊物。

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学周刊》主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周期:旬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最低档的 省级期刊!!还是旬刊,一个月3期,1年36本!!每一期载论文量达到 260页!!!!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了!!这种期刊就是卖版面费的烂期刊!完全是垃圾期刊!!这种期刊要是能成为中文核心期刊就是没有天理了!!!

文博学刊期刊点评

一、含义不同

博文:指博客上的文章;用作动词时,指在博客上写文章。另有同名人士,下面详细介绍。

文博:学术期刊,《文博》为文博考古类学术期刊,陕西省一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文博》创刊于1984年,在国内外享有学术声誉和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

二、出现时间不同

博文:是网络新词,近几年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文博:《文博》创刊于1984年,在国内外享有学术声誉和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

笔画

例句

(1) 歌声给我力量。每当写博文的时候,听上一首歌,敲击着键盘就别有一番铿锵的足音。似乎那音乐给了我莫名其妙的一股力量,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感。

(2) 在她的博文中,卡瓦什教授深入剖析了美国人和糖果的关系,发现荒谬而有趣的观点比比皆是。

(3) 搜到这些博文简直乐不可支,笑得肚子疼。

(4) 在她的博文中,卡瓦什教授深入剖析了美国人和糖果的关系,发现荒谬而有趣的观点无所不有。

(5) 有趣的是,这个弹窗只放置在博文里,但并不是误放的。

从事文物和博物馆方面工作的人员。

文当然是指知识、文化;博就是渊博之意。文博当然就是知识渊博,满腹经纶之意。 《史记》中有“博文强识(zhi)”一词,“博文”就是阅览群书,引申为知识渊博的意思,“强识”就是记忆力的好的意思,“文博”就是把“博文”反过来说,其实意思是一样的

文博特指文物和博物馆,部分涵盖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索引序列
  • 《文学评论》期刊文章
  • 期刊文章评论
  • 评论期刊文章
  • 学周刊期刊点评
  • 文博学刊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