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绥化师专学报

绥化师专学报

发布时间:

绥化师专学报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论萧红 [日]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陈堤《黑龙江大学学报》1979,1肖红论赵凤翔《开封师院学报》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郭一文《艺谭》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程克夷《艺丛》1981,1△肖红创作初论邢富君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华铭《辽宁师院学报》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钟汝霖《北方论丛》1981,5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大地》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钟汝霖 《北方论丛》1982,1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十月》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柯平凭《社会科学战线》1982,3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张宇宏《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张毓茂《新文学论丛》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陈瑞琳《社会科学辑刊》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日]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4,8萧红的中国心钟汝霖《黑龙江艺术》1984,10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邢富君《社会科学辑刊》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等《绥化师专学报》1985,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宏《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钟汝霖《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87,3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王小平《艺谭》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绥化师专学报》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宋德胤《学术交流》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鲁民夫《呼兰师专学报》1988,1萧红和创作端木蕻良《文艺报》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顾尚满《社会科学辑刊》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王挺《绍兴师专学报》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问题――由《生死场》说起[日]片山智行《社会科学战线》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侯广旭《呼兰师专学报》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秦林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李计谋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陆文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铁峰《龙江社会科学》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龙江社会科学》1991,5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 曹桂珍《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呼兰师专学报》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周清和《绥化师专学报》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秦林芳《江海学刊》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卢安奎《龙江社会科学》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邢富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陈宏《江汉论坛》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刘世楚《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李重华《学术交流》1993,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李计谋《学习与探索》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王淑琴《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于耀生《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杨雪平《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姜志军《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周细刚《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周清和《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李计谋《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陈伟郑丽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王金城武文茹《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刘丹华《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王秀珍《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陈堤《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光明童翁《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陈向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郑玉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铁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龙江社会科学》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陈世澄《龙江社会科学》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赵琪《山东师大学报》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秦林芳《江苏社会科学》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钟汝霖《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 论萧红 石怀池 《石怀池文学论文集》 1945年出版萧红的《跋涉》 辛知 《新民晚报》 1963,论萧红 [日]立间祥介 《中国革命和文学》 日本平凡社1970年出版论萧红及其作品 许宝铭 《文坛》 1972年8月329期有关萧红、田军的文章 李辉英 《明报》 1973,7萧红的生平与创作 陈堤 《语文双月刊》 1979,1肖红的早期文学创作陈堤《黑龙江大学学报》1979,1肖红论赵凤翔《开封师院学报》1979,1肖红艺术风格散记郭一文《艺谭》1980,3与蓝天碧水永处――肖红及其创作程克夷《艺丛》1981,1△肖红创作初论邢富君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3三朗、悄吟的《跋涉》岁月 司马桑敦 《明报月刊》 1981,3论肖红的文学道路华铭《辽宁师院学报》1981,4萧红的十年文学道路钟汝霖《北方论丛》1981,5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读萧红作品记 孙犁《大地》1981,6Δ抒情诗、风土画——萧红创作的特色 季路 《文学书窗》 1981,民主革命的优秀文艺战士萧红钟汝霖 《北方论丛》1982,1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与肖红诞辰七十周年(附萧红:桥) 钱理群《十月》1982,1Δ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柯平凭《社会科学战线》1982,3 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一辑中论萧红的创作张宇宏《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爱国主义的激情,一直在她心头跳动――读萧红在香港发表的两篇著作札记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5Δ试论萧军和萧红的自叙传作品 李熏风 《呼兰师专学报》1983,1萧红论张毓茂《新文学论丛》1983,1Δ论萧红创作的艺术特色 吴怡 《上海师院学报》 1983,2坎坷四载 文采璀璨——谈萧红1934年至1938年的创作 杨雪平 《文学论丛》 1983,3萧红与乡土文学 宋德胤 《文学论丛》 1983,3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陈瑞琳《社会科学辑刊》1983,4Δ萧红の初期作品について [日]浦元里花 《野草》(日) 1983年6月10日浅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 陆文采等 《社会科学辑刊》1984,1Δ谈谈萧红创作的寂寞感陆文采《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4,8萧红的中国心钟汝霖《黑龙江艺术》1984,10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研究 肖凤 《现代文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Δ略论萧红后期创作邢富君《社会科学辑刊》1985,1试论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等《绥化师专学报》1985,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Δ试谈肖红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宏《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2论萧红及其作品 姜穆 《三十年代作家论》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出版反帝爱国女作家萧红钟汝霖《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87,3收录在《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中Δ萧红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王小平《艺谭》1987,3Δ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绥化师专学报》1987,4萧红与乡土文学宋德胤《学术交流》1987,6萧红与林芙美子生活创作比较谈鲁民夫《呼兰师专学报》1988,1萧红和创作端木蕻良《文艺报》1988,3.19Δ谈萧红的创作风格顾尚满《社会科学辑刊》1988,3Δ试论萧红和阿赫玛托娃相似的艺术风格王挺《绍兴师专学报》1989,2论萧红的家园意识――兼论萧红的人生悲剧秦林芳 《呼兰师专学报》1990,2肖红的文学观与“抗日”问题――由《生死场》说起[日]片山智行《社会科学战线》1990,2Δ论萧红对民间俗语的运用侯广旭《呼兰师专学报》1990,3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谈起秦林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4Δ两萧早期创作比较谈李计谋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陆文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4Δ试论鲁迅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1,4萧红创作主体论铁峰《龙江社会科学》1991,5☆苦闷的黑土之魂:论萧红 曲若镁《龙江社会科学》1991,5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悄声吟唱爱国情――评萧红初登文坛的创作和思想李重华 曹桂珍《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略论萧红是“散文型”作家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 Δ萧红早期创作一瞥李计谋 果崇普《呼兰学人说萧红》 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Δ性格.情感.文学:读解萧红 张广昆《呼兰师专学报》1992,2试论萧红乡土文学创作倾向及其特点周清和《绥化师专学报》1992,2论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秦林芳《江海学刊》1992,2Δ浅谈萧红作品的语言特色卢安奎《龙江社会科学》1992,5萧红创作的时代内容与艺术足迹邢富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6Δ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陈宏《江汉论坛》1992,9Δ论萧红的文化心理和悲剧根源刘世楚《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1萧红创作体裁说李重华《学术交流》1993,2收录在《萧红研究》第二辑中☆论萧红的家庭意识及其意义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3,3Δ萧红现象“阐释”李计谋《学习与探索》1993,6Δ萧红创作散论王淑琴《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试论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立祥于耀生《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的中期生活与创作杨雪平《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式”与北大荒文学风格姜志军《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的早期创作周细刚《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文学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周清和《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散论二题李计谋《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浓郁的东北风多彩的风俗画――萧红作品的乡土色彩陈伟郑丽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与三毛:跨越时空的比较王金城武文茹《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作品的时代地域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刘丹华《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忧郁中的憧憬――简论萧红作品的审美风格王秀珍《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论继承和发扬萧红文学遗产问题陈堤《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巍巍耸立一丰碑――评萧红的历史地位光明童翁《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试谈萧红与鲁迅共同的思想品格陈向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丹心与日月永恒郑玉璋《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萧红论铁峰《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龙江社会科学》1994,1Δ萧红创作思想和审美情感的嬗变陈世澄《龙江社会科学》1994,1《萧红研究》第三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Δ浅论萧红创作的故乡情结赵琪《山东师大学报》1994,2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结构秦林芳《江苏社会科学》1994,2论萧红的艺术风格钟汝霖《萧红新传与十论萧红》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萧红之鲁迅观:兼论“鲁研”的科学与多向发展李计谋关海天《北方论丛》1994,4Δ论萧红创作中的童年母题谭桂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Δ天涯何处是归路:萧红的忆旧情结熊峰《九江师专学报》1995,1论萧红的“恋家情结”叶振忠满力《呼兰师专学报》1996,1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王义祥《学术交流》1996,2Δ萧红论(上)马春林《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2萧红论(下)马春林《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3萧红与杜拉斯艺术风格比较王晓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1庐隐、萧红艺术风格比较论 赵学芳 《临沂师专学报》 1996,1论萧红作品韵味与文体的独特性 游友基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6,5发自黑土地的呐喊:浅谈萧红作品的特色 刘春生《学术交流》1997,1Δ肖红的坎坷经历及其文学创作陆小惠《球海论坛》1997,2两位才女的生命意识:萧红、三毛比较谈刘术人赵晓红《长白论丛》1997,4血泪的控拆,正义的呐喊:论萧红作品中的寂寞和悲哀姚祖发《固原师专学报》1997,1魂牵梦绕故园情:论萧红在香港的生活和创作袁桂娥《许昌师专学报》1997,4论萧红“越轨的笔致”杜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4萧红:被放逐的灵魂宗元《济宁师专学报》1998,1论萧红创作的审美特征陈汉云《社会科学家》1998,5☆回眸凝望处妙笔写故土――沈从文与萧红的比较研究侯运华《河南大学学报》1998,6略论萧红后期的创作心态谭晓云《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6 谈抗战文艺的风格——兼论萧红的小说 曹聚仁 《文汇报》(港) 1957,萧红短篇中的几个女性 也期 《象牙塔外》 1977年12月第21期萧红和巴金小说的英译本 米一苇 《海洋文艺》 1979年第6卷第10期萧红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铁峰 《语文学报》 1982,1 ; 《辽宁师院学报》 1983,3Δ萧红笔下的有二伯 欣文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早期创作一瞥——谈《跋涉》集中女作家五篇小说 李计谋 《语文学报》 1982,1萧红小说创作略论姜影《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萧红小说研究(三)陈宝珍 《东北现代文学史料》1982,4论肖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邹午蓉《南京大学学报》1983,2萧红前期小说浅谈 铁峰 《文学论丛》 1983,3挣扎、觉醒、抗争的三部曲——谈萧红早期创作的三篇小说 张鲁丹 《文学论丛》 1983,3论肖红小说的乡土特色 文立祥等 《学习与探索》 1984,1Δ试论萧红小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陆文采 唐京连 《呼兰师专学报》 1984,1论萧红对鲁迅小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邢富君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84,3萧红短篇小说论 李计谋 《社会科学辑刊》 1985,1Δ论萧红短篇小说的肖像描写艺术 徐树森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6,2肖红小说艺术的独创性 陈昭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7,2论肖红小说的抒情特色 张修德 《许昌师专学报》 1987,3Δ合谐的历史主题二重奏——萧军与萧红的小说创作 杨永群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87,4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 赵园 《论小说十家》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简论萧红小说的主情倾向 王小平 《呼兰师专学报》 1988,1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 阎志宏 《社会科学辑刊》 1991,2Δ丁玲萧红小说美学风格比较论 张秀琴 《宁夏大学学报》 1991,2萧红小说的民族风格特点 赫英伟 王金萍 《龙江社会科学》 1991,5☆萧红短篇小说之鸟瞰 李计谋 果崇普 《呼兰学人说萧红》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6月试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独特价值 单元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1,3萧红小说艺术三题 卢安奎 《呼兰师专学报》 1992,1论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 崔远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2,2Δ萧红小说中的思乡之情 马群学 《呼兰师专学报》 1992,4肖红小说漫论 丰昀 《浙江大学学报》 1993,1△论萧红短篇小说的细节艺术 徐树森 《萧红研究》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萧红小说简论 铁锋 《萧红研究》 第二辑 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唱着所是 颂着所爱——试论萧红早期小说创作 何平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对萧红小说的主体创作风格的再认识 王天臣 《萧红研究》 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论萧红小说的美学特征 姜志军 《萧红研究》第三辑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9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4,3 ☆论萧红小说的艺术风格 蒋明玳 《扬州师院学报》 1994,1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宁萍 《呼兰师专学报》 1994,3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论萧红小说中的“世界”与世界的萧红 唐利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4,4△简论肖红的小说创作道路 张德丽 《延安大学学报》 1995,1萧红短篇小说论析 刘锡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4△萧萧落红觅归处——论萧红小说中的色彩意蕴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 1998,1时代、女性关怀与女性文本——关于萧红小说创作的思考 曾利君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8,1丁玲 萧红小说女性塑造之比较 张秀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8,1浓妆淡抹总相宜——萧红.张爱玲小说妇女问题之比较 吴爱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1998,2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识 [韩]李福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8,3△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52.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53.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54.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55.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56.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57.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58.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59..《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61.《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62.《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training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referring to a specific scene in the Context of the use or non-verbal conduct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they are not really the language units, but in life and sometimes able to express in Communication Language more strongly than the meaning of certain non-verbal behavior often represents the specific mean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attention.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on-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 very large difference. For example, Chinese people believe in "silence is golden", in the silence that are rich in information, or even "silent-time audio,"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the people are quite uncomfortable. When talking to Westerners, the listener will normally be a long time watching each other's eyes, to show the serious listener and the speaker of respect, but in China people are concerned, this is a bad manners, because the Chinese do not accustomed to Stare at each other a long time to do their guide the students to extensive contacts with Western culture materialsAt the university,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class is very limited, but in after-school students have sufficient disposable time and therefore can not rely solely on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o develop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eachers must guide the students to use extra-curricular time reading western English Literature,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comment on current affairs and other materials, from which lessons and cultural knowledge, to increa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to broaden horizons and impro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 addition, foreign instructors in schools should also give full play to foreign instructors in the spread of Western culture, they are living culture teaching materials to enable students to directly exchange with foreign instructors, listening to foreign instructors do reports or lectures, Yanzhuanshenjiao students will serve as a subtle influence Role.[References][1]-fruit, Merli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ability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2002 vol. 8 No. 6 ,121-123[2] Gujiang Wo, East and West compared to you and small. "Journal of Taiyuan Heavy Machinery Institute", 2001 Volume 22 No. 4 ,279-282[3], thick-kun, cross-cultural context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eilongjia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2003 the first 6 ,153-154[4] Wu Feng-p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practices, "the conflict." "Journal of Suihua Teachers College," 2003 No. 1, 90-92[5] Cheng Xiaoli,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thinking.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2003 No. 5 ,105-107

绥化学院学报审稿

稿件要求:文章观点新颖,学术性强,逻辑层次清晰;复制比不高于10%;字数要求6000字符数以上为宜。作者要求:本科以上院校的讲师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读的人文社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录用的稿件适度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和审稿费,对优质稿件给予优稿优酬,稿酬标准执行千字50—300元,根据稿件的学术质量,阶梯式发放稿酬。《绥化学院学报》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概括为:追寻科学理念,探索学术真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大学精神。曾用刊名:绥化师专学报。

很多本科学报是不收高职老师的文稿的.只有少数本科学报才收,例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本科学报,高职可以安排,民生,社科,历史,经济法律,几个栏目的文章审稿一周内邢台学院学报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要求1w字以上文章), 赤峰学院学报 ,绥化学院学报(2天给录用)

绥化学院学报目录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如下:

《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注意

学报的级别与学校的级别有关,大学本科的学报一般是本科学报,专科学校则是专科学报,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是核心学报。本科院校的学报一般达到省级标准,具体的情况取决于学校的实力。

例如武汉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文科部分是核心期刊,理工部分是普通期刊,即国家期刊。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绥化学院学报投稿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育类: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教育研究职业技术经济贸易类:商业时代商场现代化改革与战略集团经济研究财会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文学类:时代文学(双月版)山东文学星星新闻艺术类: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综合类:学术交流东岳论丛医药类:山东医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SSCI来源期刊:经济导刊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甘肃社会科学(增)船山学刊(增)本科学院学报:辽东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培训学院学报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不同: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国家级期刊的主办单位: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领导说详情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内容写的不够吸引或者是条件不符合。绥化学院学报期刊投稿条件:首先文章第一作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次文章内容须在本刊用稿范围内,具体栏目有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依法治国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农问题研究、文学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民俗历史与文化艺术、新闻传播学研究、绥化经济与文化研究、图书情报与信息技术和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最后来稿规范,文稿应项目齐全,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英译(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作者联系方式(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和电子信箱)。

绥化学院学报知网

序号 题 名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明代女官制度考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2 浅谈前后赵的后宫女官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3 小议明代宫廷妇女——从生活角度看其悲苦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5 4 扬州出土的“妾莫书”与“舒宴”印小议——兼论西汉时期的女官制度 东南文化 2007/05 5 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主要论据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9 6 明代女官制度作用分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唐代女官的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对古代皇宫贵族女性文化教育的考察 妇女研究论丛 2004/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对妇女参政的历史考察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0/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中国女子参政的历史考察及现实启示——兼论中国社会男女参政机会不均衡问题 社会科学 1999/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略论上官婉儿及其诗歌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7 2 初唐以宫廷女性作家为中心之游宴诗略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3 论上官婉儿 绥化学院学报 2007/05 4 上官婉儿诗中的《楚辞》典故 作家 2007/14 5 唐代女权文学的神话——上官婉儿的宫廷诗歌创作及其文学史地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上官婉儿与陈子昂之死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上官婉儿生平考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上官婉儿家世考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自言才艺是天真 不服丈夫胜妇人 兰州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本上都发送给你了h*

可以帮你下载个。

  • 索引序列
  • 绥化师专学报
  • 绥化学院学报审稿
  • 绥化学院学报目录
  • 绥化学院学报投稿
  • 绥化学院学报知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