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三毛作品集论文的参考文献

三毛作品集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三毛作品集论文的参考文献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2]“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3]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5]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环腥宋铩⒂星榻凇⒏环ψ髡吒鲂陨实娜松蓟h非械厮?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八苫ā卑愕淖粤登榻岬那娜皇头拧k抟墒谷业搅俗詈鲜实谋泶锓绞健?/p>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8]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C

1、《温柔的夜》

《温柔的夜》是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 《温柔的夜》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2、《梦里花落知多少》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的作品,主要记录了三毛在荷西死后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阴霾的过程。全书萦绕着伤感的气氛,是三毛后期风格的一大代表。

《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的散文集《三毛集》中的一卷,《三毛集》共分五卷,其余四卷分别为《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及《万水千山走遍》。

3、《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4、《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是2007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

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辍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这本书中透露的纯真情怀和异质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性格的痕迹。

5、《你是我不及的梦》

《你是我不及的梦》是2014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本书精选三毛从未结集出版过的二十六篇散文,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贯穿三毛创作全程,为三毛全新散文集。

从荷西的百合花到月牙泉的单纯女子;从尼日利亚丛林到童年记忆 中的关渡;从读者弟弟永不屈服的勇气到学生合力织的百福被……二十六篇散文,篇篇蕴含她对至亲好友的真诚与爱心,对百般世情的关怀与体悟,让读者再次贴近三毛的点滴记忆,再次感受三毛的温柔魅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毛

作者简介: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毕业论文任务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题组 学生姓名 孙梅 班级 中教 04 学号 00060229 课题名称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Ⅰ、题目的目的和要求: 三毛过世已经有十四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她的作品及自杀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很好的解读这位作家,澄清文学史上的疑问,也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三毛,有必要对她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做一番探究,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论文要从作家的性格特征、致命的心理缺陷与作品的内在联系的角度,阐述作品的特点以及作家自杀的必然性。 Ⅱ、论文主要内容: 三毛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本文从三毛的心理特征、作品内容分析、作品形式特点等几方面入手解读了作家。 Ⅲ、论文工作起始日期: 自二○○四 年 四 月 十八 日起,至二○○四 年 六 月 九 日止 Ⅳ、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1.第十周(4月18日—4月25日) 拟订论文大纲,撰写开题报告 2.第十一周、十二周(4月26日—5月9日)搜集、整理资料,组织初稿 3.第十三周(5月17日—5月23日)完成第一稿 4.第十五周(5月24日—5月30日)修改格式、校稿、定稿、打印 5.第十六周(5月31日—6月9日) 答辩 Ⅴ、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跳一只舞也是很好的.三毛散文名作欣赏[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2][3][4][5][18] 台湾.三毛. 尘缘.哭泣的骆驼.序.陕西旅游出版社.. [6][8]台湾.三毛.相思农场.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7][14]台湾.三毛.结婚记.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9][15]台湾.三毛.白手成家. 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0]台湾.三毛.收魂记.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11][12][13][19][20] 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昨日、今日、明日[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16]台湾. 三毛.这样的人生.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7]台湾. 三毛.一个陌生人的死.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 [21]台湾.三毛.我的写作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2]台湾.三毛.五月花.温柔的夜[M].广东旅游出版社.. [23]台湾.三毛.明日又天涯.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 [24]台湾.三毛.云在青山月在天.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5]美.马中欣.三毛真相.[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 指导教师: 学科部主任 二○○ 四 年 六 月 九 日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 ----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摘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叫三毛的人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 关键词: 心理特征 理想自我 表现自我 现存自我 写作特点 自我的灭亡 提到三毛,不能不使人想到她的“撒哈拉系列故事”所诉说的一个奇女子的传奇故事以及其中透露的那个淡泊、健康、豁达、快乐的三毛;同时,提到三毛也不能不使人想到她在四十八岁的一天清晨自杀身亡,留给人们许多意外和遗憾。那个在文章中宣称“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真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1〕的三毛怎么会背叛自己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呢?通过分析三毛的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自杀的三毛和作品中的三毛(这个三毛也是读者心目中的三毛)并非是同一个三毛,一个是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三毛,一个是三毛塑造的理想自我。后者是三毛为自己生在世上找到的合适的角色,是她出轨人格的归宿。

三毛作品主题论文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2]“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3]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5]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环腥宋铩⒂星榻凇⒏环ψ髡吒鲂陨实娜松蓟h非械厮?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八苫ā卑愕淖粤登榻岬那娜皇头拧k抟墒谷业搅俗詈鲜实谋泶锓绞健?/p>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8]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C

我个人觉得从她的人生成长经历来写会比较好。从《倾城》、《雨季》中我们看到的“二毛”跟《撒哈拉》的成熟三毛天壤之别,这也是她的一种蜕变!

毕业论文任务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 专业 课题组 学生姓名 孙梅 班级 中教 04 学号 00060229 课题名称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Ⅰ、题目的目的和要求: 三毛过世已经有十四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她的作品及自杀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很好的解读这位作家,澄清文学史上的疑问,也使读者更深刻的认识三毛,有必要对她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做一番探究,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论文要从作家的性格特征、致命的心理缺陷与作品的内在联系的角度,阐述作品的特点以及作家自杀的必然性。 Ⅱ、论文主要内容: 三毛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本文从三毛的心理特征、作品内容分析、作品形式特点等几方面入手解读了作家。 Ⅲ、论文工作起始日期: 自二○○四 年 四 月 十八 日起,至二○○四 年 六 月 九 日止 Ⅳ、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1.第十周(4月18日—4月25日) 拟订论文大纲,撰写开题报告 2.第十一周、十二周(4月26日—5月9日)搜集、整理资料,组织初稿 3.第十三周(5月17日—5月23日)完成第一稿 4.第十五周(5月24日—5月30日)修改格式、校稿、定稿、打印 5.第十六周(5月31日—6月9日) 答辩 Ⅴ、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跳一只舞也是很好的.三毛散文名作欣赏[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2][3][4][5][18] 台湾.三毛. 尘缘.哭泣的骆驼.序.陕西旅游出版社.. [6][8]台湾.三毛.相思农场.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7][14]台湾.三毛.结婚记.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9][15]台湾.三毛.白手成家. 撒哈拉的故事[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0]台湾.三毛.收魂记.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11][12][13][19][20] 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昨日、今日、明日[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16]台湾. 三毛.这样的人生.稻草人手记[M].陕西旅游出版社. . [17]台湾. 三毛.一个陌生人的死.哭泣的骆驼[M].陕西旅游出版社. . [21]台湾.三毛.我的写作生活.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2]台湾.三毛.五月花.温柔的夜[M].广东旅游出版社.. [23]台湾.三毛.明日又天涯.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 [24]台湾.三毛.云在青山月在天.梦里花落知多少[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5]美.马中欣.三毛真相.[M].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 指导教师: 学科部主任 二○○ 四 年 六 月 九 日 冲不出的生命漩涡 ----论三毛的创作与人生的关系 摘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叫三毛的人以她独特的文学创作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为自己的生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色,留下了生命中最灿烂的一抹。但是,作家精心创造的的理想自我最终抵不过她根深蒂固的心理缺陷,当她不能继续创造作品中的自我时,就在对生命的无奈与绝望中自缢身亡,让理想的三毛与现存的三毛同时破灭了。 关键词: 心理特征 理想自我 表现自我 现存自我 写作特点 自我的灭亡 提到三毛,不能不使人想到她的“撒哈拉系列故事”所诉说的一个奇女子的传奇故事以及其中透露的那个淡泊、健康、豁达、快乐的三毛;同时,提到三毛也不能不使人想到她在四十八岁的一天清晨自杀身亡,留给人们许多意外和遗憾。那个在文章中宣称“生命真是美丽,让我们真爱每一个朝阳再起的明天。”[1〕的三毛怎么会背叛自己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呢?通过分析三毛的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自杀的三毛和作品中的三毛(这个三毛也是读者心目中的三毛)并非是同一个三毛,一个是不为人知的真实的三毛,一个是三毛塑造的理想自我。后者是三毛为自己生在世上找到的合适的角色,是她出轨人格的归宿。

多取材自真实事件以散文的形式进行表现,独具实践性。符合时下大众化的审美情趣。

三毛作品论文答辩

三毛的文章看似很浅近,其实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爱和情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就像《哑奴》那篇文章就很感人。或者可以从《亲爱的三毛》这本书写,可以摆脱撒哈拉系列,转向三毛后期作品,偏于理性和更多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散文是注重自我意识,颇具创造精神的文体,也是能较好体现作家本质力量 的文学样式,优秀的散文就有这种充满生命体验的审美特质和创造力。阅读三毛 的散文,我们不仅能了解文体 ———艺术语言对作品的构造作用,而且还可以 清楚地感受到三毛纯熟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散文语言所建立的形象系统已几乎到 了非凡的刻镂传神、呼之欲出的境界。三毛能十分真实而具体地感受到她的写作 对象所感受到的一切,或对其动作进行白描,或用对话来渲染,以她敏锐而细腻 的感知能力,准确捕捉住写作对象的特征,并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她的 文字就有了一种令读者忘我而入境的感染力。读三毛的散文,仿佛是在与作者毫 无掩饰的心灵对话,仿佛在听一位朋友讲述她动人的经历、深刻的感悟、淡淡的 忧伤、无羁的快乐,给人温暖而满足的愉快感觉。也正因此,我觉得三毛对当代 散文创作来说,的确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一个名字。 一、自由广阔的话语空间 在吵吵嚷嚷的大众文化市场,散文以她的清新淡雅,甚至有些贵族化的特质 占有很大的一片领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来读三毛的作品,会清晰地感悟到她对 散文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双向建构的努力, 她把我们的心神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上。相对于那些思想狭隘,只在浅薄的情爱中纠缠不休的作品来说,三毛的文字 是在带领欣赏者进入更广阔的话语空间,在清新的爱中、在自由、宽容的思想里 凝神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在“守成”与“创新”间获得一种张力,这应是她的文 字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读过《芳邻》,相信你一定会对除了牙刷和丈夫以外无所不借的邻居们的做 法记忆犹新,一定会觉得把“这只骆驼放在你冰箱里”的对话幽默、好笑 ,并 产生深刻记忆。她笔下的受过文明洗礼的男助产士更显古怪 ,他拒绝跟家人一 同用手吃饭 ,所以每天吃饭时,他的儿子总来借刀叉 ,开场白必是:“我爸爸 要吃饭了 ,我来拿刀叉”。虽说有借有还,三毛仍不甚其烦,就送了套新的给 他。没想到只过了两天 ,孩子又来借“我妈妈说那套叉是新的,要收起来,现 在我爸爸要吃饭 ……。”仿佛三毛的东西不只属于自己“不忍心了,只有再借 他刀叉” 受过文明洗礼和理直气壮地借刀叉就如此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我” 。 看了 与孩子的这几句对话 ,作者已无须再用文字来描述那位助产士的言行举止 ,通 过男孩子的口 ,三毛已经传达了丰富的信息。作者这样的处理 ,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收到了意味无穷的审美效果。她在塑造富有异域风采的人物 形象时,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书写风格。诙谐、机智,又不乏真诚。她把庸俗 扰人的气氛变成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既宽容了别人,也淘洗了自己,真正是进 入了一种美好的境界。 二、悦耳赏心的节奏和音调 一般来说,散文语言的组织要依照意义来进行,但这并不是全部,阅读三毛 的散文作品,会感到其内在的节奏感和音韵之美。她在“努力去达到一种节奏的 愉快性或者至少去避免扰乱的效果, 在作者和读者及听众中都清醒地有一种特别 节奏的感觉 ,这种感觉独立地反应。”这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她用语讲究天然 的韵味和整体的韵律,以短句见长,一字,二字,三字,四字 ……交错排列, 皆可成句,富有音乐性 ,曲调抑扬顿挫。语调的淡化和虚化 ,强化和弱化,其 间的分寸感十分自由、天然。在静心细读中 ,总会让你感到声音的节奏感和音 调的悦耳性,节奏与情调气氛、内容的配合十分协调。在她款款的叙述中,我们 可以听到那如歌的行板,美如天籁的乐音,并会随她一起去寻找那动人的梦境。 三、清新自然、毫不晦涩的风格 读三毛的散文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她清新自然、毫不晦涩的风格 ,并会自 然而然地与李清照清新美好的词章联系在一起。 封建时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富有反 叛的个性 ,又富有创造的天性 ,三毛和李清照都有挣脱束缚的强烈个性 ,因 而在语言风格上都表现得率性天真 ,平淡自然 ,纯真有味 ,决不无病呻吟 , 毫不晦涩做作。那浑然天成的作品意境 ,使人看到了她与李清照之间一脉相承 的联系。而三毛的文字所体现出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与封建时代的李清照 相比 , 更散发出一种清新超脱的气质 , 一种情感不断冲决理性束缚的现代特色。 因此 ,读者对她多有赞美之词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毛的散文创作 ,是不刻意于语言的技巧的。她惯于直陈其事 ,以明朗洒 脱的笔致诉说内心的真情实感 ,展现放逸的情趣。她的笔下流泻着逝水似的柔 情和倜傥不羁的情怀 ,快乐中弥漫着苍凉如雾的孤寂感和沧桑感。应该说每一 篇文章都是她直抒胸臆之作 ,一篇文章即是一个意境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是 构成这个意境的因素。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直截了当 ,率真任性 ,具有难以阻 挡的洋洋洒洒的艺术气势。不妨以几篇文章开头的语言为例: “我的先生很可惜 是个外国人”《( 沙漠中的饭店》) “有一天黄昏 ,荷西突然心血来潮……” 《( 沙漠观浴记》) “我的邻居外表上看上去都是极肮脏而邋遢的沙哈拉威人” 《( 芳邻》) 。三毛下笔有情 ,这几个句子里面都有远离尘嚣的平和的心情。 要表现什么 ,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她都会明白无误地传达出来 ,牢牢地锁 住了读者的目光;一句话开拓出一个意境 ,情感的表达与物事的表现 ,一隐一 显,一暗一明,是同步的。 四、朴素优雅的展开与融入方式 散文是一种与个人的思想、心灵和生命体验关系甚为密切的直诉式文体。三 毛的兴趣只在于创造美的境界,必然要远离急功近利的伦理诉求,从而顽强坚守 艺术的本体地位。于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三毛散文中在融入与展开语言的方式上 所透射出的朴素优雅的美。每读三毛的散文 ,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她的文章 并不求其深刻 ,但总能让人感到别有意味。她那色彩清新而又通俗生动的语言 总会引我进入充满灵性的世界,使我的心灵为之洞开。我也常常想,为什么这些 我早已耳熟能详、十分朴素的词汇,在她的笔下,就能幻化出许多妙趣横生的、 回味隽永的意境呢?的确,三毛用语讲求浅显,十几本散文集中几乎找不到生冷 怪癖的字眼和拖沓冗长的句子,行文直率 ,用词简单 ,但尽显优雅的色彩。这 里所谓的“色彩”,是就她用语的个性魅力而言的 ,这就使得三毛的语言从肤 浅中脱离出来,上升为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述说方式。三毛用语虽浅直 ,但这并 不意味着她的语言就流于表面 ,写不出精辟深刻的句子。恰恰相反 ,在她的文 章中 ,我们不难看出她在古文诗词上的深厚功底,以及在兼有地理、美术、哲 学、社会、伦理、宗教、武侠等方面丰富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渗进文字当中, 或隐或显地在句子中出现 ,形成了一种文白交杂、能雅能俗、雅俗自然交汇的 文字风格。 不妨看她那篇 《梦里不知身是客》 虽然前一部分的文字不免情绪化, , 但她那无拘无束、心游万仞的思路却把武侠、古文、诗词自然而然地熔为一炉。 看一看“唯有泪千行”“、酒逢知己千杯少”、“牧童遥指杏花村”、“巴山夜 雨涨秋池”、“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是如何揉进句子当中、融入语境 又不显掉书袋的味道的;看一看人物名“不悔”,书名“笑傲江湖”,武术招术 “白鹤掠翅”在文中又是扮演什么角色的;至于词牌、曲调在文中又有怎样的音 乐效果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心感受 ,去“放声疾读”。读过之后 ,你会发 现 ,它们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容量 ,而且营造了一种既落落大方又不失优雅 的语感。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才,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1]“至于写作,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品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2]“我承认我的作品并不是什么伟大的巨著,可是,我觉得三毛还有她清朗、勇敢、真诚的一面,起码能给读者,特别是较低层次的读者较清新的一面,不能老叫他们在情和爱的小圈子里纠缠不清。”[3]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4]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至,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一样,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三毛说:“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种菜是一种,种花是一种,做丈夫是一种,做妻子也是一种,做父母更是一种,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5]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从偏执人生到游戏人生,三毛以往的个性和人生有了一个大的反拨,她做了自己过去的叛徒。由此,万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个旷达、洒脱的三毛。她说:“生命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趟啊!”[6]她开始有情有致地去爱人,有滋有味地享受生命,有真有实的游戏人生。她在认真入世、全力“扮演”各种人生角色的同时,学会了从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有趣的事情,于是有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等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游于艺”作为三毛的一种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它并非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玩世”,也不是写作过程中随心所欲的涂鸦。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那是一生的执著。潇洒天涯的同时,伴随着艰苦、单调的沙漠人生;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的文字背后,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惨淡经营,仿佛天然自成的故事,却用尽了叙事的苦心。三毛父母说女儿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六亲不认”,“生死不明”,正是对三毛文学苦心的证明。只不过三毛出于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历练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在此意义上,喜爱“游戏人生”,能玩味生之欢悦快乐,享受生命的各种滋味,当真地演出人生中精彩的“自我剧”,也不失为一种聪明和达观。敢于宣称“游于艺”,在自由自在的境界中纵情山水,放眼人生,驰骋笔墨,挥洒情感,以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来拓展人生的空间;它所显示的,是一个彻悟人生的成熟女性的胸襟和力量。一个主张“游于艺”的作家,她的作品既然不以描写大众人生、揭橥社会问题为己任,对于自我人生的抒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三毛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7]从三毛作品到三毛自述,可见其作品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一是纪实色彩,二是抒写自我。就前者而言,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只去写生活,而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融纪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借天涯人生抒发个人志趣,三毛成功地运用了写实手法,她的作品由此显得真实、亲切。就后者而言,三毛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作者之“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缩。作为作品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三位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并把阅读评价直接导向作者本人。正是这种写实、写自我的特色,带来了三毛独特的文体形式。对于三毛作品的文体形式,见其浪迹天涯的旅行见闻,有人称之为流记;见其篇篇有我,独抒性灵,挥洒自如的率性之作,有人称之为散文;见其奇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化的人物塑造,有人称之为小说;见其自我的纪实色彩,有人称之为私小说;作者本人则称之“自传”。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三毛的创作实际呢?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在文体上,除了《万水千山走遍》等少数文章明显地带有游记色彩,更多的篇什,虽涉及到旅行的题材,而作品的整体风貌,远非游记所能涵盖。三毛对于单纯的景致,一向不感兴趣,她所关注的,是与人生融合的大自然,是刻着文化印迹的生命景观。所以,特定地域中的人,浸润在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最令她钟情,如同作者自白:“我不爱‘景’,我爱‘人’。”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环腥宋铩⒂星榻凇⒏环ψ髡吒鲂陨实娜松蓟h非械厮?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私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它的提法最初源于日本。日本文论家久米正雄认为,私小说就是作家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文学。另一位日本战后私小说家藤枝静男也认为:“私小说可以说是探索我自己身上的真实。”写非虚构的、作者自我的真实,是私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私小说往往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日本平安时代(10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文学历史上,出现了罕见的女性文学时期,《紫式部日记》、《蜻蛉日记》、《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等一批女作家的自传体日记小说的问世,首开了日本私小说创作的先河。这些作品往往出自于女性之手,专事描写远离社会中心的女性的身边琐事,从中可见男权中心社会对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局限与束缚。另一方面,私小说为女作家所钟情,又与女性在特定生存空间中所形成的心态和特质分不开。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体验,使女性热爱具体生命超过思考抽象历史,关心家庭、人生命运胜过探讨社会的宏观建构,品味感情生活长于驰骋哲理世界。因而,女作家在塑造女性自我形象的同时,也创造了更适合于女性发挥,表达的文体。时至今日,三毛对私小说文体的选择和采用,自然具有了一种女性创作意义上的吻合。这种文体对于三毛传奇经历的实录,自我个性的张扬,女性生命意识的充分表现,以及?八苫ā卑愕淖粤登榻岬那娜皇头拧k抟墒谷业搅俗詈鲜实谋泶锓绞健?/p>放眼三毛的私小说创作,自我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我”——三毛——echo构成三位一体的形象,她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作品的叙述者,同时也是小说表现的主角。三毛说:“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5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8]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我执”,三毛作品构成了奇特的人生风景。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我”所叙述的一切,是三毛长长的生命旅程和情感心路,是三毛塑造的自我形象。从受到老师当众惩罚、走向心灵自闭的少女时代,到选择绘画与写作,把自我“滋润浇灌成了夏日第一朵玫瑰”的生命时光,《雨季不再来》这部作品集中呈现的是三毛感伤的雨季人生。从撒哈拉沙漠的定居到万水千山的流浪,在《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等集子里,三毛传奇人生引人入胜。从处处留情的青春萌动到矢志不移的神仙伴侣,《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尽了三毛的爱情人生。从沙漠上的“悬壶济世”,到“温柔的夜”的热情助人,人们读出了三毛的博爱人生。而透过23本呕心沥血写成的作品集,三毛的笔耕人生足迹又清晰可见。三毛的心向读者洞开,她真实地坦露着自己的一切:世系、家庭、性格、嗜好、信仰、思想、心态、修养、成长过程乃至隐秘的感情生活。读其文,如见其人,如知其心。从作品的主题发掘来看,执著于写“我”,三毛的眼光掠过了社会重大矛盾的捕捉,她更着意于从自我的经验世界里感悟人生的底蕴、情感的价值、人性的层次;更侧重表现大自然中的“我”,多元文化景观中的“我”,且具有一种哲理深度和文化品位,从而能诱发读者的思考,乃至激起心灵的震颤。透过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C

三毛有很多可以挖掘,所以写三毛真得很容易乱。所以只要一个点就够了。我看到的是三毛对金钱的洒脱态度。这一点,和现世沦为物质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概三农论文参考文献

同是林大人,都要上毛概。次次都点名,老师更年期。

勒个去~~孟海志 我也是!~ !!!

你是林科大的? 哈哈,难道还是同个老师,百度千万人,遇见也是缘分,哈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经典毛邓三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关键词: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时代所需1.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使中国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惊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超高速度”; 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包括发展承受着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阶层不平等、性别不平等以及城乡不平等和地区不平等在加剧,而且生态灾难的阴影又逐渐逼近。这些矛盾导致中国阶层之间,地区之间甚至民族之间面临巨大的离心趋势,一旦面临全球性的大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我们将缺少有利的回旋余地。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化解发展中的风险。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本身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2.实现社会现代化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突出任务世界是一个舞台,现代化是一种竞赛。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竞赛的一名运动员。在这场国际竞赛中,中国现代化进程主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启动相对较晚,以至于目前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在社会现代化方面,还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世界社会现代化包括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中国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但已经有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因素。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代表了社会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是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我们选择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六个指标进行比较,很显然,中国的差距很大:人均信息费的差距,美国、瑞典、挪威和日本是中国的40多倍;人均公共教育费用的差距美国、瑞典、挪威是中国的50多倍;人均公共卫生费的差距,美国和挪威是中国的100多倍;其他像电脑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大学普及率和能源使用效率中国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距离。因此,加快社会建设,是中国现代化整体进程推进的需要。中国社会现代化国际地位目标是: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中等水平,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社会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年2月7日提出了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战略重点,分别是生活质量、社会转型和国民素质,并认为:以生活质量现代化为重中之重。二、加强社会建设是现实所迫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实现了温饱并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阐述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迫切要求加强社会建设。1.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都应该是非营利组织,随着“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的倾向,导致“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了医患关系紧张、教育质量下降等社会问题,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医院门诊费平均每年增长13%,住院费用增长11%,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遭遇“经济困难”或“不能报销”困境的患者尤其对医院收费过高表示强烈不满,一般轻易不敢住院。中国的教育规模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急剧扩张,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并未上升。2005年财政开支的教育经费为3 952亿元,仅占GDP的,低于2004年的,2006占GDP的,2007占GDP的,距国际上平均比重6%有较大差距。致使中国的人均财政教育经费只相当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在世界倒数第八位。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迅速膨胀的开支大部分通过收费形式转嫁到民众身上。统计表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与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差额从1993年的192亿增加到2004年的2 776亿,这巨大的差额有相当大部分来源于有就读学生的家庭,可想而知民众的负担之重,中国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已超过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名第一。2.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控制职能亟待加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新科技广泛运用,现代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多,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呈现突发、隐蔽、复杂等特点。另一方面,近几年安全生产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事故频发、地方性疫情突发。2007年,山西洪洞县可谓是声名大震,因为一年里制造了两次轰动全国的事件:上半年是“黑砖窑”,下半年是“大矿难”。每次矿难后,尽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声色俱厉,地方官员信誓旦旦,但矿难仍然频繁爆发。曾有评论建议,让“全国最忙的救火队队长”李毅中把办公桌安在全国各地。3.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突出,要求强化社会保障职能。当前,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沉重的社会话题。2008年将要毕业的大学生就有55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华夏第一考”之称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已超高考。据报道,2007年11月3日零时,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截止。其中农业部办公厅“综合处科员”一职与报考人数之比到达1∶3 592。当前,中国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譬如,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年薪高达6 万元,平均每天万元。而刚刚卸任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一年的收入带保姆费才12万元。这也就是说,一个国企领导的年薪,是一个国家副总理的551倍。吴仪一年的收入要比这位国企领导一天的工薪还要少6万多元。同时,以农民工、下岗工人为代表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并没有完全解决。但作为社会减压阀的社会保障却有待完善。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近年来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没有提高。4.人口与环境问题突出,要求加强社会协调职能。2007年底中国男性人数亿,女性同胞亿,男女相差4 000千万;60岁以上人口亿,占总人口。更为可怕的是:专家预计到2040年时,我们就形成老龄人口的高峰,届时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亿。这将给中国的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指出,中国的环境恶化和污染程度令人心悸。7亿国人经常饮用不洁净的水,世界上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我们的第一大江——长江水环境严重恶化,被专家认为患“早期癌症”:数亿吨沿岸泥沙被水冲走,古森林急剧减少;昔日碧波荡漾、商船云集的江南水道,如今却处处堆满生活垃圾。“守着长江没水喝”,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专家们呐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以上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推进社会建设从哪里寻找突破口呢?三、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为什么当前中国的社会建设采取重点推进的战略。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建设的初期阶段,社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还比较薄弱,还缺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客观基础、体制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总体上只能采取从重点建设到全面建设的推进战略。当前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什么是民生问题呢?通俗地说,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用社会学的术语讲,就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社会和政府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改善民生之所以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因为:首先,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提出并坚持的执政理念。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普遍关注中国各阶层利益,注重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把“民生、民权”以及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归宿的理念。这一执政理念的贯彻落实,集中体现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以人为本,首要是以人的生命为本。在抗震救灾中,“生命高于一切”成为一道无声的命令。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是余震不断的震区大地上总书记坚毅的身影,是残垣断壁的废墟前总理动情的泪水,是十几万子弟兵奋不顾身的钢铁意志,是全国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为表达对汶川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当共和国的国旗为平民而降,当亿万人民同此国殇,它以庄严的仪式,展现着一个政府与人民生死不离的血肉联系,诠释着执政党“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其次,民生问题在当前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最基本的根源。中国社会转型加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推进,社会分化加剧。我是谁?我将何去何从?我在社会变革中是受益还是受损?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引发社会成员对正在或即将变革的社会结构产生个人的重新定位。当今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中。虽然宏观表面平静,但微观内部已经翻腾。相当数量的普通民众在主观上已经把自己置于社会的底层,弥漫着对富人的仇视和怨恨,并因为腐败等原因对政府机构抱有不同程度的不满和埋怨情绪。近年来出现的医疗难、上学难、讨薪难、住房难、诉讼难、权益保障难和矿难事件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都反映出普通民众不仅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而且更是政治权力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因而有某种较强的不公平感,甚至相对剥夺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由此引发抗诉和闹事事件逐年增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抽样调查显示:多数居民对社会存在的矛盾冲突有明显感受,对于“中国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这个问题,只有的人认为“没有冲突”;对于“中国社会群体利益矛盾是否可能激化”这个问题,持否定态度的人合计占39%,持肯定态度的人合计占,还有的人态度犹疑,说不清是否可能激化。这些结果表明,原本可能是潜在的群体利益矛盾,已经显化为被意识到的社会利益矛盾;社会利益矛盾激化的趋势也相当明显。因此,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就要解决好民生问题。再次,民生问题是规避风险、确保安全的基础。安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最基本需要。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的风险期,或者说风险社会或高风险社会,安全问题就更加突出。一个社会的安全需要涉及到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整体社会和国家的安全需要(社会安全),二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需要(个人安全)。过去我们主要侧重于强调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这无疑很重要,问题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生活中的安全。实际上,个人安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更经常、更普遍面对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现实困境”,即个人生活中已经遇到的实际困难或问题;第二是“未来威胁”,即可能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威胁或风险。这两方面都与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有关,都与民生问题有关。民生问题可以说是是个人安全和整体社会安全的连接点。前者导致“现实性的烦躁”,后者引发“预期性的焦虑”。它们都会构成人们的后顾之忧,严重影响社会成员的安全感,降低社会安全指数。我们来看今年两会上的热点话题——物价,2007年5月以来,中国出现一轮明显的物价上涨,2008年前两个月也不例外,1月份CPI同比上涨,2 月份同比上涨,3月份同比上涨,4月份。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2月份更是同比上涨,其中猪肉价格大涨,使部分肉民忍痛割肉。高房价让年轻人沦为房奴,来做心理咨询的“房奴”的病历堆了高高一摞,再加上银行利息的上调,98%房贷人有焦虑情绪。平民阶层的不安全感来自教育与生存,富人锦衣玉食,有没有不安全感呢?富人的不安全感来自未经认同的权力和巨额的不确定财产,“而这两种不安全感的碰撞会诱发犯罪和让危险升级”。 这种社会性问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是深宅大院、狼狗保镖或者是什么“绑架保险”所不能解决和消弭的。这里也给我们透示了一个简单的而重要的道理:没有民生问题的缓解和解决,就不会有社会的安全。如果说,能否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在新阶段是对共产党政能力的考验,对它合法性基础的培育,那么作为社会建设重点的改善民生,更加直接是这样。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目标。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既是发展的方向,更应该成为改革开放所要达到的目标。这预示着未来改革开放的着力点,都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而展开,以满足人民群众最切身、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落脚点。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展现出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参考文献:[1] 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中国民生问题政策解读[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3] 陆晓文.社会建设: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装订顺序依次为封面、诚信承诺书、目录、中文摘要与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可选)、参考文献、致谢。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封面纸)具体内容包括:题目名称、系别、专业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和论文完成时间等。题目名称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注意封面题目与论文正文的题目要一致)2、诚信承诺书诚信承诺书要单独一页,背面空白。3、目录目录按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顺序分三级层次编写,要标明页数,以便阅读。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4、摘要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的简短陈述,应以简要文字介绍研究课题的目的、方法、主要内容及主要结果或结论,字数约为300~500字。摘要前以“[摘要]”作为标识。5、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最主要内容的词语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5个。关键词前以“[关键词]”作为标识,关键词之间用“;”分隔。(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与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各占一页,详见《论文格式》)6、引言或前言等可选内容,笔者认为有必要可写则写,不写亦可。7、正文正文应充分阐明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观点、原理、方法等。正文应分层深入,逐层剖析,并按层设分层标题并编号。标题序次结构采用下列形式:(1)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用:一、 (一) 1. (1) ①…… 依此类推(2)理工设计类毕业设计和外语类毕业论文用:1 …… 依此类推注释主要对文中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排在页末或篇末。序号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正文中引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应注明出处,并尽量在句末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的编号。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中的表格应统一编序(如:表4),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3)。表格编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的标题和序号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插图应连续编序(如:图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3—8),图的序号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图的标题和序号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标点符号应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量的单位应符合国务院《关于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文件的规定。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中测量、统计的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公历的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2009年4月5日,农历的年、月、日一律用汉字,如: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七日。经济管理类论文正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6000字,外语专业用外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反映了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参考材料来源。引用文献必须在文中引用处体现出来,并按顺序编号。所列参考文献资料来源不得少于6项。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⑴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⑵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⑶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⑷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⑸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⑹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⑺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及期号(版次).⑻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9、致谢主要对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给予帮助较大的指导老师、领导、同学等表示谢意,字数一般不超过500字。三、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要求1、排版要求为:页面统一采用A4纸,页边距为左,上、下、右均为2cm。毕业论文在左侧装订。2、“目录”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字间空一个汉字,居中;目录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倍行距,下空一行为各层次标题及其开始页码,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或点连接。往下另起一页接 “题目”及“摘要”。3、论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字,居中。论文题目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摘要”二字为小四号黑体,居左排列,摘要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倍行距。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其后具体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各关键词间用“;”分隔,结束不用标点符号。中文的“摘要”、“关键词”内容与英文的“摘要”、“关键词”内容要单独分页打印装订。4、标题:第一层次标题以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标题下空一行;第二层次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居左空两个汉字字符排列;第三层次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居左空两个汉字字符排列等。5、正文:采用小四号宋字体、行间距为倍行距,页码设置为页脚1厘米,居中排列。6、图、表的题名为小四号宋字体。7、“注释”小三号黑体,居中排列,字间空一个汉字字符。“注释”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字体,倍行距。注释排在正文篇末空两行。8、“参考文献”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排列。参考文献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字体,倍行距。“参考文献”要单独一页排版。9、致谢“致谢” 小三号黑体,居中排列,字间空一个汉字字符。致谢内容要单独一页排版。四、打印要求所有材料要求单面打印。

  • 索引序列
  • 三毛作品集论文的参考文献
  • 三毛作品主题论文
  • 三毛作品论文答辩
  • 毛概三农论文参考文献
  • 经典毛邓三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